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乘雅半偈》~ 第四帙 (2)
第四帙 (2)
1. 麻黃
(本經中品)
纖細虛中,宛如毛孔。故可對待滿實之毛孔。
【氣味】苦溫,無毒。
【主治】主中風,傷寒,頭痛,溫瘧,發表汗出,去邪熱氣,止咳逆上氣,除寒熱,破症堅積聚。
【核】曰:出滎陽、中牟、汴京者為勝。所在之處,冬不積雪。二月生苗,纖細勁直,外黃內赤,中虛作節如竹;四月梢頭開黃色花,結實如百合瓣而緊小,又似皂莢子而味甜;根色紫赤,有雌雄兩種,雌者開花結實。修治,去根及節,煮十多沸,掠去白沫,恐令人煩根節能止汗故也。厚朴、白薇為之使。惡辛夷、石葦。
【叅】曰:表黃里赤,中虛象離,生不受雪,合輔心王,宣揚火令者也。主治寒風溫瘧,標見頭痛之標經,侵淫部署之首,形層之皮,致毛孔滿實,逆開反闔者,宣火政令,揚液為汗而張大之,八萬四千毛孔,莫不從令,而去邪熱氣矣。但熱非病反其本,得標之病,即寒風暴虐之氣,使人毛孔畢直,皮膚閉而為熱,勁切之性,仍未反乎本氣之寒也。咳逆上氣者,毛孔滿閉,則不能布氣從開,故上逆而咳。
症堅積聚者,假氣成形,則不能轉闔從開,故積堅而症。蓋不獨本性不遷,即本氣猶未變易,故仍可轉入為出,易冬為春,否則妄汗亡液,敗亂心王矣。
白話文:
麻黃,它的外形纖細中間空虛,像毛孔一樣。所以可以對應處理毛孔被阻塞的情況。
【氣味】味苦性溫,沒有毒性。
【主要功效】主要治療中風、傷寒、頭痛、瘧疾(發熱的瘧疾),可以發汗,驅除邪熱之氣,止咳、平喘,消除寒熱症狀,破除體內堅硬的腫塊和積聚。
【考證】說:產於滎陽、中牟、汴京的麻黃品質最好。它生長的地方,冬天不會積雪。二月開始長出嫩苗,纖細挺直,外表黃色內裡紅色,中間空心像竹子一樣有節;四月在頂端開黃色小花,結的果實像百合花瓣一樣緊密細小,又像皂莢子一樣帶點甜味;根部呈紫紅色,有雌雄兩種,雌性的會開花結果。炮製方法是:去除根部和節,用水煮十幾次,撈去上面的白色泡沫,因為這些泡沫容易讓人煩躁,而且根節有止汗的作用。厚朴、白薇可以輔助麻黃的藥效,而辛夷、石葦會與麻黃產生不良反應。
【分析】說:麻黃外表黃色內裡紅色,中間空心,象徵「離」卦,生長的地方不受雪的影響,可以輔助心臟的功能,宣散體內的陽氣。它主要治療因寒邪引起的感冒和瘧疾(發熱的瘧疾),針對外在表現為頭痛,邪氣侵入皮膚,導致毛孔被阻塞,該開的時候不能開,該關的時候不能關。麻黃可以宣散陽氣,使體液轉化為汗液並排出,使全身的八萬四千個毛孔都聽從號令,從而驅除邪熱之氣。但是,發熱並非疾病的根本,而是因為受到了寒邪的侵襲,使得毛孔閉合,皮膚緊繃而導致的。所以,麻黃的藥性雖然是熱的,但仍然沒有改變其原本的寒性。咳嗽氣喘是因為毛孔閉塞,不能正常運送氣,導致氣往上逆而咳。
體內有腫塊和積聚,是因為氣機不能正常運轉,該開的時候不能開,該關的時候不能關,導致積聚成塊。這不僅是因為藥物本身的性質不變,也是因為體內的本氣還沒有改變,所以仍然可以把不好的轉化為好的,把冬天變成春天,否則就會導致無謂的出汗,損耗體液,損害心臟的功能。
2. 葛根
(本經中品)
合葛根、石膏、麻黃三種,則知仲景處方大局。仲景為立方祖,三種為諸方始也。
【氣味】甘辛平,無毒。
【主治】主消渴,身大熱,嘔吐,諸痹,起陰氣,解諸毒。
【核】曰:鹿食九草,此其一也。出閩、廣、江、浙,所在有之。有野生,有家種。春生苗,引藤延蔓,長二三丈,取治絺綌,各以地土之宜,以別精粗美惡耳。葉有三尖,似楓葉而長,色青翠,七月開花成穗,累累相綴,紫粉色,似豌豆花,結實似小黃豆,莢上有毛,莢中之子,綠色而扁,似鹽梅核,生嚼腥氣,即本經所謂葛谷也。根大如臂,外紫內白,長八九尺,以入土最深者良。
五月五日,採根曝乾,殺野葛、巴豆、百藥毒。
先人云:外陽內陰,有三陰漸長,化炎熱為清涼之象。
【叅】曰:讀本經主治,合仲景葛根湯法,此從陽明中治之氣化藥也。謂陽明之上,燥化主之,不從本氣之四氣,標陽之二陽,從乎中見太陰之濕化者,如消渴身大熱,及闔逆,或熱逆之嘔吐,與邪郁,或熱鬱之諸毒,此正中見之陰氣勿起,致令陽明之上,燥涸殆甚。葛藤延蔓顯明,葛根陰潤在中。
具備陽明上中下之全體者,無出其右。故能從乎中治,以撤諸痹,痹撤則中見上下,各各從令,此以化合化,亦以化逆化也。假以治本,偏於風盛,以風木必動脾土之濕化,使脾土運行,風斯息矣。亦不必另配甲己,方始化合,亦不必轉生子金,以復母仇,即本有辛味可作甲,兼甘可作己,濕化亦己,形似肌腠亦己也。白色可作金,味辛亦金,腥臭亦金,藤絡堅勁亦金也。
假以治標,偏於二陽,二陽即陽明也。論部署,己深入首太陽之次陽明,論形層,己深入一膚二皮之肌分,若邪停太陽之部署,亦必太陽之陽明,若邪停太陽之形層,亦必太陽之肌分,即正陽陽明,亦屬外證延蔓之邪,非內證堅凝之實,但體性陰潤,或寒本濕本主氣,及寒化標陰專令者,所當避忌,或邪在部署之首,而非風木本盛,或邪在形層之膚,未成轉熱之勢,未有不致寇至者。世人不但目為輕淺,且以之從治嚴寒,恐非所宜也。
(本經痹字,與風寒濕相合之痹不同,如消渴身熱嘔吐,及陰氣不起,與諸毒皆痹也,故云諸痹。)
(顯明即陽明,在中即中見。)
(化合化者,中見之濕化,在上之燥化也。)
白話文:
葛根,它與石膏、麻黃三種藥物合用,就能了解張仲景處方的主要思路。張仲景是擬定處方的鼻祖,這三種藥物可說是所有方劑的開端。
【氣味】味甘、辛,性平和,沒有毒性。
【主治】主要治療口渴、身體發熱、嘔吐、各種麻痺症狀、提升陰氣、解各種毒。
【考證】傳說鹿會吃九種草,葛根就是其中一種。它產於福建、廣東、江蘇、浙江等地,到處都有。有野生的,也有人工種植的。春天長出幼苗,藤蔓可以延伸二三丈長,人們用它來製作粗布。不同地方的葛根,品質也有所不同,好壞粗細各有差異。葉子有三個尖,像楓葉但較長,顏色青翠。七月開花,花朵成串,顏色為紫粉色,像豌豆花。果實像小黃豆,豆莢上有毛,豆莢內的種子是綠色扁平的,像鹽梅核,生吃有腥味,這就是《本經》所說的葛谷。根部像手臂一樣粗,外皮紫色,內部白色,長約八九尺,以埋在土裡最深的為上品。
在五月五日採挖葛根,曬乾後,可以解野葛、巴豆等藥物的毒性。
古人說,葛根的特性是外表屬陽,內部屬陰,它能使身體內部逐漸生長的三陰之氣增強,將炎熱的症狀轉化為清涼的狀態。
【參詳】讀《本經》所記載的葛根主治功效,結合張仲景使用葛根湯的方法來看,葛根是一種從陽明經來治療的氣化藥物。陽明經主燥,不屬於本身的四氣,也不屬於表陽的二陽,而是從中焦來看,屬於太陰濕化的藥物。如果出現口渴、身體發熱、嘔吐,或是熱邪鬱結等症狀,都是因為中焦的陰氣不能升發,導致陽明燥熱過於嚴重。葛藤蔓延生長,葛根則內含陰液。
葛根具備了陽明經上、中、下三焦的特性,沒有其他藥物可以超越它。所以它能從中焦來治療,以消除各種麻痺症狀,麻痺消除後,中焦之氣能夠協調上下,各司其職。這就是用轉化的方式來達到治療效果,既能轉化氣機,也能轉化逆行的氣機。如果用來治療根本,適用於風邪偏盛的情況,因為風木會擾動脾土的濕化,使脾土正常運轉,風邪自然會平息。也不需要另外配伍甲己,就能產生化合作用;也不需要轉生子金,以復母仇。葛根本身具有辛味,可以作為甲;具有甘味,可以作為己;濕化也屬於己;形狀像肌肉的紋理,也屬於己。白色可以作為金,辛味也屬金,腥味也屬金,藤蔓堅韌也屬金。
如果用來治療標證,適用於二陽之邪。二陽就是陽明。從部位來看,葛根已深入到首部的太陽經的次陽明;從層次來看,已深入到一膚二皮的肌肉部分。如果邪氣停留在太陽經的部位,也一定是太陽經的陽明;如果邪氣停留在太陽經的層次,也一定是太陽經的肌肉部分。即使是正陽陽明,也是外證蔓延的邪氣,不是內證凝結的實邪。只是葛根本性陰潤,或是寒濕體質,或是寒化偏盛的人,以及邪氣只是停留的部位,而不是風木本身就旺盛,或是邪氣只是停留在皮膚,還沒有轉為熱邪的趨勢,這些情況應該避免使用,否則會導致更嚴重的問題。世人不僅把它看得很輕淺,還用它來治療嚴寒的症狀,恐怕是不適合的。
(《本經》所說的“痹”,和風寒濕邪引起的痹症不同,像口渴、身體發熱、嘔吐、陰氣不能升發以及各種中毒等,都屬於痹的範疇,所以稱之為“諸痹”。)
(“顯明”就是指陽明,“在中”就是指從中焦來看。)
(“化合化”是指中焦的濕化和上焦的燥化。)
3. 竹葉
(本經中品)
屍錄貞五年,禹有海犯盜禁,罪羅浮,入至十三嶺,巨竹百,圍二一尺,二十九,長二丈,海戶因破之為筏,後獻於刺史李復陸可為圖而記之。觀其節候,則策數刻,定無盈虧。青白之交曰茹,可稱部署之少陽分形層之層,脅所□。
通中有節,界節似經,顧如環無端者奇之,八偶之十二可默會矣。
合天之文併合地之理矣,陰陽者數之可十,推之可百,數之可千,推之可萬,天地之陰陽不以數推,以象之謂也。每見種竹人,三歲者盡刪之,並鋤前根之老夙者,此唯更歷六期之半,超出一元之外。
【氣味】苦平,無毒。
【主治】主咳逆上氣,血溢,筋急,惡瘍,殺小蟲。根作湯,益氣,止渴,補虛,下氣;實,通神明,輕身,益氣。
【核】曰:土中苞筍,各以時出,旬日落籜成竹也。莖有節,節有枝,枝有節,節有葉。葉必三之,枝必兩之。枝下之枝,一為雄,二為雌,雌者孕筍成竹。根鞭喜行東南,六十年一花,花實則枯。枯曰䈙,實曰𥳇,小曰筱。大曰簜。按戴凱之竹譜云:植物之中,有名曰竹,不剛不柔,非草非木,小異實虛,大同節目,蓋種類六十有一焉。今略考之,亦不止此。
曰籦籠竹,黃帝使伶倫伐之於崑崙之墟,吹以應律者;曰員丘帝俊竹,節可為船;曰𥶽竹,薄肌而勁;曰篁竹,堅而促節;曰棘竹,生交州諸郡,叢生,有十數莖,大者二尺圍,肉至厚,實中,夷人破以為弓,其筍食之,落人鬚髮,一名笆竹;曰箄竹,大者如腓,虛細長爽,南人取其筍,未及竹者,灰煮,續以為布;曰弓竹,出東垂諸山中,長數十丈,既長且軟,不能自立。
薛翊異物志云:斑駁如玳瑁,曰蘇麻竹,一名沙麻竹,長數丈,葉大如履,竹中可愛者,可以為弓,五嶺左右遍有之。曰箖箊竹,葉薄而廣,吳都賦所謂竹則篔簹箖箊,即越女試劍竹是也,桃枝,是其中最細者。
曰𥳍竹,生崑崙之北南嶽之山,長千丈,斷節為大船;曰般腸竹,生東郡,緣海諸山中,其形未詳;曰服傷竹,大者五六寸,其中實滿,曰挲摩竹,桂廣皆植,大若茶碗,竹厚而空小,一人正擎一竿,見嶺表錄;曰箸竹,長三丈許,圍數寸,至堅利,土人以為矛,可作彈弓弦,其筍未成竹時,堪為糾,又名史葉竹,又名篻竹;曰百葉竹,生南垂界,甚有毒,傷人必死,一枝百葉,因為名,一名篣竹;曰繇𥶽竹,為物叢生,見吳郡賦;曰𥲊竹,一豐二種,至似苦竹而細軟肌薄;曰蓋竹,亦大,肌薄色白,生江南深谷山;曰簡簣竹,竹節疏而筍可食;曰𥱈筒竹,見吳都賦,筍可食;曰雞脛竹,似脛,大者不過如指,疏葉黃皮;曰籚竹,似蘆,出揚州東垂,肌理勻淨,可以為篪;曰箭竹,高者不過一丈,節間三尺,堅勁中矢,箘簵二竹,亦皆中矢;篃竹,一尺數節,葉大如扇,俗謂之䈲笴,可以作篷,亦可作矢;彗筱竹,中帚;細竹,若箭竹可作箭;莽竹,疏節;鄰竹,堅中;簢竹,中空;仲竹,無笐俱見爾雅;種龍竹、樆竹,見廣志;桃枝竹,皮滑而黃,可以為席;䈏竹,實厚脆,孔小,幾於實中,安成以南有之;又桃竹,江心磻石上出,可為杖,竹譜云:竹皆中空,此竹獨實如木;利竹,蔓生若藤,實中而堅韌;漢竹,大者一節受一斛,小者受數斗;菡⿱⺮墜竹,大如腳指,筍皮未落,往往有細蟲齧之,籜隕成赤文,似繡畫可愛;木竹,出靈隱山,中堅,亦通節脈;菰𥬲竹,生於海南,內實外澤,晉竹,吳王賜越,見吳越春秋;永嘉大羅山,有龍牙竹,其竹長四五尺,稀節,人取,必有大風雨雷電,人下山則止;齊民要術,𥭕竹,筍無味;杜臺卿淮賦,有檳榔竹;身毒國,出笻竹,可為杖,一名狹竹,張騫西至大宛所得,見漢書,一名芀竹,廣志,新州石城陝隘,宋紹興中,州守黃濟,植芀竹,圍繞之,竹有刺,芒棘華然,一豚不能入;澀勒竹,有芒,可以銼爪,見老學庵筆記;繇梧竹,長三四丈,圍一尺八九寸,可作屋柱,出交阯,見南方草木狀;葺竹,頭有文,文見字林;狗竹,毛在竹間,見臨海異物志;無筋竹,色如黃金,堅貞疏節,出嶺南,見竺法真羅山疏;石麻竹,勁利可為刀,見裴淵廣州記;苞竹,堪作布,見顧微廣州記;實心竹,文彩斑駁,可為器物;又垂絲竹,枝弱下垂,見雲南記;咸都有對青竹,黃而溝青,浙亦有之,惟會稽頗多,呼為黃金間碧;玉竹,見養疴漫志;護居竹,見無錫縣誌;⿱⺮⿰氵僕竹,如苦竹,長節而薄,可作屋椽;𥲑竹,青皮,內白如雪,軟軔可為索;三稜竹,狀若棕櫚,葉莖柄三脊;射竹,可為箭;峽州玉泉,鬼谷子洞前竹,竹葉有文成符,葉葉不同,佩之可以避患,見宋陳日華瑣碎錄;有匾竹,出廬山,釋惠遠,能役使鬼神,善闢蛇,行者嘗持此竹,筍出亦匾;建安篔簹竹,一名簞竹,節中有人,長尺許,頭足皆具,大者中甑,筍亦中射,見異苑;雷州有電斑竹,見地理志;相迷竹,內空生黃,堪作丸;鏞竹,內空,容三升米,亦生黃,俱出廣州;新婦竹,出武林,竹圓,直可作篦;高潘州有疏節竹,五六尺一節。
通志,竹之良者有䈽竹,又溱州通竹,直上無節,空心,見北戶錄;桂陽縣出筌竹,大者圍二尺;又交趾有篥竹,實中有毒,以刺虎,中之則死,見山海經注;辰州有龍絲竹,高盈尺,細如針,江湖中一種野竹,其葉糾結如蟲狀,名蝦蛸竹,見語異錄;當塗縣慈姥山,有簫管竹,圓致異於他處,篁堅而促節,皮白如霜粉;蜀嘉定,產月竹,每月生筍;漢陽出⿱⺮楓箤竹,南方草木狀;扶南有云母竹,一節為船;山海經舜林竹,一節可為船;羅陽竹,若芭蕉;黎母竹,每丈一節;臨賀竹,其大十抱;人面竹,有節,一覆一仰,如畫人面;廣西出雪竹,斑極大,紅而有暈;蜀涪州有相思竹,對抽並胤;𥯨簩竹,異物志,南方思勞國所產,可礪指甲,李商隱射魚曲𥯨簩弩箭磨青石,繡額蠻渠三虎力,字又作澀勒,東坡詩倦看澀勒暗蠻村;合歡竹,出南嶽下渚州,安思縣多苦竹,有青白紫黃四色;浙中有天親竹,末皆兩岐;成都府彭縣,大隋山,生竹若龍頭,俗呼龍頭竹;九嶷山有雙梢竹,初生枝葉即分兩梢,亦名合歡竹、荻蘆竹,冬天不凋,其竹似蘆荻;鶴膝竹,節下大小似苦竹,閩中人呼為槌竹;石兊竹,生閩中,竹似石竹而小;古散竹,節似馬鞭,葉似桐樹而小,皮似棕櫚;箖竹,出襄州臥龍山,諸葛亮祠中,長百尺,只梢上有葉,雪峰語錄,雪峰為剎,與經蔣諸山相甲乙,岡巒百里間,有奯竹;玄倭國有篠干竹;少室山有爨器竹;又繇廣志,永昌有漢竹,圍三尺余,大者,一節受一斛;神異經,南方荒中,有𥫴竹,長百丈,圍二丈五六尺,厚八九寸,可以為船;有篩竹,一名太極竹,可以為船;占城國,出觀音竹,如藤,長丈八尺許,色黑如鐵;會稽縣有公孫竹,高不盈尺;越州產越王竹,狀若荻枝,可代酒籌。
次有沙箸竹,欲採者,輕步從之,聞人聲,則縮入沙中;羅浮山有龍公竹,大徑七尺,常有鳳凰棲宿;增城縣,倪山,產娑羅竹,圍三四尺,性堅,可為弓;篷山有浮筠竹,葉青;梧竹,可作屋柱;奉化新嶺山生竹,高僅五寸,葉皆白色;清江縣瑞筠山有竹,色如爛銀;齊民要術,蕪竹,黑皮,竹汗有文,莖紫,子如大珠。
郭璞云:桂竹出始興,小桂縣,上合防露,下疏來風,每日出羅紈金翠,望若花開;山經雲山有桂竹,甚毒,傷人必死,一曰狀如甘竹而皮赤;方竹,見寧波志,葛仙植於定海靈峰者;益部方物志,有方竹贊,筍譜方竹出澧州、西遊川、鐵冶辰山之陽,北戶錄澄州產方竹,體如削成,勁挺,堪為杖,隔州亦出,大者數丈;又黑竹,出西山,長二尺許,如指大,純墨色,葉玄碧,見文太史墨竹銘,蘄水縣,鳳棲山下,有王羲之洗筆池,崖邊小竹,俱成墨色;筍譜,道州瀧中多丹竹,每節一丈,或八尺,莖不大,嫋嫋搖空,粉節,上似有丹色;竹譜,宜都縣,飛魚口,有紅竹,大者不過寸許,鮮明可愛;黔陽縣亦竹岡,岡壟糾盤,叢生赤竹;云窗雜誌,凝波竹,出區吳山,紫枝綠葉,花如石榴,實如蓮子,服之體輕,趙飛燕舞於掌上,服此實也;暘谷漫錄,張堂云:同邑安福西鄉,周俊叔家,有十二時竹,繞節凸生子醜寅卯十二辰字,點畫可數;清異錄,荊南判官劉或,棄官秦隴,篋中收大竹十餘顆,每有客,則斫取少許煎飲,共辛香如雞舌,人堅叩其名,謂之丁香竹,非中國所產也;睽車志,紹興中,四明有鉅商泛海,阻風,抵一山下,因攀躡而登絕頂,有梵宮焉,窗外竹數個,枝葉如丹,商堅求一二竿,截之為杖,每以刀鍥削,輒隨刃有光,心異之,至一國,有老叟曰:君親至補陀落伽山,此觀音坐後,旃檀林紫竹也,商驚悔,取削棄余札寶藏之,有久病無藥可愈者,煎湯飲之即愈。
又有似竹而異名者曰楝,曰棕,蓋別類也;品類雖繁,入藥宜用䈽竹,次用淡苦二種,又有一種薄殼者,曰甘竹,其葉最良。
先人博議云:易生易長,虛中有節,性質疏暢,映芘幽獨,歲寒不凋,春滎自若,真隱君子,真林下友。
又云:秋深引根,冬半孕筍,然以偶生,略分先後發也。春分出十成竹,枝必偶,葉必三,空中直上,具木中有火之象。故筍可發瘡,瀝通經脈,茹主嘔噦,葉清煩熱,皆透達木火之所不及者也。
又云:去外皮一重,取青白之交曰茹,此竹氣通上徹下,透表及里之所,用之可通上下,而使氣清,達表裡,而不致驟急者也。
又云:直達中空,抽水土之力迅捷,瀝即竹中之水,顧理文如腠,而界節似經,則通中之節,固非往而不返者矣。如病久渴,即節而不通;心煩,為通而不節;竹瀝之力,通節交互,故渴可解,而煩可息。但竹瀝行中有節,直達之力居多,須佐以薑汁,便可橫遍,且得盡木火之體用也。
【叅】曰:竹者,物之有筋節者也。故筋節字皆從竹,又竹從兩個,枝必二,葉必三,即火二木三之象也。性喜東南,故九河鮮有,以卦推之,爾雅翼云:巽為竹。易系云:震為篬筤竹,𥫴筤,幼竹也。可見方以類聚矣。莖有節,節有枝,枝必三枝復有節,若三候成節也。
故主候失符節,致令氣逆氣溢,或若霜露不下,則菀藁不榮,致令筋急焦渴也。實通神明,輕身益氣者,竹六十歲始華,窮歷支幹變化故也。客曰:吾見竹葉一歲成,二歲茂,三歲密,至四歲則細,五歲疏,六歲瘁矣。未見有至六十歲而華者。頤曰:古人蓋指疏理得宜,根歷一元而言,不但舉一莖之榮枯已也。
客曰:竹節生時已具,安見其與四時合耶。頤曰:冬半而孕,春半而生,夏半而代葉,秋半而引根,四氣歷然,非獨以出土之時為生也。
(述異記云:衛有淇園出竹,在淇水之上。埤雅傳云:淇園箘簬,下淇園之竹以為𣓉,伐淇園之竹以為矢,淇園,殷紂竹箭園也。蓋淇之產竹,土地所宜,故風人以此美衛武之德也。)
(謝莊云:直而不介,弱而不虧,香裊人圃,簫瑟云岩,推名楚潭,美質良池。)
(江逌云:有嘉生之美竹,挺純姿於自然,含虛中而象道,體圓質而儀天,托宗爽㨟,列族圃田。)
(劉寬夫云:堅可以配松柏,勁可以凌霜雪,密可以泊晴煙,疏可以漏梢月,嬋娟可玩,勁拔不回,擅孌風生,韻合宮徵。)
(白居易云:竹似腎,何哉?竹本固,固以樹德,君子見其本,則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見其性,則思中立不倚者。竹性空,空以體道,君子見其思則思應用虛受者。竹節貞,貞以立志,君子見其節,則思砥礪名行夷險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多樹之為庭實焉。
竹,植物也。於人何有哉?以其有似於賢,而人猶愛惜之封植之。竹其真賢者乎,然則竹之於草木,猶賢之於眾庶。竹不能自異,惟人異之,賢不能自異,惟用賢者異之。故作記以聞於今日用賢者云)。
(陽明子云:竹有君子之道四焉,中虛而靜,通而有間,有君子之德,外節而直,貫四時而𰪲葉無所改。有君子之操,應蟄而出,遇伏而隱,雨雪晦明無所不宜。有君子之時,清風時至,玉磬珊然。中採齊而協肆夏,揖遜俯仰,若洙泗群賢之交集風止籟靜,挺然獨立,不撓不屈,恍虞廷群后,端冕正笏,而列於堂陛之側,有君子之容,竹有是四者,而以君子名,不愧於其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