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之頤

《本草乘雅半偈》~ 第六帙 (2)

回本書目錄

第六帙 (2)

1. 乾薑

(本經中品)

母姜作種,子姜頓長,母姜便宜,取出即子母更相生長之意。白淨結實具金之色與形,乃能存金之味,盡金之用。

白話文:

母薑作為種薑,子薑會快速生長,母薑便宜,取出子薑代表母子互相生長的含義。白淨結實,呈現金色的形狀和顏色,才具備存儲金屬精華的味道,發揮金屬精華的作用。

點火成金,金復歸火,循環之理,非擬議所到。

盡金之性,所以全火之用,乃能備暖熱之火體,以火緣物以顯用,因用以見體故也。遊溢水穀,正疆界所司之事。

白話文:

金的性質,用來加強火的功用,這樣才能具備溫暖熱性的火體,而火依賴物質顯現功用,因為用處能彰顯其本質。遊走於水穀之間,是正疆界掌管的事情。

【氣味】辛溫,無毒。

【主治】主胸滿咳逆上氣,溫中,止血,出汗,逐風濕痹,腸澼下痢。生者尤良。久服主臭氣,通神明。

【核】曰:出漢、溫、池州,江西、浙江諸處。宜原隰沙地。四月種種,五月生苗,如嫩蘆,而葉稍闊,兩兩相對,惡濕洳,而畏日,故秋熱則無姜。設一莖稍黴,則根病矣。社前後,新芽頓長,如列指狀,一種可生百指,皆分歧而上,即宜取出種姜,否則子母俱敗。秋分採芽,柔嫩可口;霜後,則老而多筋,干之,即曰乾生薑

白話文:

【翻譯】

核桃:原產於湖北武漢、溫州、安慶等地,以及江西、浙江各地。適宜種植在平原、丘陵的砂質土壤中。在四月種植,五月發芽,新苗像嫩蘆筍,但葉子稍寬,呈兩兩相對生長。核桃不耐水濕,也不耐陽光暴曬,因此到了秋天炎熱時就沒有了。如果有一棵植株稍微發黴,那麼根部就會生病。

清明前後,核桃新芽會快速生長,像手指一樣排列。一棵植株可以長出上百個手指狀新芽,這些新芽會分枝向上生長。這時候就可以取出種子薑。如果不取出,母株和子株都會枯萎。

秋分時採摘新芽,質地柔軟細嫩可口。霜降之後,新芽會變老且筋絡較多。曬乾後,就是乾生薑。

乾薑者,即所取姜種,水淹三日,去皮,置流水中,漂浸六日,更刮去皮,然後曬乾,入瓷缸中,覆釀三日乃成,以白淨結實者為良。故人呼為白姜,入藥則宜炮用。

白話文:

乾薑的製作方法:

取新鮮的姜種,浸泡在水中三天。然後去皮,再放入流水中浸泡六天。再次颳去表皮,然後曬乾。放進瓷缸中,蓋上蓋子,過了三天就做好了。其中的白淨結實的乾薑品質最佳。

因此人們稱之為白姜。在使用時,建議先將白姜炮製一下再使用。

先人云:辛溫夏長,色相微紅,具火大之力。通心王之令,若降下之陰不及,醞藉之德稍遜者,所當避忌。又云:血病有二陽乘陰而血溢者,其治在陽,以寒待之。陰乘陽而血溢者,其治在陰,以溫待之。

白話文:

古人說:辛辣溫熱的食物在夏天容易生長,顏色微紅,具有強大的火氣。它通達心臟的君主之令,如果降下的陰氣不足,滋養作用稍差的人,應當避免食用。

另有說法:血病分為兩種,一種是陽氣過盛侵犯陰氣而導致出血,治療應針對陽氣,用寒涼之劑來處理。另一種是陰氣過盛侵犯陽氣而導致出血,治療應針對陰氣,用溫熱之劑來處理。

【叅】曰:姜,疆也,界也。如營衛氣血,陰陽表裡,逾越疆界者,能使之各各旋歸,有如捍禦外侮之侵犯邊疆者。味辛氣溫,宣發生陽之氣,充益火大之源,以消陰翳冷氣,寒酸木僵,設火毒熾盛,豈堪僭服。故治胸滿咳逆之因肺氣浮越;血衄妄行之因陰氣乘陽;嘗自汗出之因營弱衛強;風濕成痹之因氣不宣通,腸澼下痢之因脾胃虛寒,致水穀失於遊溢。生者宣發,乾者溫中,去臭氣者,生陽能闢濁陰也,生陽宣發,即通神明之驗耳。

白話文:

【補註】說:姜,意指疆界、界限。就像是營衛氣血、陰陽表裡,如果越過了疆界,它能讓它們各自回到原本的位置,就好像守衛邊疆的人抵禦外敵入侵一樣。姜味辛、性溫,能宣發陽氣,充實陽氣的來源,用來消散陰氣、寒氣、寒酸、僵木。但如果火毒旺盛,就不適合服用。因此,它能治療因肺氣上浮導致的胸悶咳嗽;因陰氣勝過陽氣導致的鼻出血、妄行;因營氣虛弱、衛氣強盛導致的自汗;因氣血不暢導致的風溼痹症;因脾胃虛寒導致的腸鳴下痢。新鮮的姜能宣發,乾薑能溫中,去除臭氣是因為能生陽,驅除陰濁。生陽宣發,就是通達神明之驗證。

(金曰從革,從革作辛。姜以辛勝,稟庚辛之味獨專。新秋前後,三庚曰三伏,正所以緩火刑也。秋熱,則爍金殆甚,金且難於從革,從革更難作辛矣。故秋熱則無姜,姜之畏日,亦此意也。)

白話文:

金屬的本性是從革,革製成刀劍則變成辛味。薑辛,能剋制金,它獨佔了庚辛之氣。初秋到仲秋這段時間,三天庚日稱作三伏天,正是緩解燥熱的時節。秋季燥熱,則金氣極度受損,金難以從革,從革更難變成辛味。所以秋季沒有薑,薑畏懼陽光,也是這個道理。

2. 苦參

(本經中品)

【氣味】苦寒,無毒。

【主治】主心腹結氣,癥瘕,積聚,黃疸,溺有餘瀝,逐水,除癰腫,補中,明目止淚。

【核】曰:生汝南山谷,及田野間,近道處處有之。苗高三四尺,葉青色細碎,極似槐葉,春生冬凋。花色黃白,七月結角,如萊菔莢,內有細子二、三粒,如小豆而堅。根三五料並生,長五七寸,兩指許大,色黃褐,味極苦。生河北者,無花無子,苗莖根葉,皆相若也。五、六、十月,採根曝乾。

白話文:

核[注:即核桃] 記載:它生長在汝南的山谷和田野中,靠近道路的地方很多。苗高三到四尺,葉子呈青色,細碎,非常像槐樹的葉子,春天發芽,冬天枯萎。花朵黃白色,七月結角,像萊菔莢,裡面有二、三粒細小的種子,像小豆一樣大小,但很硬。根有三四根生長在一起,長五到七寸,兩指寬,顏色黃褐色,味道很苦。生長在河北的核桃沒有花和種子,苗莖根葉都與有花有種子的核桃相類似。在五、六、十月,採摘根部,晾乾。

修事,用糯米濃泔汁浸一宿,有腥穢氣,浮在水面上者,須重重淘過,即蒸之,從巳至申,曬乾用。玄參為之使,惡貝母、菟絲子、漏蘆,反藜蘆

白話文:

製作方法:用糯米濃稠的米湯浸泡一晚,如果有腥臭味漂浮在水面上,必須重複清洗多次,然後蒸煮,從上午九點到下午三點,曬乾後備用。玄參作為佐使藥,忌用貝母、菟絲子、漏蘆,會與藜蘆相剋。

【叅】曰:苦者,言其味;參者,言其功力相參上下內外也。炎上作苦,故一名陵節,一名岑莖。苦性走下,故一名地槐,一名野槐。苦能入骨,故一名苦骨,一名虎林。復名水槐、菟槐、苦𧄹者,稟水曰潤下之寒化爾。合從至陰,對待火熱為因,積聚為證者也。更觀根生三、五並立,亦苦三相參,伍相伍,故得自參以上,明目止淚,自參以下,逐水餘瀝。自參以外,除癰腫黃疸。

白話文:

【本草綱目】說:苦味,指的是它的味道;參,指的是它的功效可以相參上下內外。它的氣味升散而產生苦味,所以它又名陵節和岑莖。苦性藥物能向下走,所以又名地槐和野槐。苦味能入骨,所以又名苦骨和虎林。還有水槐、菟槐、苦𧄹這些名字,是因為它稟受了水的性情,所以具有潤下、寒涼的作用。它歸屬於至陰,與火熱相對應,積聚的情況下才會產生病例。再看它的根莖是三五併立,這也代表著苦性三相參、伍相伍,所以它能用在以下情況:參以上,清目明目,止流淚;參以下,利水通淋,排出水液餘瀝;參以外,消散癰腫、治療黃疸。

自參以內,破結氣癥瘕,蓋心腹居中,積聚火熱,斯成眾眚,對待火熱,所以補中,方能參乘上下,以及內外,參之功用大矣。

白話文:

人參是所有中藥裡,最能消除結塊氣滯和腫塊的藥材。因為心腹位於身體中央,如果累積過多的火熱,就會形成各種疾病。為了對抗火熱,因此要補養身體中央,才能讓參的人補效果由內到外,貫穿上下,發揮極大的功效。

3. 知母

(本經中品)

【氣味】苦寒,無毒。

【主治】主消渴熱中,除邪氣,肢體浮腫,下水,補不足,益氣。

【核】曰:出瀕河懷、衛、彰德、解州、滁州、彭城諸處。二月宿根再發,四月開花,色青如韭,八月結實,根至難死,掘出隨生。修治,槐砧上銼細,木臼搗爛,勿犯鐵器。

白話文:

《神農本草經》中記載:核桃生長在瀕河、懷慶、衛輝、彰德、解州、滁州、彭城等地。

二月時,宿根再次發芽;四月開花,花色青綠如韭菜;八月結果;根部極難死亡,挖出來後隨即再生。

炮製方法:

將核桃放在槐木砧板上切碎,用木臼搗爛,不要接觸鐵器。

【叅】曰:知母,天一所生,水德體用具備者也。故主濡潤燥涸,對待熱中,除邪氣,肢體浮腫,潤下水道者也。設舍肺金之母氣,難以遊溢轉輸矣。何也,母氣之藏真高於肺,以行營衛陰陽,乃能遊溢通調,轉輸決瀆耳。蓋益氣者,亦母益子氣;補不足者,亦母能令子實也。

白話文:

【注釋】說:知母是天一星所產生,具有水德的特性。因此,它能滋潤乾燥,對抗熱氣,祛除邪氣,消除肢體水腫,暢通腸胃。如果損害了肺金之母氣,就會影響氣血的運行和輸布。為什麼呢?因為母氣的藏身之處比肺高,它通過調節陰陽平衡來運行氣血,才能達到通調運行、輸布通暢的效果。所以,補益氣血,也是母氣滋養子氣;補充不足,也是母氣讓子氣充實。

原夫金為水母,知母者,如子知有母也。別名蝭母、蚳母者,依母彰名也。兒草、兒踵、昌支者,繇母命名也。水浚、水參、水須者,離母立名也。連母者,正顯子連母義。貨母者,即子母遞遷以成變化也。知此則立名之義,或遠取物,近取身,可深長思矣。

白話文:

金是水的母親,因此知母的名字就像兒子知道自己的母親一樣。別名為蝭母、蚳母,是依附母親而彰顯自己的名字。兒草、兒踵、昌支,是從母親的名字衍生而來。水浚、水參、水須,則是離開母親而自己獨立成名。連母,正是顯現兒子與母親相連的意義。貨母,是指兒子與母親相互轉化,形成變化。理解了這些,那麼立名的意義,有的遠取物象,近取身體,可深思長慮。

4. 白薇

(本經中品)

惟其卒暴,故不覺其所從來。

【氣味】苦鹹平,無毒。

【主治】主暴中風,身熱,支滿,忽忽不知人,狂惑邪氣,寒熱痠疼,溫瘧洗洗,發作有時。

【核】曰:出陝西,及舒、滁、潤、遼諸州,近以山東沂濮、莒萊諸州者稱勝。莖葉俱青,頗類柳葉。六、七月開紅色花,遂結實。根似牛膝而細,長尺許。色黃微白,芳香襲人者,白薇也;色白微黃,折之易斷者,白前也。修治,用糯米泔浸一宿,去髭,槐砧上銼細,蒸之,從申至巳,曬乾用。惡黃耆大黃大戟乾薑大棗乾漆山茱萸

白話文:

《本草綱目》記載:白薇產自陝西、四川、安徽、江蘇、遼寧等地,近來山東沂州、濮州、莒州、萊州所產的白薇質量最好。莖葉都呈青色,形狀很像柳樹葉。六、七月開紅色花,然後結出果實。根部形狀像牛膝但更細長,大概一尺長。色澤微黃,散發出濃鬱香氣的是白薇;色澤微白,一折就斷的是白前。

白薇的加工方法:使用糯米泔水浸泡一晚,去除根須,用槐木砧板搗碎,然後蒸製,從下午三點蒸到上午九點,最後曬乾即可使用。白薇忌諱與黃耆、大黃、大戟、乾薑、大棗、乾漆、山茱萸等藥物同用。

【叅】曰;白薇,別名白幕。白者,金色,堅剛之體也。微者,隱也,隱身而行。幕者,軍行之幕,以隱身也。此指能治因所治證,以詮名耳。氣平,味苦鹹,平則不上不下,敦土德化,御所不勝也。炎上作苦,苦性走下,苦能入骨,潤下作咸,咸性走血,咸能耎堅,從巔及踵,淪膚徹髓,靡不周到者也。謂所勝因,善行數變,亦靡不周遍故也。

白話文:

【參考文獻】說:白薇,又名白幕。白色,代表金色,堅固剛強的身體。微,指隱藏;隱身而行動。幕,指軍隊行軍時用的幕帳,用來隱藏身體。這裡指能治療因為所治療的證候,來解釋名字的由來。氣性平和,味道苦鹹;平和則不升不降,厚重敦實像土,可以制約所不能勝過的病因。炎熱升騰形成苦味,苦味性質向下走,苦能深入骨髓;滋潤下行形成鹹味,鹹味性質走血脈,鹹能軟化堅硬。從頭頂到腳後跟,遍及全身皮膚和骨髓,沒有不到達的地方。意思是說所勝的病因,善於變化,但也沒有不遍及的。

故主因於暴風,隱身而為身熱肢滿,忽忽不知人,狂惑邪氣,寒熱痠疼,此風氣留其處,故隱身而嘗在也。或隱身而行,而為溫瘧洒洒,發作有時,此風並衛居,隨衛氣之晝行於陽,夜行於陰,沉以內薄,故發有期,而時作時休也。此皆暴風數變之證,金以制之,制所勝也。

白話文:

因此,原本是由於暴風引發的,隱藏在身體內導致身熱四肢腫脹,精神恍惚不知人事,狂躁混亂、邪氣充斥,寒冷發熱痠痛。這種風氣滯留在某個部位,所以隱藏在身體內而經常存在著。或者隱藏在身體內發作,而導致溫瘧交替,發作有規律。這是因為風氣與衛氣結合,隨著衛氣在白天運行於陽經,夜晚運行於陰經,深入到內部並侵襲皮肉,所以發作有規律,時而發作時而停止。這些都是暴風引起的各種症狀,使用金來剋制它們,因為金能剋制風。

別錄主淋露遺尿,即風隱膀胱也。若水氣精損,即風隱於腎,致令腎虛精涸,腎虛水泛也。若忽如死人,即風隱於血,致令血厥也。若溫病多眠,即風隱於脈道,致令衛氣不得晝行於陽也。若痙則風隱於筋,驚則風行致令氣上也。咸以暴風為因,寒則非所宜矣。

白話文:

《別錄》:遺尿淋漓,是因為風寒隱藏在膀胱裡。如果是水液精氣受損,風寒就會藏在腎臟裡,導致腎虛精氣枯竭,腎臟虛弱導致水液泛濫。如果是突然昏迷不醒,是因為風寒藏在血液裡,導致血管阻塞。如果是溫熱疾病伴隨嗜睡,是因為風寒藏在經絡脈道,導致衛氣無法在白天運行陽經。如果是痙攣,是因為風寒藏在筋絡裡;如果是驚嚇抽搐,是因為風寒使氣血上逆。這些情況都是由暴風引起的,治療時不宜使用寒涼之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