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之頤

《本草乘雅半偈》~ 第二帙 (10)

回本書目錄

第二帙 (10)

1. 朴硝

先人云:火硝屬火大所攝,凡身中無暖熱相者,用之精良。主治積熱在臟者,蓋臟屬身中之陰,熱即陰火,積有堅象,所謂諸寒之而熱不去者,須此消之。以陰火遇水反熾,用火逐之始滅卻耳。又云:朴硝主百病是有法,寒熱邪氣是宗,是能,六腑是所,積聚六字是所之相,能化下是引證,唯此一消字,用消積聚結固留癖,而返病愈。

【叅】曰:朴硝、硝石,咸生鹵地。假水火二大以為形質,但勝劣有異,故水火之用迥別。楞嚴云:火騰水降,交發立堅,濕為巨海,干為洲潬,以是義故。彼大海中,火光嘗起,彼洲潬中,江河嘗注,交妄發生,遞相為種,用是思維。彼水硝者,火勢劣水,故火體似藏,而水用獨著。

彼火硝者,水劣火勢,故水體似藏,而火用獨著。觀其主治,則思過半矣。有如反寒水之本,得火熱之標,積聚六腑結固留癖,而為百病之邪。此親相四大之分,反承器界疏相之水,變遷暖熱,交發立堅,致令四大缺陷潤濕之水,動搖之風,偏歸暖熱之火,堅固之地矣。先須水硝之水用。

對待其火熱,從治其本寒,轉以中藏之火體,從治其火熱。對待其本寒,有如火熱為本,藏陰為標,標氣似隱,本氣自盛,積聚胃藏,蓄結脹閉之邪,此親相之分,亦為疏相之火,交發立堅,致令四大反成缺陷者,先須火硝之火用。對待其標陰,從治其本熱,此正發真歸元,結固悉皆消隕,所謂非從則弗逆,非逆則弗從也。顧水硝功力,致新推陳,火硝功力,推陳致新,三復斯言,其義自見。

(二硝之分水火,宛如太極之分兩儀。而陰中有陽,陽中有陰,此又坎離互根之妙。諦思硝石,為鹵地所生,與海灘之鹽相似。從無致有,變柔為剛,故以名石,如秋石之亦名石也。雖分水火二種,而核其根源,止是一水,其焰發熱騰,亦水中之火也。水經注記某處水,肥然可以燃燈。

又即水具火,不待煎疑矣。惟為水中之火,故宜臟熱之陰火亦從治之一法也。)

白話文:

朴硝

古人說:火硝屬火性,凡是身體沒有溫熱症狀的人,使用它效果很好。它主要治療臟腑積熱,因為臟腑屬於人體陰性部分,熱就是陰火,積聚成堅硬的塊狀,也就是那些寒症治療後仍餘留的熱症,需要用朴硝來消除。因為陰火遇水會更旺盛,所以必須用火來驅逐它才能滅除。又說:朴硝能治療百病是有道理的,寒熱邪氣是根本,六腑是病灶,積聚是病症的表現,能化解下行是它的功效,只有消積這個作用,才能消除積聚、堅硬、停滯、癖證,從而使疾病痊癒。

有人說:朴硝和硝石,都生長在鹽鹼地。藉助水火兩種能量而形成,只是優劣不同,所以水火的作用大相逕庭。《楞嚴經》說:火騰水降,交會就形成堅硬之物,濕氣像大海,乾燥像陸地,以此為例。大海裡常常有火光,陸地上常常有河流注入,交相變化,互相滋生,以此來思考。水硝,火勢弱於水,所以火性似隱藏,而水的作用卻很明顯。

火硝,水勢弱於火,所以水性似隱藏,而火的作用卻很明顯。觀察它的主治就能理解大半了。好像反治寒水的本質,用火熱的症狀來治療,積聚在六腑,堅硬停滯成癖,成為百病的邪氣。這是親相四大的區別,反而是承載器界的疏相之水,變化出溫熱,交會形成堅硬之物,導致四大缺陷,潤濕之水、動搖之風,都偏向溫熱之火、堅固之地。所以首先需要水硝的水性來治療。

針對其火熱,從治療本來的寒症入手,轉而用中藏的火性,來治療其火熱。針對其本來的寒症,如同火熱為本,陰寒為標,標的症狀隱蔽,本來的症狀卻很盛,積聚在胃腑,蓄積導致脹滿閉塞的邪氣,這是親相的區別,也是疏相的火,交會形成堅硬之物,導致四大反成缺陷,所以首先需要火硝的火性來治療。針對其陰寒的症狀,從治療本來的熱症入手,這樣就能真正歸於根本,結塊都將消散,所謂「不順從則不逆轉,不逆轉則不順從」。水硝的功效是促進新陳代謝,火硝的功效是更新陳代謝,反覆思考這句話,其道理自然就明白了。

兩種硝石分水火,如同太極分陰陽。而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這是坎離互根的妙處。細想硝石,生長在鹽鹼地,和海灘的鹽相似。從無到有,由柔變剛,所以稱之為石,如同秋石也稱為石一樣。雖然分為水火兩種,但追究其根源,只不過是一種水,其燃燒發熱,也是水中的火。水經注記某處水,肥厚可以燃燈。

所以水本身就含有火,不必懷疑了。只是因為是水中的火,所以適用於治療臟腑熱證的陰火,也是一種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