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之頤

《本草乘雅半偈》~ 第九帙 (4)

回本書目錄

第九帙 (4)

1.

(別錄下品)

【氣味】苦溫,無毒。

【主治】主作飯溫中,令人多熱,大便堅。

白話文:

這種物品的味道是苦的,性溫,沒有毒性。

它主要可以溫中散寒,讓人體溫上升,並且能使大便變得較為硬實。

【核】曰:爾雅云:稻者,太陰之精,含水沮茹,乃能化也。故米粒如霜,性尤宜水,是以周人別設稻人之官,掌稼下地,以豬畜水,以防止水,以溝蕩水,以遂均水,以列舍水,以澮瀉水,以涉揚其芟作田。而漢世亦置稻田使者,以其均水利故也。爾雅翼云:稻,一名稌,然有黏有不黏者。

白話文:

古籍中記載,稻是太陰之精,需要充足的水分才能生長。因此,米粒如霜般潔白,性喜濕潤,所以周朝設立稻人之官,負責管理水利,利用豬糞施肥,防治水患,修築溝渠,調節水流,並建造水舍,引排水溝,使農田得到充分的灌溉。漢朝也設立稻田使者,同樣是因為水利的重要性。另外,稻又稱稌,有黏米和不黏米兩種。

今人以黏者為糯,不黏為粳。然在古則通得稻之名。說文云:稻,稌也。沛國曰:糯粳稻屬,或作稉,是則直以糯為稻耳。若鄭康成注周禮云:稌,稉也。則稻是稉,然要之二者皆稻也。故䗫勝之云:三月種粳稻,四月種秫稻。字林雲:糯,黏稻也;粳,稻不黏者。今人亦皆以二谷為稻。

白話文:

現在的人把黏的稱為糯稻,不黏的稱為粳稻。但在古代,這兩個名稱都能通用於稻米。

《說文解字》中寫道:稻,又稱稌。沛國的說法是:糯稻和粳稻同屬一類,有的寫作稉。這說明古代直接把糯稻稱為稻。

鄭康成在《周禮》中注釋道:稌,就是稉。那麼,稻就是稉,但歸根結底,這兩種都是稻米。

所以,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說:三月種植粳稻,四月種植秫稻。

《字林》中寫道:糯,黏稻;粳,不黏的稻。現在的人也都把這兩種穀物稱為稻米。

若詩書之文,自依所用而解之。如論語食夫稻,則稻是粳。月令秫稻必齊,則稻是糯。周禮牛宜稌,則稌是粳。豐年多黍多稌,為酒為醴,則稌是糯。又稻人之職掌稼下地,至澤草所生,而種之芒種,是明稻有芒不芒者,今之稉則有芒,至糯則無是,通得稱稌稻之明驗也。

白話文:

就像詩歌和書籍中的文字,根據使用的情況來解釋它。例如:

  • 《論語》中說「食夫稻」,這裡的「稻」是指粳米。
  • 《月令》中說「秫稻必齊」,這裡的「稻」是指糯米。
  • 《周禮》中說「牛宜稌」,這裡的「稌」是指粳米。
  • 《豐年》中說「多黍多稌,為酒為醴」,這裡的「稌」是指糯米。

此外,《稻人》一職負責種植水稻,從沼澤地長出草開始,到芒種時播種。這說明水稻有帶芒和不帶芒的種類。現在的粳米有芒,而糯米沒有芒,這是區分稌稻和糯米的明確證據。

然說文所謂沛國謂稻曰糯,至郭氏解雅,稌稻,乃云今沛國稱稌,不知說文亦豈謂此稌訛為糯也,將與郭自異義也。又有一種曰秈,比於稉小而尤不黏。其種甚早,今人號秈為早稻,稉為晚稻。蘇氏云:稉亦曰秈,亦未盡也。又今江浙間,有稻粒稍細,耐水旱,而成實早,作飯更硬,士人謂之占城稻,云始自占城有此種。

白話文:

然而,《說文解字》中記載,沛國將稻米稱為「糯」,到了郭璞註解《爾雅》時,卻說「稌稻」纔是沛國的稱呼。不知道是不是《說文解字》錯將「稌」誤寫為「糯」,或是郭璞有意與《說文解字》持不同觀點。另外還有一種稻米叫做「秈」,比「稉」稻小,而且不黏。這種稻米生長得很快,現在的人稱「秈」稻為早稻,「稉」稻為晚稻。蘇頌說:「稉」稻也可以稱為「秈」稻,但這並不完全正確。此外,現在的江浙地區,有一種稻粒稍細、耐旱耐澇、成熟早、煮飯後較硬的稻米,讀書人稱之為「占城稻」,據說最早是從占城傳入的。

宋真宗聞其耐旱,遣以珍寶求其種,始植於後苑,後在處播之,按國朝會要,大中祥符五年,遣使福建,取占城禾,分給江淮兩浙漕,並出種法,合擇民田之高者,分給種之,則又在前矣。

白話文:

宋真宗聽說占城稻耐旱,便派人用珍寶求取其種子,開始種植在後宮的花園裡。後來,占城稻在各處播種。根據《國朝會要》記載,大中祥符五年,宋真宗派使者到福建取得占城稻,分配給長江和淮河以南的兩浙漕運地區,並且頒布了種植方法。要求選擇地勢較高的民田,分配給民眾種植,這比以前更早了。

【叅】曰:稻為肺金之主谷,生人之後天也。顧性尤宜水,金胎水母也。故五穀外別設稻人之官,以掌稼下地。漢世亦置稻田使者,以其均水利也。蓋稻有二:曰稌,曰秫。秫者糯,稌者粳,粳不黏而糯黏,比之粳小,而尤不黏者秈耳。秫糯為酒,粳秈為飯,粳益殊多,秈少遜之。

白話文:

《本草綱目》記載:稻子是肺金之氣的主宰,是生養人的後天之物。它的性質特別需要水,因為金生於水,水是金的母親。所以,五穀之外,特別設立了掌管稻穀播種的官員,用來管理稻田的水利。漢朝也設置了稻田使者,用來調節水利。

稻子有兩種:一種叫稌(粳米),一種叫秫(糯米)。秫米是糯米,稌米是粳米。粳米不黏,而糯米黏。粳米比糯米小,而更不黏的則是秈米。糯米可以釀酒,粳米和秈米可以做飯,粳米的營養比秈米多得多,而秈米的營養稍遜於粳米。

故古者入藥之以秋粳耳。是以粳主肺氣,至若止煩渴霍亂,解毒消暑者,蓋粳谷秋成,已化炎歊為清肅,成功者寧不降心而退舍焉。

白話文:

所以古代人用於藥材的是秋天的粳米。因此粳米主要用來調養肺氣,至於能止煩渴、霍亂,解毒消暑,那是因為粳谷在秋天收成,已經將暑熱轉化為清涼舒爽,成功的人(病)難道不會平心靜氣而消退嗎?

2. 大薊

(別錄下品)

【氣味】甘溫,無毒。

【主治】主女子赤白沃,安胎,止吐血鼻衄,令人肥健。

【核】曰:生山谷,即虎薊也。二月生苗,高二三尺,葉皺,中心出花,其花如髻。

小薊

(別錄下品)

【氣味】甘溫,無毒。

【主治】主養精保血。

白話文:

【氣味】甘溫,無毒。

【主治】主要用於治療女性的赤白帶下症狀,能穩定胎盤,止住吐血和鼻出血,使人變得肥胖且強壯。

【註解】說:這種藥物生長在山谷之中,就是我們稱為虎薊的植物。二月開始生長枝葉,高度約二到三尺,葉子有皺紋,中央長出花朵,那花朵形狀如同髮髻。

小薊(別錄下品)

【氣味】甘溫,無毒。

【主治】主要用於養護精氣,保持血液健康。

【核】曰:生平澤,處處有之,即貓薊也,俗名青刺薊。二月生苗,僅一二寸,作菜甚美。四月發高尺余而多刺,中心出花如髻,亦如紅蘭花,色青紫,與大薊根苗相似,但不若大薊之肥大耳。

白話文:

核對曰:生平澤這種植物,各地都有,就是貓薊,俗稱青刺薊。二月的時候發芽,只有幾寸高,可以當作蔬菜吃。四月的時候長到一尺多高,並且有很多刺,中心開出像髮髻的花,也像是紅色的蘭花,花色青紫色,與大薊的根和苗很像,只是沒有大薊那麼肥大。

3. 紅蘭花

【氣味】辛溫,無毒。

【主治】主產後血暈,口噤,腹內惡血不盡,絞痛,胎死腹中,酒煎服。主蠱毒。多用破留血,少用養新血。(開寶)

白話文:

主治 適用於產後暈眩,口不能張開,腹中惡露未盡,絞痛,胎死腹中,以酒煎服。治療蠱毒。常用於化解停滯的血液,少用於生成新的血液。(《開寶本草》)

【核】曰:出漢、梁,及西域。今人家圃種矣。冬月雨後,布子於熟地,至春生苗,脆嫩可食。二月作葉色青綠,形如小薊。五月開花,色深紅,形如大薊。花下作梂,匯生多刺,花出梂上,乘露採之,採已復出,至盡而罷。梂中結實如橘核,搗煎其汁,入醋拌蔬,極肥而美。

白話文:

核桃:原產於漢朝和梁國,以及西域地區。現在已在民間種植。冬季下雨後,將核桃種子播撒在成熟的土地上,春天發芽長出幼苗,幼苗鮮嫩可口。二月長出葉子,青翠碧綠,形狀像小薊草。五月開花,花色深紅,形狀像大薊草。花下長出枝條,上面長滿刺,花從枝條上抽出,趁著露水採摘,採完後又有新的花長出,直到花期結束。枝條上結出的果實形狀像橘子核,將果實搗碎煎熬成汁,加入醋中拌蔬菜食用,味道非常香濃可口。

修治,搗揉片刻,入水再揉,用布袋絞去黃汁,又搗,更以酸粟米泔,淘絞令乾,用青蒿覆一宿,陰乾收之。

白話文:

先將原料整理好,搗碎揉搓一會兒,放入水中再揉搓,用布袋把黃色的汁水擰乾,然後繼續搗碎,並用酸麥汁淘洗和擰乾,直到晾乾。然後用青蒿覆蓋一晚,在陰涼處晾乾後收存備用。

4. 洎夫藍

同類也,而功用別;此非別中異,乃同中異耳。

【氣味】甘平,無毒。

【主治】主心憂鬱積,氣悶不散,活血。久服令人心喜,治驚悸。

白話文:

雖然是同一類的,但是功效有所不同;這不是在差異中的不同,而是在相同中的不同。

【氣味】味甘,性平,無毒。

【主治】用於治療心情抑鬱、氣滯不通、活血化瘀。長期服用可以使人的心情愉悅,治療驚悸。

【核】曰:出西番,回回國,天花國。即番紅花也。元時入食饌用。張騫得種即此,今地性異,則形質亦異矣。

白話文:

(藥材名)核桃:產自西藏、回回國和天花國。也就是番紅花,元朝時作為食材使用。張騫帶回來的種子就是這個,現在各地生長特性不同,所以外形和質地也都不一樣了。

【叅】曰:大薊與續斷同類,續斷生西川,大薊生南地,形質功用,因方土而有差別。西方金位,入通於肺,肺主氣,續主益氣,以續經脈筋骨,臟真高於肺,以行營衛陰陽也。南方火位,入通於心,心藏血,薊主益血,以續經脈肉理,臟真通於心,心藏血脈之氣也。顧續有繼義,致新推陳;薊有解義,推陳致新。

白話文:

【註解】說:大薊與續斷屬於同類,續斷生長在西部四川一帶,大薊生長在南方的土地,它們的形狀和功效,由於生長地區的差異而有所不同。西方五行屬金,與肺相通,肺主導氣,續斷主要滋補氣血,用於續接經脈筋骨,臟腑中的精氣來源於肺,以運行血液和氣血。南方五行屬火,與心相通,心藏血,大薊主要滋補血氣,用於續接經脈筋肉,臟腑中的精氣通於心,心藏著血液和氣血。考慮到續斷有「繼承」的含義,以至於推陳出新;大薊有「解除」的含義,推陳出新。

小薊與大薊同種,小主益精保血,功惟致新。紅蘭花兼氣與血,推陳致新,氣主噓之,血主濡之故爾。洎夫藍偏通心臟,以續營氣,致新推陳,故主心憂鬱積,氣悶不散,以及驚悸,久服令人心喜。

白話文:

小薊和小薊是同一種植物,小薊主要補益精血,功能在於更新。紅蘭花兼顧氣血,促進新陳代謝,氣負責吹拂,血負責滋潤,因此有這種作用。至於藍草,它專門疏通心臟,以維持營氣,促進新陳代謝,因此主要治療心臟鬱結、氣悶不散,以及驚悸。長期服用能讓人心情愉悅。

5. 鬱金

(唐本草)

【氣味】辛苦寒,無毒。

【主治】主血積,下氣,生肌,止血,破惡血,血淋,尿血,金瘡。

白話文:

根據《唐本草》記載,這種藥物味道辛而微苦,性寒,無毒。

主要功效是消除血液瘀積,調理氣機,促進傷口愈合,止血,破除瘀血,治療血淋及尿血,也能用於金瘡的治療。

【核】曰:原從大秦國,及西戎來,今蜀地、廣南、江西州郡亦有,不及蜀中者佳。四月生苗,莖葉都似薑黃,末秋復從莖心抽莖,黃花紅質,不結實,根如指頂,長寸許,體圓無枝,芳香色黃,橫紋宛如蟬腹也。古者合玄秬以釀酒,名之曰鬯。周禮郁人掌祼器,凡祭祀賓客之祼事,和郁鬯以實彝而陳之。浸水染衣,色極鮮麗,經久不變,炙之微有鬱氣也。

先人云:金本剋木,反為木用,故名鬱金。其輕達有金象,其高遠似春暄。

白話文:

【核】這種植物:

據說原產於大秦國,後來傳入西戎,現在蜀地、廣南、江西等地也有種植,但品質不如蜀中的好。

四月的時候長出嫩苗,莖葉很像薑黃。深秋時又從莖心抽出一根莖,頂端長著黃色帶紅色的花,不會結實。根像手指頭一樣,約一寸長,外表圓潤沒有分枝,聞起來很香,顏色是黃色的,表面有橫向紋路,就像蟬的腹部一樣。

古代人會將它與玄秬一起釀酒,這種酒叫做「鬯」。《周禮》中記載,鬱人負責管理祭祀用的器皿,凡是祭祀或款待賓客的場合,都要用鬱鬯盛放在器皿中陳設。

用核的汁液浸泡衣服,顏色會非常鮮豔,而且可以持續很久不褪色。用火烤核,會散發出淡淡的香味。

【叅】曰:以郁合秬,釀之成鬯,則酒色香而黃,在器流動,詩所謂黃流在中者是矣。周人尚臭灌用鬯,陰達於九淵,陽徹於九天,故曰條暢於上下,致氣於高遠,所以降神也。經云:臟真高於肺,以行營衛陰陽也。設遏逆於中,則萎暢於四肢,為結、為積、為宿、為淋矣。

白話文:

《叅》書中說:用鬱合和秬米釀製成鬯酒,那麼酒的顏色和香味就會變成黃色,在器皿中流動,就像《詩經》中所說的「黃流在中」一樣。周朝人崇尚用鬯酒灌溉祭祀,它能陰達九泉之下,陽徹九天之上,所以說能溝通天地上下,引氣上達高遠,達到招降神靈的目的。經典中說:臟腑的精氣高於肺,才能運行血液和陰陽之氣。如果在體內受到阻隔,就會導致四肢萎縮不暢,形成結塊、積滯、宿便和淋病。

與香薷合其德,略有異同。香薷偏於衛與陽,鬱金偏於營與陰。將形臟,彌玄府,敷幽門則一耳。

(秬者百穀之本;郁者百草之華,合以成鬯。上暢於天,下暢於地,無所不暢。故天子以鬯為贄。)

白話文:

與香薷的功能很相近,但也有不同的地方。香薷主要作用於身體的表層(衛氣)和陽氣,而鬱金則主要作用於體內的血液(營氣)和陰氣。它們都能夠治療臟腑疾病,深入身體內部,發揮類似於開啟暗門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