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乘雅半偈》~ 第四帙 (8)
第四帙 (8)
1. 雌黃
(本經中品)
【氣味】辛平,有毒。
【主治】主惡瘡頭禿痂疥,殺毒蟲蝨,身癢,邪氣諸毒。充四肢,通溪骨,煉之,久服輕身,增年不老。
白話文:
這味藥草的味道辛辣,性質平和,但含有毒性。
它主要用於治療嚴重的潰瘍、頭部禿髮、皮膚病,以及殺滅寄生蟲和蝨子,也能緩解身體瘙癢和祛除邪氣與各種毒素。它能夠滋養四肢,疏通骨骼,若經過鍊製,長期服用可以讓身體輕盈,延年益壽,防止衰老。
【核】曰:出武都仇池者,曰仇池黃,色小赤。出扶南林邑者,曰崑崙黃,色如金。舶上來,如噀血者為上,湘南者次之。似雲母甲錯,層層可拆,軟如爛金者尤佳。雌雄二品同生,山之陽生雄,山之陰生雌。雌者金精所熏,一曰金之苗也。雷公云:修事,勿令婦女,與新犯淫人,及不男女、非形人,或雞犬刑獄臭穢之地,犯之色變如鐵,損人壽,不堪用矣。
白話文:
【核】:記載說:產自武都仇池的,稱為仇池黃,顏色微紅。產自扶南林邑的,稱為崑崙黃,顏色如金。從船舶上運來的,像嘔血的顏色最好,南方的稍次。像雲母一樣層層疊疊,可以剝離,柔軟像爛金一樣的品質尤其好。雌雄二種同生,山陽生雄黃,山陰生雌黃。雌黃是由金精燻染形成的,也叫金的幼苗。雷公說:採集時,不能讓婦女、剛行過房事的人、太監、殘疾人,或在雞犬刑獄、臭穢的地方採集,犯了這些,顏色會變黑如鐵,會損害人的壽命,不能使用。
每雌黃四兩,用天碧枝、和陽草、粟遂子草,各五兩,入瓷鍋中,煮三伏時,其色如花一朵,在鍋底中,遂用東流水猛投於中,如此淘三度,去水拭乾,搗研如塵用。雌得芹花,立便成庾。芹花,一名立起草,形如芍藥,煮雌能住火也。又云:造化黃金,非此不成,亦能柔五金、干澒,轉硫黃,伏粉霜。
白話文:
每四兩雄黃,加入五兩天青枝、和陽草、粟遂草。放入瓷鍋中,在夏季三伏天煮沸,顏色會像一朵花出現在鍋底。立即用東流水用力沖入鍋中,這樣淘洗三次,去掉水後擦乾,搗碎研磨成粉末使用。雄黃遇到芹菜花,會立即變成硃砂。芹菜花,又名立起草,形狀像芍藥,能抑制雄黃的發熱。還說:煉製黃金,沒有它不成,也能軟化五金、驅除潮濕,轉化硫磺,掩蓋白霜。
土宿真君云:芎藭、地黃、獨帚、益母草、羊不食草、地榆、五加皮、瓦松、冬瓜汁,皆可制伏。雌見鉛,及胡粉,則色黑。
白話文:
根據土宿真人所說,川芎、地黃、獨帚草、益母草、羊不食草、地榆、五加皮、瓦松和冬瓜汁,都能抑制毒素的產生。如果接觸到鉛粉或胡粉,毒素的顏色會轉為黑色。
【叅】曰:雌,羽母,地類也。黃中通理,暢發以為體用者也。老子云: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故達溪骨,暢四肢,發肌腠,勝五兵,與雄等也。咸屬金精之所鍾,唯雌雄之有別耳。
白話文:
[參考]:古人說:雌性就像羽毛的母親,屬於地上的種類。黃色的中氣貫通理順,暢通暢發而形成身體的機能。老子說:瞭解雄性的特質,守住雌性的特質,就會成為天下的溪流,因此才能暢通經骨,暢通四肢,疏通肌膚,勝過五種武器,與雄性一樣。雄性和雌性都屬於金屬精華所聚集,只有雄性和雌性的區別。
2. 牛角腮
(本經中品)
【氣味】苦平,無毒。
白話文:
【氣味】苦,性平,無毒。
【主治】主下閉血,瘀血疼痛,女子帶下血。燔之酒服。髓,氣味甘平,主補中,填骨髓,久服增年。膽,氣味苦大寒,可丸藥。
白話文:
主治:
- 骨折後瘀血閉塞,疼痛
- 女性月經帶血
使用方法:
- 骨髓:烤焦後用酒送服
- 骨髓:味道甘平,具有補中,填補骨髓的作用,長期服用可以延年益壽
- 骨膽:味道苦大寒,可以製成丸藥
【核】曰:古者牛唯服車。易云:服牛乘馬。書云:肇牽車牛,其力在肩,其用以角。抱朴子云:牛結陣以卻虎,環其角外觸,虎雖猛,巧不能制也。其類有三:沈牛、𤚩牛,㹄牛也。沈牛大,𤚩牛小,㹄牛尤其卑小者。爾雅謂之犤(音悲)牛,會編謂之紈牛,廣南謂之果下牛者是也。
白話文:
【太虛子】說:古代的牛隻用來拉車。《易經》說:「用牛來拉車,用馬來騎乘。」《尚書》中提到:「最早牽引拉車的牛,牠們的力量在肩上,用角來保護自己。」葛洪在《抱朴子》中記載:「牛會結隊抵抗老虎,牠們用角朝外攻擊,即使老虎很兇猛,也沒有辦法戰勝牠們。」牛的種類有三種:沈牛、𤚩牛、㹄牛。沈牛體型最大,𤚩牛體型較小,㹄牛體型最小。爾雅稱呼牠們為「犤牛」,《會編》稱呼牠們為「紈牛」,廣東地區稱呼牠們為「果下牛」,指的就是這種牛。
𤚩牛色黃、黑、赤、白、駁雜數種。沈牛喜沒水中,其狀如豕,大腹銳角,角若擔矛,色青蒼,亦有白色者,俗謂之水牛,鬱林人謂之洲留牛者是也。牝曰牸,曰⿱沙羊;牡曰特,曰犅,曰牯,曰㹍,曰𭷱。子曰犢,曰犝,曰⿰牜曹。三歲曰㸬,四歲曰牭,五歲曰𤘦,六歲曰䖚。
白話文:
牛有黃、黑、紅、白、駁雜等多種顏色。
水牛喜歡在水中潛伏,形狀像豬,肚子很大,角很尖銳,像擔著長矛一樣,顏色青蒼,也有白色的。民間稱之為水牛,鬱林人稱之為洲留牛。
雌牛稱作「牸」或「⿱沙羊」;公牛稱作「特」、「犅」、「牯」、「㹍」或「𭷱」。
小牛稱作「犢」、「犝」或「⿰牜曹」。
三歲的牛稱作「㸬」,四歲的牛稱作「牭」,五歲的牛稱作「𤘦」,六歲的牛稱作「䖚」。
察其齒以知其歲,其齒有下而無上也。三歲者二齒,四歲者四齒,五歲者六齒,六歲以後者,歲接骨節一節也。牛之形色,白曰⿰牜⿱宀隹;黑曰𤚎;赤曰𤙡;駁曰犁,曰犖;純色曰牷;純黑曰犧;白黑雜毛曰牻㹁;黃白曰犥,駁如星曰𤘾;黃牛虎文曰𤙛;黃牛黑唇曰犉;黑眥曰牰;黑耳曰犚;黑腹曰牧;黑腳曰犈;體長曰牬;脊長曰⿰牜亶;白脊曰攑,曰將;領如橐駝曰犦;髀膝尾皆有長毛曰犣;角一俯一仰曰觭;角長二尺有五寸,三色不失曰載;重千斤,出巴中曰犘;重數千斤,出岷山曰犩,曰𤋲;去勢曰犍,曰犗;無子曰𢦤;絕有力曰欣犌。項垂曰胡;蹄肉曰𤜂;百葉曰膍;角胎曰腮;鼻木曰牶;嚼草復出曰齝;腹草未化曰聖齏。
白話文:
察其齒以知其歲
觀察牛的牙齒,就可以知道牠的年齡。牙齒情況如下:
- 三歲:有兩顆牙齒
- 四歲:有四顆牙齒
- 五歲:有六顆牙齒
- 六歲以後:每一年多長一個牙齒
牛之形色
牛的毛色有以下區分:
- 白色:牛
- 黑色:黑牛
- 紅色:黃牛
- 黑白相間:花牛、犖牛
- 純色:青牛
- 純黑色:犧牛
- 黑白雜毛:斑牛
- 黃白相間:犥牛
- 毛色斑駁如星星:犘牛
- 黃牛身上有虎紋:犙牛
- 黃牛嘴脣黑色:犉牛
- 眼睛周圍黑色:牰牛
- 耳朵黑色:犚牛
- 腹部黑色:牧牛
- 腳黑色:犈牛
- 身體修長:牬牛
- 背部修長:亶牛
- 背部白色:攑牛、將牛
- 脖子像駱駝:犦牛
- 腿、膝蓋、尾巴都有長毛:犣牛
- 一隻角朝下,一隻角朝上:觭牛
- 角長二尺五寸,三種顏色都有:載牛
- 重量達千斤,產於巴中:犘牛
- 重量達數千斤,產於岷山:犩牛、犫牛
- 去勢:犍牛、犗牛
- 沒有生育能力:犮牛
- 力氣很大:欣犌牛
- 脖子下垂:胡牛
- 蹄子肉:礜牛
- 肉瓣:膍牛
- 牛角胎:腮牛
- 鼻子上的骨頭:牶牛
- 咀嚼的草再次吐出:齝牛
- 胃裡未消化的草料:聖齏牛
相牛者,璧堂欲暗,膺廷欲廣,豪筋欲就,雋骨欲垂,插頸欲高,排骨欲密,尾不用至地,頭不用多肉,角欲得細,身欲得圓,眼欲得大,口方易飼,鼻廣易牽,倚欲如絆馬,行欲如麟趾,蹄欲如八字,形欲如卷懸。亂睫好觸,龍頸突目善跳。毛拳角冷有疾;毛少骨多有力;岐胡有壽;嘗鳴有黃;目脈且赤而體瘦也。
白話文:
以下徵兆,代表牛隻的健康狀況:
- 背部寬闊,胸膛寬敞。
- 肌肉發達,骨骼堅固,頸部長。
- 肋骨緊密,尾巴不需要長到地。
- 頭部大小適中,角細長。
- 身體圓潤,眼睛大。
- 方形的嘴巴容易餵食,寬廣的鼻孔容易牽引。
- 走路像綁腳馬,蹄印像麟趾,蹄子像八字形。
- 身形像懸掛的卷軸。
以下徵兆表示牛隻可能有疾病:
- 睫毛雜亂,容易觸碰眼睛。
- 頸部凸出,眼睛突出,善於跳躍。
- 毛髮捲曲,角冷,有疾病。
- 毛髮稀少,骨骼多,有力氣。
- 鬍鬚分叉,會有長壽。
- 眼脈清晰且發紅,而身體瘦弱。
牛之為物,病則耳燥,安則溫潤而澤,故古之視牛者以耳。詩云:爾牛來思,其耳濕濕;濕濕,言潤澤也。牛耳無竅,以角聽也。易林雲:牛龍耳聵,龍亦聾者矣。牛,畜之有力而順者。但有豎瞳,而無橫瞳,見一物,輒長造天,故童子得而制之。聲曰牟,音曰宮。管子云:凡聽宮如牛鳴,𡧙中,牛含宮聲,故柳子以為黃鐘在脰也。
牛夜鳴則⿸厂酋。⿸厂酋,久屋朽木也。古稱牛膏曰香,故其臭朽,則不可食矣。
白話文:
牛這種動物,生病時耳朵很乾燥,安逸時則溫潤有光澤,所以古代觀察牛的人重視牛的耳朵狀況。
詩經中說:「你那牛回來吧!它的耳朵濕濕的。」這裡的「濕濕」就是潤澤光亮的意思。牛耳朵本身沒有耳洞,牠是用角來聽聲音的。
《易林》中記載:「牛和龍的聽力都很差,龍也是聾子的意思。」牛是家畜中力氣大且溫順的動物,牠的眼睛只有豎瞳,沒有橫瞳,看到任何東西都以為在天空,因此小孩子也能馴服牠。
牛叫的聲音是「牟」,音階是「宮」。《管子》中說:「聽起來像牛鳴的聲音,就是宮音。」牛的喉嚨中發出宮音,所以柳下惠認為黃鐘音在牛的脾臟中。
造化權輿云:乾為馬,坤為牛。乾,陽物也,馬故蹄圓;坤,陰物也,牛故蹄坼。陽病則陰勝,故馬疾則臥,陰病則陽勝,故牛疾則立。馬,陽物也,故起先前足,臥先後足;牛,陰物也,故起先後足,臥先前足。馬嘗立,馬病則臥;牛嘗臥,牛病則立。牛走風順,馬走風逆,牛馬風逸,往往不相及也。
白話文:
《造化權輿》中說:乾代表馬,坤代表牛。乾為陽,馬的蹄子所以是圓的;坤為陰,牛的蹄子所以是有裂痕的。陽氣的疾病,陰氣就會旺盛,所以馬生病了就躺下,陰氣的疾病,陽氣就會旺盛,所以牛生病了就站著。馬是陽性動物,所以起來時先抬前蹄,躺下時先放下後蹄;牛是陰性動物,所以起來時先抬後蹄,站下時先放下前蹄。馬總是站著,馬生病了才會躺下;牛總是躺著,牛生病了才會站著。牛在順風時跑得快,馬在逆風時跑得快,如果馬和牛都得了風逸病,往往不會同時發作。
山海經云:稷後曰叔均,是始耕。郭氏云:用牛犁也。許叔重以為牛者所植谷,谷者民之命,是以王法禁殺牛,民犯禁,殺之者誅。周官牛人掌國之公牛,以待政令;祭祀供享牛、求牛;賓客供㹄牛、膳牛,饗食供膳羞牛;軍士供犒牛;喪事供奠牛;軍旅供兵軍之牛。祭禮云:一元大武,祭天地之牛,角繭栗。
白話文:
《山海經》記載:后稷的後代叫做叔均,他開始耕田種地。郭璞說:就是使用牛犁田。許叔重認為「牛」是一種種植穀物的動物,穀物是人民的命根子,因此法律禁止殺牛,違法殺牛的人將被處死。
《周禮》記載,掌管牲畜的官員負責管理國家的公牛,以便執行政令;祭祀時提供牛供神靈享用、求神降福;宴請賓客時提供牛供賓客食用;宴席上提供牛的肉食;軍隊提供牛犒勞士兵;喪禮上提供牛祭奠逝者;戰爭時期提供牛供軍隊使用。
《祭禮》中說:祭祀天地時,要用角尖像蠶繭一樣圓潤的公牛。
宗廟之牛,角握;賓客之牛,角尺;帝牛不吉,以為㹄牛,帝牛必在滌三月,稷牛唯具也。又云:天子以犧牛,諸侯以肥牛,大夫以索牛。周禮云:牧人掌六牲,凡陽祀用𫜚牲,陰祀用𫜚牲,望祀各以其方之色,外祭毀事用牻可也。周禮疏云:牛宜稌。稌,土谷,牛土畜,故牛宜稌。
白話文:
祭祀宗廟的牛,角是緊握的;招待賓客的牛,角是筆直的。如果皇帝祭祀的牛不吉祥,就認為是兇牛,皇帝祭祀的牛一定要在三月中旬舉行。祭祀稷神的牛,只準備肉類即可。還有一種說法是:天子用公牛作為祭品,諸侯用肥牛,大夫用瘦牛。
《周禮》中說:牧人負責管理六種牲畜。凡是陽性祭祀用公牲,陰性祭祀用母牲。祭祀某個方向的神靈時,用與那個方向相符的顏色。祭祀外地的神靈或舉行祭祀活動時,用閹牛也可以。
《周禮疏》中說:牛適合吃稌。稌是一種土地產生的穀物,牛是土地上的動物,所以牛喜歡吃稌。
藏器云:牛自死者,血脈已絕,骨髓已竭,不可食。病死者,令人痃癖洞下。白首者、獨肝者,有大毒。啖蛇者殺人。仲景云:啖蛇牛,毛髮白而後順者是也。時珍云:角腮,角內堅骨也。角為筋之精,骨之餘,腮為角之粹也。故腮在角中,一名角胎。
白話文:
《藏器》記載:
- 自然死亡的牛,它的氣血已斷絕,骨髓已枯竭,不能食用。
- 病死的牛,食用會讓人得腳氣病或陰部潰爛的疾病。
- 長著白頭的牛、只有一隻角的牛,含有劇毒。
- 吃過蛇的牛,能致命。張仲景說:食用吃了蛇的牛,牛的毛髮會先變白,然後再變順。
《本草綱目》記載:
- 角腮是指牛角內部的堅硬骨頭。
- 牛角是牛筋中的精華,也是骨頭的剩餘部分,而角腮則是牛角中最純淨的部分。
- 因此,角腮位於牛角之中,又叫「角胎」。
【叅】曰:牛者,稼穡之資,五畜之土,脾藏之畜也。律書冬至曰牽牛,言陽氣牽同萬物出之也。故本經取用在角,腮則又為角木之胚兆耳。蓋土爰稼穡,稼穡作甘,所以俾全土化之體用者也。經云:脾統血,閉瘀,則具體失用,帶血,則顯用無體,咸忘所統,而體用分之。
燔之以火,轉藉母氣,功力始備。髓填髓者為象形;膽丸藥者,為十一臟,皆取決於膽也。
白話文:
【參考典籍】上說:牛是耕種的資財,五種家畜中的土屬,是脾臟儲藏的動物。律曆書中說冬至到來會牽牛,是指陽氣拉動萬物生長出來。因此《本經》取牛角入藥,牛腮則是角木的胚芽。因為土能滋養農作物,農作物結果甜美,所以牛的角能幫助脾臟化生身體的氣血。經文說:脾臟統管血液,閉塞瘀滯,則身體失去機能;帶血,則機能虛弱而無實體,都忘記了自己統管的職責,而將身體和機能分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