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乘雅半偈》~ 第三帙 (12)
第三帙 (12)
1. 白膠
(本經中品)
【氣味】甘平,無毒。
【主治】主傷中,勞絕,腰痛,羸瘦,補中,益氣,婦人血閉無子,止痛,安胎。久服輕身延年。
白話文:
白膠
味道: 味甘,性平和,沒有毒性。
功效: 主要治療身體內部受損、過勞虛脫、腰痛、身體消瘦、補充身體中間的能量、增益氣力、婦女經閉不孕、止痛、安胎。長期服用可以使身體輕盈,延年益壽。
2. 鹿茸
(本經上品,附)
革故所以鼎新,正見陰陽互根之妙。
【氣味】甘溫,無毒。
【主治】主漏下惡血,寒熱,驚癇,益氣,強志,生齒,不老。
【核】曰:鹿者仙獸,自能樂性,遊處山林,從事云泉。志無忌,性警防,善接其類,與麋為友。有角無齒者牡,曰麚;無角有齒者牝,曰麀。無齒,謂無上齦齒。若下齦,則牝牡咸有。與禽鳥之與角無齒,似同而實異也。牝小於牡,毛雜黃白;牡大於牝,毛間黃白。故云牡質斑斑。
斑斑,點點如星星也。行則同旅,食則相呼,性喜食龜,能別良草,不食諸毒。分背而食,食時則群長四顧相望,俟眾飽,長乃食,群小互為巡視矣。集居必環角外向,臥眠必口接尾閭。其息曰場,其跡曰𪋝。埤雅云:鹿善決驟,故其跡𪋝而不⿵几厶。詩云:町疃鹿場,言町畦村疃無人焉,故鹿以為場也。
物類考云:鹿好群而相比,陽類也。故夏至感陰氣而角解,從陽退之象爾;麋則冬至感陽氣而角解,從陰退之象爾。麋孕子於仲春而生於秋;鹿孕子於仲秋而生於春。爾雅翼云:鹿六為律,鹿主律,故鹿六月而生。鹿雖應律,然非辰屬,八卦亦無主也。其子曰䴠,子生得雨或水,乃行地耳。
格物論云:鹿千年者色蒼,又五百者色白,再五百年者色玄,玄之又玄,仙化登乎天矣。埤雅云:懷瓊於角下者,角有斑痕,紫色如點,行或有涎出於口,不復能急走也。蓋鹿戴玉而角斑,魚懷珠而鱗紫,故有諸中,未有不形諸外矣。陶隱居云:古稱鹿之似馬者,直千金。
今荊楚之地,其鹿絕似馬,當解角時,望之無辨,土人謂之馬鹿,以是知趙高指鹿為馬,蓋以類爾。角解之後,始生之角曰茸,色如茄紫者為上。修事白膠,採全角鋸開,並長三寸,急水中浸一百日。取出,刮去黃皮,拭淨,以鹼醋煮七日,旋旋添醋,勿令少歇,戌時不用著火,只從子至戌也,日足,角白色軟如粉,便搗爛。每十兩,入無灰酒一鎰,煮成膠,陰乾,研篩用。
又法用米泔浸角七日令軟,入急流水中浸七日,去粗皮,以東流水、桑柴火,煮七日,旋旋添水,入醋少許,搗成霜用。其汁,加無灰酒,熬成膠用。修事鹿茸,用黃精自然汁浸兩日夜,取出,切焙,免渴人也。
【叅】曰:鹿,陽獸也。臥則口接尾閭,以通督脈。性喜食龜,以交任脈;能取所不足以自輔,獸之至靈者也。故任病則先治督,以陰生於陽,而陽為督,陰為任也。即奇經六脈,與兩手足各十二陰陽經脈,亦莫不綜於任督也。禮記疏云:鹿夏至而解角,謂消長使然。不知革故所以鼎新,即此可見陰生於陽之妙矣。
故角之力用雖廣,而茸為獨專。茸主漏下惡血,寒熱驚癇,任為病也。角主傷中勞絕羸瘦,諸經肉理為病也。咸不能與督脈相交所致,腰痛,呂為病也,鹿力在呂,亦即督脈所過也。血閉無子,任不通也,不得相輔於督也。胎不安,胞系化薄也,不得依循任與督也。若益氣強志,生齒,不老,延年者,即任督已交,陰氣乃生,骨氣以精之外徵耳。
白話文:
[鹿茸]
鹿茸的功效,在於能使舊的身體機能轉變為新的,這正體現了陰陽相互依存的奧妙。
**【氣味】**味甘,性溫,無毒。
**【主治】**主要治療婦女崩漏、惡露不止,以及寒熱交替、驚風癲癇等症狀,並能補益氣力、增強意志、促進牙齒生長,使人延年益壽。
**【考證】**鹿這種動物是仙獸,能自得其樂,棲息在山林中,以山泉為伴。牠們意志堅定,性情警覺,善於與同類相處,並與麋鹿為友。有角而無上顎牙齒的雄鹿稱為「麚」,沒有角卻有上顎牙齒的雌鹿稱為「麀」。所謂沒有上顎牙齒,指的是沒有上排牙齦的牙齒。至於下排牙齦的牙齒,雌鹿雄鹿都有。鹿與禽鳥一樣有角而無上顎牙齒,但本質上不同。雌鹿體型比雄鹿小,毛色雜有黃色和白色;雄鹿體型比雌鹿大,毛色間雜黃色和白色,所以說雄鹿的毛色斑駁。
斑駁,是指像星星點點一樣。鹿群移動時會一起行動,覓食時會互相呼喚,喜歡吃烏龜,能分辨好草,不吃有毒的植物。牠們會分開背對背進食,進食時鹿群中的領頭會環顧四周,等到大家吃飽了,領頭才開始吃,小鹿們則會互相巡視警戒。鹿群居住時,鹿角一定朝外圍成一圈;睡覺時,頭部會連接尾巴。牠們的休息場所稱為「場」,腳印稱為「𪋝」。《埤雅》記載,鹿善於快速奔跑,所以牠的腳印是𪋝而不是⻍。詩經說:「町疃鹿場」,是指村莊田地無人居住,因此鹿把它們當成休息的場所。
《物類考》記載,鹿喜歡群居,是屬於陽性的動物。所以夏至時會感受到陰氣而脫落鹿角,是從陽性轉為退卻的象徵;而麋鹿則是在冬至時感受到陽氣而脫落鹿角,是從陰性轉為退卻的象徵。麋鹿在仲春懷孕,秋天產子;鹿則是在仲秋懷孕,春天產子。《爾雅翼》說,鹿的生長週期是六個律令,鹿主管律令,所以鹿在六月出生。鹿雖然符合律令,但不是十二辰的屬性,在八卦中也沒有主管的卦位。鹿的幼崽稱為「䴠」,幼崽出生時若遇到下雨或有水,才能在地上行走。
《格物論》說,鹿活到一千年,毛色會變成蒼色;活到五百年,毛色會變成白色;再活到五百年,毛色會變成黑色。當毛色越來越深黑時,就成仙得道了。《埤雅》說,鹿的角下如果藏有玉,角上會有像斑點的紫色痕跡,行走時口中會有唾液流出,無法快速奔跑。這是因為鹿的角上戴著玉而有斑點,就像魚的鱗片懷著珠而呈現紫色,這表示內在有什麼,外在就會顯現出來。陶隱居說,古代稱讚鹿長得像馬的,價值千金。
現在的荊楚地區,那裡的鹿長得非常像馬,在脫落鹿角時,遠遠望去無法分辨,當地人稱牠們為「馬鹿」。由此可知趙高指鹿為馬,不過是以相似性來混淆視聽。鹿角脫落後,剛長出來的鹿角稱為「茸」,顏色像茄子紫色的是上品。修製鹿茸時,用白膠把完整的鹿角鋸開,截取長三寸的部分,迅速浸泡在水中一百天。取出後,刮去黃色的外皮,擦拭乾淨,用鹼醋煮七天,邊煮邊添加醋,不要讓醋減少,在戌時停止用火,只在子時到戌時煮,時間足夠後,鹿角會變成白色,軟如麵粉,再搗爛。每十兩鹿茸,加入一鎰無灰酒煮成膠,陰乾後研磨過篩使用。
另一種方法是用米泔水浸泡鹿角七天使其軟化,放入流動的河水中浸泡七天,去除粗糙的外皮,用東流的水和桑樹枝的火煮七天,邊煮邊加水,再加入少許醋,搗成霜使用。將煮過的汁液,加入無灰酒,熬成膠使用。修製鹿茸時,用黃精的天然汁液浸泡兩天一夜,取出後切片焙乾,可以避免食用的人口渴。
**【參論】**鹿是屬於陽性的動物。牠睡覺時頭部會連接尾部,是為了貫通督脈;喜歡吃烏龜,是為了貫通任脈。牠們能取其所不足來輔助自己,是動物中最具靈性的。所以治療任脈疾病時,要先治療督脈,因為陰氣生於陽氣,陽氣為督脈,陰氣為任脈。也就是說,奇經六脈和兩手兩足的十二陰陽經脈,也都匯集於任督二脈。禮記的疏注說,鹿在夏至時脫落鹿角,是陰陽消長使然。殊不知革故所以鼎新,從這裡就可以看出陰生陽的奧妙。
因此,鹿角的作用雖然廣泛,但鹿茸的功效卻是獨有的。鹿茸主要治療婦女崩漏、惡露不止、寒熱交替、驚風癲癇,這些都是任脈的疾病。鹿角主要治療因勞累過度、身體虛弱而導致的諸經肉理疾病,這些病症都不能與督脈相連。腰痛,是因為腎臟的疾病,鹿的力量在腰部,也就是督脈所經過的地方。血閉不孕,是任脈不通,無法與督脈相互輔助。胎兒不穩定,是因為胞系變得薄弱,無法依循任脈和督脈。如果想要補益氣力、增強意志、促進牙齒生長、延年益壽,就必須讓任督二脈相互交通,陰氣才會產生,骨髓精氣才能在體外顯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