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太素

《訂正太素脈秘訣》~ 卷上 (14)

回本書目錄

卷上 (14)

1. 四總脈

浮而有力主風。無力主虛。浮舉指在皮上見之。為人之表為陽。乃外得之證。

浮而有力主積。無力主氣。三因方為濕為實。沉脈下指至骨得之。乃為里為陰。是內受之病。

遲而有力主。痛。無力主冷。又為寒。遲脈重按之在內。轉按之方見。一息三至。是為陰主寒。乃內受之病。數而有力為熱無力為虛。

白話文:

四總脈

脈象浮而有力,表示風邪;無力則表示虛證。浮脈是指脈搏在皮膚表面即可觸摸到,屬於人體的表層,屬陽,是外感疾病的表現。

脈象浮而有力,也可能是積聚;無力則表示氣虛。根據《三因方》,這也可能是濕邪或實證。沉脈是指脈搏按壓較深才能觸摸到,位於骨骼附近,屬於人體的內部,屬陰,是內傷疾病的表現。

脈象遲而有力,表示疼痛;無力則表示虛寒。遲脈是指脈搏按壓較深才能觸摸到,需反覆按壓才能感覺到,一分鐘脈搏少於三下,屬於陰性脈象,主寒證,是內傷疾病的表現。

脈象數而有力,表示熱證;無力則表示虛證。

2. 五臟見浮者主病

心部浮主心虛。觸事易驚。神不守舍。舌強不能。言語錯謬。

肝部浮。主肝虛。中風癱瘓。筋脈拘攣。面痛牙痛。腸風下血。脾部虛浮。主腹脹嘔逆。飲食少進。氣喘氣急。泄瀉無度。

肺部浮。主肺虛。大便閉。面浮多瘡。吐血吐膿嗽喘。

腎部浮。主腎虛。腿足生瘡。虛陽淋瀝。腰痛牙痛。小腸疝氣。

白話文:

心臟部位浮腫,表示心氣虛弱,容易驚慌失措,精神恍惚,舌頭僵硬不利於說話,言語顛三倒四。

肝臟部位浮腫,表示肝氣虛弱,可能導致中風癱瘓、筋脈拘攣、面部或牙齒疼痛、腸風下血。

脾臟部位虛浮,表示脾氣虛弱,可能導致腹脹、嘔吐、食慾不振、呼吸急促、腹瀉不止。

肺臟部位浮腫,表示肺氣虛弱,可能導致便秘、面部浮腫、長瘡、吐血、吐膿、咳嗽、氣喘。

腎臟部位浮腫,表示腎氣虛弱,可能導致腿腳長瘡、陽虛導致尿頻、腰痛、牙痛、小腸疝氣。

3. 五臟見沉脈者主病

心部沉。主小腸淋瀝。喀血溺血。小便不通。睡而不寐。

肝部沉。主怒氣傷肝。脅痛肥氣。眼目赤澀肚疼腹滿。

脾部沉。主虛傷脾。肌寒客熱。食不作。肌膚氣痞。身黃瘦。

肺部沉。主咳嗽多嘔。上氣喘急。嘔血失血息賁腸癰。

腎部沉。主脹滿不食。小便淋漓。陰癰作脹。賁豚腸滿。

白話文:

心脈沉陷,主要症狀是小腸淋漓不盡,咳血、尿血,小便不通,睡覺卻睡不安穩。

肝脈沉陷,主要症狀是怒氣傷肝,脅肋疼痛,脹滿,眼睛紅赤澀痛,肚子疼痛,腹部脹滿。

脾脈沉陷,主要症狀是脾虛損傷,肌肉寒冷而伴隨發熱,吃不下東西,肌肉皮膚脹滿不適,身體發黃消瘦。

肺脈沉陷,主要症狀是咳嗽、嘔吐頻繁,呼吸急促,上氣喘不過氣,嘔血、失血,腸癰(腸道炎症)。

腎脈沉陷,主要症狀是腹部脹滿,吃不下東西,小便淋漓不盡,陰部腫痛脹滿,腸胃脹滿。

4. 五臟見遲脈主病

心部遲。主小便頻數。心痛嘔水。怔忡多狀。伏梁腸痛。

肝部遲。主筋攣骨疼。眼昏多淚。觴事易驚。轉筋麻木。

脾部遲。主泄瀉咳嗽。蛔蟲出痰。涎壅多。飲食不化。

肺部遲。主嗽喘滿。大便溏泄。皮膚燥澀。夢涉大水。

腎部遲。主小便滑數。泄精不禁。膝脛痛軟。陰濕盜汗腳氣。

白話文:

心臟脈象遲緩,主要症狀是小便頻繁、心痛、嘔吐清水、心悸不安、胸腹脹痛。

肝臟脈象遲緩,主要症狀是筋攣、骨痛、眼睛昏花、流淚多、容易受驚嚇、四肢抽搐麻木。

脾臟脈象遲緩,主要症狀是腹瀉、咳嗽、蛔蟲、痰多、唾液阻塞、消化不良。

肺臟脈象遲緩,主要症狀是咳嗽、喘息、胸悶、大便稀溏、皮膚乾燥粗糙、夢到涉水。

腎臟脈象遲緩,主要症狀是小便頻數且量多、遺精、膝蓋脛骨疼痛無力、陰部潮濕、盜汗、腳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