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乘雅半偈》~ 第二帙 (4)
第二帙 (4)
1. 女萎
(本經上品)
禮備之祥,所生唯和。王者之用,野人之節也。
【氣味】甘平,無毒。
【主治】主中風,暴熱,不能動搖,跌筋,結肉,諸不足。久服去面䵟,好顏色潤澤,輕身不老。
【核】曰:爾雅名熒,又名萎移,萎香。別錄名萎蕤,又名玉竹、地節。吳普名葳蕤。樊阿名青黏。先人云:節竹其形,萎熒作象,玉青為色,風木之性也。生太山山谷,及滁州、舒州、漢中、均州,處處山中亦有。春生苗,莖強直,似竹作節,葉亦如竹,兩兩相值,葉端有黃色班點。
三月開青花,遂結實如珠,根橫行,如荻根及菖蒲。概節平直,多脂潤,雖燥亦柔,須節冗密,宛如冠纓下垂之綏,而有威儀之義。瑞應圖曰:王者禮備,則萎蕤生於殿前,威儀之義,於此可見。修治,以竹刀刮去須,及皮節。洗淨,蜜水浸一宿,蒸了,焙乾。
先人云:動搖名風;不能動搖,名中風。無風大性故澤色輕身,皆屬風力所轉。
紹隆王先生云:性稟醇和,如盛德君子,無往不利。故可資其利用而不窮。正如此藥之能補益臟腑,滋培血氣,氣為陽,則身輕;血為陰,則顏駐。根本既治,百疾自除矣。
【叅】曰:體性柔軟,津汁黏埴,根荄繁盛,垂垂似纓,儼若威儀之容貌。以能卓立於禮,而為節文度數者也。故王者禮備,則葳蕤生於殿前。細觀命名,其形狀可想見矣。能立於禮,以固人肌膚之會,筋骸之束,若愉色婉容,手舞足蹈,莫非節文度數之詳耳。其不能動搖,跌筋結肉,面䵟色黯,皆為慢風暴熱之所困。
以禮節之,默然感化,所謂動容貌,遠暴慢者也。於是肌膚潤澤,筋骸轉搖,故身輕不老,翩翩若仙矣。
(雜記云:蕤賓律名,謂五月一陰之氣,委蕤於下。嵇康琴賦云:飛英蕤於昊蒼,則葳蕤上下察矣。詩云:望見葳蕤舉翠華,旋開金屋掃庭花。望幸者,尚爾飄飄神舉:寵幸者,想更超逾騰躍矣。)
白話文:
女萎
這種藥草是祥瑞之兆,生長的地方必定是祥和的。它是王者所用之物,也是普通百姓的節用之物。
[氣味] 味甘,性平和,無毒。
[主治] 主要治療中風、突然發熱導致身體不能動彈、跌打損傷、肌肉僵硬、各種虛弱不足的症狀。長期服用可以去除臉上的斑點,使臉色紅潤有光澤,身體輕盈不顯老。
[藥材] 古書《爾雅》稱它為熒,又名萎移、萎香。《別錄》稱它為萎蕤,又名玉竹、地節。吳普稱它為葳蕤。樊阿稱它為青黏。前人說:它的莖像竹子一樣有節,外形像熒光,顏色像玉石一樣青翠,屬於風木的屬性。它生長在泰山的山谷,以及滁州、舒州、漢中、均州等地,各處山中也都有。春天長出嫩芽,莖直而堅硬,像竹子一樣有節,葉子也像竹葉,兩兩相對生長,葉子末端有黃色斑點。
三月開出青色花朵,之後結出像珠子一樣的果實,根部橫向生長,像荻草和菖蒲的根。根莖上的節平直,富含油脂,即使乾燥了也很柔軟,鬚根密集,像帽子的絲帶一樣下垂,很有威儀的感覺。《瑞應圖》說:當君王的禮儀完備時,萎蕤就會生長在宮殿前,這體現了它的威儀之意。炮製時,要用竹刀刮去鬚根和表皮的節,洗淨後,用蜜水浸泡一夜,然後蒸熟,再烘乾。
前人說:身體搖動叫做「風」,不能動搖叫做「中風」。沒有風則顯現它的平和本性,所以能使皮膚滋潤、身體輕盈,都歸於風力的作用。
紹隆王先生說:它的性質純粹平和,就像品德高尚的君子一樣,所到之處無往不利,因此可以充分利用它而不會枯竭。這就如同此藥能補益臟腑,滋養血氣,氣為陽,則身體輕盈;血為陰,則容顏不老。根本得到治理,各種疾病自然就會消除。
[參解] 它本身質地柔軟,汁液黏稠,根系繁盛,下垂的樣子像帽子的絲帶,很有威儀的姿態。它能立於禮制,成為衡量事物標準的依據。所以說,君王的禮儀完備,葳蕤就會生長在宮殿前。仔細觀察它的命名,就可以想像出它的形狀。它能堅守禮法,鞏固人體肌膚的結合,約束筋骨,使人心情愉悅,容貌和藹,手舞足蹈,這些都符合禮法。那些不能動彈、跌打損傷、肌肉僵硬、臉色暗淡的人,都是因為慢性風邪或突然發熱所困擾。
用禮制來引導他們,使其默默地受到感化,使他們容貌端正,遠離暴躁和輕慢。這樣,肌膚就會滋潤有光澤,筋骨能夠活動,身體輕盈,永遠不老,輕盈得像仙人一樣。
(雜記說:蕤賓是五月陰氣下降的律名。嵇康的《琴賦》說:飄飛的英華在天空中,上下都能看到葳蕤。詩經說:看到葳蕤,舉起翠華,打開金屋,打掃庭院。想得到皇上恩寵的人,尚且如此飄飄欲仙;得到寵愛的人,想必更是欣喜若狂、騰躍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