《症因脈治》~ 卷一 (2)
卷一 (2)
1. 內傷中風論
秦子曰:以其不因外感,故曰內傷;以其症類中風症,故亦曰中風。古人名類中風,即此症也。
白話文:
秦子說:因為它不是因為外在感染引起的,所以稱為內傷;因為它的症狀類似中風,所以也稱為中風。古人所稱的中風,就是指這種疾病。
2. 內傷中風症
【中風之症】平居無故,倏爾仆倒,隨即甦醒;一年半載,又復舉發;三四發作,其病漸重;或犯半身不遂,口眼喎斜,甚則痰涎壅閉,便溺不通;至手撒口開,遺尿不語,乃為不治。此內傷中風之症也。
【中風之因】或本元素弱,勞役過度,五志厥陽之火,煎熬真陰,陰虛則熱,熱則風生,風火相搏,痰涎自聚,不由外邪,其病自發;或膏粱積久,濕熱之氣,上熏成痰,迷其心竅,亦能倒僕,而成內傷之症。
【中風之脈】空大氣虛,微細血弱,沉數沉實,膏粱積熱。
【中風之治】初起脈細神清,宜活血安神,加減茯神湯。古人云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此指內傷中風虛者而言也。若脈數沉實,昏冒不省,先宜清火為急,安神丸;痰涎壅盛,當化痰理氣,滌痰湯;膏粱積熱者,清胃湯;俟諸症平安,然後養血安神。氣虛者,四君子湯;血虛者,四物湯;氣血皆虛,加味歸脾湯。
加減茯神湯
白茯神,當歸,遠志,麥冬,知母,羚羊角,犀角
心火旺,加黃連;肺火旺,加山梔;肝火旺,加丹皮、山梔;尺脈數,加黃柏;元氣虛,加人參。
安神丸,治痰迷心竅。
麥冬,白茯神,山藥,辰砂,甘草,馬牙硝,寒水石
痰多,加膽星,甚則加牛黃;心火,加黃連;肺火,加黃芩;肝火,加山梔;腎火,加黃柏;虛人,加人參。
滌痰湯,治痰涎壅盛。
南星,半夏,枳實,石菖蒲,竹茹,橘紅,甘草,白茯神
痰不化,加竹瀝、生薑;熱甚,加黃連;胸滿悶,加枳殼;大便閉結,加大黃;虛人,加人參。
清胃湯,治胃中濕熱。
川黃連,升麻,山梔,甘草
四君子湯,治氣虛不足。
人參,白朮,白茯苓,炙甘草
血虛合四物,恐凝滯不用四物,竟加當歸一味。
四物湯,治血虛。
當歸,白芍藥,川芎,懷熟地
氣虛,合四君子;恐燥,加黃耆,即合當歸補血湯。
歸脾湯,諸症平安,此方調理。
白朮,白茯神,遠志,棗仁,當歸,黃耆,廣皮,白芍藥,甘草,丹皮,山梔,人參
《家秘》加升麻、柴胡,即合補中益氣湯,以升舉中氣。
六淫之邪,皆能中人,非止得風邪也。故《準繩》書立卒中七條。以感而輕者名傷;感而重者名中;若忽然中倒,遍身發熱,世名中風。方書充棟。惟河間立四時加減續命湯諸方,以治中風。
外有六經表症,開示化方用藥之妙悟,立愈風湯、通聖散,以和解有表有里之症;又立三化湯,以治內有便溺阻格,土太過之裡實症;又立十全大補等,以治土不及之虛中,則散邪、和解、清裡、補虛,四法全備。東垣復發卒中昏倒,偏廢手足舌強語塞之類中風,而立理氣開鬱,疏通經絡,以治氣中。
丹溪又補痰涎壅閉,痰火攻衝,而立竹瀝、薑汁、半夏、南星等,豁痰散結,以治痰中。此皆發明卒中之症,不獨外中於風,有因氣鬱痰迷,內傷壅閉致病者;家秘於是分外感內傷,各立一條;又發內傷卒中氣鬱痰迷,手足偏廢,多因膏粱積熱,酒濕成癱所致。既詳各條治法,又立總論於卷首,大凡著書垂後,每症之下,必要詳明經系何經,病因何氣。使後學有實據可憑,臨症庶不數數更方,朝攻暮補,貪圖僥倖,以致誤人。
白話文:
內傷中風症
中風發病時往往毫無徵兆,突然倒地,隨即清醒;然而過了一年半載,又會再次發作;如此三四次發作,病情就會逐漸加重;有的會導致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嚴重者還會痰涎阻塞,大小便不通;甚至手腳鬆弛,口張開,尿失禁,不能說話,這就屬於不治之症了。這就是內傷中風。
內傷中風的病因,可能是先天稟賦不足,過度勞累,或七情過度(喜怒憂思悲恐驚),耗傷了元陽之火,灼傷真陰之氣;陰虛則生內熱,內熱則生內風,風火相搏,痰涎自然凝聚,並非外邪入侵,而是自身發病;也可能是長期飲食肥甘厚膩,積聚濕熱之氣,上熏於腦,蒙蔽心竅,也會導致突然倒地,形成內傷中風。
中風的脈象,可能是脈象空虛大而氣不足,或脈象細微而血虛,或脈象沉而數或沉而實,或是因膏粱厚味積聚而導致脈象熱盛。
中風的治療,初期如果脈象細弱但神志清醒,應該採取活血安神的方法,可以用加減茯神湯加減治療。古人云:「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這指的是內傷中風屬於虛證的情況。如果脈象數而沉實,昏迷不醒,則應優先清熱瀉火,可用安神丸;如果痰涎壅盛,則應化痰理氣,可用滌痰湯;如果因膏粱厚味積熱,則用清胃湯;待上述症狀好轉後,再進行養血安神治療。氣虛者,用四君子湯;血虛者,用四物湯;氣血俱虛者,用加味歸脾湯。
加減茯神湯組成:白茯神、當歸、遠志、麥冬、知母、羚羊角、犀角。 心火旺盛者,加黃連;肺火旺盛者,加山梔;肝火旺盛者,加丹皮、山梔;尺脈數者,加黃柏;元氣虛弱者,加人參。
安神丸組成:麥冬、白茯神、山藥、辰砂、甘草、馬牙硝、寒水石。痰多者,加膽星,嚴重者加牛黃;心火旺盛者,加黃連;肺火旺盛者,加黃芩;肝火旺盛者,加山梔;腎火旺盛者,加黃柏;體虛者,加人參。
滌痰湯組成:南星、半夏、枳實、石菖蒲、竹茹、橘紅、甘草、白茯神。痰液難以化解者,加竹瀝、生薑;熱盛者,加黃連;胸悶滿者,加枳殼;大便秘結者,加大黃;體虛者,加人參。
清胃湯組成:川黃連、升麻、山梔、甘草。
四君子湯組成:人參、白朮、白茯苓、炙甘草。血虛者合用四物湯,但若擔心凝滯則不用四物湯,只加當歸。
四物湯組成:當歸、白芍藥、川芎、懷熟地。氣虛者,合用四君子湯;若擔心燥熱,則加黃耆,即為當歸補血湯。
歸脾湯組成:白朮、白茯神、遠志、棗仁、當歸、黃耆、廣皮、白芍藥、甘草、丹皮、山梔、人參。 諸症平穩後,用此方調理。 《家秘》中加升麻、柴胡,即為補中益氣湯,以升舉中氣。
各種外邪都能導致中風,不只是風邪。所以《準繩》一書中列舉了七種卒中(中風)的病因。感受外邪較輕者稱為「傷」,感受外邪較重者稱為「中」;若突然倒地,全身發熱,世人稱為中風。治療中風的方劑很多,河間學派創立了四季加減續命湯等方劑治療中風。
此外,還有治療外感表證的方劑,例如立愈風湯、通聖散等,用於治療表裡同病;還有三化湯,用於治療內有大小便不通,濕熱壅盛的裡實證;還有十全大補湯等,用於治療氣血兩虛的虛證。這樣,就涵蓋了散邪、和解、清裡、補虛四種治療方法。東垣學派針對卒中昏倒,手足偏癱,舌強語塞等症狀,創立了理氣開鬱,疏通經絡的治療方法;丹溪學派針對痰涎阻塞,痰火上攻的症狀,創立了使用竹瀝、薑汁、半夏、南星等豁痰散結的治療方法。這些都說明了卒中(中風)的病因,並不只是外感風邪,還有因氣鬱痰迷、內傷壅閉而發病的。家秘中將此分為外感和內傷兩類,並分別論述;又指出內傷卒中,氣鬱痰迷,手足偏廢,多因膏粱厚味積熱,酒濕所致。不僅詳述了各病症的治療方法,還在卷首寫了總論,凡是著書立說,每種病症之下,都必須詳細說明其屬於哪條經脈,病因是什麼,以便後學有據可依,臨症時不至於反覆改方,朝令夕改,妄想僥倖,以免誤人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