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太素

《訂正太素脈秘訣》~ 卷下 (8)

回本書目錄

卷下 (8)

1. 別識婦人脈式

凡室女,六脈實健者,乃未事人也。脈如綿軟者,非室女也。婦人三十歲以前,尺脈微細者,血氣敗也,主血崩帶下。忽然尺脈洪大而數者,敗血或風勞;或關脈弦急者,主熱,當用涼藥和解安。凡寸脈洪大,尺脈微遲,是陰陽相反,四肢沉重,百節痠痛,背腰拘急,亦主血脈不調。

宜補血則安。寸部脈洪浮滿指而數者,上熱唇腫,宣博血海安。心部血海脈反大,兩尺脈沉細而微,似有如無也,重大下脈,陽搗陰虛者,崩滑。輕肌大脈搏觸於人,而重按虛軟微弱者,血崩。兩尺脈三兩息一至而微者,主墮胎也。忽然脈沉細者,乃漏胎也,血盡也,而胎損。

左寸關兩脈大,而尺脈浮澀者,主血崩。脈沉而澀者,胎亦死也。如三部按之一息不至者,皆墮胎也。凡脈大而浮,洪者,有孕。脈見陰搏陽別者孕,謂輕按脈至深則別,近於下按之,搏觸人指逼逼近手,起指亦有力者,孕也,乃知陽施陰化,故法當有孕。大率少陰脈動甚者,

孕也,謂少陰腎脈盛大,陽轉陰搏,別無而動甚者,名曰動,非九道脈云動也。蓋手少陰屬心主血,足少陰屬腎主精,曰精反會於其間乃主孕。若三部沉浮正等無病者亦孕。經云,脈動於產門者亦孕,謂法出尺脈外而動甚者,名曰動入產的也。謂諸陽為男,又左脈浮大是男。

右尺脈疾數為女,左尺沉實為女。兩尺俱疾數者,雙胎也。兩尺俱浮大生兩男。兩尺俱沉實生兩女。又法令孕婦向前行,即於後呼,左回來者主男,右回來者主女也。妊孕脈法,並知日數,診關脈一動一止一月,二動一止兩月,滑疾者三月,疾而不散五月,四動一止,八個月也。

診婦人孕脈緊弦者,易誕。

白話文:

別識婦人脈式

一般來說,未婚女子,六脈強勁有力,表示她還是處女。脈象綿軟无力,就不是處女。三十歲以下的婦女,尺脈微弱細小,表示血氣衰敗,容易發生血崩、帶下等症狀。尺脈突然洪大而快速,可能是敗血或風寒勞損;如果關脈弦急,則表示有熱症,應該用寒涼藥物來調和治療。寸脈洪大,尺脈微弱遲緩,表示陰陽失調,會出現四肢沉重、關節酸痛、腰背拘緊等症狀,也屬於血脈不調。

應該補血才能讓身體恢復健康。寸脈洪大浮滿且快速,表示上焦有熱,嘴唇腫脹,需要宣洩血熱,調和血海。心部(心包經)的血海脈反常地洪大,而兩尺脈沉細微弱,似有若無,這是下焦脈虛,陽氣損傷陰虛的表現,容易導致崩漏滑脫。輕輕觸摸脈搏就能感覺到跳動很強,但用力按壓卻感覺虛弱微小,這是血崩的徵兆。兩尺脈每三至四個呼吸才跳動一次,且微弱,表示會流產。脈象突然變得沉細微弱,表示胎兒已流產,血已流盡,胎兒受損。

左寸關兩脈洪大,尺脈浮澀,表示會發生血崩。脈象沉而澀,表示胎兒已死亡。如果三部脈象按下去一呼吸時間內都沒有脈搏出現,都表示會流產。脈象洪大浮盛,表示懷孕。脈象呈現陰盛陽衰的狀態也表示懷孕,也就是說輕輕按壓脈搏,感覺到脈搏很深,接近下方的按壓位置,脈搏跳動有力地觸碰手指,放開手指後仍感覺有力,這是懷孕的徵兆,說明陽氣滋養陰氣,因此可以判斷懷孕。總的來說,少陰脈動得很明顯,就表示懷孕。少陰經(腎經)脈象強盛,陽氣轉化陰氣,跳動明顯,這稱為「動」,不是指九種脈象中的「動」。因為手少陰經屬心主血,足少陰經屬腎主精,精氣在其中匯合就表示懷孕。如果三部脈象沉浮都正常,沒有疾病,也表示懷孕。古籍記載,脈動於產門(子宮)也表示懷孕,是指脈搏從尺脈位置向外跳動明顯,稱為「動入產門」。諸陽屬男,左脈浮大表示懷孕是男孩。

右尺脈快速數而有力表示懷孕是女孩,左尺脈沉實也表示懷孕是女孩。兩尺脈都快速數而有力,表示懷孕是雙胞胎。兩尺脈都浮大,生兩個男孩。兩尺脈都沉實,生兩個女孩。另外一種方法是讓孕婦向前走,從後面叫她,如果她向左轉回來,就表示懷孕是男孩;如果向右轉回來,就表示懷孕是女孩。根據孕婦的脈象,可以判斷懷孕的月份:關脈一動一止表示懷孕一個月,兩動一止表示懷孕兩個月,脈象滑疾表示懷孕三個月,脈象疾而不散表示懷孕五個月,四動一止表示懷孕八個月。

孕婦脈象緊弦,表示容易生產。

2. 神鏡玉櫃金經樞要

診脈常以平旦陽脈未動。陰氣未散。飲食未進。經脈未盛。絡脈未調。血氣未絕。端坐正平。乃可診看有過之脈。若愴悴之病者。即不拘平旦也。故切脈動靜。而觀精神。察五色。視五臟有餘不足。六脈強弱。形之盛衰。以三五決死生之分。切謂診切以搏按切其脈也。動謂脈有燥。

有動而不調者。或太過或不及也。動則為脈急也。靜謂依順本位。以應四時之和氣。無太過不及。靜守常脈而不病者也。精明者。診視病人左右目內皆明。明堂兩清。面部內或見五色。觀形切脈。皆謂之也。診視色脈者。五臟六腑血脈相應也。見青色肝脈應。見赤色心脈應。

見黃色脾脈應。見黑色腎脈應。此色脈相應。然又察其病脈以相生者輕。而相剋者甚。脈亂氣見交泰者。死候也。是謂三五不調。色脈相交泰。推其病勢急者可知矣。蓋取五行之氣色相生也。木火土金水也。木生火。火生土也。相剋者金木土水火也。金剋木。木剋土。土剋水。

水剋火。火剋金是也。蓋脈者血之府也。血實則脈實。血虛則脈虛。長則氣治。短則氣痛。數則煩心。大則病進。上盛則氣高。下盛則氣脹。代則血衰。細則氣少。澀則心痛。所謂長脈者。脈氣和滑而長。非謂太過而長。氣和滑而長者。乃和暢之氣也。依順四時旺氣而不病者也。

長則氣治。而氣理氣治矣。短脈者氣痛也。脈短促於指下。正氣不長。故氣病也。數則煩心者。脈數疾而又多至也。煩熱者。火氣動應於心。故煩痛也。大則心脈洪數。乃脈散大。是心火燥動之氣。又加之脈大盛者。邪亦大盛故病進也。上盛則氣高者。人脈上盛邪氣益盛。故人氣喘病也。

下盛則氣脹者。人脈下盛。邪氣亦下盛。故人腹脹氣滿也。代則氣衰者。代謂脈停待而脈方來也。脈強盛滿。大來氣甚。脈遲故曰氣衰。脈甚遲也。故氣衰脹滿。亦病進也。進則危甚矣。脈細則血少。脈來細小。氣亦細小也。故氣羸乏而亦細小也。澀則心痛者。脈澀而真氣不滑則於常經也。

緩諸脈盡會於心。血氣澀滯。故心氣不足。則心痛矣脈之浮。芤。滑。實。弦。緊。洪者。皆病在表。屬陽也。主熱重。熱重者。盛為煩躁狂也。涼藥冷服則瘥。重手按切見陰脈。名陰中陽病。必先寒後熱。涼藥溫服則愈。更虛實補泄為準。脈之微。沉。緩。澀。遲。伏。濡。

弱者。皆病在裡。屬陰脈也。重手按之陰脈也。名陰痛病。乃是中於陰寒多。則以溫藥熱服而瘥。若手切得陰脈者。名曰陽中陰病。必先熱而後寒。溫涼藥冷服而效。脈之洪。大。浮。數。緊。動。滑。實者。皆為陽脈。來之有力。則為陽實。無力則為陽虛。其沉細微澀遲伏。

皆陰脈。來之有力則陰實。無力則陰虛。隨病候診之。實則瀉。虛則補。陰陽證候損益治之。寒熱治療。脈證表裡在陰陽。兼於兩寸口。左名人迎右名氣口。兼以候之。浮為在表。沉為在裡。數為在腑。遲為在臟。舉此人迎氣口。一經二部並過。但兼於此二處定之。稍浮沉遲數三部為則者。

便定表裡冷熱也。左寸人迎。並至血脈之會榮血也右寸氣口。衛氣也。冷。熱。虛。實。沉。浮。依至數定之。治療萬全。凡人身血脈。循環晝夜不息。有如流水。流水得風寒。則水結而不流。人中風寒。則血脈結澀而不行。水中風熱。淖溢而受惡。血脈得風寒熱。亦過溢而不調。

和風寒冷熱治療不同。切須詳審無失。繩墨無差者。治熱當以寒。治寒當以熱。乃正治之法。不失繩墨也。更新之意。更在詳思精察矣。診之理當端坐。聽候其氣正均平。乃可診之。凡人一呼。脈再至。一吸脈再至。謂將不病人之氣。應調此病人也。呼吸為一息。共得四至。

是臟腑氣足。故合五九之數。四十五動。故一息之動間四至。乃平和之脈也。又須呼吸之間復一至者。名曰閏大之息。若合得五十度。陰陽方足。命曰呼吸五至。方得平和。又須不大不小。謂以應四時五氣。命曰脈氣俱無病也。今人受遠天真。可終百年。或有太小不均之息。

是脈不和。是五臟亦不調矣。然署脈息浮沉定病。診之若及之者。又多於五至平和之脈。是難經之脈。謂難平和。本經脈氣之數。此即病脈。若診前大後小。則病人頭痛目痛眩。前小後大。則背短氣滿。中熱。遲則為寒。澀則中寒露冷氣。緊則風寒傷骨。滑則為痰。迎為消。

沉為溫冷洞泄。緩為冷風之候遲為氣塞脹滿。浮為中風在表。伏則有水蓄聚。弦急為風熱所盛。則氣結於腸中。芤則失血下痢。洪大則陽熱伏留。令人躁悶。動亦氣血不利。微為氣血虛乏。實則氣滿心腹脹。以前脈證。若在寸口脈見。其病在上主胸膺心腸。若在尺中脈見。其病在下。

主臍腹腰腳。但依寒。熱。虛。實。補。瀉。無不中效也。若脈未及七至。又多於少至。其病則甚。須用意治療。病防遷次。別有變動。緣五數既多。邪亦添深。故浮大晝加病。沉細夜加病甚。其候也若更及八至者。乃精氣消。神氣亂。必有散脫精神之候須切急治療。又加至九至十至者。

雖返魂靈丹。亦難療矣。人生於地。懸命於天。人之性命。莫非天賦天數也。病候雖疾。脈至過多。且須度命。用心治之。恐是邪氣過盛。以滯天真。氣亂不調。未可輕生至死。不與之療。是為誤矣。如脈有九至以上。更加之懸絕者。如物之懸斷無根本。將何以生。脈溢如湧者。

如泉湧出之狀。脈無入氣亦無來往之狀。亦乃天真盡而元氣絕也。故人氣亦絕矣。死矣。凡診脈先觀夫長短肥瘦。形氣相得者病。形氣損者危。而氣盡死矣。形氣既返。而脈又加之懸絕。形氣俱病。見者立死。故人長脈亦長。人短脈亦短。人肥脈亦厚。人瘦脈亦急。此形氣之相得也。

脈之狀者。猶人之有眉眼耳口鼻也。但肥瘦長短妍醜之不同也。令脈息亦然。浮沉遲數亦值人之長短肥瘦。性之緩急。而合於人形。見於指下者順。反此者逆然人賴五行以生。而常為邪氣所攻。若非須有誤中他邪得病。易為治療。謂形氣相得。形氣不相得而反者。謂人長脈短之類。

若得病必難拯治。此是人之氣候先病也。未病者。不久當病。必為近於死者。切須畏怠蹲節。和氣調神。匆更恣意不慎。轉耗天真。至於弗救。乃自取困順耳。凡脈順四時者。謂春弦夏洪。秋毛冬實。中有和氣。軟滑而長。乃是不病之人。縱病易為治療也。蓋從和氣而生也。

用法方全。如氣反脈運。形氣相失者。乃不可治也。由形盛氣虛。形虛氣盛。故不可治也。凡人形氣俱病。安妥者。不過期而死。安妥謂飲食且進期。是八節之氣候診脈治病。必先看其人之肥瘦。以調氣之虛實。虛則補之。實則瀉之。故人形盛脈細。少氣不足者危者。近於死也。

猶有可治之理也。氣不足而形盛故也。言形瘦脈大。胸中多氣者必死。是形氣俱不足。而脈反有餘。故死矣。其形氣相得者生。乃人形氣肥瘦長短。氣候相得故生也。三五不調者。病謂色脈交亂。而不調故也。上下寸關尺三部如參雜者。病甚也。三部脈左右手失。至不可數者死。

是一呼一吸。脈來往十至以上。血生氣故死也。大凡診脈先斷四時之脈。辨取太過不及。虛實冷熱寒溫。至數損益。陰陽盛衰。五行相剋。臟腑所屬看之。以為大法。然後取其人之形神長短。氣候虛實盛衰。性氣高下。衣食老幼強弱。但順形神。四時五氣。氣候無過者生之本。

及其形氣。與五行克者危。病若過盛。而形氣反逆克鬼賊脈。有懸絕者死不治矣。謂五虛五實。雖皆死證亦有生者何。蓋漿粥入胃。泄注止而虛者亂。身得汗出。大小便利則實者亂。此有生也。不可見虛實病重。不急救治致其死。有生氣者救之。三亂矣。大凡治病先看其病人之形肥瘦。

候其氣之盛衰。實則瀉之。虛則補之。急瀉未利。急補緩補。皆疾病之緊慢。用法治之乃全矣。又經言先去血。然後調之去血者。緣人血脈為宗。主血既瘀滯氣。則不能流行。故必先去瘀血滯血。然後調和衛氣。若瘀血在經脈之中。必終脈有腫毒。獨異於常經也。便當先決去惡血。

然後調逆滯之氣。無間大小新舊之病。以此為準。治之萬全矣。若血在經絡分內運動樞機斡旋之藥去之。如血在臟腑。須於大小便瀉泄去之。但血在上則忘者。病人言詐而多忘也。血在下則狂言。多急速者。便須調之。虛則鄭聲。實則誠言。鄭聲者。鄭重聲散。不知高下也。

誠語者。以其言語誠而多往。言必誠之事也。上皆病之虛實。若發言而有熱。去血則用大黃地黃之類。若病既有寒。破去澀血。則用當歸水蛭之類治療速效矣且穩也。諸病之起。未有不因六氣也。七情所感寒。暑。溫。燥。熱。怒。悲。思。憂。恐。驚。內外邪正。致生百病。

風寒暑濕炎涼。證候各異於常脈。邪血未入。血脈臟腑。皆可汗可瀉。可平可治。可吐可泄。可和可滲。可決可祛。若邪氣深。故腠理傳入六經。又加之用湯丸。其純墨治療無准。使大病又加傳注者。則病傳克則死。謂金木水火土相剋也。仍別將證候脈息看詳。切從深淺緩急標本輕重治之。

若見急病邪氣。但從害命重處。先治之。更不問陰陽標本也。若體中有寒。則筋攣骨痛也。治之以溫。體中有熱。則痿緩不收。癱瘓少力。治之以涼。更在仔細詳之。凡人之初中病。便不如常者。則診視脈證形體。惡風者傷風。怯寒者病寒。脈之浮緊皆中風。寒在表則可汗之。

宜用溫藥。五積散散之。小寒之邪乃可溫之。大寒之邪。可以熱之。理中丸之類主之小逆者。可以和之。但身惡熱者有熱。脈洪數浮大皆中熱也。從中風邪。更有輕重。如大小續命湯之類加減主之。熱在於表。熱之解之。宜用涼藥。小柴胡之類主之。小熱之邪可以涼之。大熱之邪。

可以冷之。則用大柴胡之類。虛熱虛煩。竹茹湯溫膽湯之類補解之。或有逆者。可以橘皮人參生薑湯。涼溫藥。和之正之。如病證有寒熱。有傷於中。寒熱也。先寒者為先中寒傷於陽經。此乃陰邪在陽經之理也。寒氣盛。故先寒動也。先熱者。先中於熱。陽邪在表。故熱先發也。

但從熱從寒。辨證診脈。表裡先後治之。若病人脈浮而緊盛。惡寒身體頭面痹。項強。四肢疼痛。腰腳皆疼。是太陽中邪。並可汗之。但脈緊實沉盛。或滯澀而頭甚疼。體不惡寒。皆可治里。仍虛實且泄調順。不拘於日數。當從急重而治也。宜詳之若表和里病。下之溫之便愈。

里和表病。散之汗之立愈。但四肢溫和。只是頭疼心腹脹滿。脈又沉實或伏緩者。此是表和里滿。病不可下。須守待五日方瀉。緣其病在裡急。宜逐去邪氣。慮有變動。若出邪氣。病不即時而愈。如脈浮或壯熱。四肢煩痛。惡寒項強腰膝。此是表未和。里卻無滯。不可下。下之必危。

急宜解表發汗。更依日數次第。看證候調治。必愈。脈或微不可吐脈虛細不可下。陰虛者其脈沉微。氣弱者不可發汗。倘不依證而妄行汗下者。醫殺之也。當和之平之自然得效。令中病者。初得可吐可汗。可攻可瀉。可平便愈。其有邪盛。或治療無准。漸傳固疾。則別證候。

理之萬全。令再引五臟病症。記候調治之法也。不治損誤矣。經云。肝病者。兩脅下痛引小腹。令人善怒。肝氣實則怒病。重則目茫然無所見。耳無所聞。如人將捕而驚怖也。亦至喉嚨氣噎不利。前所論血。如血脈中。血滿獨異如常脈。診左右有血可先去惡瘀之血。(在上則忘。

在下強也。)然後調氣脈矣。謂四時之脈。春肝合弦。弦多胃氣少曰病。但弦不長。胃氣絕曰死。蓋春弦脈。如平規之象也。(此語浮中沉三部也。使而體脈多者。蓋中按不足。骨氣少也。餘臟仿此而推之。)脈見病證應太過之脈。令人善怒。忽忽眩冒。癲疾也。乃頭也。怒則肝氣實也。

不足者。謂不及中象也。又少如微弦之脈。卻減下也。故來氣不及於常也。令人胸痛引脅下。兩脅弦滿痛也。脅謂腋下連脅出。故肝病委脅也。夏心脈合洪。洪多胃氣少。曰病。洪無胃氣。曰死。心南方火也。王氣如鈞。按之鉤者。來疾而去。遲如中短之象。火氣王主心。夏應中矩和氣。

洪大兼之滑利。其氣正中如矩之象也。太過者。不和氣也。過於本位洪大益盛。病在外。令人身熱而慮痼。為浸淫熱氣也不及者。脈不依中矩之象也。又卻減下其數。亦不洪數。其和氣不平正而少也。是來氣不及。令人短心也。上見嗽唾。不為氣泄。癖也。秋肺脈合毛。毛多胃氣少。

曰病。但毛無胃氣。曰死。肺者。西方金也。其脈浮。胃輕毛軟虛。名曰浮而短。和平之氣也。其氣正中高下。如中衡之象也。正平象澀也。太過者。不和之氣也。益盛於浮。浮盛而強虛輕。里堅者。是浮過也。令人逆氣而背慍痛也。自背痛而慍慍氣溫也。不及者。應脈見輕虛而毛。

又不減於常脈也。按之不應中衡之象。而輕虛也。氣虛故為氣弱也。人病喘而呼吸。少氣而嗽上氣。肺中聲鳴也。冬脈者。腎也冬腎。合沉沉多胃氣少。曰病。但沉無胃氣。曰死。蓋腎乃北方水也。冬之王氣也。其脈應中權之象。權者。秤錘也。遠於衡近於下也。沉者如石沉下。

是和平而調氣也。大過者。陽來以緊而不沉。又不象中權而沉營也。故此是不和之氣。過甚也。令人解㑊(㑊音亦。素問尺脈緩澀謂之解㑊。又病名。善食而瘦謂之食㑊。)脊脈痛。而少氣不欲言也。解㑊者。四肢骨節疼痛。酸楚而難忍也不及者。其脈更沉下。不如中權。是不和之氣也。

令人病心懸。肋中清。骨中痛小腹滿。小便戀懸病者心愁。如飢飢。如拘懸。(如心肋中清者。季肋近外空軟而動之處。當眇少。故肋中脊合。兩肋虛。即中痛。)四時之王位。太過不及。病證脈候。在脾則為中央土也。寄王於四季王灌四傍。常於四季旺氣同行。於旺和之和氣。

則不見太過不及也。脾為孤臟。獨主四旁。如是病氣。乃是脾盛。無病則脈不見形也。其脈來如水之流者。謂太過也。四季偏見。此氣遲不如常經也。其病四肢不舉。謂脾旺四肢也。不及者。如鳴之此為脾氣不及。令人病九竅不通。名曰重強。病見五臟不和。故九竅不利也。

其里強者。氣重迭也。此立四時五氣。並脾土。共五脈。外應旺氣。太過不及。其五色精明。見輕病少。見重者病。大故也。脈交色亂。大小不定。至數躍者危。至數亂交者上如湧泉。下懸絕者。脈漸浮削。浮沉皆微者。無胃氣亦死。皆病候之由。診療之法。當明此機樞之大要。

至哉勿誤。神鏡玉櫃經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