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正太素脈秘訣》~ 卷下 (4)
卷下 (4)
1. 診十二部脈用藥節法
左寸脈。(小腸陽心陰),關脈。(膽陽肝陰),尺脈。(膀胱陽腎陰)
右寸脈。(大腸陽肺陰),關脈。(胃陽脾陰),尺脈。(命門陽三焦陰)
右心脈微洪。曰平。洪多胃氣少。曰病。如洪大。黃連解毒湯主之。
黃連,黃芩,黃柏,山梔子仁
上㕮咀。水一鍾半。煎七分。去滓溫服。
如本經脈沉弱。謂之不足。用清心蓮子飲主之。
黃芩,甘草,蓮肉,黃耆,麥門冬,車前子,人參,赤茯苓
上㕮咀。水一鍾半。生薑三片。煎七分。去滓溫服。
小腸經脈浮。曰平。浮多胃氣少。曰病。如脈浮。用八正散主之。
木通,瞿麥,大黃,滑石,車前子,萹蓄,山梔,甘草
上㕮咀。水一鍾半。煎七分溫服。
如本經濡弱。謂之不足。用吳茱萸湯主之。
吳茱萸,人參,乾薑,甘草
上㕮咀。每服用水一鍾半。煎七分。空心溫服。
在肝脈微弦。曰平。弦多胃氣少。曰病。脈弦緊。桃仁承氣湯主之。
桃仁,厚朴,枳實,芒硝,大黃
上㕮咀。用白水煎服。
如本經脈短。謂之不足。用木香化滯湯主之。
木香,芍藥,當歸,枳實,半夏,青皮,陳皮,紅花,草豆蔻,柴胡
上㕮咀。水二鍾。生薑三片。煎七分溫服。
膽經脈浮弦。曰平。弦多胃氣少。曰病。弦大。小柴胡湯主之。
柴胡,人參,甘草,黃芩,半夏
上㕮咀。水二鍾。生薑三片。棗一枚。煎七分溫服。
如本經脈微沉。謂之不足。用溫膽湯主之。
人參,半夏,竹茹,茯苓,柴胡
上㕮咀。水二鍾。生薑三片。煎七分溫服。
腎經脈沉實。曰平。沉多胃氣少。曰病。如脈沉寒。口燥咽乾。用大承氣湯主之。
厚朴,芒硝,枳實,大黃
上㕮咀。白水煎服。
如本經脈虛濡。謂之不足。用四逆湯主之。
乾薑,甘草,附子,人參
上㕮咀。水二鍾。生薑三片。煎七分溫服。
膀胱脈微沉。曰平。沉多胃氣少。曰病。如脈浮滑有餘。人參敗毒散主之。
人參,甘草,前胡,柴胡,羌活,獨活,川芎,枳實,茯苓,桔梗
上㕮咀。水煎服。如發汗加麻黃。蔥薑汁煎。
如本經脈沉澀。謂之不足。用桂枝人參湯主之。
桂枝,人參,白朮,茯苓,甘草,芍藥,乾薑
上㕮咀。水一鍾。生薑三片。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肺經脈短澀。多胃氣少。曰病。如脈浮數有餘。茯苓湯主之。
知母,人參,白朮,白茯苓,款冬花,阿膠,甘草,連翹,薄荷,桑白皮黃芩,防風,桔梗,半夏,麥門冬,柴胡,五味子
上㕮咀。生薑三片。煎服。
如本經脈沉細。謂之不足。用麥門冬飲子主之。
麥門冬,人參,白朮,茯苓,甘草,黃芩,桔梗,半夏,五味子
上㕮咀。水二鍾。生薑三片。煎服。
大腸脈短浮。曰平。浮多胃氣少。曰病。浮大而數。為有餘。導氣散主之。
當歸,黃柏,檳榔,木香,黃連,大黃,青皮
上㕮咀。白水煎服。
脾經脈微緩。曰平。緩多胃氣少。曰病。脈滑實有餘。用桂枝大黃湯主之。
桂枝,大黃,芍藥,甘草
上㕮咀。白水煎服。
脾經脈微緩。曰平。緩多胃氣少。曰病。脈滑實有餘。用桂枝大黃湯主之。
桂枝,大黃,芍藥,甘草
上㕮咀。白水煎服。
如本經脈微弱。謂之不足。用治中湯主之。
白朮,人參,甘草,陳皮,乾薑
上㕮咀。生薑棗子煎服。
胃經脈緩。曰平。緩多胃氣少。曰病。脈浮大有餘。調胃湯主之。
厚朴,枳實,甘草,大黃
上㕮咀。白水煎服。
如本經脈微弱。謂之不足。用調中益氣湯主之。
白朮,人參,甘草,當歸,芍藥,五味子,陳皮,升麻,黃耆,柴胡
上㕮咀。生薑棗子煎服。
心包絡脈微數。曰平。數多胃氣少。曰病。脈數大而實有餘。更帶沉澀。用抵當湯主之。
水蛭,虻蟲,大黃,桃仁(各等分)
上㕮咀。白水煎服。
如本經脈微沉。謂之不足。用當歸四逆湯主之。
當歸,甘草,芍藥,通草,細辛,川芎,肉桂(各等分)
上㕮咀。用白水煎服。
三焦經脈浮數。曰平。浮多胃氣少。曰病。脈浮大有餘。用涼膈散主之。
連翹,梔子,大黃,芒硝,薄荷,甘草,黃芩(各等分)
上㕮咀。白水煎服。
如本經脈沉濡而微。謂之不足。用四逆湯主之。
附子,甘草,肉桂,乾薑,白朮
上㕮咀。每水二鍾。生薑三片。煎七分溫服。
此經內寒外熱。煎藥待冷服。此乃是熱因寒用。如內熱而外寒。以涼膈散溫服。此乃是寒因熱用。
白話文:
[診斷十二部位脈象及相應藥方]
左側寸脈反映小腸及心臟陰陽狀態,關脈反映膽與肝臟陰陽狀態,尺脈反映膀胱及腎臟陰陽狀態。
右側寸脈反映大腸及肺臟陰陽狀態,關脈反映胃與脾臟陰陽狀態,尺脈反映命門及三焦陰陽狀態。
右心脈微現洪大,是正常狀態。若洪脈過多,胃氣不足,即為病態。如脈象洪大,可用黃連解毒湯治療,成分包括黃連、黃芩、黃柏、山梔子仁,以上材料研磨,加水煎煮至七分熟,去渣溫服。
如本經脈沉弱,表示體質不足,應用清心蓮子飲,成分包括黃芩、甘草、蓮子、黃耆、麥門冬、車前子、人參、赤茯苓,以上材料研磨,加水及生薑三片煎煮至七分熟,去渣溫服。
小腸經脈浮現,為正常。若脈象浮現過多,胃氣不足,即為病態。如脈象浮現,可用八正散治療,成分包括木通、瞿麥、大黃、滑石、車前子、萹蓄、山梔、甘草,以上材料研磨,加水煎煮至七分熟,溫服。
如本經脈濡弱,表示體質不足,應用吳茱萸湯,成分包括吳茱萸、人參、乾薑、甘草,以上材料研磨,每次服用時加水煎煮至七分熟,空腹溫服。
肝脈微現弦狀,為正常。若脈象弦狀過多,胃氣不足,即為病態。如脈象弦緊,可用桃仁承氣湯治療,成分包括桃仁、厚朴、枳實、芒硝、大黃,以上材料研磨,用清水煎煮服用。
如本經脈短,表示體質不足,應用木香化滯湯,成分包括木香、芍藥、當歸、枳實、半夏、青皮、陳皮、紅花、草豆蔻、柴胡,以上材料研磨,加兩倍量的水及生薑三片煎煮至七分熟,溫服。
膽經脈浮弦,為正常。若脈象弦狀過多,胃氣不足,即為病態。如脈象弦大,可用小柴胡湯治療,成分包括柴胡、人參、甘草、黃芩、半夏,以上材料研磨,加兩倍量的水及生薑三片、棗一枚煎煮至七分熟,溫服。
如本經脈微沉,表示體質不足,應用溫膽湯,成分包括人參、半夏、竹茹、茯苓、柴胡,以上材料研磨,加兩倍量的水及生薑三片煎煮至七分熟,溫服。
腎經脈沉實,為正常。若脈象沉實過多,胃氣不足,即為病態。如脈象沉寒,口燥咽乾,可用大承氣湯治療,成分包括厚朴、芒硝、枳實、大黃,以上材料研磨,用清水煎煮服用。
如本經脈虛濡,表示體質不足,應用四逆湯,成分包括乾薑、甘草、附子、人參,以上材料研磨,加兩倍量的水及生薑三片煎煮至七分熟,溫服。
膀胱脈微沉,為正常。若脈象沉實過多,胃氣不足,即為病態。如脈象浮滑有餘,可用人參敗毒散治療,成分包括人參、甘草、前胡、柴胡、羌活、獨活、川芎、枳實、茯苓、桔梗,以上材料研磨,加水煎煮服用,如需發汗可加麻黃,薑汁煎煮。
如本經脈沉澀,表示體質不足,應用桂枝人參湯,成分包括桂枝、人參、白朮、茯苓、甘草、芍藥、乾薑,以上材料研磨,加一杯水及生薑三片煎煮至七分熟,去渣溫服。
肺經脈短澀,胃氣不足,即為病態。如脈象浮數有餘,可用茯苓湯治療,成分包括知母、人參、白朮、白茯苓、款冬花、阿膠、甘草、連翹、薄荷、桑白皮、黃芩、防風、桔梗、半夏、麥門冬、柴胡、五味子,以上材料研磨,加生薑三片煎煮服用。
如本經脈沉細,表示體質不足,應用麥門冬飲子,成分包括麥門冬、人參、白朮、茯苓、甘草、黃芩、桔梗、半夏、五味子,以上材料研磨,加兩倍量的水及生薑三片煎煮服用。
大腸脈短浮,為正常。若脈象浮現過多,胃氣不足,即為病態。若脈象浮大且數,為有餘,可用導氣散治療,成分包括當歸、黃柏、檳榔、木香、黃連、大黃、青皮,以上材料研磨,用清水煎煮服用。
脾經脈微緩,為正常。若脈象緩慢過多,胃氣不足,即為病態。若脈象滑實有餘,可用桂枝大黃湯治療,成分包括桂枝、大黃、芍藥、甘草,以上材料研磨,用清水煎煮服用。
脾經脈微緩,為正常。若脈象緩慢過多,胃氣不足,即為病態。若脈象滑實有餘,可用桂枝大黃湯治療,成分包括桂枝、大黃、芍藥、甘草,以上材料研磨,用清水煎煮服用。
如本經脈微弱,表示體質不足,應用治中湯,成分包括白朮、人參、甘草、陳皮、乾薑,以上材料研磨,加生薑及棗子煎煮服用。
胃經脈緩,為正常。若脈象緩慢過多,胃氣不足,即為病態。若脈象浮大有餘,可用調胃湯治療,成分包括厚朴、枳實、甘草、大黃,以上材料研磨,用清水煎煮服用。
如本經脈微弱,表示體質不足,應用調中益氣湯,成分包括白朮、人參、甘草、當歸、芍藥、五味子、陳皮、升麻、黃耆、柴胡,以上材料研磨,加生薑及棗子煎煮服用。
心包絡脈微現數狀,為正常。若脈象數狀過多,胃氣不足,即為病態。若脈象數大且實有餘,更帶沉澀,可用抵當湯治療,成分包括水蛭、虻蟲、大黃、桃仁(各等分),以上材料研磨,用清水煎煮服用。
如本經脈微沉,表示體質不足,應用當歸四逆湯,成分包括當歸、甘草、芍藥、通草、細辛、川芎、肉桂(各等分),以上材料研磨,用清水煎煮服用。
三焦經脈浮數,為正常。若脈象浮現過多,胃氣不足,即為病態。若脈象浮大有餘,可用涼膈散治療,成分包括連翹、梔子、大黃、芒硝、薄荷、甘草、黃芩(各等分),以上材料研磨,用清水煎煮服用。
如本經脈沉濡且微,表示體質不足,應用四逆湯,成分包括附子、甘草、肉桂、乾薑、白朮,以上材料研磨,每次加兩倍量的水及生薑三片煎煮至七分熟,溫服。
對於內寒外熱的情況,煎煮藥物後待冷服用,這就是「熱因寒用」的原理。如內熱而外寒,則以涼膈散溫服,這就是「寒因熱用」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