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乘雅半偈》~ 第三帙 (2)
第三帙 (2)
1. 桑根白皮
郭子章曰:月令季春之月,命野虞無伐桑柘。鳴鳩拂羽,戴勝降桑,具曲植籧筐,后妃齋戒,親東鄉躬桑,禁婦女毋觀,省婦使,勸蠶事,蠶事既登,分繭稱絲,效功,以供郊廟之服,無有敢惰,所以為天下蠶事勸也。木各有所宜土,惟桑無不宜。桑亡不宜,故蠶亡不可事,豳風之詩曰:女執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則豳可蠶。
將仲子之詩曰:無折我樹桑,則鄭可蠶。車轔之詩曰:阪有桑,隰有楊,則秦可蠶。氓之詩曰: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桑之落矣,其黃而隕。桑中之詩曰:期我乎桑中,則衛可蠶。皇矣之詩曰:攘之剔之,其檿其桑。桑柔之詩曰:菀彼桑柔,其下侯甸,則周可蠶,禹貢兗州,桑土既蠶,厥篚織文,則魯可蠶。青州厥篚檿絲。
管子亦曰:五粟之土,其檿其桑,則齊可蠶;荊州厥篚玄纁,則楚可蠶。孟子策梁曰:五畝之宅,樹之以桑,則梁可蠶,蠶叢都蜀,衣青衣,教民蠶桑,則蜀可蠶,猶之農夫之於五穀,非龍堆狐塞極寒之區,猶可耕且獲也。今天下蠶事疏闊矣。東南之機,三吳越閩最夥,取給於湖繭,西北之機,潞最工,取給於閬繭。
予道湖閬,女桑桋桑、參差牆下,未嘗不羨二郡女紅之𨴗,而病四遠之惰也。夫一女不績,天下必有受其寒者,而況乎半天下女不績也。豈第五十之老,帛無所出,不績則逸,逸則淫,淫則男子為所蠱蝕,而風俗日以頹壞。公父文伯母曰:王后親織玄紞,公侯夫人加之以紘綖,卿之內子為大帶,命婦成祭服。
列士之妻,加之以朝服,自庶士以下,皆衣其夫,社而賦事,烝而獻功。男女效績,愆則有闢,古之制也。彼大夫之家,而主猶績,奈何令天下女習於逸,以趨於淫乎?國家蠶桑,載在令甲,凡民田五畝,至十畝者,栽桑麻木棉各半畝;十畝以上者倍之;田多者,以是為差,特廢不舉耳。故月令躬蠶之禮,魯母績愆之闢,與令甲桑麻之數,此三者,不可謂迂而不講也。
)
先人云:桑為蠶食,桑是蠶之天矣。蠶質作絲,絲是蠶之精矣。絲絲縷縷,如人身外之毛髮,身內之經絡,毛髮廣之鬚眉,經絡廣之肉腠,又深之廣之,如經絡為營血流行之處,或經脈損而營血崩,或營血去而經脈涸,從脈生病,咸可以桑。
【叅】曰:季夏取桑柘之火,桑當入脾,為脾之心藥,以絲縷如脈,心主脈故也。絲髮五音,皮堅似革,色白屬金,亦可入肺,脾之肺藥也。曲直僕傴,靡不怒生,得木全性,亦可入肝;脾之肝藥也。精英在椹,色黑氣寒,亦可入腎,脾之腎藥也。雖入五臟,以脾為主,然非寄四臟於脾,四臟別有體用,此則脾臟中之四臟也。
設因脾轉屬,為效甚速。蓋傷中者,傷中央土,致五臟之勞與極耳。羸瘦即肉極;崩中絕脈即脈極。桑司中央火,且絲縷專勝,故治肉脈之極,其功特著。補虛者,補脾土之虛。益氣者,益中央之氣。絲縷在葉,葉可通心以除寒熱,汗乃心液故也。
白話文:
桑根白皮
古人重視桑樹與養蠶,認為桑樹的栽種與否關係到國家的蠶絲生產,進而影響到百姓的衣食住行。 春天,朝廷會舉行祭祀儀式,皇后親自參與採桑,以鼓勵養蠶,並禁止婦女觀看,以示重視。 許多詩經的篇章都提到桑樹與養蠶的關係,例如《豳風》、《將仲子》、《車轔》、《氓》、《桑中》、《皇矣》、《桑柔》等,都歌詠了桑樹在農業生產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不同地區的養蠶情況。 管子也提到各地適合種桑養蠶的地區,孟子更以五畝之宅種桑養蠶為例,說明其重要性。 然而,作者認為現今的養蠶業鬆散,各地生產效率不一,特別讚賞湖州和閬州的養蠶技術,並憂慮許多婦女不參與養蠶,導致國家缺乏絲綢,進而影響社會風氣。 作者引用古代的制度,說明歷代重視養蠶,並指出國家有相關的規定,要求人民種植桑樹。 作者的先人認為桑樹是蠶的食物,蠶絲如同人體的經絡,所以桑樹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 桑樹的藥效可入五臟,以脾臟為主,能治療各種疾病,尤其對於體虛、氣血不足等症狀有很好的療效。 桑樹葉還能清熱解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