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正太素脈秘訣》~ 卷下 (4)
卷下 (4)
1. 別識婦人脈式
凡室女,六脈實健者,乃未事人也。脈如綿軟者,非室女也。婦人三十歲以前,尺脈微細者,血氣敗也,主血崩帶下。忽然尺脈洪大而數者,敗血或風勞;或關脈弦急者,主熱,當用涼藥和解安。凡寸脈洪大,尺脈微遲,是陰陽相反,四肢沉重,百節痠痛,背腰拘急,亦主血脈不調。
宜補血則安。寸部脈洪浮滿指而數者,上熱唇腫,宣博血海安。心部血海脈反大,兩尺脈沉細而微,似有如無也,重大下脈,陽搗陰虛者,崩滑。輕肌大脈搏觸於人,而重按虛軟微弱者,血崩。兩尺脈三兩息一至而微者,主墮胎也。忽然脈沉細者,乃漏胎也,血盡也,而胎損。
左寸關兩脈大,而尺脈浮澀者,主血崩。脈沉而澀者,胎亦死也。如三部按之一息不至者,皆墮胎也。凡脈大而浮,洪者,有孕。脈見陰搏陽別者孕,謂輕按脈至深則別,近於下按之,搏觸人指逼逼近手,起指亦有力者,孕也,乃知陽施陰化,故法當有孕。大率少陰脈動甚者,
孕也,謂少陰腎脈盛大,陽轉陰搏,別無而動甚者,名曰動,非九道脈云動也。蓋手少陰屬心主血,足少陰屬腎主精,曰精反會於其間乃主孕。若三部沉浮正等無病者亦孕。經云,脈動於產門者亦孕,謂法出尺脈外而動甚者,名曰動入產的也。謂諸陽為男,又左脈浮大是男。
右尺脈疾數為女,左尺沉實為女。兩尺俱疾數者,雙胎也。兩尺俱浮大生兩男。兩尺俱沉實生兩女。又法令孕婦向前行,即於後呼,左回來者主男,右回來者主女也。妊孕脈法,並知日數,診關脈一動一止一月,二動一止兩月,滑疾者三月,疾而不散五月,四動一止,八個月也。
診婦人孕脈緊弦者,易誕。
白話文:
別識婦人脈式
一般來說,未婚女子,六脈強勁有力,表示她還是處女。脈象綿軟无力,就不是處女。三十歲以下的婦女,尺脈微弱細小,表示血氣衰敗,容易發生血崩、帶下等症狀。尺脈突然洪大而快速,可能是敗血或風寒勞損;如果關脈弦急,則表示有熱症,應該用寒涼藥物來調和治療。寸脈洪大,尺脈微弱遲緩,表示陰陽失調,會出現四肢沉重、關節酸痛、腰背拘緊等症狀,也屬於血脈不調。
應該補血才能讓身體恢復健康。寸脈洪大浮滿且快速,表示上焦有熱,嘴唇腫脹,需要宣洩血熱,調和血海。心部(心包經)的血海脈反常地洪大,而兩尺脈沉細微弱,似有若無,這是下焦脈虛,陽氣損傷陰虛的表現,容易導致崩漏滑脫。輕輕觸摸脈搏就能感覺到跳動很強,但用力按壓卻感覺虛弱微小,這是血崩的徵兆。兩尺脈每三至四個呼吸才跳動一次,且微弱,表示會流產。脈象突然變得沉細微弱,表示胎兒已流產,血已流盡,胎兒受損。
左寸關兩脈洪大,尺脈浮澀,表示會發生血崩。脈象沉而澀,表示胎兒已死亡。如果三部脈象按下去一呼吸時間內都沒有脈搏出現,都表示會流產。脈象洪大浮盛,表示懷孕。脈象呈現陰盛陽衰的狀態也表示懷孕,也就是說輕輕按壓脈搏,感覺到脈搏很深,接近下方的按壓位置,脈搏跳動有力地觸碰手指,放開手指後仍感覺有力,這是懷孕的徵兆,說明陽氣滋養陰氣,因此可以判斷懷孕。總的來說,少陰脈動得很明顯,就表示懷孕。少陰經(腎經)脈象強盛,陽氣轉化陰氣,跳動明顯,這稱為「動」,不是指九種脈象中的「動」。因為手少陰經屬心主血,足少陰經屬腎主精,精氣在其中匯合就表示懷孕。如果三部脈象沉浮都正常,沒有疾病,也表示懷孕。古籍記載,脈動於產門(子宮)也表示懷孕,是指脈搏從尺脈位置向外跳動明顯,稱為「動入產門」。諸陽屬男,左脈浮大表示懷孕是男孩。
右尺脈快速數而有力表示懷孕是女孩,左尺脈沉實也表示懷孕是女孩。兩尺脈都快速數而有力,表示懷孕是雙胞胎。兩尺脈都浮大,生兩個男孩。兩尺脈都沉實,生兩個女孩。另外一種方法是讓孕婦向前走,從後面叫她,如果她向左轉回來,就表示懷孕是男孩;如果向右轉回來,就表示懷孕是女孩。根據孕婦的脈象,可以判斷懷孕的月份:關脈一動一止表示懷孕一個月,兩動一止表示懷孕兩個月,脈象滑疾表示懷孕三個月,脈象疾而不散表示懷孕五個月,四動一止表示懷孕八個月。
孕婦脈象緊弦,表示容易生產。
2. 神鏡玉櫃金經樞要
診脈常以平旦:陽脈未動,陰氣未散,飲食未進,經脈未盛,絡脈未調,血氣未絕,端坐正平,乃可診看有過之脈。若愴悴之病者,即不拘平旦也。故切脈動靜,而觀精神,察五色,視五臟有餘不足,六脈強弱,形之盛衰,以三五決死生之分。
切謂診切,以搏按切其脈也。動謂脈有燥。有動而不調者,或太過或不及也。動則為脈急也。靜謂依順本位,以應四時之和氣,無太過不及,靜守常脈而不病者也。精明者,診視病人左右目內皆明,明堂兩清,面部內或見五色。觀形切脈,皆謂之也。診視色脈者,五臟六腑血脈相應也。見青色肝脈應,見赤色心脈應,見黃色脾脈應,見黑色腎脈應。此色脈相應。
然又察其病脈,以相生者輕,而相剋者甚。脈亂氣見交泰者,死候也。是謂三五不調,色脈相交泰。推其病勢急者,可知矣。蓋取五行之氣色相生也:木火土金水也。木生火,火生土也。(相剋者)金木土水火也。金剋木,木剋土,土剋水,水剋火,火剋金是也。
蓋脈者,血之府也。血實則脈實,血虛則脈虛。長則氣治;短則氣痛;數則煩心;大則病進;上盛則氣高;下盛則氣脹;代則血衰;細則氣少;澀則心痛。所謂長脈者,脈氣和滑而長,非謂太過而長。氣和滑而長者,乃和暢之氣也,依順四時旺氣而不病者也。長則氣治,而氣理氣治矣。
短脈者,氣痛也。脈短促於指下,正氣不長,故氣病也。數則煩心者,脈數疾而又多至也。煩熱者,火氣動應於心,故煩痛也。大則心脈洪數,乃脈散大,是心火燥動之氣。又加之脈大盛者,邪亦大盛,故病進也。上盛則氣高者,人脈上盛邪氣益盛,故人氣喘病也。下盛則氣脹者,人脈下盛,邪氣亦下盛,故人腹脹氣滿也。代則氣衰者,代謂脈停待而脈方來也。脈強盛滿,大來氣甚。脈遲故曰氣衰,脈甚遲也。故氣衰脹滿,亦病進也。進則危甚矣。細則氣少,脈來細小,氣亦細小也,故氣羸乏而亦細小也。澀則心痛者,脈澀而真氣不滑則於常經也。緩諸脈盡會於心,血氣澀滯,故心氣不足,則心痛矣。
脈之浮、芤、滑、實、弦、緊、洪者,皆病在表,屬陽也。主熱重。熱重者,盛為煩躁狂也。涼藥冷服則瘥。重手按切見陰脈,名陰中陽病。必先寒後熱。涼藥溫服則愈。更虛實補泄為準。
脈之微、沉、緩、澀、遲、伏、濡、弱者,皆病在裡,屬陰脈也。重手按之陰脈也,名陰痛病。乃是中於陰寒多。則以溫藥熱服而瘥。若手切得陰脈者,名曰陽中陰病。必先熱而後寒。溫涼藥冷服而效。
脈之洪、大、浮、數、緊、動、滑、實者,皆為陽脈。來之有力,則為陽實;無力則為陽虛。其沉、細、微、澀、遲、伏,皆陰脈。來之有力則陰實;無力則陰虛。隨病候診之。實則瀉;虛則補。陰陽證候損益治之。寒熱治療。脈證表裡在陰陽,兼於兩寸口。左名人迎,右名氣口。兼以候之。浮為在表;沉為在裡;數為在腑;遲為在臟。舉此人迎氣口,一經二部並過,但兼於此二處定之。稍浮沉遲數三部為則者。
白話文:
診脈最佳時間是清晨,此時陽脈未動,陰氣未散,飲食未進,經脈未盛,絡脈未調,血氣未亂。診脈時應端坐平穩,才能準確判斷脈象。但如果病人病情危急,則不拘泥於清晨診脈。診脈要觀察脈搏的動靜,觀察精神狀態,察看面色五色,判斷五臟的虛實,六脈的強弱,以及形體的盛衰,以此判斷生死。診脈方法是搏按脈搏,脈搏的動態變化代表身體的狀況。
動則脈象跳動,或過於亢進,或不足,動則脈象急促。靜則脈象平和順暢,與四時之氣相應,不過不及,為正常脈象,無病。精明指病人雙目明亮,面部明淨,可能出現面色五色變化。診斷要觀察面色和脈象,五臟六腑與血脈相互影響。面色青色,則肝脈相應;赤色,則心脈相應;黃色,則脾脈相應;黑色,則腎脈相應。但也要考慮臟腑相生相剋的關係,相生者病輕,相剋者病重。脈象紊亂,氣血交泰,則為死兆,謂之三五不調。面色和脈象交泰,病情危急可知。這是根據五行生剋的原理,木生火,火生土,金剋木,木剋土,土剋水,水剋火,火剋金。
脈象是血的表現,血實則脈實,血虛則脈虛。脈長則氣順暢,脈短則氣痛;脈數則煩躁,脈大則病情加重;脈上盛則氣上逆,脈下盛則氣脹;脈代則血衰弱,脈細則氣虛,脈澀則心痛。脈長是指脈象和緩流暢,而非過長,是氣血和暢的表現,與四時旺盛之氣相應。脈長則氣順暢,脈短則氣痛;脈數而疾,則煩躁;脈大而洪數,是心火亢盛;脈上盛則氣上逆,脈下盛則氣下逆;脈代則氣衰,脈細則氣虛,脈澀則心痛。
脈浮、芤、滑、實、弦、緊、洪等,都屬於表證,屬陽,多為熱證,熱重則煩躁,宜用涼藥。重按則見陰脈,稱為陰中陽病,先寒後熱,宜用溫藥。脈微、沉、緩、澀、遲、伏、濡、弱等,都屬於裡證,屬陰,多為寒證,宜用溫藥。重按可觸及陰脈,稱為陰痛病,陰寒較重,用溫熱藥治療。若觸及陰脈,稱為陽中陰病,先熱後寒,宜用涼藥。脈洪、大、浮、數、緊、動、滑、實者,皆為陽脈;有力者為陽實,無力者為陽虛。脈沉、細、微、澀、遲、伏者,皆為陰脈;有力者為陰實,無力者為陰虛。診斷時應根據病情,實則瀉,虛則補,陰陽並治。寒熱治療,脈證表裡,都在陰陽之間。寸口脈,左為人迎,右為氣口,可同時觀察。脈浮則表證,沉則裡證,數則腑證,遲則臟證。人迎、氣口兩脈,一經二部都經過此處,主要觀察這兩個部位,浮沉遲數三部皆可為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