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德

《青囊秘訣》~ 上卷 (1)

回本書目錄

上卷 (1)

1. 上卷

2. 背癰論

人有背心間先發紅瘰,後漸紅腫,此發背之兆也,最為可畏。古人云:「外大如豆,內大如拳,外大如拳,內大如盤」;言其外小而內實大也。然而癰疽等毒,必先辨其陰陽:有先陰而後陽者,有先陽而後陰者,有先後俱陰者,有先後俱陽者。陽症雖重而實輕,陰症雖輕而實重。

先陰而變陽者生,先陽而變陰者死。病症既殊,而何以辨之也?陽症之形,必高突而腫起;陰症之形,必低平而陷下。陽症之色必純紅,陰症之色必帶黑。陽症之初起必痛,陰症之初起必癢。陽症之潰爛必多膿,陰症之潰爛必多血。陽症之收口,身必輕爽;陰症之收口,身必沉重。

至於變陰變陽,亦以此消息之,斷斷不差矣。倘見紅腫而高突者,乃陽症之癰也,乘其內毒初起,毒尤未化,急以敗毒之藥治之,可隨手而解也。發背而至於橫決者,皆因循失治,以至於破敗而不可救,陽變陰者多矣。救癰如救火,宜一時撲滅,否則延燒屋廬,不盡不止,切勿見為陽症無妨,而輕緩治之也。

方用急消湯:

忍冬藤(二兩),紫花地丁(一兩),天花粉(三錢),桔梗(三錢),青蒿(三錢),甘草(三錢),茜草(三錢),甘菊花(三錢),貝母(二錢),黃柏(一錢)

水煎服,一劑輕,二劑又輕,三劑全消,不必四劑也。此方消陽毒之初起者最神,既無迅烈之虞,大有和解之妙。世人不知治法,謂陽毒易於祛除,孟浪用虎狼之藥,雖毒幸消散,而真元耗損於無形,往往變成別病,乃醫者成之也。何若此方王霸並施,有益無損之為妙哉。

秘訣:

背癰急消兩地丁,花粉三錢與桔梗,

蒿草茜菊同上用,忍冬二兩齊煎沖,

貝母二錢錢黃柏,初起三劑見奇功。

方用神散陽癰湯亦效:

車前子(五錢),貫眾(五錢),甘草(五錢),天花粉(五錢),赤茯苓(五錢),生地(一兩),柴胡(一錢),羌活(二錢),黃芩(三錢),紫菀(三錢)

水煎服,一劑消大半,二劑全消矣。

秘訣:

神散陽癰陽疽用,急投車前與貫眾,

甘粉赤苓各五錢,生地一兩柴錢攻,

羌活二錢芩菀三,服止兩劑可奏功。

人有背心發瘰癢甚,已而背腫如山者,隱隱發紅暈如盤之大者,此陰癰初起之形象也,最為可畏,非前症陽癰可比。蓋陽症有可救之術,而陰豈無可生之理,亦在救之得法否耳。蓋陰癰之症,必正氣大虛,邪得而入之也。設正氣不虛,邪將安入?故救陰癰之症,必須大用補氣補血之藥,而佐之散郁散毒之品,則正旺而邪自散矣。方用變陽湯:

金銀花(八兩),人參(二兩),黃耆(二兩),附子(一錢),黑荊芥(三錢),天花粉(五錢),甘草(五錢),白芍(一兩),柴胡(二錢)

白話文:

背癰論

人背部中間開始出現發紅的腫塊,接著逐漸紅腫,這就是發背的徵兆,非常可怕。古人說:「外觀如豆,內部如拳;外觀如拳,內部如盤。」意思是說,外觀雖小,但內部實則很大。然而癰疽等毒症,必須先辨別其陰陽屬性:有先陰後陽的,有先陽後陰的,有前後都是陰的,有前後都是陽的。陽症雖然症狀嚴重,但實際上病情較輕;陰症雖然症狀較輕,但實際上病情較重。

先陰後變為陽症者可以治癒,先陽後變為陰症者則難以救治。由於病情各不相同,如何區分呢?陽症的表現,必定腫塊高突;陰症的表現,必定低平凹陷。陽症的顏色必定純紅,陰症的顏色必定帶黑色。陽症初期必定疼痛,陰症初期必定發癢。陽症潰爛必定膿液較多,陰症潰爛必定血水較多。陽症痊癒後,身體必定輕快舒適;陰症痊癒後,身體必定沉重。

至於陰陽轉變,也可以根據這些徵兆來判斷,絕對不會錯。如果見到紅腫而高突的,是陽症的癰疽,趁著內毒剛開始,毒素尚未化膿,趕緊用敗毒的藥物治療,可以迅速痊癒。發背發展到橫向潰爛的,都是因為延誤治療,導致潰爛無法挽回,多是陽症轉變為陰症的。治療癰疽就像救火一樣,應該立刻撲滅,否則蔓延開來,就會無休止地惡化,千萬不要因為是陽症就掉以輕心,而延誤治療。

急消湯方:

忍冬藤(二兩)、紫花地丁(一兩)、天花粉(三錢)、桔梗(三錢)、青蒿(三錢)、甘草(三錢)、茜草(三錢)、甘菊花(三錢)、貝母(二錢)、黃柏(一錢)

水煎服,一劑症狀減輕,二劑症狀更輕,三劑完全消退,不必服用四劑。這個方子治療陽毒初期最有效,既沒有猛烈攻毒的危險,又能很好地調和解毒。世人不知治療方法,以為陽毒容易去除,就輕率地使用猛烈的藥物,即使毒消散了,但元氣也無形中損耗了,往往轉變成其他的疾病,都是醫生造成的。何不使用這個方子,既有益又無損呢?

秘訣:

背癰急消兩地丁,花粉三錢與桔梗, 蒿草茜菊同上用,忍冬二兩齊煎沖, 貝母二錢錢黃柏,初起三劑見奇功。

神散陽癰湯方亦有效:

車前子(五錢)、貫眾(五錢)、甘草(五錢)、天花粉(五錢)、赤茯苓(五錢)、生地(一兩)、柴胡(一錢)、羌活(二錢)、黃芩(三錢)、紫菀(三錢)

水煎服,一劑消退大半,二劑完全消退。

秘訣:

神散陽癰陽疽用,急投車前與貫眾, 甘粉赤苓各五錢,生地一兩柴錢攻, 羌活二錢芩菀三,服止兩劑可奏功。

如果背部中間長出腫塊,奇癢難忍,接著背部腫脹如山,隱隱發紅,紅暈範圍像盤子一樣大,這是陰癰初期時的樣子,非常可怕,和之前的陽癰完全不同。陽症有可以治療的方法,陰症難道就沒有可以治癒的道理嗎?關鍵在於治療方法是否得當。陰癰的症狀,必定是因為正氣大虛,邪氣才能入侵。如果正氣不虛,邪氣怎麼能入侵呢?所以治療陰癰,必須大量使用補氣補血的藥物,再輔以疏散鬱氣、解毒的藥物,使正氣旺盛,邪氣自然就會消散。

變陽湯方:

金銀花(八兩)、人參(二兩)、黃耆(二兩)、附子(一錢)、黑荊芥(三錢)、天花粉(五錢)、甘草(五錢)、白芍(一兩)、柴胡(二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