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太素

《訂正太素脈秘訣》~ 卷下 (4)

回本書目錄

卷下 (4)

1. 診十二部脈用藥節法

左寸脈。(小腸陽心陰),關脈。(膽陽肝陰),尺脈。(膀胱陽腎陰)

右寸脈。(大腸陽肺陰),關脈。(胃陽脾陰),尺脈。(命門陽三焦陰)

右心脈微洪。曰平。洪多胃氣少。曰病。如洪大。黃連解毒湯主之。

黃連黃芩黃柏,山梔子

白話文:

  • 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消暑除煩等功效。主治熱病、痢疾、泄瀉、瘡瘍腫毒等症。

  • 黃芩: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等功效。主治溫熱病、肺熱咳嗽、黃疸、痢疾、泄瀉等症。

  • 黃柏: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固澀斂瘡等功效。主治熱病、痢疾、泄瀉、瘡瘍腫毒等症。

  • 山梔子仁: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止血、解毒退翳等功效。主治熱病、吐血、衄血、痢疾、黃疸等症。

上㕮咀。水一鍾半。煎七分。去滓溫服。

如本經脈沉弱。謂之不足。用清心蓮子飲主之。

黃芩,甘草,蓮肉,黃耆麥門冬車前子人參赤茯苓

白話文:

  • 黃芩:苦、寒,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 甘草:甘、平,益氣補中,調和藥性。

  • 蓮肉:甘、平,益氣補虛,養心安神。

  • 黃耆:甘、溫,補氣益中,健脾固表。

  • 麥門冬:甘、寒,養陰潤肺,清心除煩。

  • 車前子:甘、寒,利水通淋,清熱明目。

  • 人參:甘、微苦、溫,補氣益中,生津養血。

  • 赤茯苓:甘、淡、平,利水滲濕,健脾補氣。

上㕮咀。水一鍾半。生薑三片。煎七分。去滓溫服。

小腸經脈浮。曰平。浮多胃氣少。曰病。如脈浮。用八正散主之。

木通瞿麥大黃滑石車前子,萹蓄,山梔,甘草

白話文:

木通:多年生蔓性草本植物,根莖橫走,纖維質多,為中藥材。性微寒,味甘、淡。具有利尿、清熱、祛濕的功效。

瞿麥 :一年生草本植物,莖直立,葉對生,花白色或淡紅色。種子可入藥,性涼,味苦、甘。具有清熱、利尿、消腫的功效。

大黃 :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粗大,呈圓柱形,外皮黃褐色,內部黃色。藥用部位為根。性寒,味苦、微酸。具有瀉熱、通便、清火的功效。

滑石 :天然產生的矽酸鎂鹽礦物,呈白色或淡灰色,質地柔軟,滑膩。藥用部位為塊狀或粉狀。性寒,味甘、淡。具有清熱、利尿、化痰的功效。

車前子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葉片寬卵形,花冠白色或淡藍色。種子可入藥,性寒,味甘。具有清熱、利尿、明目的功效。

萹蓄 :多年生草本植物,莖直立,葉對生,花白色或淡紅色。根莖可入藥,性寒,味甘、微苦。具有清熱、利尿、祛風的功效。

山梔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葉片橢圓形或長橢圓形,花白色,芳香。果實可入藥,性寒,味苦、微酸。具有清熱、瀉火、涼血的功效。

甘草 :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莖橫走,外皮黃棕色,內部黃色。藥用部位為根莖。性溫,味甘、微甜。具有補氣、健脾、益肺的功效。

上㕮咀。水一鍾半。煎七分溫服。

如本經濡弱。謂之不足。用吳茱萸湯主之。

吳茱萸,人參,乾薑,甘草

上㕮咀。每服用水一鍾半。煎七分。空心溫服。

在肝脈微弦。曰平。弦多胃氣少。曰病。脈弦緊。桃仁承氣湯主之。

桃仁厚朴枳實芒硝,大黃

白話文:

  1. 桃仁:桃子的內核,具有活血化瘀、潤腸通便的作用。

  2. 厚朴:厚朴樹的樹皮,具有溫中散寒、燥濕行滯的作用。

  3. 枳實:枳樹的果實,具有消積導滯、理氣寬中的作用。

  4. 芒硝:硫酸鎂,具有清熱瀉火、潤腸通便的作用。

  5. 大黃:大黃植物的根莖,具有瀉熱解毒、涼血止血的作用。

上㕮咀。用白水煎服。

如本經脈短。謂之不足。用木香化滯湯主之。

木香,芍藥,當歸,枳實,半夏青皮陳皮紅花,草豆蔻,柴胡

白話文:

  • 木香:具有疏通氣血、止痛、散瘀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氣滯血瘀引起的疼痛、月經不調、閉經、腹痛、腹脹等症狀。

  • 芍藥:具有養血柔肝、緩急止痛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肝氣鬱結引起的月經不調、痛經、閉經、腹痛、腹脹等症狀。

  •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血虛引起的月經不調、痛經、閉經、崩漏、產後出血等症狀。

  • 枳實:具有理氣破瘀、消積導滯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氣滯血瘀引起的胸悶、脅痛、腹痛、腹脹等症狀。

  • 半夏:具有燥濕化痰、止嘔止咳的功效。常用於治療痰濕引起的咳嗽、氣喘、嘔吐等症狀。

  • 青皮:具有疏肝理氣、化痰止咳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肝氣鬱結引起的胸悶、脅痛、腹痛、腹脹等症狀。

  • 陳皮:具有健脾理氣、燥濕化痰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引起的消化不良、腹痛、腹脹等症狀。

  • 紅花: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血瘀引起的月經不調、痛經、閉經、崩漏、產後出血等症狀。

  • 草豆蔻:具有溫中散寒、化濕止瀉的功效。常用於治療寒濕引起的腹痛、腹瀉、嘔吐等症狀。

  • 柴胡:具有疏肝解鬱、清熱退燒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肝氣鬱結引起的胸悶、脅痛、腹痛、腹脹等症狀。

上㕮咀。水二鍾。生薑三片。煎七分溫服。

膽經脈浮弦。曰平。弦多胃氣少。曰病。弦大。小柴胡湯主之。

柴胡,人參,甘草,黃芩,半夏

上㕮咀。水二鍾。生薑三片。棗一枚。煎七分溫服。

如本經脈微沉。謂之不足。用溫膽湯主之。

人參,半夏,竹茹茯苓,柴胡

上㕮咀。水二鍾。生薑三片。煎七分溫服。

腎經脈沉實。曰平。沉多胃氣少。曰病。如脈沉寒。口燥咽乾。用大承氣湯主之。

白話文:

腎經的脈象沉實。叫做正常。沉的脈象多,胃氣少。叫做生病。像是脈象沉且寒冷。口乾舌燥。要用大承氣湯來治療。

厚朴,芒硝,枳實,大黃

上㕮咀。白水煎服。

如本經脈虛濡。謂之不足。用四逆湯主之。

乾薑,甘草,附子,人參

上㕮咀。水二鍾。生薑三片。煎七分溫服。

膀胱脈微沉。曰平。沉多胃氣少。曰病。如脈浮滑有餘。人參敗毒散主之。

人參,甘草,前胡,柴胡,羌活獨活川芎,枳實,茯苓,桔梗

白話文:

  • 人參:性味甘微苦,溫。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的作用。

  • 甘草:性味甘,平。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緩解咳嗽的作用。

  • 前胡:性味苦、辛,涼。具有清肺化痰、止咳平喘、利水消腫的作用。

  • 柴胡:性味苦、微辛,微寒。具有疏肝解鬱、清熱退燒、止痛的作用。

  • 羌活:性味辛、微苦,溫。具有祛風散寒、活血止痛、利尿消腫的作用。

  • 獨活:性味辛、微苦,溫。具有祛風散寒、除濕止痛、活血化瘀的作用。

  • 川芎:性味辛、溫。具有活血化瘀、祛風止痛、行氣活血的作用。

  • 枳實:性味苦、酸,寒。具有破氣散結、消食化積、行氣止痛的作用。

  • 茯苓:性味甘、淡,平。具有利水滲濕、健脾補氣、寧心安神的作用。

  • 桔梗:性味辛、苦,微寒。具有宣肺止咳、祛痰排膿、利咽開音的作用。

上㕮咀。水煎服。如發汗加麻黃。蔥薑汁煎。

如本經脈沉澀。謂之不足。用桂枝人參湯主之。

桂枝,人參,白朮,茯苓,甘草,芍藥,乾薑

上㕮咀。水一鍾。生薑三片。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肺經脈短澀。多胃氣少。曰病。如脈浮數有餘。茯苓湯主之。

知母,人參,白朮,白茯苓,款冬花阿膠,甘草,連翹薄荷桑白皮黃芩,防風,桔梗,半夏,麥門冬,柴胡,五味子

白話文:

知母:具有清熱滋陰,生津潤燥的功效,常用於治療陰虛發熱,口乾舌燥,津液不足等症狀。

人參:具有補氣益元,生津止渴,益氣養陰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氣虛乏力,體倦神疲,氣短喘促等症狀。

白朮: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化痰,止瀉固澀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脾虛腹瀉,痰濕內盛,水腫等症狀。

白茯苓:具有健脾益氣,化濕利尿,寧心安神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脾虛水腫,心悸失眠,尿少等症狀。

款冬花:具有清熱解毒,宣肺止咳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等症狀。

阿膠:具有補血滋陰,養血止血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血虛貧血,月經不調,崩漏等症狀。

甘草:具有補中益氣,清熱解毒,調和諸藥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氣虛乏力,咳嗽痰多,咽喉腫痛等症狀。

連翹: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常用於治療熱毒蘊結,瘡癤腫毒,咽喉腫痛等症狀。

薄荷:具有疏風清熱,解暑明目,止癢止痛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感冒頭痛,發熱惡寒,暑熱煩渴,咽喉腫痛等症狀。

桑白皮:具有清熱利尿,除濕止癢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水腫尿少,濕疹瘙癢,瘡癤腫毒等症狀。

黃芩: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常用於治療熱毒蘊結,瘡癤腫毒,黃疸熱淋等症狀。

防風:具有祛風散寒,解表止痛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感冒頭痛,發熱惡寒,四肢痠痛,風寒濕痹等症狀。

桔梗:具有宣肺止咳,祛痰平喘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等症狀。

半夏: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常用於治療痰濕內盛,咳嗽痰多,嘔吐噁心等症狀。

麥門冬:具有清熱生津,潤肺止咳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肺陰虛,咳嗽痰少,口乾舌燥等症狀。

柴胡:具有疏肝解鬱,清熱退燒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肝鬱氣滯,胸脅脹痛,發熱惡寒等症狀。

五味子:具有補腎固精,益氣生津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腎虛精虧,腰膝酸軟,津液不足等症狀。

上㕮咀。生薑三片。煎服。

如本經脈沉細。謂之不足。用麥門冬飲子主之。

麥門冬,人參,白朮,茯苓,甘草,黃芩,桔梗,半夏,五味子

上㕮咀。水二鍾。生薑三片。煎服。

大腸脈短浮。曰平。浮多胃氣少。曰病。浮大而數。為有餘。導氣散主之。

白話文:

  • 大腸的脈相短而浮,稱之為平脈。如果浮脈較多,則胃氣不足,稱為病脈。

  • 大腸的脈相浮大而數,則屬於有餘之脈,宜用導氣散來治療。

當歸,黃柏,檳榔,木香,黃連,大黃,青皮

上㕮咀。白水煎服。

脾經脈微緩。曰平。緩多胃氣少。曰病。脈滑實有餘。用桂枝大黃湯主之。

白話文:

脾經脈搏動微弱而緩慢,稱為平脈。脈搏緩慢的次數多,胃氣少,叫做病。脈滑滑實實,胃氣有餘,用桂枝大黃湯為主方。

桂枝,大黃,芍藥,甘草

上㕮咀。白水煎服。

脾經脈微緩。曰平。緩多胃氣少。曰病。脈滑實有餘。用桂枝大黃湯主之。

白話文:

脾經的脈象微弱而緩和,就叫做平和。脈象緩和大多是胃氣不足所致,這就叫做疾病。脈象滑實,就表示有餘熱,可用桂枝大黃湯來治療。

桂枝,大黃,芍藥,甘草

上㕮咀。白水煎服。

如本經脈微弱。謂之不足。用治中湯主之。

白朮,人參,甘草,陳皮,乾薑

上㕮咀。生薑棗子煎服。

胃經脈緩。曰平。緩多胃氣少。曰病。脈浮大有餘。調胃湯主之。

厚朴,枳實,甘草,大黃

上㕮咀。白水煎服。

如本經脈微弱。謂之不足。用調中益氣湯主之。

白朮,人參,甘草,當歸,芍藥,五味子,陳皮,升麻,黃耆,柴胡

上㕮咀。生薑棗子煎服。

心包絡脈微數。曰平。數多胃氣少。曰病。脈數大而實有餘。更帶沉澀。用抵當湯主之。

白話文:

心包絡的脈微弱而跳動的次數較多。這叫做正常。脈跳動的次數多,說明胃氣不足。這叫做有病。脈跳動的次數多,脈很強壯,有餘。又夾雜著遲鈍澀滯。用抵當湯來治療。

水蛭虻蟲,大黃,桃仁(各等分)

上㕮咀。白水煎服。

如本經脈微沉。謂之不足。用當歸四逆湯主之。

當歸,甘草,芍藥,通草細辛,川芎,肉桂(各等分)

白話文:

當歸、甘草、芍藥、通草、細辛、川芎、肉桂(各等量)

上㕮咀。用白水煎服。

三焦經脈浮數。曰平。浮多胃氣少。曰病。脈浮大有餘。用涼膈散主之。

連翹,梔子,大黃,芒硝,薄荷,甘草,黃芩(各等分)

上㕮咀。白水煎服。

如本經脈沉濡而微。謂之不足。用四逆湯主之。

附子,甘草,肉桂,乾薑,白朮

上㕮咀。每水二鍾。生薑三片。煎七分溫服。

此經內寒外熱。煎藥待冷服。此乃是熱因寒用。如內熱而外寒。以涼膈散溫服。此乃是寒因熱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