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思敬

《外科醫鏡》~ 裘序

回本書目錄

裘序

1. 裘序

醫之道下儕於藝,上通乎儒,與天地權生息之機,為國家培治與之本,責甚重焉,事甚難焉。內科然,外科亦何獨不然。余先嚴以儒理究心方脈,頗行世。粵孽既清後,命余旁通醫術,謂可全己全人。爾時云程思渴,喜習科舉文,未遑讀刀圭書,遂不果。迄今年近甲錄,席帽依然,二十年來,走俗抗塵,毫無寸進,惟是間覽方書,學范文正公之存心,不取值,不誇功,求診者亦絡繹戶外。至談醫則不敢知,誠重之也,誠難之也。

白話文:

醫學之道,地位低下時等同於一般的技術,地位崇高時與儒家思想相通,能把握天地生息的規律,為國家培養和治療人民的根本,責任十分重大,事情十分困難。內科如此,外科也同樣如此。我的先嚴以儒家的道理研究醫學原理,在社會上頗有影響。廣東的叛亂平定之後,父親讓我學習醫術,認為這樣可以保護自己,也保護別人。那時正值戰爭,我熱衷於學習科舉文章,沒時間讀醫書,所以沒有實現父親的願望。到現在已經快到六十歲了,還是一介布衣。二十年來,一直在俗世中奔波勞碌,毫無寸進。只是偶爾翻閱醫書,學習范仲淹先生的存心,不求名利,不誇耀功勞,求診的人也絡繹不絕。但是,談到醫術,我就不敢說自己懂得,因為我真的覺得醫術很重要,也很難。

張君貞庵,世業儒,上承祖硯,積學能文,行醫非其志,緣母氏患臀疽外症,遂習外科,雖未必擅湔腸刮骨之能,著理腦解顱之效,而五行明理,六氣辨淫,膏丹精潔,應手即瘥。董仙之名頗譟,有時採摭前賢之精義,考驗心得之元微,自成一家言,以儒為醫,析理若鏡,名曰《外科醫鏡》。謂鏡吾之得失焉可,即謂鏡人之死生焉亦無不可。

白話文:

張君貞庵,世代以儒學為業,上承祖輩的學問,學識淵博,能寫一手好文章,行醫並不是他的志願,但由於母親患臀疽外症,他開始學習外科,雖然他不一定擅長剖腹刮骨的技術,但是對於治療腦部和顱骨疾病卻有顯著的療效。他精通五行理論,辨別六氣淫邪,配置膏藥和丹藥精益求精,病人服用後立馬痊癒。董仙之名頗為響亮,他有時採集前賢之精義,考驗自己心得之玄妙,自成一家之言,以儒學的理論為基礎行醫,分析病情條理分明,著有一本名叫《外科醫鏡》的書。他說:鏡子可以讓我看到自己的優缺點,同樣的也可以看到別人生死。

夫秘術不宣者,庸醫之窄量也;著書行世者,良醫之苦心也。張君玉字親編,金針暗度,雖僅寸鱗片爪,而回春妙手,已見一斑。余縱不習見張君之醫,明鏡不疲屢照,而即此為母學醫孝也,以醫濟世仁也。仁孝性成,其視余之重拂親心。老大而仍不知醫者,相去何如耶。書既成,將付剞劂,問序於余。

白話文:

那些祕不示人的醫術,都是庸醫的小氣行為;將醫書寫出來讓世人知道的,纔是良醫的苦心。張君玉親手編寫的《金針暗度》,雖然只是隻字片語,但已經能夠看出一個妙手回春的神醫形象。即使我沒有見過張君行醫,但就像一面明鏡,即使在多次照射後也不會感到疲倦,我願意寫序言來為這本書做宣傳,這是身為人子對母親的孝順,也是用醫術濟世救人的仁愛精神。仁義孝順的性格是天生的,與那些忤逆父母心意的人相比,不知道高尚多少倍啊。書已經寫成了,即將要付梓印刷,張君玉來找我寫序言。

夫余之於是科,固東坡所云扣槃捫燭者也。烏乎序!然張君既抱道而隱於醫,對症檢方,高懸醫鏡,倪日廣其所傳,以作救世慈航,行見消疹氣之流行,躋斯民於仁壽,必有不僅以醫名世者,是編特其嚆矢焉耳。余之敏,樂援筆而為之序。

白話文:

夫餘的這次學術研究,正好是東坡所說的,像敲擊盤子、捫摸蠟燭一樣,是尋求醫學知識的過程。然而張先生不但具有高尚的品德,而且隱居起來專研醫術,他對症下藥,高高懸掛著一面醫鏡,不分晝夜地研究,廣泛傳授自己的醫術,以便做世人的慈航。他行醫治好了很多人,讓更多的人免於疾病的困擾,他的醫名一定會傳遍天下,這部書就是他醫學成就的開始。我非常樂意為這部書寫序言。

時光緒癸未季秋下浣歲進士候選訓導侍生裘光照日林氏題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