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正太素脈秘訣》~ 卷下 (5)

回本書目錄

卷下 (5)

1. 神鏡玉櫃金經樞要

便定表裡冷熱也。左寸人迎,並至血脈之會,榮血也;右寸氣口,衛氣也。冷、熱、虛、實、沉、浮,依至數定之,治療萬全。凡人身血脈,循環晝夜不息,有如流水。流水得風寒,則水結而不流;人中風寒,則血脈結澀而不行。水中風熱,淖溢而受惡;血脈得風寒熱,亦過溢而不調。

和風寒冷熱治療不同,切須詳審無失。繩墨無差者,治熱當以寒;治寒當以熱,乃正治之法,不失繩墨也。更新之意,更在詳思精察矣。診之理當端坐,聽候其氣正均平,乃可診之。凡人一呼,脈再至;一吸脈再至,謂將不病人之氣,應調此病人也。呼吸為一息,共得四至。

是臟腑氣足,故合五九之數,四十五動。故一息之動間四至,乃平和之脈也。又須呼吸之間復一至者,名曰閏大之息。若合得五十度,陰陽方足,命曰呼吸五至,方得平和。又須不大不小,謂以應四時五氣,命曰脈氣俱無病也。今人受遠天真,可終百年。或有太小不均之息,

是脈不和,是五臟亦不調矣。然署脈息浮沉定病,診之若及之者,又多於五至平和之脈,是難經之脈,謂難平和。本經脈氣之數,此即病脈。若診前大後小,則病人頭痛、目痛、眩;前小後大,則背短氣滿、中熱;遲則為寒;澀則中寒露冷氣;緊則風寒傷骨;滑則為痰;迎為消;

沉為溫冷洞泄;緩為冷風之候;遲為氣塞脹滿;浮為中風在表;伏則有水蓄聚;弦急為風熱所盛,則氣結於腸中;芤則失血下痢;洪大則陽熱伏留,令人躁悶;動亦氣血不利;微為氣血虛乏;實則氣滿心腹脹。以前脈證,若在寸口脈見,其病在上,主胸膺心腸;若在尺中脈見,其病在下,

主臍腹腰腳。但依寒、熱、虛、實、補、瀉,無不中效也。若脈未及七至,又多於少至,其病則甚,須用意治療。病防遷次,別有變動。緣五數既多,邪亦添深。故浮大晝加病,沉細夜加病甚,其候也。若更及八至者,乃精氣消,神氣亂,必有散脫精神之候,須切急治療。又加至九至十至者,

雖返魂靈丹,亦難療矣。人生於地,懸命於天。人之性命,莫非天賦天數也。病候雖疾,脈至過多,且須度命,用心治之。恐是邪氣過盛,以滯天真,氣亂不調,未可輕生至死,不與之療,是為誤矣。如脈有九至以上,更加之懸絕者,如物之懸斷無根本,將何以生?脈溢如湧者,

如泉湧出之狀;脈無入氣、亦無來往之狀,亦乃天真盡而元氣絕也。故人氣亦絕矣,死矣。凡診脈,先觀夫長短肥瘦。形氣相得者,病;形氣損者,危;而氣盡,死矣。形氣既返,而脈又加之懸絕,形氣俱病,見者立死。故人長脈亦長;人短脈亦短;人肥脈亦厚;人瘦脈亦急。此形氣之相得也。

脈之狀者,猶人之有眉、眼、耳、口、鼻也。但肥瘦長短妍醜之不同也。令脈息亦然。浮沉遲數亦值人之長短肥瘦、性之緩急,而合於人形,見於指下者順;反此者逆。然人賴五行以生,而常為邪氣所攻。若非須有誤中他邪得病,易為治療,謂形氣相得。形氣不相得而反者,謂人長脈短之類。

白話文:

脈象可以確定身體的表裡、寒熱狀況。左手寸口的脈象對應人迎穴,這裡脈搏跳動是血脈的聚集處,反映血液的運行;右手寸口的脈象對應氣口,反映衛氣的狀況。通過脈搏的快慢(至數)來判斷身體的寒熱、虛實、沉浮,以此來進行治療,可以達到萬全的效果。人體的血脈如同流水一樣,日夜不停地循環運行。流水如果受到風寒侵襲,就會凝結而不流通;人體如果受到風寒侵襲,血脈就會凝滯不暢。水如果受到風熱侵襲,就會變得混濁泛濫,容易受污染;血脈如果受到風寒熱侵襲,也會變得過於充盈而不協調。

治療風寒冷熱的方法各有不同,一定要詳細審慎,不能有絲毫差錯。治療熱症應該用寒涼藥物,治療寒症應該用溫熱藥物,這是正確的治療方法,不能違反這個原則。要不斷更新治療的觀念,更要在詳細思考和精確觀察上下功夫。診脈時應當端正坐姿,靜心等待呼吸氣息平穩均勻,然後才可以進行診斷。一般來說,正常人呼吸一次,脈搏跳動四次,這表示沒有疾病。診脈時應當注意,病人的呼吸應該調整到和這個標準一致。一次呼吸為一息,一息脈搏跳動四次,這表示臟腑氣血充足,符合四五得九的規律,所以一息脈搏跳動四次,是平和的脈象。如果呼吸之間脈搏又多跳動一次,這稱為閏大之息,若能達到五十次跳動,就表示陰陽平衡,稱為一息五至,是平和的脈象。脈搏還必須不大不小,才能應對一年四季和五行的氣候變化,這才稱為脈氣正常,沒有疾病。現在的人如果能保持天真本性,可以活到一百歲。如果脈搏跳動太快或太慢不均勻,就是脈象不調和,說明五臟功能失調。通過脈搏的浮沉來判斷疾病。如果脈搏跳動的次數比正常一息五次還要多,屬於《難經》所說的難以平和的脈象,說明脈氣異常,是病脈。如果脈搏前大後小,病人會有頭痛、眼痛、眩暈等症狀;如果脈搏前小後大,病人會感到背部短氣、胸悶、發熱。脈象遲緩表示體內有寒氣;脈象澀滯表示體內受寒,有冷氣侵襲;脈象緊張表示風寒侵犯骨骼;脈象滑利表示體內有痰;脈象迎手表示消耗;脈象沉伏表示體內有溫冷、腹瀉;脈象緩慢表示有冷風侵襲;脈象遲鈍表示氣機阻塞、脹滿;脈象浮盛表示感受風邪,病在表淺;脈象伏沉表示體內有水液積聚;脈象弦急表示風熱旺盛,導致腸道氣機鬱結;脈象芤虛表示失血、腹瀉;脈象洪大表示陽熱潛伏,令人煩躁悶亂;脈象動搖表示氣血不利;脈象微弱表示氣血虛弱;脈象實大表示氣滿、心腹脹痛。以上脈象如果在寸口出現,表示病變在上,主要在胸部、心臟;如果在尺中出現,表示病變在下,主要在臍腹、腰腿。只要根據寒、熱、虛、實,採用補或瀉的方法,就能取得很好的療效。如果脈搏跳動不到七次,或者少於四次,病情就會比較嚴重,必須用心治療,預防疾病轉移,產生其他變化。由於脈搏跳動次數過多,邪氣也會更加深入。所以脈象浮大,白天病情會加重;脈象沉細,夜晚病情會加重。如果脈搏跳動達到八次,表示精氣消耗,神氣紊亂,必然會有精神散亂的症狀,必須立即治療。如果脈搏跳動達到九次或十次,即使服用靈丹妙藥也很難治癒。人生活在世上,生命寄託於天,人的性命,都是天賦的定數。即使病情急重,脈搏跳動過快,也要盡力治療,可能是邪氣過盛,阻礙了天真之氣,導致氣機紊亂,不能輕易放棄治療,否則就是誤診。如果脈搏跳動達到九次以上,又出現懸絕的脈象,就像懸掛的物品斷了根一樣,如何能活下去呢?如果脈搏跳動像泉水湧出一樣,沒有吸入之氣,也沒有來往之勢,這表示天真之氣已經耗盡,元氣已經衰竭,人的氣息也就停止了,即將死亡。診脈時要先觀察人的身材是高矮胖瘦,如果形體和氣色相稱,病情還算可以,如果形體和氣色不相稱,病情就比較危險,如果氣色耗盡,就會死亡。如果形體和氣色恢復,但是脈象又出現懸絕,這表示形體和氣色都病重,將會立即死亡。所以人如果身材高大,脈象也長;人如果身材矮小,脈象也短;人如果身材肥胖,脈象也厚;人如果身材瘦弱,脈象也急。這就是形體和氣色相稱的表現。

脈象的狀態,就像人有眉毛、眼睛、耳朵、嘴巴、鼻子一樣,只是有肥瘦、長短、美醜的不同。脈搏也是如此,脈搏的浮沉、快慢,也和人的高矮胖瘦、性情的緩急相符,這些都是自然的規律。如果脈象和人的形體、氣色相符,就是順應自然,反之就是違逆自然。人依靠五行之氣生存,但也經常受到邪氣侵襲。如果不是誤中邪氣導致疾病,就比較容易治療,這就是形體和氣色相稱的情況。如果形體和氣色不相稱,比如身材高大脈象卻短小,就表示病情比較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