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之頤

《本草乘雅半偈》~ 第三帙 (11)

回本書目錄

第三帙 (11)

1. 空青

(本經上品)

【氣味】甘酸寒,無毒。

【主治】主青盲,耳聾,明目,利九竅,通血脈,養精神,益肝氣。久服輕身延年。

【核】曰:出益州山谷,及越嶲山,今蔚、蘭、宣、梓諸州亦有。產上饒,似鐘乳石,片片含紫色光彩者佳,次則蜀嚴道,及北代山者亦好。玉洞要訣云:空青受庚辛赤金之精,甲乙陰靈之氣,多近名泉,久而含潤。初從坎中出者,其內有水如漿,味頗甘酸,經久即干,如連珠,金星燦燦然。

白話文:

按語:

關於核石,它產於益州的山谷和越嶲山,現在的蔚州、蘭州、宣州、梓州等州也有。產自上饒的核石,類似鐘乳石,片片呈現紫色光澤的最好,其次是蜀地的嚴道和北方代山的核石也不錯。

《玉洞要訣》中記載:

空青核石吸收了庚辛赤金之精和甲乙陰靈之氣,它們通常生長在名泉附近,久而久之便變得滋潤。最初從坎水中產出的核石,內部有如漿液的水,味道微甜微酸,存放久了就會變乾,形狀像連在一起的珠子,金星閃爍。

庚辛玉冊云:多生金坎中,生生不已,故青為之丹。有如拳大,及卵形者,乃得空中,有漿如油,出銅坑者亦佳,止堪作畫。又有石青、楊梅青,皆是一體,而質有精粗。點化以曾青為上,空青次之,楊梅青又次之。但圓實如珠者,不堪用也。修事,各隨方制,酒浸醋拌,制過乃可變化。

白話文:

《庚辛玉冊》中記載:金和水的交會之處會產生大量的青色物質,生生不息,所以青色就是用來煉製丹藥的法門。其中,有拳頭大小或橢圓形的,是在空中獲得的,裡面有像油一樣的漿液。從銅礦中採集的青色物質也很好,但只能用來作畫。此外,還有石青和楊梅青,都是同一種物質,只不過質量有精細之分。點化青色物質時,以曾青為最佳,空青次之,楊梅青再次之。但是圓圓實實、像珠子一樣的青色物質並不好用。在修煉時,根據不同的方法來製作,用酒浸泡,用醋拌勻,經過製作後才能發生變化。

畏菟絲子。

紹隆王先生云:色青法木,故可入肝。功能明目,肝主開明於目故也。然瞳子神光,專司在腎,空青中空有漿,宛如骨中之髓,且金星燦燦然,象形從治,特易易耳。

白話文:

王紹隆先生說:青色屬於木,因此可以進入肝臟。青色的功能是明目,因為肝臟控制著眼睛的開明。然而,瞳孔中的神光,是由腎臟控制的。青金礦中空的部位中有液體,就像骨髓一樣。而且青金礦上有金色的星星閃爍,根據「象形從治」的原則,青金礦很容易治療眼睛疾病。

【叅】曰:空青黃赤金礦之精粹也。蓋五行金位於西,黃為五金土,赤為五金火也。造化指南云:紫陽之氣生綠,青陽之氣生青,空青者,石綠之得道者也。黃帝云:青陽走上竅,蓋肝竅目,故益肝,明目清盲,並利九竅也。通血脈者,諸脈皆屬於目也;養精神者,心藏神,腎藏精,藉金木之交互,火水之合璧也。然則空青以功用詮名矣。

白話文:

古代醫書《叅》中說:空青是黃、赤、金礦的精華。因為五行中的金位於西方,黃色代表五金中的土,紅色代表五金中的火。

《造化指南》說:紫陽之氣生髮綠色,青陽之氣生髮青色。空青是石綠得道而成的。

《黃帝內經》說:青陽之氣向上運行,到達肝竅和眼睛。因此,空青能滋養肝臟,明目清盲,並且通利九竅。

空青能通血脈,這是因為所有脈絡都通向眼睛;空青能養精神,這是因為心藏神,腎藏精,而金木交替、水火交融,才能養神。

因此,空青的名稱是根據它的功效命名的。

2. 曾青

(本經上品)

【氣味】酸,小寒,無毒。

【主治】主目痛,止淚出,風痹,利關節,通九竅,破症堅積聚。久服輕身不老。

【核】曰:出蜀中,及越嶲、蔚州、鄂州諸山谷。其山有銅,曾青生其陽。曾青者,銅之精也。色理頗類空青,累累如黃連相綴,又如蚯蚓屎而方稜,色深如波斯青黛,層層而生,叩之作金聲者始真。造化指南云:空青多生金礦,曾青多生銅礦,乃石綠之得道者。稟東方之正色,修煉點化,與三黃齊軀。

白話文:

【核】:說:產於蜀地,以及越嶲、蔚州、鄂州等地的山中谷地。這些山中含有銅礦,朝陽一面的山壁上會長出曾青。曾青是銅的精華。顏色和紋理與空青石很像,一顆顆地像黃連一樣連在一起,也像蚯蚓糞便一樣有棱有角,顏色深得像波斯產的青黛,呈層狀生長,敲擊時發出金屬聲的就是真的曾青。造化指南上說:空青石多生長在金礦附近,曾青多生長在銅礦附近,是石綠修煉而成的。它們稟承東方的正色,經過修煉和點化,才得以與三黃(雌黃、雄黃、硃砂)齊名。

獨孤滔云:曾青住火成膏,可結澒制砂,亦含金氣所生也。須酒醋漬煮,乃有神化,若塗鐵上,則色赤如銅。畏菟絲子。修事,勿用夾砂石,及有銅青者。每一兩,取紫背天葵甘草、青芝,用乾溼各一鎰,細銼,入瓷鍋內,置青於中。用東流水二鎰,緩火煮五晝夜,勿令水火失時,取出,更用東流水浴過,研乳如粉用。

白話文:

獨孤滔說:青色銅鏽經過火燒結成膏狀,可以凝結成砂,也含有金屬的成分。需要用酒和醋浸泡後煮,才能顯現神妙的效果。如果塗抹在鐵器上,顏色會變成像銅一樣赤紅。忌用菟絲子。在煉製過程中,不要使用帶有石英砂或含銅鏽的器具。每煉製一兩青膏,需要取紫背天葵、甘草、青芝各一錢,烘乾後磨成細末,放入瓷鍋中,然後在中間放入青膏。加入四錢東流水,用小火煮五天四夜,不要讓水火時斷時續。取出後,再用東流水浸泡,研磨成乳狀粉末即可使用。

【叅】曰:曾,層也。其青從實而空,從空而層,然則曾出於空,曾為空之純粹精也。曾亦可以為增矣。故功力曾益其空之所不能,不唯力走空竅,更主利關節,破症堅積聚者,緣累結以為形而從治也。久服則實從空,空從層,身輕不老耳。

白話文:

《叅》書上說:曾,層層相疊的意思。它的青色來自實處而空虛,從空虛而層層相疊,所以曾產生於空虛,曾是空虛的純粹精華。曾也可以作為增加的意思。所以,功力和力量增加,補足了空虛做不到的部分,不只在空洞中暢行無阻,更主要的是有利於關節,打破頑固的症狀和集聚的症狀,因為這些堆積會形成形體,所以從根治這些症狀著手。長時間服用後,實處會從空虛而來,空虛會從層層相疊而來,身體輕盈而不會衰老。

3. 阿膠

(本經上品)

【氣味】甘平,無毒。

【主治】主心腹內崩,勞極洒洒如瘧狀,腰腹痛,四肢痠疼,女子下血,安胎。久服輕身,益氣。

【核】曰:東阿井,在山東兗州府陽穀縣,東北六十里,即古之東阿縣也。水經注云:東阿井大如輪,深六七丈,水性下趨,質清且重,歲常煮膠以貢。煮法:必取烏驢皮,刮淨去毛,急流水中浸七日,入瓷鍋內,漸增阿井水,煮三日夜則皮化,濾清再煮稠,貯盆中乃集爾。冬月易干,其色深綠,且明燥輕脆,味淡而甘,亦須陳久,方堪入藥。

白話文:

【註解】 東阿井:位於山東兗州府陽穀縣東北六十里,就是古代的東阿縣。

【譯文】 《水經注》記載:東阿井像一個大車輪,深度六七丈。井水性質向下流動,質地清澈且厚重。每年都取井水煮膠,作為貢品。

【煮膠方法】 一定要取烏驢皮,刮乾淨毛髮,放在流動的水中浸泡七天。然後放入瓷鍋中,逐漸加入東阿井水,煮沸三日三夜,直到驢皮溶解。過濾澄清後,繼續熬煮至濃稠。再將熬好的膠液儲存在盆中,即可收集起來。

在冬天容易乾燥,其顏色深綠,質地明燥輕脆,味道清淡而甘甜。需要陳放一段時間,纔能夠入藥使用。

設用牛皮,及黃膠,並雜他藥者,慎不可用。修治,豬脂浸一夜,取出,柳木火上炙燥,研細。

白話文:

如果用牛皮、黃膠,或者混雜其他藥物的,請慎重,不能使用。

修治方法:

用豬脂浸泡一夜,取出後,在柳木柴火上烘烤乾燥,研磨成細粉。

【叅】曰:取義在水,仍存井名。膠者,已成之質也。一名傅致,如言傅會致使。會之始至也或云濟水所注,蓋濟為楚,隱則伏流,顯則正出,正出者湧出也。與阿水質之清重,性之下趨,似不相符,難考其所從來矣。驢力在臚。臚,腹前也。亦黑也,皮也。顧力在臚,色專者黑,精專者皮耳。

白話文:

《漢書》記載:「【叅】的本義與水有關,仍然保留著井的名稱。膠,是已經形成的物質。另一個名稱是傳致,意思是傳遞、促成。會,最初到達的地方。也有人說它來自濟水流經的地方。濟水,在楚國是潛藏的,只有水流隱藏起來時才會出現,而顯露出來時則會直接流出。直接流出的水都是從地下湧出的。這與阿水質量純淨、性質向下流動的說法不相符,很難考證它的來源。」

「驢力在臚」。臚,是腹部前面。也是黑色的,皮毛的顏色。因此,力在臚,指的是皮毛顏色純粹是黑色的,而精粹的部分就是皮耳。

緣水性之下趨,協皮革之外衛,藉火力以成土化,從下者上,從外者內矣。雖轉甘平,仍含本有鹹寒,故走血以主內崩,此衛不將營,營將安傅乎。乃至形藏失其濡潤,遂成藏之五勞,形之六極,以及四肢經隧,或涸或汙,酸且痛也。陰不足,則陽下陷。陽不足,則陰上乘。

白話文:

水性向下流,協助皮革作為外在屏障,藉由火熱的作用形成土質。從下游向上,從外向內。雖然轉變為甘和平性,仍然含有原來的鹹性和寒性,所以能走血脈而主治內部崩漏。因為衛氣不能保護營氣,營氣又怎麼能安然存在呢?因此,形體和臟腑失去滋潤,進而形成了藏腑的五種勞損,形體的六種極端,以及四肢經絡或乾涸或瘀塞,而產生痠痛。陰氣不足,陽氣就會下陷;陽氣不足,陰氣就會上乘。

上乘下陷,故灑淅惡寒,輒復發熱如瘧狀。下血即血崩,血濡則胎固,專言心腹腰腹者,驢力在臚故也。經云:陰者藏精而起亟,陽者衛外而為固,阿膠兩得之矣。

白話文:

上半身虛空,下半身氣虛下陷,因此容易出虛汗、怕冷,時常有如瘧疾般的發熱。下半身出血即血崩,血液滋潤後胎兒才會穩固。專門提到心腹腰腹,是因為驢子的力量在它的頭部。經書上說:陰的性質藏精、健壯,陽的性質保護身體、使身體強壯,阿膠兩種性質都兼具了。

(緣水性之下趨,協皮革之外衛,藉火力以成土化。正所謂傅會致使,會之使至也。從下者上,指下趨之水,藉火力而上炎。從外者內,指外衛之皮革,藉火力而內向。外之合內,下之從上,中黃之位乎。)

白話文:

由於水的性質往下流,配合皮革的外部保護作用,藉助火的力量轉化為土。正如所謂的「傅會致使」,「會」的意思是使之達到。從下而上,指的是往下流的水藉助火的力量向上蒸發。從外而內,指的是外層保護皮革藉助火的力量向內收縮。外層與內層結合,上下相通,正是中黃(脾胃)所在的位置。

4. 蜜蠟

(本經上品)

【氣味】甘,微溫,無毒。

【主治】主下痢濃血,補中,續絕傷金瘡,益氣,不飢,耐老。

【核】曰:蠟,蜜脾也。埤雅云:其房如脾,故謂之蜜脾。一名蠟蜂,蠟生於蜜,而天下之味莫甘於蜜,莫淡於蠟,舊說蜂之化蜜,必取匽豬之水,注之蠟房,而後蜜成,故謂之蠟。蠟者,蜜之蹠也。修事,取蜜後,緩火煉化,濾入水中,其色黃,俗名黃蠟。更用水煮化,以好綿紙折作數層,入冷水中蘸濕,遂貼蠟上,一吸即起,仍投冷水中,有蠟凝紙上者,即剝取之,再吸再剝,以盡為度。鋪竹扁內,日中暴之,干則頻灑以水,久之則色白如練,因名白蠟,非新白而久黃也。

白話文:

古人稱呼蠟為「蜜脾」。《埤雅》記載:「蜜蜂的巢穴像人的脾臟,所以稱之為蜜脾。」它又叫「蠟蜂」,蠟是由蜜形成的。世界上沒有比蜜更甜的東西,沒有比蠟更淡的東西。古人曾說,蜜蜂釀造蜂蜜時,必須取來酢漿草的汁液,注入蠟巢中,蜂蜜才得以形成,所以稱之為蠟。蠟是蜜的「腳」。

製作蠟燭時,先取蜜後,用文火煉化,再將蠟液濾入水中,其顏色為黃色,俗稱黃蠟。再用水煮化黃蠟,取好幾層棉紙折疊在一起,浸水後覆蓋在蠟上,一吸即起,再放入冷水中。此時,蠟會凝結在紙上,將其剝取下來,重複吸取、剝離的動作,直到蠟液耗盡。將剝下的蠟放進竹製的扁平容器內,放置在日照下曝曬,乾燥後經常灑水,時間一久,蠟的顏色就會變白如布帛,因此稱之為白蠟。白蠟並不是新時為白色,而是經過長時間的曝曬,由黃色轉變而來的。

與蟲造白蠟不同類。惡芫花、齊蛤。

【叅】曰:蜜,密也。蠟,合也。蠟為蜜房,合密以成醞釀者也。味甘氣溫,居中色黃。對治胃不合密,遂痢膿血,更續金瘡之不合密,肉理肌膚,胃府之所司爾。益氣者,益胃土之氣;補中者,補中央之胃,中央合密,故不飢,耐老。

白話文:

【備註】: 「叅」字意指引述或參考。

備註中所說:蜂蜜,就是「密」的本意。蜂蠟,是將蜂蜜凝結成塊。蜂蠟形成了蜜蜂的巢房,讓蜂蜜凝結發酵。蜂蜜味道甘甜,性質溫和,色澤呈黃色,位於身體的中間部位。它能治療胃部密合不良,導致腹瀉帶有膿血的情況,也能幫助癒合金瘡中的密合不良處,讓肌肉和皮膚組織恢復原狀,這是胃的功能所控制的。補益元氣,指補益脾胃的元氣;補益中氣,指補益位於身體中部的胃。胃部密合良好,所以不會感到飢餓,能延緩衰老。

(蠟為蜜脾,裨助百芳以化蜜也。蜜甘而蠟淡,非厚彼而薄此,猶夫瓜甜而蒂苦,所以見中樞之別於本末內外也。月令定五行,作五味,歸五藏,素問另出淡味為五味本。凡形藏不足者,各以其味以補之。傾頹者,專以淡味以維之。本經判味曰甘,此指著舌時,猶有蜜味在,嚼之蜜味去,真味現矣。淡不厭,質可久,不飢耐老者以此。)

白話文:

蜜蠟是蜜蜂脾臟的產物,用來幫助百花釀造蜂蜜。蜂蜜是甜的,而蜜蠟是淡味的,這並不是因為蜂蜜更受重視,蜜蠟被冷落,就好比瓜甜而瓜蒂苦,這是因為蜜蠟與蜂蜜兩者雖然相連,但是本質不同,各自有不同的作用。

《月令》中規定了金木水火土五行,它們能化生五種味道,這些味道對應五臟。然而《素問》中則另外歸納出了淡味,作為五味的根本。凡是身體某個部位氣血不足的,都可以用對應味道的食物或者藥物來補益。那些身體虛弱,體質不佳的人,應當用淡味的食物來調養。

《本經》中將蜜蠟的味道歸類為甘味,這是因為在舌頭上感覺時,還會有蜂蜜的甜味,但是咀嚼後,蜂蜜的甜味就會消失,剩下的是蜜蠟的真味,也就是淡味。淡味雖然不討人喜歡,但是它的營養價值高,可以長時間保存,而且能夠耐飢餓,適合老年人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