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乘雅半偈》~ 第三帙 (9)
第三帙 (9)
1. 天門冬
(本經上品)
【氣味】苦平,無毒。
【主治】主諸暴風濕偏痹,強骨髓,殺三蟲,去伏屍。久服輕身,益氣,延年,不飢。
【核】曰:生奉高山谷。奉高,太山下縣名也。今處處有之。喜高潔地上,春生藤蔓,大如釵股,高丈許,葉如絲杉,纖勁青整,澀而無刺;一種葉如茴香,尖細青疏,滑而有刺。夏生細花白色,亦有黃紫二色。結實在根枝之旁,色黑褐,入伏後則無花,暗結實矣。根科生如百部,一科一二十枚,大如手指,圓實而長,根白色,亦有黃紫二色。
雒中者,粗干大葉,殊不相類。嶺南者,無花有子,余無他異。以根作湯,可浣垢縑素,越人呼為浣草。修治,去皮,用柳木甑,柳木柴,蒸一伏時,灑酒令遍,更添火,蒸一伏時,取出,作一小架,去地二尺,攤上曝乾。地黃、貝母為之使。畏曾青。搗汁,制雄黃、硇砂。
禁鯽魚。設誤食中毒,搗浮萍汁解之。
【叅】曰:門司出入,出即生也。冬司寒令,寒即水也。合天一生水,故名天門冬。天者,清肅為用,水者,澄湛為體。其能浣垢,亦謂得清肅澄湛之力耳。對待染汙不潔之氣,使形骸氣血,混濁不清,致偏痹不周,遂生三蟲伏屍,及暴受風濕而成諸痹者,咸相宜也。設合寒邪,便當束置,蓋寒原屬水,法當逆治,非反佐順從之類。
柔潤多脂,得澄湛水體,故強骨髓;色白性降,得清肅金用,故益肺氣。久服骨氣以精,故輕身,延年,不飢。
(天冬,一名天棘,獨以金標名義者,尊其母,子則昭然矣。)
白話文:
[天門冬]
**【味道】**味苦,性平,無毒。
**【主要功效】**主要治療各種突發的風濕性疾病、半身不遂、手腳麻痹,可以強健骨髓,殺死體內寄生蟲,清除體內積滯的屍毒。長期服用可以使身體輕盈,增強體力,延年益壽,並減少飢餓感。
**【考證】**說:天門冬生長在奉高山的山谷中。奉高是泰山下的一個縣名。現在各地都有生長。它喜歡生長在乾淨高爽的地上。春天長出藤蔓,像釵子一樣粗,高達一丈左右。葉子像絲杉,細長而堅韌,青綠色且整齊,表面粗糙而沒有刺。另一種葉子像茴香,細長而稀疏,表面光滑而有刺。夏天開出白色的小花,也有黃色和紫色的花。果實結在根莖旁邊,顏色為黑褐色,入伏之後就沒有花,而是默默地結出果實了。它的根像百部一樣叢生,一叢有十到二十個,大小如手指,圓潤而長,根的顏色為白色,也有黃色和紫色的。
產自雒中的天門冬,根粗且乾燥,葉子又大,和普通的天門冬很不一樣。產自嶺南的天門冬,沒有花而有果實,其他沒有什麼不同。用天門冬的根煮水,可以洗滌污垢的絲綢布料,越人稱之為浣草。炮製方法是,去除外皮,用柳木蒸籠和柳木柴蒸煮一段時間,期間灑上酒使其均勻濕潤,再添加柴火蒸一段時間,取出後做一個離地二尺的小架子,攤開在上面曝曬乾燥。地黃和貝母可以輔助天門冬的藥效。天門冬畏懼曾青。將天門冬搗汁,可以調製雄黃和硇砂。
禁忌與鯽魚同食。如果誤食中毒,搗碎浮萍取汁飲用可以解毒。
**【參解】**說:門是出入的地方,出就代表開始生長。冬主寒令,寒就代表水。符合天一生水的原理,所以叫做天門冬。天,以清肅為其作用;水,以澄澈為其本質。它能夠洗滌污垢,也是因為它具有清肅澄澈的力量。針對那些污濁不潔的氣,使身體和氣血變得混濁不清,導致半身不遂、氣血不暢,以及產生寄生蟲和屍毒,還有因突然感受風濕而引起的各種麻痹症狀,天門冬都適用。但如果與寒邪結合,就應該停止使用,因為寒本身屬水,治療上應當逆治,而不是反過來順從它。
天門冬柔潤多脂,具有澄澈水的特性,所以能夠強健骨髓;顏色為白色,屬性下行,具有清肅的金的特性,所以能夠增強肺氣。長期服用,骨氣精強,因此可以使身體輕盈,延年益壽,減少飢餓感。
(天門冬,又名天棘,獨獨以金字命名,是為了尊崇它的母親,而其子之功用就非常明顯了。)
2. 庵閭子
(本經上品)
【氣味】苦,微寒,無毒。
【主治】主五臟瘀血,腹中水氣,臚脹留熱,風寒濕痹,身體諸痛。久服輕身,延年,不老。
【核】曰:生雍州川穀,及上黨,近道亦有之。春生苗,高二三尺,莖色白,似艾莖而粗。葉色綠,似菊葉而薄。八月開花,淡黃色,結實亦如艾實,中有細子,極易繁衍。藝花以之接菊。能耐霜雪,蒿屬也。葉老可以覆蓋,植之可以闢蛇。荊實、薏苡為之使。紹隆王先生云:藏真通於心,心藏血脈之氣也。
藏真高於肺,以行營衛陰陽也。藏而不行者,菴䕡以行之;行而不藏者,棕櫚以藏之。
【叅】曰:莊周云,天下之水,莫大於海,止而不盈,尾閭泄之是也。五臟瘀血,腹中水氣臚脹留熱,風寒濕痹,此皆留止於中,不能展泄外出,菴䕡能使氣血展泄外出,唯展則展眾展,唯泄則泄眾泄,有以覆蓋軍行宿舍,易菴為掩,䕡為廬,是反益其留止矣。
(繇於掩藏而後發泄,則其出有根,如人繇屋舍而達門戶也。故不出稱䕡,又安菴字卸,重行泄耳。)
白話文:
[庵閭子]
**【性味】**味道苦,性質稍微寒涼,沒有毒性。
**【功效】**主要治療五臟的血瘀,腹部水腫,腹脹發熱,風寒濕引起的關節疼痛,以及身體各處的疼痛。長期服用可以使身體輕盈,延年益壽,保持年輕。
**【產地】**據說生長在雍州的山谷中,以及上黨地區,附近的道路旁也有。春天長出幼苗,約有二三尺高,莖是白色的,像艾草的莖但比較粗。葉子是綠色的,像菊花的葉子但比較薄。八月開花,淡黃色,果實也像艾草的果實,裡面有細小的種子,非常容易繁殖。園藝花卉用它來嫁接菊花。能耐霜雪,屬於蒿類植物。老葉可以覆蓋東西,種植它可以驅蛇。荊實和薏苡是它的輔助藥材。
紹隆王先生說:人體精氣的儲藏與心臟相通,心臟掌管血液和脈搏的運行。精氣儲藏比肺高,用來運行營氣、衛氣和陰陽之氣。如果精氣儲藏而不運行,可以用庵閭子來疏通;如果運行而不儲藏,可以用棕櫚來儲藏。
**【註解】**莊子說,天下的水沒有比海更大的,它停在那裡卻不會滿溢,是因為尾閭將水排泄出去。五臟的血瘀、腹部水腫、腹脹發熱、風寒濕引起的關節疼痛,這些都是停留在體內,無法疏通發散出去的病症。庵閭子能夠使氣血疏通發散出去。要疏通就要徹底疏通,要排泄就要徹底排泄,這就像用它來覆蓋軍隊的營地,用「庵」來遮蔽,「閭」為房屋,這樣反而加重了氣血的停滯。「(因為遮掩之後再發散,發散才有根源,就像人從房屋到門戶一樣。所以不出稱為「閭」,又加上「庵」字,是要再次加強疏通排泄。)」
3. 茺蔚子
(本經上品)
【氣味】辛甘,微溫,無毒。
【主治】主明目,益精,除水氣。久服輕身。
【核】曰:茺蔚即益母。爾雅名萑、蓷。劉歆云:萑,臭穢也。臭穢,即茺蔚。陸機云:蓷,益母也。益母,即茺蔚。故曾子見之而感思也。古用實,今用草。蓋茺蔚專精在實,取充盛密尉之義。用草則舍密從疏矣。出海濱池澤,今園圃田野,近水濕處甚繁。二月生苗,如嫩蒿狀;入夏漸高至三四尺,莖四稜,如黃麻莖。
葉尖岐如蓍艾葉。莖有節,節節生穗,叢簇抱莖。四五月間穗開小花,紅紫色,亦有白色者。每萼內有細子四粒,粒似蒿子,色黑褐,有三稜,藥肆中往往作巨勝子貨之。生時微臭,夏至後莖葉皆枯,根色白也。修治,微炒髮香,或蒸熟,向日中曝乾,舂簸去殼取仁,伏澒,制砂,白花者良。
先人云:生成止在三春,具備肝木體用,誠生榮之物,益母之珍也。
【叅】曰:生成在春,節穗森榮,實作三稜,合天三生木,得木體之全,具五行之相,大益肝膽者也。茺蔚之名,言能自上按下,從內徹外,豐美備足。何也?十一臟腑,取決甲膽故爾。故主上明眼目,下輸水氣,內益精髓,外固形骸。益母者,胎從厥陰始結,產自少陽發伸,娠前娠後,靡不以肝膽為芻狗者。
種種功力,悉以充肝之用,尉木之體,玩索解分,自得之矣。
(胎從厥陰始結,指巳亥作胞胎,產自少陽發伸,指寅申之甲拆。)
白話文:
茺蔚子
**【性質】**味道辛辣帶甘甜,藥性稍微溫和,沒有毒性。
**【功效】**主要能使眼睛明亮,補益精氣,排除體內水濕。長期服用可以使身體輕盈。
**【考證】**這裡說的茺蔚其實就是益母草。在《爾雅》這本書裡,它被稱為萑、蓷。劉歆認為「萑」的意思是臭穢,這個臭穢指的就是茺蔚。陸機則認為「蓷」就是益母草,益母草也就是茺蔚。所以曾子看到茺蔚,才會產生感觸而思念母親。古時候用的是茺蔚的種子,現在用的是它的莖葉。茺蔚的精華在於它的種子,種子飽滿密集。如果使用莖葉,就顯得稀疏了。茺蔚生長在海邊或沼澤地,現在在園圃和田野,靠近潮濕的地方也很多。二月長出嫩苗,像嫩蒿的樣子;到了夏天,長高到三四尺,莖是四方形的,像黃麻的莖。
葉子的頂端像蓍草或艾草的葉子一樣分叉。莖上有節,每個節上都長出穗狀的花,一叢一叢地抱著莖。四五月間,穗上開出小花,是紅紫色,也有白色。每個萼裡面有四顆細小的種子,種子像蒿子的種子,顏色是黑褐色,有三個稜角。藥材店裡常常把它當作巨勝子(黑芝麻)來賣。新鮮的茺蔚有一點臭味,夏至之後莖葉都會枯萎,根是白色的。處理時,稍微炒一下讓它散發香味,或者蒸熟後在太陽下曬乾,然後搗碎,簸掉外殼取裡面的仁。伏澒(一種染料),製砂,白花的茺蔚品質較好。
前人說:茺蔚在春天生長,具備了肝木的特性和作用,是具有生長活力的植物,也是益母草中的珍品。
**【參解】**茺蔚在春天生長,節上的穗狀花繁盛,種子呈三稜形,符合天道「三生木」的說法,具備木的全部特性,也具備五行的特性,對肝膽有很大的益處。茺蔚的名字,表示它能從上往下,從內到外,使身體豐美而完備。為什麼呢?因為十一臟腑的運作取決於甲木(肝膽),所以它能使上部眼睛明亮,使下部排出水濕,內部補益精髓,外部固護形體。益母草,是胎兒從厥陰(肝經)開始孕育,生產時從少陽(膽經)發出,無論懷孕前還是懷孕後,肝膽都非常重要。
它的種種功效,都是為了補益肝臟,使肝木強健。仔細研究它的作用,自然就能理解。
(這裡說的「胎從厥陰始結」,指的是巳亥時辰是孕育胎兒的時候。「產自少陽發伸」,指的是寅申時辰是分娩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