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因脈治》~ 卷四 (24)
卷四 (24)
1. 偏滲小便不利
【偏滲小便不利之症】泄瀉不止,水穀不分,腹中漉漉有聲,或痛或不痛,小水全無,此水液偏滲於大腸也。
【偏滲小便不利之因】胃為倉廩之官,司納水穀,小腸為受盛之官,化物出焉,然必藉脾氣衝和,乃能運行分利,苟脾元失職,則胃中水穀不得消磨,小腸水穀混濁不化,於是闌門之泌別不清,水穀偏走大腸,而小便不利矣。
【偏滲小便不利之脈】右關弦大,胃家之病。右關弦細,脾氣有損。左寸偏弦,小腸之診。
【偏滲小便不利之治】胃有痰飲者,二陳平胃散。胃火不清者,清胃湯。胃寒不能磨化者,理中湯。小腸有熱者,導赤各半湯。小腸氣滯者,木通枳殼湯。脾虛不能運化水穀,四君子湯。脾寒不能腐熟水穀,理中湯。中氣衰弱,不能升降陰陽,補中益氣湯。脾家有熱,不能分清降濁者,黃連戊己湯,合瀉黃散。
二陳平胃散
白茯苓,半夏,熟蒼朮,厚朴,陳皮,甘草
清胃湯,見腹痛。
理中湯
人參,白朮,炮姜,甘草
導赤各半湯,見前。
木通枳殼湯
木通,枳殼
二味同煎。
四君子湯,見痢疾。
黃連戊己湯
川連(一錢),白芍藥(五錢),甘草(一錢)
瀉黃散
防風,藿香,山梔,石膏,甘草
白話文:
【偏滲小便不利的症狀】腹瀉不止,食物和水分無法分離,肚子裡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音,有時會痛有時不痛,小便完全沒有,這是因為水分滲漏到大腸的緣故。
【偏滲小便不利的原因】胃是儲存食物的器官,負責接收食物和水分;小腸是吸收的器官,負責消化食物並產生養分。然而,這些都需要依靠脾氣的和諧運作,才能正常運行和分配水分。如果脾的功能失常,胃中的食物和水分就無法消化,小腸中的食物和水分會變得混濁而無法吸收,導致闌門(小腸末端)無法分辨清濁,食物和水分就偏向流向大腸,造成小便不利。
【偏滲小便不利的脈象】右寸關的脈象強而有力,是胃的疾病。右寸關的脈象細而無力,是脾氣受損。左寸的脈象偏於弦狀,是小腸的疾病。
【偏滲小便不利的治療】如果胃有痰濕,用二陳平胃散;如果胃火太盛,用清胃湯;如果胃寒無法消化食物,用理中湯;如果小腸有熱,用導赤各半湯;如果小腸氣機不暢,用木通枳殼湯;如果脾虛無法運化食物和水分,用四君子湯;如果脾寒無法消化食物,用理中湯;如果中氣衰弱,無法調和陰陽,用補中益氣湯;如果脾有熱,無法分辨清濁,用黃連戊己湯,合用瀉黃散。
二陳平胃散 白茯苓,半夏,炒蒼朮,厚朴,陳皮,甘草
清胃湯,見腹痛篇。
理中湯 人參,白朮,炮薑,甘草
導赤各半湯,見之前篇。
木通枳殼湯 木通,枳殼
將這兩味藥一起煎煮。
四君子湯,見痢疾病篇。
黃連戊己湯 黃連(3克),白芍藥(15克),甘草(3克)
瀉黃散 防風,藿香,山梔子,石膏,甘草
2. 氣虛小便不利
【氣虛小便不利之症】氣怯神離,面色痿黃,言語輕微,里無熱候,唇不焦,口不渴,欲便而不能,此氣虛小便不利之症也。
【氣虛小便不利之因】或元氣素虛,或汗下太過,或病久氣弱,或勞形氣傷,或起居如驚,三焦氣亂,皆小便不利之症也。
【氣虛小便不利之脈】右寸脈弱。肺氣不足,右關脈弱。中氣不足,右尺脈細。膀胱氣弱,左寸脈細,小腸氣弱。
【氣虛小便不利之治】肺氣不足者,生脈散。中氣不足者,補中益氣湯。膀胱氣弱,不及州都者,人參車前湯。
生脈散,見前。
補中益氣湯,見痢疾。
人參車前湯
人參,車前子
二味同煎。
白話文:
氣虛導致小便不順的症狀
精神不振、神情恍惚,面色蠟黃沒有光澤,說話聲音很小,身體裡面沒有發熱的現象,嘴唇不乾燥,也不覺得口渴,想小便卻尿不出來,這些都是因為氣虛導致小便不順的症狀。
氣虛導致小便不順的原因
可能是先天元氣就不足,或是過度發汗或瀉下藥用太多,或是生病太久導致氣虛,或是過度勞累損傷氣,或是生活起居不正常受到驚嚇,導致三焦的氣亂了,這些都會造成小便不順的狀況。
氣虛導致小便不順的脈象
右手的寸脈微弱,表示肺氣不足;右手的關脈微弱,表示中氣不足;右手的尺脈細弱,表示膀胱氣虛;左手的寸脈細弱,表示小腸氣虛。
氣虛導致小便不順的治療方法
肺氣不足的,用生脈散來治療;中氣不足的,用補中益氣湯來治療;膀胱氣虛,而且氣虛到無法正常運作時,用人參車前湯來治療。
(生脈散,前面已經提過)
(補中益氣湯,在痢疾的章節已經提過)
人參車前湯
使用人參和車前子這兩種藥材一起煎煮。
3. 陰虛小便不利
【陰虛小便不利之症】內熱神衰,肌肉黑瘦,下午咳嗽,小水不通,此陰虛小便不利之症也。
【陰虛小便不利之因】肺主生水,肺陰不足,則化源失令而小便不利。肝主施泄,肝陰不足,則亢陽癃閉而小便不利。腎主關門,腎陰不足,則水竭於下而小便不利。
【陰虛小便不利之脈】脈多細數。右脈細數,肺陰不足。左脈細數,肝腎陰虛。
【陰虛小便不利之治】肺陰不足,生脈散、人參固本丸。肝陰不足,海藏四物湯。腎陰不足,知柏天地煎,加玄武膠。肝腎俱虛,肝腎丸。
生脈散,見前。
人參固本丸
人參,懷生地,懷熟地,天門冬,麥門冬
海藏四物湯
當歸身,白芍藥,生地黃,牡丹皮
知柏天地煎
知母,黃柏,天門冬,生地黃
肝腎丸
當歸身,白芍藥,天門冬,生地黃
白話文:
陰虛小便不利的症狀
身體內部發熱、精神萎靡、肌肉消瘦發黑、下午容易咳嗽、小便不順暢,這些都是陰虛導致小便不利的症狀。
陰虛小便不利的原因
肺負責產生水液,當肺的陰液不足時,水的來源就會受到影響,導致小便不利。肝負責疏通排泄,當肝的陰液不足時,就會導致陽氣亢盛,產生癃閉(小便不通)而小便不利。腎負責管理水液的開闔,當腎的陰液不足時,下焦的水液就會枯竭,導致小便不利。
陰虛小便不利的脈象
脈象大多是細而快的。右手的脈象細而快,代表肺陰不足。左手的脈象細而快,代表肝腎陰虛。
陰虛小便不利的治療
肺陰不足,可以用生脈散或人參固本丸。肝陰不足,可以用海藏四物湯。腎陰不足,可以用知柏天地煎,並加入玄武膠。如果肝腎同時陰虛,可以用肝腎丸。
生脈散,內容前面已經提過。
人參固本丸,藥材包含:人參、懷生地、懷熟地、天門冬、麥門冬。
海藏四物湯,藥材包含:當歸身、白芍藥、生地黃、牡丹皮。
知柏天地煎,藥材包含:知母、黃柏、天門冬、生地黃。
肝腎丸,藥材包含:當歸身、白芍藥、天門冬、生地黃。
4. 陽虛小便不利
【陽虛小便不利之症】憎寒喜曖,手足逆冷,小腹如冰,心胃無熱,此真陽不足而小便不利之症也。
【陽虛小便不利之因】肝主施泄,腎主開闔,肝之真陽虛,則施泄無權,腎之真陽,則關門不利,此聚水生病,而小便不利之因也。
【陽虛小便不利之脈】左關沉遲,肝陽不足。兩尺沉遲,腎陽不足。六脈沉遲,諸陽虧損。
【陽虛小便不利之治】乙癸同源,肝腎同治,以《金匱》腎氣丸、八味丸主之。各經陽虛者,佐以理中湯。
《金匱》腎氣丸,即八味丸。加牛膝、車前子。
理中湯,見前。
按:小便不利,真陽不足者,用腎氣丸。真陰不足者,用滋腎丸、知柏地黃丸。熱結膀胱者,用五苓散、車前木通湯。心移熱於小腸者,用導赤散。此分經用方之大法也。然臨症用治,又宜化出法外之法,例如家秘用導赤散,以利小便,有三等用法:一加黃芩以清上焦之肺,遵利小便莫如清肺之法也;一加川連以清中焦之心,遵清心火則小便自利之法也;一加黃柏以清下焦腎經之火,遵熱結膀胱當清下焦之法也。
又如家秘用清肺飲,以利小便,亦有幾等用法:左關脈數,肝膽有火,加青黛、柴胡。左寸脈數,心經有火,加川連、木通。右關脈數,陽明有火,加乾葛、石膏。兩尺脈數,腎與膀胱有火,加車前子、黃柏。又如用瀉白散以利小便,亦有各條用法:若左關脈數,肝膽見症,加柴胡、黃芩。
左寸脈數,心經見症,加木通、川連;右關脈數,腸胃有熱,加黃連、大黃。左尺脈數,腎部有火,加黃柏、知母。膀胱有熱,加車前子、滑石。按經照脈,對症用藥,方能見效。仲景治傷寒熱結膀胱,用桂枝五苓散,以散太陽表裡,然難用於南方里熱之人,家秘化立羌獨木通湯。若表散裡熱,小便不利,用涼膈散以清肺,導赤各半湯以利小腸。
若積滯下痢,小便不利,用檳黃丸、香連丸。若先見大便秘結,後見小便不利,用承氣湯、八正散下大便。若先見大便泄瀉,後見小便不利,用四苓散,實脾分利。更有婦人胎氣不寧,小便不利,用養血滋陰,安胎升舉。此皆因他病而致小便不利,治本病。治病當察何經主病,何經兼見,上觀唇口眼鼻,則知上焦虛實寒熱,下觀二便通澀,即知下焦虛實寒熱。
白話文:
【陽虛導致小便不暢的症狀】
怕冷、喜歡溫暖,手腳冰冷,小腹像冰一樣,心和胃沒有熱感,這些都是因為身體的陽氣不足而導致小便不暢。
【陽虛導致小便不暢的原因】
肝臟負責疏泄功能,腎臟負責開關作用。如果肝的陽氣虛弱,疏泄功能就會失常;如果腎的陽氣虛弱,開關功能就會不利。這樣就會導致體內水液積聚,產生疾病,並導致小便不暢。
【陽虛導致小便不暢的脈象】
左關脈沉而遲緩,表示肝陽不足;兩尺脈沉而遲緩,表示腎陽不足;六脈都沉而遲緩,表示全身的陽氣都虧損了。
【陽虛導致小便不暢的治療】
肝和腎的陰陽本源相同,所以要同時治療肝和腎。可以使用《金匱要略》中的腎氣丸或八味丸為主方。如果其他經絡也有陽虛的症狀,可以配合使用理中湯。
《金匱》腎氣丸就是八味丸,再加上牛膝和車前子。
理中湯的組成和用法,前面已經說過了。
補充說明:
小便不暢,如果是因為身體的陽氣不足,就用腎氣丸;如果是因為身體的陰液不足,就用滋腎丸或知柏地黃丸。如果是因為膀胱有熱邪結聚,就用五苓散或車前木通湯。如果是心火下移到小腸,就用導赤散。這是根據不同情況來選擇用藥的原則。但臨床治療時,還要靈活運用。例如,有家傳秘方在使用導赤散來利小便時,有三種加藥方法:一是加上黃芩來清上焦的肺熱,因為中醫認為「利小便要先清肺」;二是加上黃連來清中焦的心火,因為「清心火則小便自利」;三是加上黃柏來清下焦腎經的火,因為「下焦有熱邪結聚要清下焦」。
又例如,有家傳秘方使用清肺飲來利小便時,也有幾種加藥方法:如果左關脈數,表示肝膽有火,就加上青黛、柴胡;如果左寸脈數,表示心經有火,就加上川連、木通;如果右關脈數,表示陽明經有火,就加上乾葛、石膏;如果兩尺脈數,表示腎和膀胱有火,就加上車前子、黃柏。又例如,用瀉白散來利小便,也有不同的加藥方法:如果左關脈數,並且出現肝膽方面的症狀,就加上柴胡、黃芩;如果左寸脈數,並且出現心經方面的症狀,就加上木通、川連;如果右關脈數,表示腸胃有熱,就加上黃連、大黃;如果左尺脈數,表示腎部有火,就加上黃柏、知母;如果膀胱有熱,就加上車前子、滑石。依照經脈和症狀來對症用藥,才能有效。張仲景在治療傷寒引起的熱邪結聚膀胱時,使用桂枝五苓散來疏散太陽經的表邪和裡邪。但這個方子不太適合南方體內有里熱的人。因此,有家傳秘方改良了桂枝五苓散,改用羌活、獨活、木通湯。如果是表邪散去,但體內仍有里熱,而且小便不暢,就用涼膈散來清肺,再用導赤散的半量來利小腸。
如果是因為腸胃積滯導致下痢,並伴隨小便不暢,就用檳黃丸或香連丸。如果先出現大便秘結,後出現小便不暢,就用承氣湯或八正散來瀉下大便。如果先出現大便泄瀉,後出現小便不暢,就用四苓散或實脾飲來分利水濕。另外,孕婦如果胎氣不安,導致小便不暢,要用養血滋陰、安胎升舉的方法來治療。這些都是因為其他疾病引起的連帶小便不暢,要從根源治療疾病。治療疾病時,要仔細觀察是哪個經絡主要有病,哪個經絡也有連帶症狀。向上觀察嘴唇、眼睛、鼻子,就可以知道上焦的虛實寒熱情況。向下觀察大便和小便的通暢與否,就可以知道下焦的虛實寒熱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