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乘雅半偈》~ 第一帙 (19)
第一帙 (19)
1. 麥門冬
(本經上品)
【氣味】甘平,無毒。
【主治】主心腹結氣,傷中、傷飽,胃絡脈絕,羸瘦短氣。久服輕身,不老不飢。
【核】曰:出函谷川谷,及堤坡肥土石間者,多野生。出江寧、新安及仁和筧橋者多種蒔。古人唯用野生者。細皺香美,宛如麥粒,功力殊勝也。四季不凋,秋冬根葉轉茂、叢生如韭,青似莎草,長尺余,多縱理,四月開花如蓼,結實翠碧如珠,根鬚冗蝟,貫須連結,儼若琅玕,色白如玉,中心堅勁,最多脂液也。修治,瓦上焙熱,即迎風吹冷,凡五七次,便易燥,且不損藥力。
或以竹刀,連心切作薄片,醇酒浸一宿,連酒磨細,入布囊內,揉出白漿,點生薑汁、杏仁末各少許,頻攪數百下,久之澄清去酒,曬乾收用。入湯膏,亦連心用,方合上德全體。今人去心,不知何所本也。地黃、車前為之使。惡款冬、苦瓠。畏苦參、青蘘、木耳。伏石鐘乳。
紹隆王先生云:麥門冬,具稼穡甘,稟春和令當入足陽明,為陽明之體用藥,故本經所陳諸證,皆屬陽明之上為病。若痿蹶,又屬陽明之下為病。經云:陽明為闔,闔折,則氣無所止息而痿疾起矣。是以治痿獨取諸陽明。陽明為五臟六腑之本,五臟六腑,皆受氣於陽明故爾。
先人博議曰:心腹脈絡,皆心所主。胃絡肌肉,皆心所生。美顏吐衄,唯心所現,結者能使之不結,絕者能使之不絕。唯從容潤澤,潛滋暗長,淪結成形者也。
又云:麥門冬,葉色嘗青,根鬚內勁外柔,連綴貫根上,凌冬不死,隨地即生。以白色可入肺,甘平可入脾,多脈理可人心,凌冬可入腎,長生可入肝,雖入五臟,以心為主,心之腎藥也。其氣象生成,及命名之義,能轉春為夏,使腎通心,但力量不闊大,如有守有養,貞靜寧諡,和潤舒徐之君子也。倉皇之際,雖自憒憒,然躁進表露者,不及其久而不變也。
其根儼似脈絡,故本經以之治心腹結氣,傷中傷飽,胃絡脈絕。蓋心腹中央,皆心之部分,脈絡亦心之所主,悉屬象形對待法耳。若脈絡之絕,傷中之絕,傷飽之絕,羸瘦肉理之絕,氣結使然者,咸可使之復生。《別錄》所云:皆結氣傷中傷飽之所生,蓋強陰益精,消穀保神,安藏美色,皆復脈通心,潤經益血之力也。蓋心主血脈,脈潰血溢,脈傷則咳;經水已枯,乳汁不下,脈氣欲絕者,皆克成效。
如水入干經,而血乃成,不入於經,以致浮腫者,潛滋之妙,賴有此耳。惟陰形緩性人,及脾慢中寒有濕者,不相宜也。
【叅】曰:金水主時,則根苗茂盛,有繼絕續乏之義。三冬閉藏,而陰陽互根之妙。麥則獨貞其竅,故處秋冬之時,能行春夏之令,以降入為升出者也,故名麥門冬。四季長生,中央堅勁,氣味甘平,具土德性,當判入脾,脾之脾藥也。色白屬金,脾之肺藥也。似脈屬火,脾之心藥也。
白話文:
麥門冬
[藥性]
味道甘甜,性質平和,沒有毒性。
[主要功效]
主要治療胸腹部氣機鬱結、因過勞或飲食過飽引起的內傷、胃部經絡受損、身體消瘦、氣短等症狀。長期服用可以使身體輕盈,延緩衰老,並且不容易感到飢餓。
[藥材特性]
麥門冬大多生長在函谷的溪谷、堤坡肥沃的土石之間,以野生為佳。江寧、新安、仁和筧橋一帶則多為人工種植。古人只使用野生的麥門冬,因為它細皺香美,形狀像麥粒,藥效特別好。麥門冬四季常青,秋冬季節根和葉子更加茂盛,叢生如韭菜,顏色像莎草,長度超過一尺。葉子有許多縱向的紋路,四月開花,形狀像蓼花,結出的果實呈翠綠色,像珠子一樣。根鬚又多又密,彼此相連,就像琅玕(一種美玉),顏色潔白如玉,中心堅硬,含有豐富的汁液。
炮製方法:將麥門冬放在瓦片上烘熱,然後迎風吹涼,反覆五到七次,就容易乾燥,而且不會損壞藥力。
或者用竹刀將麥門冬連同中心切成薄片,用醇酒浸泡一夜,然後連同酒一起磨成細末,放入布袋中,揉出白色漿液,加入少量生薑汁和杏仁末,頻繁攪拌數百下,靜置澄清後去除酒液,曬乾後即可使用。如果加入湯劑或藥膏中,也要連同中心一起使用,這樣才能發揮完整的藥效。現在的人們去除麥門冬的中心,不知道根據是什麼。地黃和車前子可以增強麥門冬的藥效。麥門冬忌與款冬和苦瓠同用。害怕苦參、青蘘、木耳,並會被石鐘乳的藥效所抑制。
[醫家觀點]
紹隆王先生認為:麥門冬具有農作物生長的力量,稟承春季溫和的氣息,歸屬於足陽明經,是陽明經的體用藥。因此,《本經》所記載的症狀,都屬於陽明經出現問題所導致的。如果出現痿軟無力,也屬於陽明經功能失調。醫書上說:陽明經的功能是閉合的,如果閉合功能失調,氣機就無法正常運行,就會導致痿軟等疾病。所以治療痿軟的疾病,要從陽明經入手。陽明經是五臟六腑的根本,五臟六腑都要從陽明經獲取氣血。
先人廣泛討論認為:心腹部的脈絡,都是由心所主管;胃部肌肉,都是由心所生養。容貌美好、吐血、流鼻血等症狀,都與心有關。麥門冬可以使鬱結的氣機通暢,使受損的脈絡恢復正常。它能通過滋潤的方式,使身體逐漸恢復健康,最終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又說:麥門冬的葉子常年青綠,根鬚內部堅韌而外部柔和,連綴在根上,冬天也不會枯死,隨處都可以生長。白色可以入肺,甘平可以入脾,多紋理可以入心,冬天可以入腎,生長可以入肝。雖然可以入五臟,但以入心為主,是心臟的良藥。它生長的形態,以及名字的意義,都能夠將春季轉化為夏季,使腎臟通暢心臟。但是它的力量不是很大,像一位有操守、有涵養、安靜平和、溫潤舒緩的君子。在倉促的時刻,雖然也會感到困惑,但不會表現出急躁,所以能夠長久保持其特性不變。
麥門冬的根像人體的脈絡,所以《本經》用它來治療心腹部氣機鬱結、因過勞或飲食過飽引起的內傷、胃部經絡受損等症狀。因為心腹的中央是心臟的部位,脈絡也由心臟主管,這些都屬於以形補形的治療方法。如果出現脈絡受損、內傷導致的損傷、飲食過飽導致的損傷、身體消瘦、氣機鬱結等情況,都可以用麥門冬來使其恢復。 《別錄》記載:這些症狀都是由於氣機鬱結和內傷引起的,麥門冬可以強健陰氣、補益精氣、幫助消化、保護精神、使容貌美好,這些都是它通暢脈絡、滋潤經絡、補益氣血的功效。因為心主管血脈,脈絡破損導致出血,脈絡受損則會咳嗽;如果經水枯竭、乳汁不下、脈氣虛弱,都可以用麥門冬來達到治療的效果。
如果水液進入乾燥的經絡,就可以化為血液;如果水液不能進入經絡,就會導致水腫。麥門冬滋潤經絡的功效,就在於此。但是體質陰虛、性情遲緩、脾胃虛弱、有寒濕的人不宜服用。
[分析]
麥門冬在秋季和冬季生長茂盛,具有延續生命、補充不足的功效,體現了陰陽互根的道理。麥門冬獨自保持其特性,所以在秋冬季節,能夠執行春夏的命令,將下降的功能轉變為上升的功能,所以被稱為“麥門冬”。它四季長青,中心堅硬,味道甘甜平和,具有土的特性,所以歸屬於脾經,是脾經的良藥。顏色白色,屬於金,是脾的肺藥。形狀像脈絡,屬於火,是脾的心藥。不凋零,屬於水,是脾的腎藥。長生,屬於木,是脾的肝藥。也就是說,在脾這一個臟器中,包含了五臟的特性。所以五臟六腑位於體內,十二經脈分佈於體外,都以脾為根本,以胃為滋養,互為樞紐。心腹氣機鬱結,屬於中央部位所主管;因過勞或飲食過飽導致的損傷,胃部經絡受損,身體消瘦,氣短等症狀,都是以形補形的方法來治療。麥門冬延續生命、補充不足的功效,都從“中”這個字中體現出來。廣泛地研究和解釋,就能體會到其中的深意。土地居於中央,負責養育後天之本,必須要用具有完整藥性的藥材來配合,而麥門冬就是最好的選擇。
麥門冬可以保護心神,安定肺氣,安養肝魂,補益腎精,通過脾的轉化,對各種疾病都有治療作用。如果因為脈絡受損導致咳嗽,經絡斷絕導致血液妄行、經水枯竭、出現煩熱口渴等症狀,可以考慮使用麥門冬來治療。大體來說,以形補形的方法治療疾病,更為適宜。先人所提出的觀點,經過推廣就變成了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