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之頤

《本草乘雅半偈》~ 第一帙 (18)

回本書目錄

第一帙 (18)

1. 枸杞

(本經上品)

【氣味】苦寒,無毒。

【主治】主五內邪氣,熱中消渴,周痹風濕。久服堅筋骨,輕身不老,能耐寒暑。

【核】曰:古取嘗山者為上,後世唯取陝西甘州者稱絕品。生平澤,丘陵阪岸間,春放苗,作榴葉狀,軟薄堪食,莖幹叢生,高三五尺,陝之蘭靈,及九原以西者,並是大樹。七月作花紫色,隨結紅實,形長如棗核,凌冬不落。二月葉發,五月再發,其實乃謝。七月葉又發,花即隨之,極易延蔓。

根深者,一發三四尺,枝莖寸截,或分劈鏤刻,橫埋土中,旬日便發,易生如此。冬採根,春採葉,夏採實,秋採莖,功用並同。本經名概葉實根莖,後世始岐而二之,以根皮有清熱滋補之異,而略言莖葉,更以根去骨存皮,則又不可解矣。別有一種枸棘相類其實,但實圓,枝節間有刺不堪用。

修治,取實鮮明紅潤者,洗淨,醇酒浸一宿,搗爛用莖葉,唯陰乾,根如物狀者為上。東流水浸一宿,刷去土,甘草湯又浸一宿,焙乾用。苗伏砒砂,根伏硫黃。

(凡木之易生者,榕柳之與桑杞、榕柳雖易生,不若桑杞通體精專。葉實根莖,功用並著,杞則更勝於桑,凌冬不落為迥別也。嘉安朱孺子,居大箬岩見溪側有二花犬相戲,逐至杞叢下,獲杞根二枚,形狀與戲犬無異,煮食之,俄頃飛昇仙去。)

【叅】曰:枸從苟,誠也,省作句。觀斷絕寸莖,根鬚俱髡,以入土中,旬日即發,枝幹分劈鏤刻,亦不之死,仁機扇動,一誠之致也。命名之義,或取諸此。其味苦,得夏大之令,其氣寒,得寒水之化,故主夏氣病藏之邪,致熱中消渴也。唯以怒生為用,故痹為之起,濕為之收。

又苦寒能堅,故枝韌比筋,根皮裹骨斯筋骨受之,地仙卻老,有繇然矣。且二五七月俱發,宜耐寒暑也。

(爾雅曰:杞一名機,即枸杞也。按詩有六杞將仲子弓篇,無拆我樹杞;四牡篇,集子苞杞;杕杜篇,言採其杞;南山有臺篇,南山有杞;湛露篇,在彼杞棘;四月篇,隰有杞桋。)

白話文:

枸杞

【氣味】 味苦,性寒,沒有毒性。

【功效】 主要治療五臟的邪氣,身體內熱引起的口渴(消渴症),以及關節麻木疼痛、風濕病。長期服用可以使筋骨強健,身體輕盈不顯衰老,並且能適應寒冷和暑熱的氣候。

【考證】 過去人們認為,採摘山區的枸杞為上品,後來則認為陝西甘州出產的枸杞為極品。枸杞生長在平原、丘陵和山坡等地方,春天長出新芽,葉子像石榴葉,柔軟而薄,可以食用。莖幹叢生,高約三到五尺。陝西的蘭靈以及九原以西的地區,枸杞樹都長得很高大。七月開紫色花朵,隨後結出紅色果實,形狀像棗核,冬天也不會掉落。二月長出新葉,五月再次長出,果實則會凋謝。七月葉子又會長出,花也隨之開放,非常容易蔓延生長。

根部深的,一次就能長出三四尺,將枝莖截成一寸長的小段,或是將枝幹分開刻成花紋,橫埋在土裡,十天左右就能長出新芽,生命力很強。冬天採挖根部,春天採摘葉子,夏天採收果實,秋天採收莖,它們的功效都相同。《本經》稱枸杞的葉、果實、根莖都有藥用價值,後世才將它們分開來看,認為根皮有清熱滋補的功效,而較少提到莖和葉。又說要去掉根的骨頭只保留皮,這也是讓人難以理解的。還有一種叫做枸棘的植物,外形與枸杞相似,但果實是圓的,枝節間有刺,沒有藥用價值。

【炮製】 選取果實顏色鮮紅潤澤的,洗淨後用純酒浸泡一夜,搗爛後使用。莖葉則只能陰乾。根部外形像動物的最好。用向東流的水浸泡一夜,刷掉泥土,再用甘草湯浸泡一夜,烘乾後使用。枸杞苗害怕砒砂,根部害怕硫磺。

(凡是容易生長的樹木,如榕樹、柳樹和桑樹枸杞等,雖然榕樹柳樹也容易生長,但不如桑樹枸杞那樣全身都是精華。葉子、果實、根莖都有明顯的藥用功效,枸杞比桑樹更勝一籌,冬天不落葉這一點也很特別。嘉安的朱孺子,居住在大箬岩,看到溪邊有兩條花狗在嬉戲,追逐到枸杞叢下,獲得兩根枸杞根,形狀與嬉戲的狗很相似,煮食後,不久就升天成仙了。)

【參悟】 枸字從苟,意思是誠實,省略後寫作句。觀察截斷一寸長的莖,即便根鬚都被剪掉,埋入土中十天就能長出新芽,將枝幹分開刻上花紋,也不會死,這說明它有著仁愛的生命力,是一種誠實的表現。給它取名為枸杞,或許就是取其這個含義。它的味道苦,得夏季的旺盛之氣,它的性寒,得寒水的特性,所以可以治療因暑熱之氣導致的五臟邪氣,以及由內熱引起的消渴症。它能使怒氣下降,所以能治療麻痺,濕氣能被它收斂。

而且苦寒能堅固,所以它的枝條像筋一樣韌性,根皮能包裹骨頭,這樣筋骨就能得到滋養,能使人長壽不老,是有道理的。而且它二月、五月、七月都能長出新芽,所以能適應寒冷和暑熱的氣候。

(《爾雅》中說:枸杞的別名是機,也就是枸杞。按《詩經》中的《六杞將仲子弓》篇,有「不要拆我樹杞」;《四牡》篇,有「採摘子上的枸杞」;《杕杜》篇,說到「採摘它的枸杞」;《南山有臺》篇,說到「南山有枸杞」;《湛露》篇,說到「在那枸杞棘叢中」;《四月》篇,說到「水邊有枸杞桋」。)

2. 菊花

(本經上品)

【氣味】甘平,無毒。

【主治】主風頭頭眩腫痛,目欲脫,淚出,皮膚死肌,惡風濕痹。久服利血氣,輕身耐老延年。莖葉根實並同。

【核】曰:出川澤田野間,雍州南陽山谷者最勝。宿根再發,亦可子種。莖葉花實,種種不同。即菊譜所載:龍腦、新羅、都勝、御愛、玉球、玉鈴、金萬鈴、銀臺、棣棠、蜂鈴、鵝毛、金錢、夏金鈴、秋金鈴、酴醾、玉盆、夏萬鈴、秋萬鈴、繡球、荔枝、合蟬、垂絲粉紅、桃花順聖、淺紫紅二色、鄧州黃、鄧州白等,亦不能盡收也。

莖有株蔓紫赤青綠之殊;葉有大小厚薄尖禿之異;花有千葉單瓣,有心無心,有子無子,黃白紅紫,淺色間色,大小之別。味有甘苦酸辛之辨。又有夏菊秋菊之分。唯以單葉味甘者入藥,即菊譜中名鄧州黃、鄧州白者是矣。其花細碎,品不甚高,蕊若蜂窠,中有細子。正月採根,三月採葉,五月採莖,九月採花,十一月採實。

修治唯陰乾。朮、枸杞、桑根白皮為之使。無子者,謂之牡菊,燒灰撒地中,能死龜黽,說出周禮。風俗通云:酈縣有菊潭,飲其水者,皆得上壽。又吳末朱孺子,入玉笥山,餐菊英,乘雲上升。康生亦服甘菊而仙。終南五老洞碑,載漢永壽出墨菊,其色如墨,用其汁以書。

背萌國有紫菊,謂之日精,一莖一蔓,延及數畝,味甘,食者永不飢渴。一種名薏者,莖青肥大,形似蒿艾,味綦苦澀,誤服則泄人氣,又不可不辨。

【叅】曰:飽霜不隕,草中松柏也。苗春花秋,色黃氣烈,秉秋金之制,以製為用,故字從匊,言在掌握間也。風頭頭眩、目欲脫、淚出,此肝木變眚,摧拉隕墜,能節制之,則無三者之病矣。皮膚死肌、惡風濕痹,二者風木失制,亢害所勝,菊得木體之柔,順受金制,自然木平風息也。芳香疏暢,故利氣。

柔潤陰成,故利血。凡力之能持者則物輕,性之不媚者則耐久。更生延年,名實相副,夫奚疑。

(承乃制,則不亢。亢則害,無承製矣。從來以熱極似水者,引亢則害承乃製作證,自不知其背謬耳。能持物輕,不媚耐久,真堪警世。)

白話文:

菊花

【氣味】味甘性平,沒有毒性。

【功效】主要治療因風引起的頭痛、頭暈、眼睛腫痛、眼睛好像要掉出來、容易流淚、皮膚肌肉麻木僵硬、怕風和風濕性關節疼痛。長期服用可以促進血液循環、使身體輕盈、延緩衰老。菊花的莖、葉、根和果實都有相同的功效。

【考證】菊花生長在河流、沼澤、田野間,其中以雍州(今陝西、甘肅一帶)和南陽(今河南南部)山谷產的品質最好。菊花是多年生植物,宿根可以再次生長,也可以用種子繁殖。莖、葉、花和果實各有不同。例如《菊譜》記載的菊花品種就有龍腦菊、新羅菊、都勝菊、御愛菊、玉球菊、玉鈴菊、金萬鈴菊、銀臺菊、棣棠菊、蜂鈴菊、鵝毛菊、金錢菊、夏金鈴菊、秋金鈴菊、酴醾菊、玉盆菊、夏萬鈴菊、秋萬鈴菊、繡球菊、荔枝菊、合蟬菊、垂絲粉紅菊、桃花順聖菊、淺紫紅二色菊、鄧州黃菊、鄧州白菊等等,實在無法全部列舉。

菊花的莖有紫紅色、青色、綠色等不同顏色;葉子有大小、厚薄、尖或鈍之分;花朵有單瓣和重瓣,有花蕊和無花蕊,有種子和無種子,顏色有黃、白、紅、紫等,還有淺色和混合色,大小各異。味道有甘、苦、酸、辛的不同。此外還有夏菊和秋菊之分。只有單葉味甘的菊花才入藥,也就是《菊譜》中記載的鄧州黃菊和鄧州白菊。這種菊花的花朵細小,品質不是很高,花蕊像蜂窩,中間有細小的種子。正月採根,三月採葉,五月採莖,九月採花,十一月採果實。

處理方法是陰乾。白朮、枸杞、桑白皮可以加強菊花的藥效。沒有種子的菊花叫做牡菊,將其燒成灰撒在地上,可以殺死烏龜和鱉,這在《周禮》中有記載。《風俗通》記載,酈縣有個菊潭,喝潭水的人都能長壽。吳末的朱孺子,進入玉笥山,吃菊花的花瓣,然後乘雲升天。康生也因為服用甘菊而得道成仙。終南山五老洞的石碑上記載,漢朝永壽年間產墨菊,顏色像墨,人們用它的汁液來寫字。

背萌國有紫色的菊花,叫做日精,一莖一蔓,可以蔓延到幾畝地,味道甘甜,吃了就不會感到飢餓乾渴。還有一種叫做薏的植物,莖是青色而肥大,形狀像蒿草和艾草,味道非常苦澀,誤服會使人氣虛,所以一定要區分清楚。

【參悟】菊花經霜不落,是草中的松柏。菊花春天長苗,秋天開花,顏色是黃色,氣味濃烈。菊花秉承秋季金屬的性質,受金氣的制約,所以文字中的「匊」字,意思是在掌握之中。風引起的頭痛、頭暈、眼睛要脫落、流淚,這些都是肝木發生病變,導致的牽拉和下墜,菊花能夠加以節制,就可以避免這些疾病。皮膚肌肉麻木僵硬、怕風和風濕性關節疼痛,這兩者是風木失去制約,過度亢盛所導致的,菊花得到木的柔性,順應金氣的制約,自然能使木氣平和,風邪止息。菊花的芳香可以疏通氣機,所以能使氣流暢。

菊花的柔潤之性可以滋養陰液,所以能促進血液循環。凡是能堅持的事物,性質都比較輕;凡是不媚俗的事物,都比較持久。菊花能讓人延年益壽,名副其實,沒有什麼好懷疑的。

(承載制約才能不亢盛,亢盛就會產生危害,如果沒有承載和制約就會失控。向來有人把極熱比作水,用來證明引亢會產生危害,承載和制約才能發揮作用,卻不知道這其中存在錯誤。能堅持的事物性質輕,不媚俗的事物持久,這真是可以警醒世人的一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