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之頤

《本草乘雅半偈》~ 第五帙 (9)

回本書目錄

第五帙 (9)

1. 秦椒

(本經中品)

含蓄者,自然醞藉;發露者,自然淺薄。

【氣味】辛溫,無毒。

【主治】主除風邪氣,溫中,去寒痹,堅齒髮,明目。久服輕身,好顏色,耐老,增年,通神。

白話文:

含蓄的人,自然是內涵深厚;表露無遺的人,自然是膚淺。

【氣味】辛辣溫和,沒有毒性。

【主治】主要用於去除風邪之氣,溫暖中焦,祛除寒濕痹痛,鞏固牙齒和頭髮,使視力明亮。長期服用可以身體輕盈,面色紅潤,延緩衰老,增加壽命,通達精神。

【核】曰:秦椒花椒也。始產於秦,今處處有之,極易繁衍。其葉對生,尖而有刺。四月生細花。五月結青實,熟則紅赤,大於蜀椒,其目不及蜀椒之光且黑也。惡栝蔞、防葵,畏雄黃。

白話文:

【核】中記載:秦椒就是花椒。最初產於秦朝,現在到處都有,而且很容易繁殖。它的葉子對生,尖端有刺。四月開細小的花朵。五月結出青色的果實,成熟後變成紅赤色,比蜀椒大,但其表面不及蜀椒光亮且呈黑色。秦椒不喜歡栝蔞和防葵,害怕雄黃。

【叅】曰:椒分秦、蜀者,不惟方域異。大小牝牡有別也。秦地者,開花結實、實大於牡;蜀地者,無花作實,實小於牝,其色馨氣味,精勝實膚,與溫中通痹,主司形氣則一也。但無花者,性深邃,力從內骨。橫遍膚表,主益氣而歸肺。有花者,性舒徐,力從中臟,橫遍皮毛,明目竅,堅骨余,主通神而歸心為別異耳。

蓋中臟通乎神,故久服輕身,好顏色,耐老增年,通神也。

白話文:

【參考】說:花椒分為秦椒和蜀椒,不僅產地區域不同,大小和雌雄也有區別。秦椒:開花結果,果實比雄椒大。蜀椒:不開花就結果,果實比雌椒小。它們的顏色、香味、味道,精華勝於果肉,溫中通痹,主司形氣這方面是一樣的。但是不開花的蜀椒,性味精純,力達內骨。走遍全身皮膚表面,能益氣歸肺。開花的秦椒,性味舒緩,力達臟腑,走遍皮毛,明目聰耳,堅固骨骼,能通神歸心,這是它們的區別。

2. 柏木

(本經中品)

【氣味】苦寒,無毒。

【主治】主五臟腸胃中積熱,黃疸腸痔,止泄痢,女子漏下赤白,陰傷蝕瘡。

白話文:

(本經中品)

【氣味】味苦性寒,無毒性。

【主治】用於治療五臟及腸胃中的積熱,黃疸,腸痔,止瀉痢,治療女子帶下色赤白,以及陰部受傷或蝕瘡。

【核】曰:出漢中山谷,及永昌、邵陵、山東諸處,今唯蜀中者皮厚色深為佳。樹高數丈,葉似吳茱萸,又似紫椿,經冬不凋。皮外黃白,其里正黃,其根結塊如松下茯苓,故根名桓檀。修治,削去粗皮,生蜜浸半日,取出曬乾,再以蜜塗,文武火炙令蜜盡為度。每柏皮五兩,用蜜三兩。惡乾漆,伏硫黃。

白話文:

【古文】:核曰:出漢中山谷,及永昌、邵陵、山東諸處,今唯蜀中者皮厚色深為佳。樹高數丈,葉似吳茱萸,又似紫椿,經冬不凋。皮外黃白,其里正黃,其根結塊如松下茯苓,故根名桓檀。修治,削去粗皮,生蜜浸半日,取出曬乾,再以蜜塗,文武火炙令蜜盡為度。每柏皮五兩,用蜜三兩。惡乾漆,伏硫黃。

核:產於漢中山谷,以及永昌、邵陵、山東等地,現在只有四川產的皮厚顏色深纔算好。樹高數丈,葉子像吳茱萸,也像紫椿,經冬不凋謝。樹皮外皮是黃白色,裡面是正黃色,根部結塊像松樹下的茯苓,所以根部也稱作桓檀。加工方法:削去粗糙的樹皮,用生蜂蜜浸泡半日,取出後晾乾,再塗上蜂蜜,用文火和武火烘烤,直到蜂蜜完全烤乾。每五兩柏皮,用三兩蜂蜜。柏皮忌諱乾漆和硫磺。

先人云:黃本土色,可及五臟腸胃之科。苦寒相結,能解熱結致疾之本。故本經主治熱結兩字為因,疸痔諸疾為證,五臟腸胃,皆部署也。

白話文:

古醫書上說:黃土的特性,能作用於五臟六腑及腸胃。它性苦、寒,能清除熱結導致疾病的根源。因此,黃土在中醫理論中被用於治療「熱結」所致的疾病,如疸病、痔瘡等,這些疾病都與五臟六腑、腸胃有關。

【叅】曰:樹高根結,經冬不凋,味大苦,氣大寒,稟太陽高廣之象,得太陽寒水之化,以待極陰中見之熱,此秉土製為用,所以防水也。如是則氣專力備,解五臟腸胃中緣熱為因,致疸痔泄漏,陰傷蝕瘡,種種證形,熱解則清而愈矣。設散漫流注之火熱,所當避忌,如火實類結,亦可假用火空則發之義耳。

(柏木高,柏根結,而專精者皮,則皮具全木之體與用矣。)

白話文:

古籍《本草綱目》記載:楊樹高大,根系發達,即使在寒冬也不會凋零。它的味道十分苦,性味極寒。楊樹稟承了太陽之氣的廣博高遠,融入了太陽的寒水之性,可以中和極陰之中的燥熱之氣。因此,楊樹可以入藥利用,具有祛除水濕的作用。

楊樹的藥性專一而功效顯著,能解除五臟六腑,特別是腸胃中的熱邪引發的黃疸、痔瘡、泄漏、陰部潰瘍等各種疾病。祛除熱邪後,身體就能清涼而康復。

不過,如果體內有流散不定的熱邪,就不應使用楊樹入藥。例如體內有實熱結聚,使用楊樹時也應謹慎,可以考慮通過火熱空虛時發散的方法來治療。

3. 厚朴

(本經中品)

【氣味】苦溫,無毒。

【主治】主中風,傷寒,頭痛,寒熱,驚悸,氣血痹,死肌,去三蟲。

白話文:

(本草經綱目中的藥材為中等品質)

【氣味】味道苦,性溫,無毒性。

【主治】用於治療中風,傷寒,頭痛,發燒與畏寒,驚嚇與心悸,血氣不通,肌肉僵死,以及去除體內的三種寄生蟲。

【核】曰:出交趾、冤句,及雒陽、陝西、江淮、湖南、川蜀山谷亦有之。近以建平、宜都,及梓州、龍州者為上。木高三四丈,徑一二尺,葉似槲葉,四季不凋。五六月開花紅色,結實如冬青子,生青熟紅,實中有核,味頗甘美。木皮鱗皺,以肉厚色紫多液者,入藥最良。

白話文:

【核桃仁】:出產於交趾、冤句,以及洛陽、陝西、江淮、湖南、四川山谷也有生長。近代以建平、宜都,以及梓州、龍州產的核桃仁品質最好。核桃樹高三四丈,直徑一二尺,葉子像槲樹葉,四季不凋謝。五六月開花,花呈紅色;結的果實像冬青子,生青熟紅,果實中含有核仁,味道相當甘美。核桃樹樹皮呈鱗狀皺褶,以肉質厚實、呈紫色且汁液豐富者入藥品質最佳。

修治,刮去粗皮,每斤用生薑汁八兩,炙盡為度,若入丸散,用乳酥四兩炙之。乾薑為之使,惡澤瀉、硝石、寒水石。忌豆,食之動氣。

白話文:

加工處理:刮除粗糙的外皮,每公斤使用半公斤生薑汁,烤炙至完全乾透。如果加入藥丸或散劑,使用四兩乳酪烤炙。

乾薑用作引子。

忌諱與澤瀉、硝石、寒水石同時服用。

忌吃豆類,食用豆類會引起氣滯。

先人云:厚為坤土之德,赤有離明之象,名之曰樸,猶未離乎木也。又云:苦是心火之味,溫是心火之性,紫是心火之色,使之以姜,通神明也。

白話文:

古代醫家說過:厚重的土質像坤土的特性,紅色的象徵離卦明亮的意象,因此稱為「樸」,還沒有離開木的範疇。又說:苦味是心火的滋味,溫熱是心火的性質,紫色是心火的顏色,用生薑來調理,可以使神明通達。

【叅】曰:樸,皮也。以皮表木者,謂專精在皮,若所愛在外,敦厚以從樸也。氣味苦溫,色性赤烈,備火木之體與用者,蓋火自木襲,從內而外,以司夏出橫遍之令。故主寒風勁斂向內,而為頭痛寒熱,若驚則風揚,致令氣上,悸則寒抑,致令氣衝,或寒風合痹氣血,外現死肌,內伏三蟲者,俾之使通,即從內而外,以行夏出橫遍之令耳。

白話文:

《本草綱目》中說:樸,就是它的樹皮。以樹皮來表示整棵樹,意思是指它精華全部集中在樹皮上,所以特別愛護樹皮,敦厚地遵循自然規律。它的氣味苦而溫,顏色赤紅而強烈,具備了火和木的本性和功用。因為火是由木來的,從內到外,主管夏天向外生長擴展的規律。所以,它能主治寒風內斂的頭痛寒熱,如果受到驚嚇,風會向上揚,導致氣上升,心悸時寒氣壓抑,導致氣上衝,或者寒風與痹氣血相合,外在表現為壞死組織,內在潛伏著寄生蟲,都可用它來疏通,就是從內到外,行使夏天向外生長擴展的規律。

4. 梅實

(本經中品)

【氣味】酸平,無毒。

【主治】主下氣,除熱煩滿,安心,止肢體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痣、惡肉。

白話文:

(本經中品)

【氣味】味道酸,性平,無毒性。

【主治】能治療氣滯,消除熱病煩躁和滿脹感,安撫心神,止住肢體疼痛,治療半身不遂,恢復肢體知覺,去除壞死的組織,消除青黑色的痣和不良的肉質。

【核】曰:梅葉皆似杏,葉端有尖,先春而花,凌霜傲雪,清芬襲人。其子青赤者,其材堅;其子青白者,其材脆。品類極繁,江梅遺核野生,不經栽接者,名直腳梅,凡山谷水濱,及荒涼迥絕之處,皆此本也。花小而疏瘦有韻、香烈實小而硬。早梅冬至前開,故得早名,要非風土之正。

白話文:

【核】說:梅樹的葉子都類似杏樹的葉子,葉尖有尖端,在早春綻放,傲立於霜雪之中,清香撲鼻。果實為青紅色者,其木材堅硬耐用;果實為青白色者,其木材則較為脆弱。品種繁多,江梅的野生果核種植而成的,沒有經過人工嫁接的,叫做「直腳梅」。不論是山谷水邊,還是荒蕪偏遠的地方,都可以發現這種梅樹。花朵較小稀疏,但韻味十足,香味濃鬱。果實較小堅硬。早梅在冬至前開放,因此得名「早梅」,這與風土條件並不相符。

消梅其實圓小多液,惟堪青啖。古梅枝幹樛曲,蒼蘚鱗封,苔須綴枝,幾長數寸,綠絲風揚,飄飄拂人。重葉梅,花瓣數層,如小白蓮,花房獨出,結實多雙,尤為瑰異。又綠萼梅、朱梅、百葉緗梅、鴛鴦梅、檀香、玉蝶諸品,皆堪清玩。若大庾嶺梅,南枝已落,北枝方開,寒燠異土,遲早頓殊。

白話文:

消梅的果實很圓,體積小,而且汁液多,只能趁它青綠的時候食用。古老的梅花枝幹彎曲,覆蓋著青苔和地衣,苔蘚的細絲掛在枝條上,有的長到好幾寸,綠色的絲絮在風中飄揚,飄飄揚揚地拂過人。

重葉梅的花瓣有許多層,就像小白蓮一樣,花房獨自生長,會結出許多成對的果實,非常奇異。還有綠萼梅、朱梅、百葉緗梅、鴛鴦梅、檀香梅、玉蝶梅等品種,都很適合觀賞。

如果是大庾嶺的梅花,南枝已經凋謝,而北枝才開始綻放,因為氣候溫差,所以開花時間相差很遠。

入藥以野生,及未經就接者為貴。修事烏梅,取青梅籃盛,置於突上燻黑。若以稻灰淋汁潤蒸,則肥澤不蠹。白梅,取青梅鹽汁漬之,日曬夜浸、十日成矣,久乃生霜。

白話文:

用來入藥的烏梅,以野生的和未經嫁接的為佳。製作烏梅時,將青梅裝在籃子裡,放在煙囪上燻成黑色。如果用稻灰淋水潤濕後蒸,烏梅就會肥潤不蛀。製作白梅時,將青梅用鹽水浸泡,白天曬太陽,晚上浸泡,十天後完成,時間久了會生出霜花。

【叅】曰:梅,昧也。爽旦微明,春生之象也。先春而華,吸冰雪以自濡。色青味酸,入厥陰肝,肝色青,肝味酸故也。故主吮泄腎液,以潤筋膜。經云:味過於酸,肝氣已津,譚說酢梅,口中酸出,吮泄之力可徵矣。是以對待水液焦涸,致熱煩滿悶,及上氣令心不安,與偏枯不仁、致肢體痛,及死肌惡肉,青黑痣者,咸可濡以潤之,藉子母更相生耳。

白話文:

【參】曰:梅子,昧味無華。清爽的早晨微明時分,是春天萌生的景象。梅子早於春天開花,吸收冰雪來滋潤自己。它顏色青綠,味道酸,可以入厥陰肝經,因為肝臟的顏色是青綠的,味道是酸的。所以梅子主治吮吸泄出腎液,用來滋潤筋膜。經雲:味道過酸,容易傷肝氣,導致身體津液不足,譚說用醋漬梅子,吃後口中會感到酸味,可以證明梅子具有吮泄之力。因此,對於水液枯竭,導致發熱煩躁、胸悶、以及上氣導致心神不安、偏枯不仁、導致肢體疼痛、以及死肌惡肉、青黑痣的人,都可以用梅子來滋潤,藉助子母相生相養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