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太素

《訂正太素脈秘訣》~ 卷下 (2)

回本書目錄

卷下 (2)

1. 斷年月日時病法

假如丙戌年,又遇丙戌、丙辰日時,但患心經受病,值此同運日時死,若過得此日可治。

假如乙酉年,又遇乙酉、乙卯日時,但患肝經受病,值此同運日時死,若過得此日可治。

假如丁亥年,又遇丁亥、丁巳日時,但患脾經受病,值此同運日時死,若過得此日可治。

假如戊午年,又遇戊午、戊子日時,但患肺經受病,值此同運日時死,若過得此日可治。

假如己丑年,又遇己丑、己未日時,但患腎經受病,值此同運日時死,若過得此日可治。

傷寒六經傳變日法。

一日太陽經,頭痛身熱,法當以汗,先年有餘,雙解散,先年不足,人參敗毒飲。假如今年乙未,濕土司天,辰戌太陰寒水在泉,明年雙解散。更有脈虛實浮散,數而大,謂之有餘,曰實;短數而微,謂之不足,曰虛。

二日陽明經,當和調中湯,加四苓散。

三日少陽經,小柴胡湯。

四日太陰經身痛。

五日少陰經,口乾舌燥。

六日厥陰經當下。

七日六經傳遍,又復太陽,又以汗下。

如脈浮緊,大煩者又汗;如脈沉而遲,按下緊實,又下。

如右關脈,是陽明胃土脈,浮緊而洪,頭面微紅,斷日發斑。

白話文:

如果某人出生於丙戌年,又遇到丙戌或丙辰時辰,患有心臟疾病,那麼在這個相同五行運行的時辰很可能死亡,但如果能度過這個時辰,就能治癒。

如果某人出生於乙酉年,又遇到乙酉或乙卯時辰,患有肝臟疾病,那麼在這個相同五行運行的時辰很可能死亡,但如果能度過這個時辰,就能治癒。

如果某人出生於丁亥年,又遇到丁亥或丁巳時辰,患有脾臟疾病,那麼在這個相同五行運行的時辰很可能死亡,但如果能度過這個時辰,就能治癒。

如果某人出生於戊午年,又遇到戊午或戊子時辰,患有肺臟疾病,那麼在這個相同五行運行的時辰很可能死亡,但如果能度過這個時辰,就能治癒。

如果某人出生於己丑年,又遇到己丑或己未時辰,患有腎臟疾病,那麼在這個相同五行運行的時辰很可能死亡,但如果能度過這個時辰,就能治癒。

傷寒六經傳變的每日療法:

第一天(太陽經):頭痛發熱,應採用發汗療法。若體質素盛(先年有餘),用雙解散;若體質虛弱(先年不足),用人參敗毒飲。例如今年是乙未年,濕土當令,辰戌為太陰寒水,明年則用雙解散。脈象虛實浮散,數而有力者為有餘,屬實;脈象短數而微弱者為不足,屬虛。

第二天(陽明經):服用和調中湯,加四苓散。

第三天(少陽經):服用小柴胡湯。

第四天(太陰經):全身疼痛。

第五天(少陰經):口乾舌燥。

第六天(厥陰經):應當瀉下。

第七天:六經傳遍,再次回到太陽經,再次採用發汗療法。

如果脈象浮緊有力,煩躁不安,則應發汗;如果脈象沉而遲緩,按壓緊實,則應瀉下。

如果右關脈(陽明胃土脈)浮緊有力,且面色微紅,則預示將要發斑疹。

2. 分男女脈

男子尺脈常弱。(氣有餘為無事),女子尺脈常盛。(血有餘為無事)

經曰。女人反此背看之。(女要尺盛而寸弱。男要寸盛而尺弱。)謂之反此。斷病亦然。

童女脈。尺弱而寸盛。童子脈。尺盛而寸弱。

男子若尺脈大而浮。名曰虛。必走精。

女子若尺脈浮而大。或沉而微。必經脈不調。半虛漏血之脈。加有孕脈。尺脈緊實而大。至勻調。必是孕婦。更加吐逆。三個月也。左手尺脈浮大。斷曰男。右手尺脈浮大。斷曰女。

白話文:

男人寸口脈的尺脈通常較弱,這是因為氣比較充足,算是正常現象;女人寸口脈的尺脈通常較強,這是因為血比較充足,也屬於正常現象。

經典醫籍記載,女人的脈象與男人相反。也就是說,女人應該尺脈強而寸脈弱,男人應該寸脈強而尺脈弱。這就是所謂的「反此」,判斷疾病也應以此為依據。

小女孩的脈象,尺脈弱而寸脈強;小男孩的脈象,尺脈強而寸脈弱。

如果男人尺脈又大又浮,稱為虛,多半是精氣外泄。

如果女人尺脈浮大,或沉而微弱,表示經脈不調,多半是氣血虛弱或有出血的現象。如果再加上妊娠脈象,尺脈有力而大,而且十分勻稱,那就是懷孕了。如果還伴有嘔吐,懷孕至少三個月了。

左手尺脈浮大,判斷為懷孕男孩;右手尺脈浮大,判斷為懷孕女孩。

3. 醫家難經玄妙

經曰。肝青象木。肺白象金。今(補註脫一今字)肝得水而沉。夫木得水而浮。金得水而沉。今乃木沉金浮。其意何也。然肝者非純木。乙酉也。庚之柔宗。大言陰與陽。小言夫與婦。釋其微陽。而吸其微之氣。其意樂金。又行陰道多。故今肝得水而沉。肺者。非為純金。辛巳也。

丙之柔宗。大言陰與陽。小言夫與婦。釋其微陰。婚而就火。其意樂火。返行陽道多。故今肺得水而浮。肺熱而沉者。何故。知辛當歸庚。乙當納甲。

白話文:

醫家難經玄妙

經書上說,肝屬青色,像木;肺屬白色,像金。現在肝遇到水卻下沉,可是木遇到水應該上浮;金遇到水應該下沉,現在卻是木下沉金上浮,這是什麼道理呢?

其實,肝並非純粹的木,它是乙酉(乙木酉金),庚金的柔弱之根。它既有大處的陰陽之分,也有小處的夫婦之別,它釋放出細微的陽氣,而吸收細微的陰氣,所以它傾向於金的特性。而且肝經的陰性運行較多,因此現在肝遇到水就下沉了。

肺也不是純粹的金,它是辛巳(辛金巳火),丙火的柔弱之根。它也既有大處的陰陽之分,也有小處的夫婦之別,它釋放出細微的陰氣,然後與火結合,所以它傾向於火的特性。而且肺經的陽性運行較多,因此現在肺遇到水就上浮了。

至於肺熱而下沉的原因,是因為知道辛金應該回到庚金(庚金為辛金之母),乙木應該歸屬於甲木(甲木為乙木之母)。

4. 用藥式樣

心經有餘。 黃連解毒散心中。連柏黃芩梔子同。獨活引經宜仔細。其中妙法少人通。

心經不足。 清心蓮子補心中。甘草黃芩並麥門。蓮肉車前耆最補。茯苓八味共人參。

小腸經有餘。 八正散能散小腸。木通瞿麥大黃良。車前滑石兼甘草。萹蓄山梔引藁姜。

小腸經不足。 吳茱萸補小腸經。甘草乾姜及好參。吳茱萸多如法制。引經黃柏並麥門。

肝經有餘。 桃仁承氣散肝經。厚朴芒硝枳實真。生熟大黃隨證用。青皮為引及桃仁。

肝經不足。 木香化滯補肝枯。芍藥當歸枳實扶。半夏青陳皮草豆。紅花九味引柴胡。

膽經有餘。 小柴湯散膽經余。半夏人參甘草隨。多用柴胡尤是引。黃芩五味莫躊躇。

膽經不足。 溫膽湯能補太陽。人參半夏竹茹良。苓芩甘草陳皮合。芍藥黃芩九味長。

腎經有餘。 大承湯散腎經余。厚朴將軍枳實除。更用芒硝須仔細。引經知母一同醫。

腎經不足。 四逆湯能補腎虛。引經知母本相宜。乾薑附子須炮製。甘草人參芍藥醫。

膀胱有餘。 人參敗毒散膀胱。甘草前胡柴獨羌。茯苓枳殼芎桔梗。引經藁本正相當。

膀胱不足。 桂枝人參補膀胱。四君子對炙乾姜。白朮芍藥茯苓草。七味能除便得康。

肺經有餘。 知母茯苓散肺余。四君五味款藥皮。苓翹荷梗麥門半。阿及柴防十八枝。

肺經不足。 麥門引子肺虛空。君子陳皮五味冬。半夏桔同成九味。引經升芷又兼蔥。

脾經有餘。 桂枝大黃湯散脾。大黃甘草桂枝宜。引經芍藥同兼治。赤破其經白補之。

脾經不足。 治中湯補太陰脾。甘草陳皮白朮宜。芍藥引經參主宰。乾薑六味及青皮。

胃經有餘。 調胃湯能散有餘。大黃厚朴最為奇。更兼枳實共甘草。引子升麻芷葛宜。

胃經不足。 調中益氣胃中虛。白朮人參甘草歸。蒼芍柴耆五味子。升麻十一共陳皮。

大腸有餘。 導滯湯能散大腸。當歸黃柏共檳榔。木香引正青皮是。更入黃連與大黃。

大腸不足。 補中湯補大腸經。蒼朮黃耆及四君。澤瀉豬苓能正泄。陳皮引正定揚名。

心包絡有餘。 抵當湯散心包余。水蛭虻蟲治血宜。多用大黃須辨正。桃仁四味引青皮。

心包絡不足。 當歸四逆補心色。甘草當歸芍藥交。通草細辛芍桂枝。引經黃柏及阿膠。

三焦有餘。 涼膈散能散三焦。連翹梔子大黃硝。薄荷甘草黃芩等。七味同和治熱燒。

白話文:

用藥式樣

心經氣血過盛: 服用黃連解毒散來清熱解毒。藥物包括黃連、黃柏、黃芩、梔子,以獨活引導藥力,此法甚為精妙,鮮為人知。

心經氣血不足: 服用清心蓮子湯來滋養心氣。藥物包括蓮子、甘草、黃芩、麥冬、蓮肉、車前子、黃耆,以及茯苓和人參等八味藥材。

小腸經氣血過盛: 服用八正散來瀉熱通便。藥物包括木通、瞿麥、大黃、車前子、滑石、甘草、萹蓄、梔子及藁本、生姜。

小腸經氣血不足: 服用吳茱萸湯來溫補小腸。藥物包括吳茱萸、甘草、乾薑、人參,並需按照特定方法炮製吳茱萸,再以黃柏、麥冬引導藥力。

肝經氣血過盛: 服用桃仁承氣湯來瀉肝火。藥物包括桃仁、厚朴、芒硝、枳實,生熟大黃則視病情而定,以青皮引導藥力。

肝經氣血不足: 服用木香化滯湯來疏肝理氣,補益肝血。藥物包括木香、白芍藥、當歸、枳實、半夏、陳皮、草豆蔻、紅花及柴胡等九味藥材。

膽經氣血過盛: 服用小柴胡湯來清瀉膽火。藥物包括半夏、人參、甘草,以柴胡引導藥力,並加入黃芩等五味藥材。

膽經氣血不足: 服用溫膽湯來溫補膽經。藥物包括人參、半夏、竹茹、茯苓、黃芩、甘草、陳皮及芍藥等九味藥材。

腎經氣血過盛: 服用大承氣湯來瀉腎火。藥物包括厚朴、大黃、枳實、芒硝,需謹慎使用芒硝,並以知母引導藥力。

腎經氣血不足: 服用四逆湯來溫補腎陽。以知母引導藥力,並需炮製乾薑、附子,再配合甘草、人參、白芍藥。

膀胱經氣血過盛: 服用人參敗毒散來清熱解毒。藥物包括甘草、前胡、柴胡、獨活、羌活、茯苓、枳殼、川芎、桔梗,以藁本引導藥力。

膀胱經氣血不足: 服用桂枝人參湯來溫補膀胱。藥物包括桂枝、人參、炙甘草、白朮、白芍藥、茯苓,共七味藥材,能改善小便失調。

肺經氣血過盛: 服用知母茯苓湯來清瀉肺熱。藥物包括知母、茯苓,以及四君子湯、五味子、款冬花、葦莖、麥冬、半夏、射干、柴胡、防風等十八味藥材。

肺經氣血不足: 服用麥門冬湯來滋養肺陰。藥物包括麥門冬、四君子湯、陳皮、五味子、冬瓜仁、半夏、桔梗,並以升麻、紫蘇引導藥力。

脾經氣血過盛: 服用桂枝大黃湯來瀉脾熱。藥物包括大黃、甘草、桂枝,以白芍藥引導藥力,赤小豆瀉熱,白扁豆補益。

脾經氣血不足: 服用理中湯來溫補脾陽。藥物包括甘草、陳皮、白朮、白芍藥、人參、乾薑,以及青皮等六味藥材。

胃經氣血過盛: 服用調胃湯來瀉胃熱。藥物包括大黃、厚朴、枳實、甘草,以升麻、葛根引導藥力。

胃經氣血不足: 服用補中益氣湯來補益胃氣。藥物包括白朮、人參、甘草、當歸、蒼朮、白芍藥、柴胡、黃耆、五味子、升麻、陳皮等十一味藥材。

大腸經氣血過盛: 服用導滯湯來通利大便。藥物包括當歸、黃柏、檳榔,以木香引導藥力,並加入黃連、大黃。

大腸經氣血不足: 服用補中益氣湯來補益大腸。藥物包括蒼朮、黃耆、四君子湯,以及澤瀉、豬苓以利水,並以陳皮引導藥力。

心包絡經氣血過盛: 服用抵當湯來清熱解毒,涼血止血。藥物包括水蛭、虻蟲、大黃(需謹慎使用),以桃仁及青皮引導藥力。

心包絡經氣血不足: 服用當歸四逆湯來溫補心陽。藥物包括甘草、當歸、白芍藥、通草、細辛、桂枝、黃柏、阿膠。

三焦經氣血過盛: 服用涼膈散來清瀉三焦實熱。藥物包括連翹、梔子、大黃、芒硝、薄荷、甘草、黃芩等七味藥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