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之頤

《本草乘雅半偈》~ 第三帙 (7)

回本書目錄

第三帙 (7)

1. 五味子

(本經上品)

【氣味】酸溫,無毒。

【主治】主益氣,咳逆上氣,勞傷羸瘦,補不足,強陰,益男子精。

【核】曰:生齊山山谷、青州、冀州,陝西代郡諸處。高麗者最勝,河中府者歲貢,杭越間亦有之。俱不及高麗河中之肥大膏潤耳。春時蔓生木上,長六七尺,葉尖圓似杏,三月作花黃白似蓮,七月成實,叢生莖端,如豌豆,生青熟紫,五味俱全。修治,以銅刀劈作兩片,石蜜浸蒸,從巳至申,更以漿水浸一宿,緩火焙乾。蓯蓉為之使。惡葳蕤,勝烏頭。

先人云:玄者,一陽初動,冬藏之半也。人身之氣,藏者為精,精之能動者為玄。玄之所未及,正精之所閉密也,故一名玄及。髓會為精,故又名會及。會字之義,如百骸髓會而為精,一滴生人,眾形畢具。

又曰:益降氣之不足,正所以強陰也。倘陰柔深曲者,餌之便成淡陰,重憎慳象耳。

【叅】曰:五味俱全,酸收獨重,重為輕根,俾輕從重,故益降下之氣也。咳逆上氣者,正肺用不足,不能自上而下,以順降入之令。勞傷羸瘦者,即經云:煩勞則張精絕,使人煎厥肉爍也。此補勞傷致降下之不足,與補中益氣之治不能升出者反。能降便是強陰,陰強便能入矣。

以入為水藏事,故益男子精。精為水藏物耳。設六淫外束,及肺氣焦滿,餌之反引邪入藏,永無出期,縱得生全,須仗夏火從中帶出,或為斑疹,或作瘡瘍,得汗乃解,倘未深解病情,願言珍重。

白話文:

五味子

五味子是藥材中的上品。

味道與屬性:味道酸,藥性溫和,沒有毒性。

主要功效:主要功能是補益元氣,治療咳嗽氣喘、氣逆上衝,因勞累過度導致的身體虛弱消瘦,能補足身體的不足,增強陰氣,對男性有益,可以增加精液。

產地與辨識:五味子生長在齊山山谷、青州、冀州,以及陝西代郡等地。其中以高麗出產的品質最好,河中府的每年都進貢,杭州和越州一帶也有出產,但都比不上高麗和河中府的肥大油潤。春天時,藤蔓會攀附在樹上生長,長約六七尺,葉子尖端圓形像杏樹葉。三月開花,花是黃白色,像蓮花。七月結果,果實叢生在莖的頂端,像豌豆大小,未成熟時是青色,成熟後變成紫色,味道包含酸、苦、甘、辛、鹹五種。

炮製方法:處理五味子時,用銅刀將果實切成兩半,用石蜜浸泡蒸煮,從上午九點到下午三點,然後再用米漿水浸泡一晚,用小火烘乾。蓯蓉可以加強五味子的藥效。五味子與葳蕤相剋,但能勝過烏頭的毒性。

先人的觀點:玄是指一陽初生的狀態,也是冬季潛藏的一半時期。人體之氣,潛藏的為精,精能動的狀態稱為玄。玄氣未到達的地方,正是精氣閉藏緊密之處,所以五味子又名「玄及」。髓匯聚成為精,因此也叫「會及」。會的意思,就像身體各部位的精髓匯聚成精一樣,一滴精液可以孕育生命,眾多形體具備。

進一步解釋:五味子能補益下降之氣的不足,正是為了增強陰氣。如果陰氣過於柔弱,又深入隱藏,服用五味子反而會導致陰氣更加虛弱,形成陰氣過盛、反而不利的局面。

補充說明:五味子具有五種味道,但酸味最重,而「重」是「輕」的根本,能使輕的氣跟隨重的氣下降,所以能補益下降之氣。咳嗽氣喘,是因肺氣虛弱,不能將氣從上往下順降。勞累過度導致身體虛弱消瘦,就像《黃帝內經》所說:「勞累過度會耗損精氣,使人身體乾枯消瘦。」 五味子能補足因勞累損傷導致下降不足的氣,這與補中益氣藥物,幫助升發之氣的作用相反。五味子能使氣下降,就是增強陰氣,陰氣強盛就能潛藏。

由於「入」與腎水相關,所以五味子能補益男子的精液。精液是腎臟所藏的物質。但是,如果身體受到外邪侵襲,或肺氣壅滯滿悶,服用五味子反而會引邪氣入內,永遠無法排出。即使僥倖活下來,也要依靠夏天的火氣將邪氣從體內帶出,可能會以斑疹或瘡瘍的形式出現,出汗才能緩解。如果沒有深入了解病情,請謹慎使用。

2. 芡實

(本經上品)

【氣味】甘澀平,無毒。

【主治】主濕痹,腰脊膝痛,補中,除暴疾,益精氣,強志,令耳目聰明。久服輕身,不飢,耐老神仙。

【核】曰:出雷池池澤,處處亦有,武林者最勝。土人善紀孕實時日,如期採取,則殼柔肉糯,早則殼爛肉未凝,遲則殼堅肉粳老矣。三月生苗,莖在水中,葉貼水面,莖葉多有芒刺,莖長丈餘者,中必有孔有絲,軟者剝皮可食。葉似荷而大,皺紋如縠,蹙衄如沸,面青背紫。

五六月作花紫色,花開向日。向日結苞,外有青刺如蝟,形如慄球,花出苞頂,形如雞喙,剝之內有斑駁軟肉裹子,累累如珠璣。殼內有白米,狀如魚目。根作三稜,煮食如芋。爾雅翼曰:枚食細嚼,能致上池之津,故主益人。猶如馬齧短草則肥悅,與小兒食,不易長大,故主駐年。

芡與菱,皆水物而性異。芡花向日,菱花背日,其陰陽向背有不同,則損益陰陽亦別異矣。埤雅云:荷華日舒夜斂,芡華晝合宵炕,此亦陰陽之異也。修治,先蒸熟,日中曬裂取仁亦可,舂取粉用。暇日記云:芡實一斗,以防風四兩煎湯浸過,經久不壞。

【叅】曰:芡生水中,華實向日,具既濟水火義。又草木類,全藉水土,吮抽發育,芡則更藉日中火,為先後身,亦具木胎火里義。又葉上蹙衄如沸,連莖刺棘如蝟,實皮實殼如介,亦具金胎水中義。誠互交木金火水之駐形物也。如益精強志不飢,即駐形之裡應;目明耳聰輕身耐老,即駐形之外合;飛行神仙,即駐形之行圓功滿也。

未有形已駐,而中央之基不築已不煉者;若濕痹之腰脊膝痛,及卒暴疾,即駐形物之主治功能也。先人博議云:芡乃大中之小,粗中之精,澀中之甘,荊棘中之軟美,壅滯中之流行,意闌中之氣悟,疲憊中之強武。然於精細甘美之間,所含畜力,且剛且久,故餌食者,貴細貴長,毋貴多貴數也。

(龍從火里得,金向水中求,尋胞胎秘旨也。大中粗中,荊棘壅滯,意闌疲憊之流,望之無不拋卻,若非前人具眼,幾至當面錯過。)

白話文:

[芡實]

**味道:**味道甘甜、帶澀,性質平和,沒有毒性。

**主要功效:**主要治療濕痹(因濕氣引起的肢體痠痛麻木),腰部、脊椎、膝蓋疼痛;能補養脾胃,消除突發疾病,增強精氣,堅強意志,使耳聰目明。長期服用能使身體輕盈,不易感到飢餓,延緩衰老,達到像神仙一樣的境界。

**關於芡實的核:**芡實生長在雷池等沼澤地,各地都有,以武林地區的品質最佳。當地的農民很懂得掌握芡實成熟的時間,按時採摘,這時芡實的殼會比較軟,肉質軟糯。太早採摘,殼會爛,肉還沒凝固;太晚採摘,殼會堅硬,肉會變得粗糙老化。

芡實三月長出幼苗,莖在水中生長,葉子貼在水面,莖葉上有很多芒刺。莖可以長到一丈多長,內部有孔和絲狀物,軟的莖可以剝皮食用。葉子像荷葉一樣,但是更大,表面有像皺紋一樣的紋路,凹凸不平,如同沸水翻滾,正面呈青色,背面呈紫色。

五六月開出紫色的花朵,花朵朝向太陽。花朵朝向太陽結出花苞,外面有像刺蝟一樣的青色刺,形狀像栗子球。花從花苞頂端長出,形狀像雞嘴。剝開花苞,裡面有帶有斑點的軟肉包裹著種子,顆粒累累,像珠寶一樣。殼內有白色的米粒,形狀像魚的眼睛。根部呈三稜形,煮熟後像芋頭一樣可以食用。《爾雅翼》說:芡實慢慢咀嚼,能產生上等的津液,所以有益於人。就像馬吃短草就會變得肥壯一樣,給小孩子吃,會促進生長,所以能延緩衰老。

芡實和菱角都是水生植物,但是性質不同。芡實的花朝向太陽,菱角的花背對太陽,它們的陰陽向背不同,對人體的陰陽補益作用也有差異。《埤雅》說:荷花白天舒展夜晚收攏,芡實花白天閉合夜晚張開,這也是陰陽差異的體現。

處理芡實的方法,可以先蒸熟,再放在太陽下曬裂取仁,也可以舂成粉末使用。《暇日記》記載:芡實一斗,用防風四兩煎湯浸泡,可以長時間保存不壞。

**參悟:**芡實生長在水中,花和果實朝向太陽,體現了水火既濟的道理。而且植物本身依賴水土,吸取營養發育,芡實更依賴陽光中的火氣,這體現了木生火的道理。葉子表面凹凸不平如沸水翻滾,莖上的刺像刺蝟,果實的皮和殼像甲殼,這體現了金在水中形成的道理。芡實確實是融合木、金、火、水四種元素的產物。

它能補養精氣,堅強意志,使人不易飢餓,這是它內在的功效;使人耳聰目明,身體輕盈,延緩衰老,這是它外在的功效;最終達到像神仙一樣自在逍遙的境界,這是它修行圓滿的結果。

沒有哪個能長生不老的人,沒有經過在內部的修煉和基礎的打磨;而像濕痹、腰脊膝痛,以及突發疾病,就是芡實主要治療的疾病。

前人廣泛討論說:芡實是大物中的小者,粗糙中的精華,澀味中的甘甜,荊棘中的柔軟美好,淤滯中的流通,意念闌珊中的氣機啟悟,疲憊中的強健有力。它在精細、甘甜的背後,蘊藏著剛強而持久的力量,所以食用它,貴在精細而持久,不要貪多圖快。

(龍從火中得到力量,金在水中尋求形成,這裡蘊含著生命的奧秘。那些大而粗糙、荊棘滿佈、淤滯不通、意念闌珊、疲憊無力的人,都應該拋棄這些不好的狀態,如果不是前人有眼光,我們幾乎就錯過了芡實這個好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