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乘雅半偈》~ 第四帙 (11)
第四帙 (11)
1. 犀角
瘴氣、鉤吻、鴆羽、蛇虺百毒,此物雜毒之實諸所無也。治之如何,曰空。
(火實欲空者,宜空之;火空則發也,是謂虛其實;火空欲實者,宜忌之。火實乃能作炎上用,以顯暖熱體,所以存其性也。自藥有賦,人安苟簡,曰解乎心熱,並不審病情之欲實欲空而概投之,雖無實實之虞,寧免虛虛之患。)
(犀角居上而尖峻,確具火象。然附於坤牛純土之體,是子反生母,子氣歸藏而不露,故苦寒,而翻成北方之水,故能解心熱也。本屬火而化水並已之所有者能空之,故凡實所無者,遇之自消耳。)
白話文:
犀角能解百毒,包括瘴氣、鉤吻、鴆羽、蛇虺等毒物,沒有它解不了的毒。治療方法在於「空」。
(火熱過盛想要消除,就要把它空掉;火熱消除後就會發病,這叫做虛其實;火熱不足反而想要填補,就要忌諱這樣做。火熱充盈才能向上升騰,顯現溫暖的特性,才能保持其本性。有些藥方草率簡便,號稱能解心熱,卻不仔細辨別病情是應該填補還是消除,就一概使用,雖然不會有真的填補過度之虞,但還是要避免虛耗過度的風險。)
(犀角向上生長,尖銳挺拔,確實具有火的特性。但它卻附著在土性的水牛身上,這是子反哺母,孩子的氣息潛藏而不外露,所以性味苦寒,轉化為北方的水性,因此能解心熱。犀角本屬火,卻能化為水,具有這種特性才能消除火熱,所以凡是火熱過盛的病症,遇到犀角都能自行消除。)
2. 羚羊角
(本經上品)
泯形則寂,至靈即惺。此言生氣之能通乎天氣也。二十有四,其節乎。七十有二,其候乎。
【氣味】鹹寒,無毒。
【主治】主明目,益氣,起陰,去惡血注下,闢蠱毒惡鬼不祥,嘗不魘寐。
【核】曰:出石城,及華陰山谷。今出建平、宜都,諸蠻山中,及西域。形似羊,毛青而粗,夜宿獨棲,掛角木上,以遠害也。兩角者多,一角者最勝。其角有節,蹙蹙圓繞,以角灣深銳緊小,有掛痕者為真。修治,勿用山羊角。山羊角,僅一邊有節,節亦疏;羚羊角,具二十四節,內有天生木胎者,此角有神。
凡使不可單用,須要不拆元對,以繩縛之,用鐵銼銼細,重重密裹避風,旋旋取用,搗篩極細,更研萬匝,入藥免刮人腸。
【叅】曰:羚羊掛角而泯形,獸之至靈者也。性慈而不樂鬥,雖有偽鬥,亦往解之,因以被獲。蓋不惜身以濟物者,故其角至神,能闢不祥,主不魘寐者,寂而惺也。節合二十有四氣,而胎木者,宛如從甲而乙,起陰之氣,以轉生陽,所以益氣也。如是則惡血自除,注下自上,上達肝竅,目眚自明,闢蠱毒惡鬼者,即轉生陽以闢不祥耳。
白話文:
羚羊角是藥材中的上品。
當它外形消失於無形時,它的精華卻能達到極致的寧靜;當它展現出最高的靈性時,又能夠充滿覺醒。這說明它的生氣能夠與天地之氣相通應。角上的二十四節,對應著一年的二十四個節氣嗎?七十二候,又是指什麼呢?
【氣味】味道鹹,性寒,無毒。
【功效】主要用於使眼睛明亮,增強氣力,振奮陰氣,去除體內惡血造成的下注,避開蠱毒、惡鬼等不祥之物,並能使人不再做惡夢。
【考證】據說:羚羊角產於石城以及華陰山谷等地。現在則產於建平、宜都、以及各地的山區,還有西域地區。羚羊外形像羊,毛色青且粗糙,牠們夜間獨自棲息,將角掛在樹上,用來躲避危險。通常羚羊有兩隻角,但只有一隻角的羚羊的角品質最佳。羚羊角上有節,呈現緊密圓形的環繞,角彎曲的程度越深、越尖銳越細小,且有掛在樹上的痕跡的,才是真品。在處理時,不要使用山羊角來替代。山羊角只有一邊有節,而且節與節之間間隔較疏鬆;羚羊角則有二十四節,內部還有天然的木質胎體,這種羚羊角具有神效。
凡是使用羚羊角,不可以單獨使用,必須保持原本成對的完整,用繩子將它們綁在一起,再用鐵銼將其銼細,用多層布料包裹嚴密,避免風吹,然後慢慢取出使用,搗碎過篩到非常細的程度,再研磨許多次,這樣入藥才能避免刮傷腸道。
【參悟】羚羊掛角而消失形體,是獸類中最具靈性的。牠們性情溫和不喜歡爭鬥,即使遇到假裝爭鬥的場面,也會去勸解,因此常常被捕獲。牠們不惜犧牲自己來幫助其他生物,所以牠的角才如此神奇,能避開不祥之物,並能使人不做惡夢,這是因為它能夠達到寧靜而又覺醒的狀態。角上的節與二十四氣相合,內部有木質胎體的,就好像是從甲到乙,陰氣上升而轉化為陽氣,所以能增強氣力。這樣一來,體內的惡血自然會被清除,下注的血氣也會往上走,上達到肝臟的竅穴,眼睛的疾病自然就能明亮起來。避開蠱毒和惡鬼,實際上就是通過轉化陰氣來避開不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