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乘雅半偈》~ 第三帙 (6)
第三帙 (6)
1. 蒺藜
(本經上品)
【氣味】苦溫,無毒。
【主治】主惡血,破症積聚,喉痹,乳難。久服長肌肉,明目,輕身。
【核】曰:出馮翌平澤,所在亦有,長安最饒。喜生道旁,春時布地,蔓生細葉;入夏作碎小黃花;秋深結實,狀似菱米,三角四刺,實有仁也。同州沙苑一種,生牧馬草地上,亦作蔓生,莖間密布細刺,葉如初生皂莢葉,整齊可愛,開花作莢,長寸許,內子如麻,碧綠色,狀似羊腎,嚼之若新茶香,頃則轉作豆腥氣。隔紙焙炒,色香勝茗;微火煎煮,津液不竭者乃真也。
修事,刺蒺藜,揀淨蒸之,從午至酉,日乾,木臼舂令刺盡,再用酒拌蒸,從午至酉,日乾。用沙蒺藜,或熬膏,或酥炙,髮香,研作末用;刺蒺藜、烏頭為之使。
先人云:刺蒺藜,成熟於秋,而外刺堅勁,得金之堅固氣,為肝之用藥明矣。然肝雖有藏血之體,而血非可留之物。留則不虛靈而汙惡,斯致疾矣。蒺疾也,梨利也。其性宣行快便,故治積聚乳難諸證。沙苑者莖有密刺,結實成莢,嚼之作新茶香,不無分別。取象補腎,功力不相近也。
【叅】曰:蒺之言疾,梨之言利。不唯具從革之金用,亦秉炎上之火用矣。何也?銳利者金之用,迅疾者火之用。故兼火之氣與味,金之色與形,為七方之奇之急,十劑之通之宣也。是主喉痹乳難,與症堅積聚;以及惡血之急閉,皆以柔乘剛,非所據而據之。匪此破敵,不易開通,以剛乘柔,有所據而據之矣。
所謂急因急用,通因塞用者是也。更藉疾威,敷及下士,開發上焦,宣水穀味,熏膚充身澤毛,則肌肉長,百骸輕。其角銳利,用開盲瞽,特易易耳。李蘄陽以沙苑一種,附列本經之後,主治補腎之神藏,及腎之形藏,名雖同而形實異,功能亦迥別也。觀其莖布密刺,而亦成熟於秋,秉堅金之體與用者。
但刺蒺藜銳利顯著,宣揚形藏之非所欲留;沙蒺藜銳利斂藏,宣攝藏形之應所欲守為別異耳。
(急閉兩字要著眼,喉痹乳難,生死在呼吸間,豈容少待。)
白話文:
蒺藜
[功效]
性味:苦,溫和,沒有毒性。
主要功效:能治療惡血(不好的血)、破除體內的腫塊積聚、治療咽喉腫痛、以及產婦分娩困難。長期服用可以使肌肉生長,使視力清晰,身體輕盈。
[外觀與產地]
蒺藜產於馮翌平澤,其他地方也有,但長安最多。喜歡生長在路邊,春天時在地上蔓延生長,葉子細小。夏天開出細小的黃色花朵。秋天結成果實,形狀像菱米,有三角和四根刺,果實裡面有仁。同州沙苑產的一種蒺藜,生長在牧馬草地上,也是蔓生,莖上佈滿細刺,葉子像剛長出來的皂莢樹葉,整齊可愛。開花後結出莢果,約一寸長,裡面的種子像麻子,呈碧綠色,形狀像羊腎,咀嚼起來像新茶一樣清香,但很快會變成豆腥味。用紙隔開烘烤,顏色和香氣都比茶葉好;用小火煎煮,煮出來的汁液不斷者,才是真正的蒺藜。
[炮製方法]
刺蒺藜:揀選乾淨後蒸煮,從中午到傍晚,然後曬乾。用木臼搗碎,把刺弄掉,再用酒拌和蒸煮,同樣從中午到傍晚曬乾。 沙蒺藜:可以熬成膏,也可以用酥油炙烤,使之發出香味,然後研成粉末使用。 刺蒺藜以烏頭為輔助藥。
[古人觀點]
古人說:刺蒺藜在秋天成熟,外面的刺堅硬有力,得到金的堅固之氣,明顯是肝臟的用藥。然而,肝臟雖然有藏血的功能,但血不是可以長期停留在體內的物質。如果停滯不流通,就會變得污濁而不靈活,從而導致疾病。蒺藜的「蒺」字通「疾」,有迅速、快速的意思;「藜」字通「利」,有順利、通暢的意思。它的藥性是宣通、運行的,所以能治療積聚、產婦分娩困難等各種病症。沙苑蒺藜的莖上佈滿密刺,結成果莢,咀嚼時像新茶一樣清香,這與刺蒺藜不盡相同。沙苑蒺藜取其補腎的象徵意義,功效與刺蒺藜並不相同。
[更深入的解釋]
蒺藜的「蒺」字意味著「疾速」,「藜」字意味著「順利」。它不僅具有金的收斂和變革之功用,還具有火的向上升發之功效。為什麼這麼說呢?銳利是金的特性,迅猛是火的特性。因此,蒺藜兼具火的氣味和金的顏色與形狀,是七方(中藥配伍的七種原則)中奇方和急方,以及十劑(中藥劑型的十種)中通劑和宣劑的藥物。它能治療咽喉腫痛、分娩困難、腫塊積聚,以及惡血淤滯等急症。這些都是通過柔性來克服剛性,克服了不應佔據的位置。如果不用這種方法來破除阻礙,就很難開通。這也體現了以剛克柔的道理。
這就是所謂「急症用急藥,阻塞用通藥」。它能利用藥力,使其藥效下達至全身,開發上焦(身體上部),宣發水穀精微,滋潤皮膚,使肌肉生長,身體輕盈。它的尖角銳利,能開通閉塞的狀態,這非常容易做到。李時珍將沙苑蒺藜放在本經之後,認為它主要能補腎的精和形,雖然名稱相同,但外形和功能都截然不同。觀察沙苑蒺藜的莖上佈滿密刺,也是在秋天成熟,具有堅金的屬性和作用。
但刺蒺藜銳利外顯,能宣洩體內不應滯留的東西;而沙苑蒺藜銳利內斂,能收攝體內應該守護的精華,這是它們的區別所在。
(特別要注意「急閉」兩個字,咽喉腫痛、分娩困難等症狀,生死只在呼吸之間,絕不能有片刻耽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