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之頤

《本草乘雅半偈》~ 第九帙 (10)

回本書目錄

第九帙 (10)

1. 神麯

(藥性論)

【氣味】甘辛溫,無毒。

【主治】主化水穀宿食,癥結積滯,健脾暖胃。

【核】曰:葉氏水云錄云:五月五日,或六月六日,或三伏日,用白麵百斤,青蒿汁三斤,蒼耳草汁、野蓼汁各三斤,赤豆末、杏仁泥各三升,用汁和麵、豆、杏末作餅,麻葉楮葉包罯,如造醬黃法,布帛密覆俟冷,黃衣生,取出日曬燥之。陳久者良。

白話文:

核(李時珍):葉氏《水雲錄》中記載,在五月五日或六月六日,或者三伏天,使用一百斤白麵,三斤青蒿汁,各三斤蒼耳草汁和野蓼汁,三升赤豆粉和杏仁粉。用汁液和麵粉、豆粉和杏仁粉,做成餅狀。用麻葉和楮葉包起來,就像做醬黃的方法一樣。用布帛緊密覆蓋,等到冷卻後,黃衣生出。取出曬乾。存放時間越長,效果越好。

【叅】曰:候八神置會之期,集七神司生之物,郁之造麴,使衣生朽敗,塵華青黃色也。周禮所謂曲衣,月令所謂衣曲桑黃之服也。易通卦驗云:八神者,樹杙於地,四維四中,引繩以正之。故欲置八神者,冬至陽生之日,樹八尺之表於地中。蓋以陽為神,陰為鬼,亦氣之伸者為神,氣之屈者為鬼也。

白話文:

《備急千金要方》中說:等待八個神靈會合的時間,收集七種掌管生命的物品,用它們來製作麴,使衣服生朽發黴,並呈現出灰暗的黃綠色。周朝的《周禮》中提到的「曲衣」,以及《月令》中提到的「衣曲桑黃之服」就是指這種服飾。

《易經通卦驗》中說:八個神靈,就是豎立在地上的一根木樁,四面八方都有繩索將它拉直。因此,想要設置八個神靈,應該在冬至陽氣初生的那天,在地中豎立一根八尺高的木樁。

因為陽氣被稱為神,陰氣被稱為鬼,而氣息舒展的就是神,氣息收縮的就是鬼。

人身五臟有七神,藉中黃生陽之氣為奠安,乃得神與形俱。七情發而皆中節,斯陰屈遁藏,根塵洞徹,濟弱扶傾,運迭樞機,如環之無端耳。設生陽少息,不惟神失奠安,且變生不測矣。神麯藉神木所司之谷曰麥,謂木即生陽之首兆;麥即五氣之先機,佐以七神司生之物,郁之成鬯,伸之暢之,鼓中黃之生陽,安五臟之七神。正所以成其始,即所以成其終,其所以成其始,即所以成其終者。

白話文:

人體五臟有七位神靈,依靠中黃(脾胃)生發陽氣作為依託,才能神與形體合而為一。七種情緒發動時都能節制適度,這時陰氣屈服並潛藏,根源清澈通達,幫助虛弱的身體、扶正傾斜的器官,運行樞紐機制,就像環形沒有起點。如果生陽稍弱,不僅神靈失去依託,並且會產生難以預測的變化。神靈由中黃(脾胃)的穀物麥子所生,表示木(肝)是生髮陽氣的開端;麥子是五行之氣的先機,輔佐以七位神靈掌管生發的物質,蘊育成為鬯酒,展開伸展它,鼓動中黃(脾胃)生發陽氣,安定五臟的七位神靈。這正是完成它的開始,也就是完成它的結束,完成開始的,就是完成結束的。

以一神而會七神,一藏而葉五藏,乃得成其始,復得成其終,否則偏廢而離敗矣。諸家陳列功力,即藉中黃生陽之氣,敷布化育,宣五穀味,開發上焦,成陽出陰入之為體為用耳。倪維德以之主療目疾,即洞徹六根六塵之一塵一根耳。又云:生用能發其生氣者,即肝得水而沉;熟用能斂其暴氣者,即肝得煮而浮。

白話文:

人體必須以心神統御七神,以中焦寄藏五臟,才能完成生命的開始,並再次完成生命的結束。否則,如果偏廢一側,就會走向衰敗。各家診療所展示的功效,都是憑藉中焦所生的陽氣,來滋養萬物,傳達五穀精氣,開發上焦,形成陽出陰入的身體結構和功能。倪維德用中焦來治療眼疾,就是洞悉六根六塵中的一根一塵。又說:火生用的時候,能生發陽氣,就是肝得到水而下沉;熟用的時候,能斂藏旺氣,就是肝得到火煮而上浮。

以麥即肝臟之主谷,肝主開竅於目故也。顧浮沉互用之樞機,即生殺敵應之關鍵耳。

(貽我麳麰,帝命率育,繼絕續乏之谷也。必候八神置會,集七神司生,誠濟弱扶傾,運迭樞機之良劑也。)

2. 藿香

(宋嘉祐)

【氣味】辛,微溫,無毒。

【主治】主風水毒腫,去惡氣,止霍亂心腹痛。

【核】曰:藿香出交址、九真、武平、興古諸國。吏民多種之,今嶺南頗饒,所在亦有。二月宿根再發,亦可子種。苗似都梁。方莖業生,中虛外節。葉似荏蘇,邊有鋸齒。七月擢穗,作花似蓼。房似假蘇,子似茺蔚。五六月未擢穗時,採莖葉曝乾。可著衣中,用充香草。逾時則性緩無力矣。

白話文:

【解釋】:

藿香生長在交趾、九真、武平和興古等國家。當地的官吏和百姓都大量種植,現在嶺南地區也有很多,其他地方也有少量種植。二月時,去年的老根會再次發芽,也可以用種子播種。它的幼苗很像都梁草。莖呈方形,上面長著葉子,中間是空的,外面有節。葉子像荏蘇草,邊緣有鋸齒。七月時長出穗子,開出的花很像蓼草。果實像假蘇草,種子像茺蔚草。在五六月穗子還沒長出來的時候,採摘它的莖和葉子晾乾。可以放在衣服裡,當作香草使用。過這段時間之後,它的藥性就會減弱,沒有效果了。

潔古、東垣、惟用藿葉,為能敷布宣發,後世因藿葉多偽,並枝莖用之,今枝莖尤多偽耳。唐史云:頓遜國出藿香,插枝便生,葉如都梁。范曄云:零藿虛燥,芬芳之氣,經久不變。

白話文:

潔古和東垣兩位中醫師只使用藿香葉,因為它具有調理氣血、疏散風邪的作用。後來因為藿香葉容易被偽造,於是有人開始使用它的莖枝,而如今莖枝也常有偽品。

《唐史》記載:頓遜國出產藿香,插下枝條就能生長,葉子像都梁草。範曄說:藿香的葉子和莖都很乾燥,它的芳香之氣經久不變。

先人云:氣亂於腸,遂作霍亂。致亂止氣者,惡氣耳。藿虛燥芬馥,具不逆不撓,入群不亂義,乃可立定其亂,因名曰藿;方之奇方急方,劑之宣劑輕劑燥劑也。

白話文:

古人說:內氣在腸道中混亂,就會導致霍亂。能夠平息混亂之氣的,就是藿香這種藥物。藿香芳香濃鬱,不溫不燥,進入人體不會引起混亂,因此可以穩固體內的混亂狀況。所以將其命名為「藿」;它的藥方是特別有效且快速的,劑型則是宣散、輕微且乾燥的。

【叅】曰:南嶽曰霍,假之標方域,表功能也。本草列釋典名相,如楞嚴之兜婁婆香,法華之多摩羅跋香,金光明之缽怛羅香,涅槃之迦算香,皆藿分名。木本也,即扶南國所言,五香共一木,根旃檀,節沉香,膠熏陸,花雞舌,葉藿香者是矣。正旦所須,草本也。即南方草木狀所載之生成,而嶺南尤多有之。

白話文:

《叅》書中說:南方的霍山大山,可以作為標誌,表示一種地方區域,並說明其功效。本草記載了經典中的名稱,比如《楞嚴經》中的兜婁婆香,《法華經》中的多摩羅跋香,《金光明經》中的缽怛羅香,《涅槃經》中的迦算香,這些都是藿香的名稱。藿香是一種木本植物,也就是扶南國所說的,五種香料長在同一個樹上,根是檀香,節是沉香,樹脂是燻陸,花是雞舌,葉是藿香。正旦節所用的藿香草是草本植物,南方草木狀中記載了它的生長情況,而嶺南地區尤其多這種植物。

詩云:食我場藿,香草也。蓋草木至南曰任,任化育,而於時為夏,域其方者,功能更忽霍而迅疾矣。是主霍疾亂作於俄頃,揮霍紛紜,其如搖反諸手,若去惡氣為對待,治風水毒腫為達木,止心腹痛,及壅腫為發火;定吐逆,穌脾胃為奪土;土鬱奪之,火鬱發之,木鬱達之,正所以任化育而於時為夏,為正位四氣主,命曰藿香正氣者以此。

白話文:

詩經裡說:「食我的藿香,是一種香草啊。」因為在南方的草木被稱為「任」,而「任」是化育萬物的,屬於夏季。位於這個方位(南方)的藥材,其功效往往能快速產生作用,突然發作。所以,藿香主治急症、突然發作的疾病。把疾病驅散得一乾二淨,猶如揮手趕走東西一樣。它能祛除邪氣,治療風水性水腫,止痛和緩解腫脹。還能止吐逆、健脾胃,因為土屬脾胃,所以土鬱結則用藿香奪取,火鬱結則用藿香發散,木鬱結則用藿香疏通。正因為藿香具有化育萬物的作用,在四季中屬於夏季,所以被稱為「四氣之主」,稱之為「藿香正氣」也是由此而來。

(應劭風俗通云:南方衡山,一名曰霍,霍者萬物盛長,垂枝布葉,霍然而大,誠所謂任化育而於時為夏為大。草木至南曰任,相見乎離也,大人以繼明照於四方,宜為正位四氣主。)

白話文:

應劭在《風俗通》中說:南方的衡山,又名「霍」,「霍」的意思是萬物茂盛生長,枝葉茂密,顯得巨大,正是任由萬物化生滋養,在季節中代表夏天,代表大。草木到了南方就稱為「任」,這是因為它們會在離別後再見。君王繼承先王之位,使光明照耀四方,所以適合作為四時的主宰。

3. 萱草

(宋嘉祐)

【氣味】甘涼,無毒。

【主治】煮食治小便赤澀,身體煩熱,陰熱,酒疽。

【核】曰:萱宜下濕地,處處田野有之。初春叢生,可作薦俎。葉如蒲、蒜而柔弱,新舊相代,四時長青。五月抽莖開花,六出四垂,朝放暮蔫,秋深乃盡,花有紅黃紫三色。結實三角,子如梧子,黑而光澤。

白話文:

萱草這種植物喜歡生長在低濕的地方,田野間到處都有。春天剛開始的時候就會長出很多,可以拿來包糉子或當祭祀用的植物。葉子像蒲草或蒜苗,但比較柔軟。新葉和舊葉交替生長,一年四季都保持翠綠。五月的時候會抽出花莖,花朵有六片花瓣,四邊下垂。早上開,晚上就凋謝了。直到秋天深了才全部凋謝完。花朵有紅色、黃色和紫色三種。結出的果實呈三角形,種子像梧桐樹的種子,黑色且有光澤。

【叅】曰:爾雅翼云:詩曰焉得諼草,言植之背。諼,忘也。衛之君子,行役為王前驅,過時不及,其婦人思之,則心痗首疾,思欲暫忘之而不可得,故願得忘憂之草而植之,庶幾漠然而無所思,然世豈有此物也哉。蓋亦極言其情耳,說者因萱音之與諼同也,遂命萱為忘憂之草。

白話文:

【引用】:「爾雅翼」記載:「詩經」中說「哪裡能找到諼草,種在背上」。諼,就是忘記。衛國的國君出征,派一名男子為前鋒,卻不按時歸來。他的妻子想念他,因此出現心慌頭暈的症狀,她希望能暫時忘記丈夫而不得。所以她希望找到忘憂的草種在丈夫背上,期望他不在時能忘記思念,然而世界上根本沒有這種草啊。這句話只是極力表達妻子的思念之情罷了。後人因萱草的萱字音與諼字相同,於是便把萱草稱為忘憂草。

蓋以萱合其音,以忘合其義耳。然忘草可也,而所謂忘憂,憂之一字,何從出哉?此亦諸儒傅會之語也。頤謂憂出於肺,情之所鍾,志之所悲,神之所傷也。是以憂悲,則魄藏之金鬱。經云:金鬱則泄之,所以忘其憂也。而萱諧宣。宣,布也,散也,通也,遍也。風回宣而所以宣陰陽也。

白話文:

所謂「萱」字,它的發音和「忘」相近,所以用「萱」來代替「忘」字,以表示忘憂的意思。然而,忘草也只能忘記一般的事情,而「忘憂」一詞中的「憂」,卻是一種特殊的情緒,怎麼能用忘草來忘記呢?這也是儒家學者們強行附會的說法。我認為,憂傷的情緒是由肺部產生的,它會影響人的心緒、志氣和精神。因此,當人憂傷悲痛時,就會導致肺部氣血運行不暢。中醫經書上說,當肺部氣血鬱結的時候,就需要疏通它,這樣才能消除憂愁。而「萱」字與「宣」字同音,「宣」有「散佈、通達」的意思。就像風吹過大地,可以宣通陰陽之氣一樣。

宣之即所以泄之,泄之即所以暢之,暢之即所以忘之。忘之則既順乃宣,而憂可釋矣。顧煮食主小便赤澀,身體煩熱。即疏云:金鬱則泄之,解表利小水也。然則草木之情,布在方策人未之思爾。

白話文:

宣洩情緒可以讓它抒發出來,抒發出來就可以讓它暢通,暢通了就可以讓它被遺忘。而遺忘了,就會順暢而宣洩,憂愁也就消散了。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煮食過多可能會導致小便變紅發澀,身體發熱。就像中醫古書中說的:「金鬱則泄之」,意思是說金元素鬱結,就要疏通它,發散表邪,利尿。

所以,草木的特性,都記載在古人的書冊中,只是人們沒有仔細思考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