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因脈治》~ 卷三 (7)
卷三 (7)
1. 氣散腹脹
【氣散腹脹之症】時脹時退,氣怯,言微,目慢神清,靜則稍減,動作脹急,此氣散腹脹之症也。
【氣散腹脹之因】或勞動太過,中氣受傷,或久病纏綿,元氣受損,肺不能通調,脾不能轉輸,腎不能閉藏,則真氣散,而腹脹之症作矣。
【氣散腹脹之脈】六脈無力,虛大無根,浮緩散慢,神離反疾。
【氣散腹脹之治】氣怯言微,生脈散。動作脹急,靜則稍減,戊己湯,加斂氣之藥。氣不歸原,都氣丸、納氣丸。氣虛極,以四君子湯、參橘煎送下。
生脈散,生津液,充血脈,助元斂神。
人參,麥冬,北五味
戊己湯,伐肝扶脾,調斂中州,故名戊己。
白芍藥,甘草
都氣丸,即六味地黃丸加北五味。
納氣丸,即六味地黃丸加益智仁。
四君子湯,見後脾虛脹。
參橘煎,見喘症條。
白話文:
氣散腹脹的症狀是肚子脹脹的,時好時壞,體力虛弱,說話聲音微弱,眼神呆滯但神志清楚,靜止不動時症狀稍輕,活動時則脹痛加劇。
氣散腹脹的原因可能是過度勞累損傷元氣,或是久病纏綿導致元氣受損,肺的宣發肅降功能失常,脾的運化功能失調,腎的閉藏功能不足,以致真氣外泄,出現腹脹。
氣散腹脹的脈象表現為六脈皆無力,脈象虛大而無根,浮而緩慢,散漫無力,神氣渙散。
氣散腹脹的治療方法:如果體力虛弱,說話聲音微弱,則服用生脈散;如果活動時脹痛加劇,靜止時稍輕,則服用戊己湯並加入收斂氣的藥物;如果氣虛不歸經絡,則服用都氣丸或納氣丸;如果氣虛極度嚴重,則服用四君子湯或參橘煎。
生脈散可以滋生津液,充盈血脈,益氣斂神,其組成藥物有人參、麥冬、北五味子。
戊己湯可以疏肝健脾,調理脾胃,因此得名戊己,其組成藥物有白芍藥、甘草。
都氣丸是以六味地黃丸為基礎,再加入北五味子。
納氣丸是以六味地黃丸為基礎,再加入益智仁。
四君子湯的組成和用法,詳見後文「脾虛脹」的條目。
參橘煎的組成和用法,詳見後文「喘症」的條目。
2. 肺虛腹脹
【肺虛腹脹之症】面色慘白,氣弱不振,時脹時退,二便清利,此肺經陽虛之症。若肌肉消瘦,咳嗽面紅,多汗骨蒸,此肺經陰虛之症。二者皆名肺虛腹脹症也。
【肺虛腹脹之因】肺陽不足,治節無權,肺陰虧損,清肅不行,肺為相傳,主宰一身,肺氣若虛,諸經皆結,而腹脹之症作矣。
【肺虛腹脹之脈】寸口脈微,或見濡軟,或見沉細,或見沉澀,甚則沉結。
【肺虛腹脹之治】肺陽不足,脈緩濡軟,四君子湯、補中益氣湯。肺陰不足,脈虛細數,人參固本丸、生脈散。肺虛氣壅,難用補劑,人參平肺散。
四君子湯,保肺益氣,補土生金。
人參,白朮,茯苓,甘草
補中益氣湯,見前。
人參固本丸,見前肺虛腫門。
生脈散,見前氣散腹脹。
人參平肺散,見後肺痹。
白話文:
肺虛腹脹是一種症狀,患者面色蒼白、體力虛弱,肚子時脹時消,大小便正常。如果屬於肺陽虛,則表現為上述症狀;如果屬於肺陰虛,則還會伴隨消瘦、咳嗽、臉紅、多汗盜汗等症狀。兩種情況都歸類為肺虛腹脹。
肺虛腹脹的原因是肺部陽氣不足或陰液虧損,導致肺臟的調節功能失常。肺臟是人體重要的臟器,主管呼吸和氣血運行,如果肺氣虛弱,其他臟腑功能也會受影響,從而出現腹脹。
診斷肺虛腹脹,脈象通常表現為寸口脈微弱,或軟弱無力,或沉細,或沉澀,嚴重時脈象沉滯不通。
治療肺虛腹脹的方法,肺陽虛者,脈象緩弱無力,宜用四君子湯或補中益氣湯;肺陰虛者,脈象虛弱細數,宜用人參固本丸或生脈散。如果肺虛伴有氣滯,不宜直接補益,可選用人參平肺散。
3. 肺熱腹脹
【肺熱腹脹之症】喘息倚肩,不得仰臥,煩悶咳逆,腹脹胸痛,常脹不退,此肺熱腹脹之症也。
【肺熱腹脹之因】或肺素有熱,又因膏粱厚味,酒濕辛辣之積熱,上蒸清道,肺熱焦滿,而腹脹之症作矣。
【肺熱腹脹之脈】右寸洪大,肺經有熱。右關上溢,胃火熏蒸。左寸洪數,心火刑金。左關弦數,木中火發。
【肺熱腹脹之治】喘息倚肩,不得仰臥,煩悶咳逆,葶藶瀉肺湯,合瀉白散。胃火熏蒸,腹脹作痛,大便結者;枳桔大黃湯。心火刑金,瀉心各半湯。木中火發,瀉青各半湯。以上三方,家秘法也。
葶藶瀉肺湯
葶藶子,大棗
瀉白散
桑白皮,地骨皮,甘草
枳桔大黃湯,家秘治腸熱腸結,諸腹脹大。
枳實,桔梗,大黃,大腹皮,桑白皮,廣皮,甘草
瀉心各半湯,家秘治心火刑金。
川黃連,甘草,桑白皮,地骨皮
瀉青各半湯,家秘治肝火刑金
膽草,黃芩,青黛,甘草,桑白皮,地骨皮
白話文:
肺熱腹脹是指患者呼吸急促、倚靠著才能喘氣,無法平躺,感到煩躁、咳嗽並伴有嘔逆,腹部脹滿疼痛,且脹痛持續不消退的症狀。
這種病症可能是因為肺部本身就存在熱邪,又因經常食用肥甘厚味、辛辣酒類等食物,導致體內積熱,熱氣上蒸,使肺部熱盛而滿,從而引起腹部脹滿。
診斷上,會發現右寸脈洪大有力(表示肺經有熱),右關脈浮盛(表示胃火上蒸),左寸脈洪大而數(表示心火傷及肺金),左關脈弦數(表示肝木之火旺盛)。
治療方面,如果患者出現呼吸急促、倚靠著才能喘氣,無法平躺,感到煩躁、咳嗽並伴有嘔逆,可用葶藶瀉肺湯合瀉白散。若胃火上蒸導致腹脹疼痛,且大便秘結,則使用枳桔大黃湯。若心火傷及肺金,則用瀉心各半湯;若肝火旺盛,則用瀉青各半湯。以上三方為祖傳秘方。
其中:葶藶瀉肺湯的組成是葶藶子和大棗;瀉白散的組成是桑白皮、地骨皮和甘草;枳桔大黃湯的組成是枳實、桔梗、大黃、大腹皮、桑白皮、廣皮和甘草;瀉心各半湯的組成是川黃連、甘草、桑白皮和地骨皮;瀉青各半湯的組成是膽草、黃芩、青黛、甘草、桑白皮和地骨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