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之頤

《本草乘雅半偈》~ 第一帙 (3)

回本書目錄

第一帙 (3)

1. 黃耆

(本經上品)

扶疏處正顯整密。整密處正見扶疏。

【氣味】甘,微溫,無毒。

【主治】主癰疽久敗瘡,排膿,止痛,大風癩疾,五痔,鼠瘻,補虛,小兒百病。

白話文:

(本草上品)

在疏鬆的地方顯得整齊而細密,在細密的地方則顯出疏鬆。

【氣味】甘味,略微溫性,無毒性。

【主治】用於治療長期不愈的膿瘍、瘡瘍,可以排出膿液,止痛,還能治療麻風病、各種痔疾、淋巴結結核,補益虛弱,適用於小兒的多種疾病。

【核】曰:出蜀郡漢中,今不復採。唯白水、原州、華原山谷者最勝,宜、寧二州者亦佳。春生苗,獨莖叢生,去地二三寸。作葉扶疏,狀似羊齒,七月開黃紫色花,結小尖角,長寸許。八月採根,長二三尺,緊實若箭干,皮色黃褐,折之柔韌如綿,肉理中黃外白,嚼之甘美可口。若堅脆味苦者,即苜蓿根也。

白話文:

《神農本草經》記載:核,出產於蜀郡漢中,現在已經不再採集。只有白水、原州、華原山穀中生長的核最上等,宜州和寧州的也較好。

春天發芽,獨自生長一叢叢,離地兩三寸高。葉子茂盛,形狀像羊齒,七月開出黃紫色的花,結出尖尖的小角,長約一寸。八月採收根部,長二三尺,堅實像箭桿,皮色黃褐,折斷後柔軟有韌性如綿,肉質內黃外白,嚼起來甘美可口。如果質地堅脆、味道發苦的,那是苜蓿的根。

勿誤用木耆草,形類真相似,只是生時葉短根橫耳。修治去頭上皺皮,蒸半日,劈作細條,槐砧銼用。茯苓為之使,惡龜甲、白蘚皮。

白話文:

使用木耆草時要謹慎,木耆草和眞相似,只有在生長過程中葉子較短,根莖橫向生長。採集後要除去頭部的皺皮,蒸製半日,劈成細條,用槐木砧板碾壓研磨使用。茯苓作為輔助藥材,木耆草忌諱與龜甲和白蘚皮一起使用。

先人云:黃耆一名戴糝,戴椹,百本。戴在首,如衛氣出目行頭,自上而下,從外而內,百骸百脈,咸衛外而固矣。又云:耆可久可速,能知衛氣出入之道路,便能了知黃耆之功用矣。

白話文:

古代醫家說:黃耆,又稱戴糝、戴椹、百本。它的「戴」字,表示它像衛氣從頭部出來,沿著頭部向下運行,從外到內,進入全身的骨骼和脈絡,保護和固守它們。又說:黃耆的功效可以發揮得很快或很慢,如果明白衛氣出入的道路,就能理解黃耆的功用了。

【叅】曰:黃中色,通志云:始生為黃,耆,耆宿也。指使不從力役,如人胃居中,營衛氣血,筋脈齒髮之屬,莫不始生於胃,而衛氣之呴吸,營血之濡運,筋脈之展搖,齒髮之生長,亦莫不從胃指揮宣布。所謂外者中之使也,營血筋脈悉屬有形,統御節制,唯一衛氣,所謂衛者氣之帥也。

白話文:

《參攷》說:黃色居中,根據《通志》記載:開始生長時是黃色的,耆宿的意思是指老。暗示不依賴體力勞動,比如人體的胃位於中間,運營營氣和血氣,筋脈、牙齒和頭髮等,沒有不最初起源於胃的,而衛氣的呼吸,營血的滋潤運行,筋脈的伸展搖動,牙齒和頭髮的生長,也沒有不是由胃指揮宣佈的。所謂「外者」是「中」的使者,營血筋脈都屬於有形的,統御節制它們的,惟有衛氣,所謂衛氣是氣的統帥。

癰疽久敗、大風癩疾、五痔鼠瘻,咸無衛氣衛外,故肌肉腐爛。黃耆味甘氣溫,肉似肌腠,皮折如綿,宛若衛氣之衛外而固者也。故能溫分肉,充皮膚,肥腠理,司開闔。唯衛氣虛弱,不能固護肌肉者宜之。倘涉六淫,毒熱熾盛,又當謝之,未可謬用。補虛者,補衛氣之虛,小兒陰常有餘,氣常不足,故百病咸宜也。

白話文:

長期潰爛的瘡瘍、嚴重風癩病、五種痔瘡和鼠瘻等疾病,都是因為衛氣無法保護身體外部,因此肌肉腐爛。黃耆味甜性溫,其肉質類似肌肉組織,其皮層柔軟如棉絮,猶如衛氣保護外部並使其堅固。因此,黃耆能溫暖身體各部,使皮膚豐滿,滋養肌肉,控制身體的開合。只有衛氣虛弱,無法保護肌肉的人才適合使用黃耆。如果受到六種外邪侵襲,毒熱過盛,就應該避免使用黃耆,以免誤用。補虛指的是補益虛弱的衛氣,而小兒的陰氣通常有餘,氣氣常不足,因此百病都適合使用黃耆。

(涉六淫毒熾盛,亦非禁止不行,惟在頤指氣使者何如耳。耆宿,則更事久歷,事能盡知,乃可頤指氣使,不從力役。設非主張於內者,安能固護於外耶。)

白話文:

當六種外邪(風寒暑濕燥火)侵襲劇烈時,也不得不採取禁止的措施。但關鍵在於如何指揮調度。經驗豐富的老人,由於見識廣博,能夠全面瞭解情況,纔可以在不親自動手的情況下指揮他人。如果不是掌握了內在的規律,又怎麼能鞏固外在的防禦呢?

2. 蓍實

(本經上品)

近取諸身,遠取諸物。

【氣味】苦酸,平,無毒。

【主治】主益氣,充肌膚明目,聰慧先知,久服不飢,不老延年。

白話文:

(本草上品)

從自己身上就近取用,或者從周圍的事物中取用。

【氣味】味道苦酸,性質平和,無毒。

【主治】主要用於增強體力,使肌膚充實,眼睛明亮,使人聰明且有先知能力,長期服用可以不感到飢餓,不會衰老,並能延長壽命。

【核】曰:生少室山谷,及蔡縣白龜祠旁。春時宿根再發,端直無枝,末大於本,一本一二十莖,或四五十莖,經百歲者,莖亦百,莖雖多,總一本也。秋後花出莖端,紅紫色;實褐色,如艾實。呂氏春秋云:蓍滿百莖,所在之處,獸無虎狼,蟲無蛇螫,其下便有神龜守之,其上常有青雲覆之。傳云:天下和平,王道得而蓍莖長丈。

白話文:

【核桃】:生長在少室山谷和蔡縣的白龜祠附近。春天時,宿根重新發芽,莖直立沒有分枝,頂端比根部大,一棵樹可以長出一二十根莖,或者四五十根莖。樹齡超過一百年,莖的數量也達到一百。雖然莖很多,但都是從一根樹上長出來的。秋季時,花朵從莖的頂端長出,花色為紅紫色;果實呈褐色,像艾草的果實。呂氏春秋中記載:蓍草的莖長滿一百根,它生長的地方,周圍不會有老虎和狼出現,也不會被蛇蟲叮咬,下面會有神龜守護,上面常有青雲覆蓋。傳說:天下太平,王道得以施行,蓍草的莖會長到一丈長。

又云:天子蓍長九尺,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庶三尺,設有僭用,便失靈異。埤雅云:此神草也。亦草中之多壽者也。故蓍從耆。

白話文:

另外一種說法:天子的蓍草長九尺,諸侯的長七尺,大夫的長五尺,士庶的長三尺。如果有人擅自使用不符合規定的長度,就會失去靈驗。埤雅一書說:蓍草是神聖的草。它也是草類中壽命最長的。所以蓍字從耆字旁。

【叅】曰:悉一根抽發,原具生生變化之數,而末大於本,所謂知來者逆也。明目者,字從目,即默識精明,條分縷析之徵也。聰慧先知者,字從老,即更事久,盡知之徵也。氣味苦酸平,得木火升出之機,故益氣熏膚充肌、根繁余百,行地無疆,故不飢不老。

白話文:

《本草綱目》記載:人參的根莖生長出來,由一開始的單根發育成多支根莖,這原本就具備生生不息、變化發展的規律,而根莖的末端比根部更粗大,這正是指知道未來的發展而提前應對的道理。明目,這個字是由「目」組成的,表示對事物有深刻的認識和敏銳的洞察力。聰慧先知,這個字是由「老」組成的,表示經歷過許多事情,對各種事物都有深刻的瞭解。人參的氣味是苦、酸、平的,它能得到木行火行生發的力量,因此可以增強氣血、滋養皮膚和肌肉,而且根系發達,生長旺盛,可以在土地上無限蔓延,所以食用人參可以延年益壽,永葆青春。

(神物考云:蓍,天所生之神物也。其法始於伏羲,今唯文王孔子墓間生之。其莖長丈,一年長寸,百年長丈,自丈後,則不長矣。其叢滿百數,止百莖,無多寡也。覆以紫雲,守以靈龜,祥瑞之物,氣類之感耳。)

白話文:

《神物考》中記載:蓍草,是上天賜予的珍貴神物。它的使用起源於伏羲氏,如今只生長在文王和孔子的墓地。它的莖長約一丈,一年生長一寸,百年後長到一丈,超過一丈後就不再生長了。它的叢生植株數量固定為一百株,不會增減。蓍草的上面覆蓋著紫雲,旁邊守護著靈龜,這些都是吉祥瑞兆,是氣場相感的效果。

(爾雅翼云:聖人幽贊於神明而生蓍。蓍,草也,初不待聖人而生,蓋通天之道,窮物之理,備物致用,以為天下利,故能擇物之神者用之。)

(易曰:蓍之德圓而神,卦之德方以智。又云:神以知來,智以藏往,其孰能與此。)

白話文:

《爾雅翼》中說:聖賢深遠地贊嘆神明的神通而產生了蓍草。蓍草是一種植物,它並非只有聖賢存在時才生長,而是因為它能貫通上天的法則,窮盡萬物的道理,具備各種用途,讓天下的人都能受益,所以纔有能力選擇神明的力量來使用。

3. 菟絲子

(本經上品)

【氣味】辛、平,無毒。

【主治】主續絕傷,補不足,益氣力,肥健,汁去面䵟,久服明目,輕身。

白話文:

(本草經典上品)

【氣味】辛辣、性平,無毒性。

【主治】能治療傷口愈合,補充身體不足,增強氣力,使人強壯,其汁液可以去除面部斑痕,長期服用可使視力清晰,身體輕盈。

【核】曰:出朝鮮川澤田野間。今近道亦有,以冤句者為勝。夏生苗,如細絲,遍地不能自起。得他草木,則纏繞而上,其根即漸絕於地,寄生空中。無葉有花,白色微紅,香亦襲人。結實如秕豆而細,色微黃,久則黑褐。勿用天碧草子,形真相似,只是味酸澀,並黏手也。

白話文:

【核桃】記載:產於朝鮮的河川、田野之間。現在中原地區也有種植,以冤句縣產的為最佳。夏天發芽,幼苗細如絲線,蔓延在地面上無法自行站立。依附在其他植物上,向上纏繞,它的根便逐漸脫離地面,懸空寄生。沒有葉子,有花,花色為微紅的白色,香氣四溢。果實形狀似秕豆但更細小,顏色淡黃,久後變為黑褐色。不要使用天碧草的種子,兩者的形狀相似,但天碧草種子味道酸澀,而且會黏手。

修治,去殼,用苦酒浸一宿。取出,再以黃精汁相對浸一宿。至明,微火煎焙乾燥。入臼中,燒熱鐵杵,杵之成粉。

白話文:

將藥材清理乾淨,去掉外殼,用苦酒浸泡一晚。取出後,再用黃精汁浸泡一晚。第二天早上,用小火煎製並烘乾。放入臼中,用燒熱的鐵杵搗成粉末。

【參】曰:菟從兔,性相類也。服月魄以長生。陰,陽體;陰,陽用也。爾雅云:唐蒙菟絲,菟絲女蘿,注曰,別四名,則是謂一物。廣雅云:女蘿,松蘿也。菟絲,菟丘也。則是一物二名矣。癸酉七月,過煙霞,望林樹間,有若赤網籠冪者;有若青絲覆罩者;又有青赤相間者。

白話文:

《本草綱目》中說:「菟絲因形似兔子,所以得名,其特性也與兔子相似,能服用月華以延年益壽。菟絲屬陰,但其作用卻是陽性的。古代典籍《爾雅》中記載:唐蒙、菟絲、女蘿、菟絲女蘿,這四個名稱指的都是同一種植物。《廣雅》中則記載:女蘿就是松蘿,而菟絲就是菟丘,同樣指的也是一種植物。癸酉年七月,我路過煙霞山,在林木之間看到一些像紅色網子一樣覆蓋著的植物,還有一些像青色絲線一樣覆蓋著的植物,還有一些青紅相間的植物。」

以訊山叟,曰:赤網即菟絲,青絲即女蘿,因憶古樂府所謂南山冪冪菟絲花,北陵青青女蘿樹者是矣。青赤相間者,即蘿菟交互,唐樂府所謂菟絲故無情,隨風任顛倒,誰使女蘿枝,而來強縈抱者是矣。但女蘿藤類,細長而無雜蔓,故山鬼歌云:被薜荔兮帶女蘿,言如帶也,菟絲蔓類,初夏吐絲,不能自舉,隨風傾倒。

白話文:

訊山叟說:赤網就是菟絲子,青絲就是女蘿,這讓我想起了古代樂府詩中所說的「南山綿延一片菟絲花開,北陵蒼翠蓊鬱著女蘿樹生長」的景象。青色和紅色相間的絲蔓,就是蘿菟相互交錯,就像唐朝樂府詩中所唱的「菟絲原本沒有情意,隨風飄蕩翻滾,是誰讓女蘿的枝條過來強行纏繞」的情形。不過,女蘿屬於藤類,細長而沒有其他的枝蔓,所以《山鬼》這首歌中唱「身穿薜荔,腰繫女蘿」,就是說它像腰帶一樣。菟絲屬於蔓類,初夏時分吐出絲蔓,不能自己站立,隨風倒伏。

縈草者,則不經久,若傍松柏,及他樹,則延蔓四布,宛如經緯,根或絕地,亦寄生空中,質輕揚,不損本樹之精英,反若得之而花葉倍繁於昔。夏末作花,赤色而無葉,隨亦結實。實或著樹間,次年隨在吐絲,不下引也。雷公謂稟中和,以凝正陽之氣得其性矣。內經云:陽在外陰之使也;陰在內陽之守也。

白話文:

縈草這種植物,如果沒有依附其他植物,就無法長久生存。但是如果它依附在松柏或其他樹木上,就會蔓延生長,像經緯一樣交織,即使根部離開地面,也可以在空中寄生。它的質地輕盈,不會損害寄主樹的生機,反而會讓寄主樹的花葉更加繁茂。

縈草在夏末開花,花朵呈紅色而沒有葉子,隨後也會結實。果實有時候會落在樹上,次年就會在附近吐絲發芽,不會向下生長。雷公認為縈草性情溫和,能凝結正陽之氣。而《內經》中說:陽氣在外,是陰氣的向導;陰氣在內,是陽氣的守護者。

互交之機,惟兔絲有焉。設內無陰,則纖微之物,安能受氣以生。誠得陰陽內外之樞紐,故主陰陽之氣不足,以著絕傷,益氣之力,致肌肉若一,成肥健人矣。別錄主強陰,此即陽無內守。局方主真陰不固,此即陰無外使。更主心腎不交,佐以茯苓、蓮實,謂菟絲雖具內外上下之機,其所專精,則外與上相親切。

白話文:

只有菟絲纔有陰陽交會的功能。如果體內沒有陰液,那麼再小的東西也無法吸收氣血而生長。真正找到了陰陽內外的樞紐,所以主治陰陽之氣不足,從而緩解極度虛弱,增強氣力的功效,使肌肉強健,成為肥胖健康的人。別錄記載菟絲主治強壯陰液,這是因為陽氣沒有內守。局方記載菟絲主治真陰不足,這是因為陰氣沒有外發。另外,菟絲還主治心腎不交,可以用茯苓和蓮子作為輔助藥材,這是因為菟絲雖然具備內外上下的作用,但它最擅長的是與外在和上面相親近。

而茯苓者,其精氣旋伏於踵,則內與下相親切。更借蓮實之坎滿,填離中之虛位,則內外上下及中,各有憑持。佐以玄參,潛消痘毒,方名玄菟,痘乃受胎之毒,包含至陰之內,仗玄參之玄端,從子半至陰之中,逗破端倪,交互菟絲陽外之陰使,默相化育,內守之陰,不期清淨而清淨。在外之陽,不期輕升而輕升。

白話文:

茯苓的精氣潛伏在腳後跟,因此內在與下肢關係密切。再藉助蓮子的飽滿來填補胸中虛空,這樣內外上下及中央各個部位都有依據。輔以玄參,可以暗中消除痘毒。方劑名為「玄菟」,痘瘡是由受胎時帶來的毒素所引起,包含了最陰的性質。藉助玄參的玄妙特質,從最陰的子半之中,促使毒素顯現端倪,交互作用使外在陽氣輔助內在陰氣,默默地相互滋養。內在固守的陰氣不需要刻意淨化就能淨化,外在輕浮的陽氣不需要刻意上升就能輕易上升。

只須內外及上下,不必從中之樞鍵也。乃若磁朱之會心腎,亦即內外上中及下之機。朱上火,磁下水,非神麯在中之樞,上下不交矣。曲乃肝谷之麥,但木得水浮,肝得水沉,先以半生曲,反佐從下之水,更以半熟曲,越沉而浮,以肝得煮而浮,仍從木相也。然則上下之交,全從中樞互濟。

白話文:

只要掌握內外上下,不必從中尋找關鍵。就像硃砂和磁石的作用在於連結心腎,也就是內外、上下中間的關鍵。硃砂是上部的火,磁石是下部的水,如果沒有神麴在中間調和,上下就不能相通。曲子是肝經的麥芽,但木氣得到水就會浮,肝氣得到水就會沉。先使用半生熟的曲子,配合從下補水的藥性,再使用半熟的曲子,使曲子先沉後浮,這是因為肝氣經過煎煮後浮起,仍然遵循木氣的特性。由此可見,上下相交,完全取決於中樞的相互作用。

故上下及中,各有所專。唯在熟思精審,以一推十,十推百耳。大都病機不離升降,升降不離上下,上下不離開闔,開闔不離陰陽,陰陽不離內外,其名雖異,總歸一元。經云陰內陽守,陽外陰使,能會陰陽之元始,則上下內外,左右前後,一言而終。

白話文:

因此,上面、下面和中間各自有專門的功能。只要仔細思考、認真審查,就能由一個推理到十個,由十個推理到百個。一般來說,疾病的機理離不開升降,升降離不開上下,上下離不開開合,開合離不開陰陽,陰陽離不開內外。雖然這些名稱不同,但都歸屬於同一個根本。經書中說陰在內部,陽守護在外,能夠會聚陰陽的根本,那麼上下、內外、左右、前後,都可以用一句話來歸納。

(爾雅翼云:菟絲田野墟落中甚多,皆浮生藍苧麻蒿上,不必下有茯苓為根也。凡言上有菟絲,下有茯苓者,不知何所本。又云:一名唐,一名蒙。詩云:爰採唐矣,沫之鄉矣。爰採麥矣,沫之比矣。爰採葑矣,沫之東矣。以刺男女相奔期於幽遠者。唐則採藥,麥則採谷,葑則採菜。

白話文:

《爾雅翼》上說:菟絲在田野和荒廢的村莊裡很多,它們都攀附在藍草、薴麻和蒿草上,未必底下就有茯苓做根。說「凡是有菟絲,底下就有茯苓」這種說法,不知道根據何處。又說:菟絲的別名是唐和蒙。《詩經》中說:「採摘唐草在鄉間,洗淨它存放起來。採摘麥子在野外,洗淨它收藏起來。採摘野菜在東方,洗淨它存放起來。」這是在暗諷男女私下幽會。唐指採藥,麥指採糧,葑指採菜。

又唐尤浮游,無根之物,蓋逐之而不反矣。淮南子云:菟絲無根而生,蛇無足而行,魚無耳而聽,蟬無口而鳴,皆自然者也。)

白話文:

此外,就像唐朝的尤浮游這種無根之物,一旦驅逐就永遠不會回來了。淮南子中說:菟絲草沒有根卻能生長,蛇沒有腳卻能行走,魚沒有耳朵卻能聽見,蟬沒有嘴巴卻能鳴叫,這些都是自然界中的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