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之頤

《本草乘雅半偈》~ 第十二帙 (11)

回本書目錄

第十二帙 (11)

1. 芷園素社痎瘧論疏

如或暑藏營舍,次遇夏氣淒滄之水寒,更中秋氣降肅之風化,而作先寒後熱之寒瘧者,不亟正治,或早加禁截,亦致痹氣血而成痛痹;或致水閉成疸;或致水飲溢出肌膚腸胃之外而成腫也。

如或陰氣先絕,陽氣獨發,證見少氣煩冤,手足熱而欲嘔,而作但熱不寒之癉瘧者,不亟正治,或早加禁截,多致身體灼熱,目盲狂走;或致熱氣所過則為癰膿;或致胃疽腸腐,其人死身色赤,腋下溫,心下熱也。

更有一種,肺素有熱,厥逆上衝,中氣實而不泄,因有所用力,腠理開,風寒舍於皮膚之肉,分肉之間而發,證見肌肉消爍,亦但熱不寒,同名癉瘧者,不亟正治,或早加禁截,多致喘咳血溢,毛髮焦折,或致肺痿肺癰,吐涎沫及膿血也。

如或暑藏營舍,風並沖居,獨表氣微虛,不能挈陰自下而上,而作但寒不熱之牝瘧者,不亟正治,或早加禁截,多致陰陽離決,血菀於上;或致重陰則癲,脫陽見鬼,其人死身色青,脛先寒,唇先黑也;如或春病者惡風,夏病者多汗,冬病者寒不甚,不亟正治,或早加禁截,其變生形證,此則因時之序,以顯經藏之化;或已兼經藏之化,此又因經藏界分,轉生變承矣。

至於間日發,或間數日發者,不亟正治,或早加禁截,其變生形證,以其舍深,橫連募原,內薄六腑,則易干臟腑,多致病死不治也。然則夏令暑熱之氣,為致病之本因,人身營氣之舍,為奉本之標見。秋氣降肅之風,沐浴之水,淒滄之寒,為成病之宗乘。若衛氣三陽,此則作病之關機。

經藏界分,此又營舍之畛畦也。故寒熱間作,及兼經藏之化曰常,注經溜府,及見乘勝之證曰變。是以一歲之中,長幼之病多相似者,以暑為時序對待所必有之氣故爾。乃若五運六氣,亦作痎瘧,宜應別論。以五歲六期,始一再見,為流行相襲加臨之化故爾。

如歲火太過,炎暑流行民病瘧,其兼證喘咳少氣,血溢血泄,耳聾嗌燥,中熱,肩背熱;如歲木不及,復則炎暑流火,民病寒熱,其兼證痱疹癰痤;如赫曦之紀,炎暑施化,民病䤭瘧,其兼證瘡瘍血流,狂妄目赤;如陽明司天,燥氣下臨,暴熱乃至,民病寒熱,其兼證心痛。如少陰司天,熱氣下臨,大暑流行,民病寒熱,其兼證,喘嘔嚏鼽,吐衄鼻窒。

如陽明之政,炎暑大行,民病寒熱,其兼證咳逆嗌塞,振慄癃閟;三之氣,燥熱交合,民病寒熱,其兼證喘咳氣上;四之氣,寒雨降,民病瘧寒之疾,其兼證骨痿血便,暴僕振慄,譫妄少氣、嗌乾引飲,及為心痛,癰腫瘡瘍。如少陽之政,炎火乃流,民病寒熱瘧,其兼證,聾,瞑,色變。

如太陰之政,四之氣,溽暑蒸化民病瘧,其兼證,腠理熱、血暴溢、心腹臚滿而熱,甚則胕腫。如少陰之政,三之氣,大火行,民病寒熱更作,其兼證,咳喘,目赤,氣厥,心痛;四之氣,溽暑至,民病寒熱,其兼證,嗌乾,黃癉,鼽衄、飲發。如火鬱之發,大暑至,民病溫瘧,其兼證,瘛瘲、骨痛、四肢䐜憤,瘍痱,嘔逆,腹暴痛,血溢流注,目赤,心熱,甚則瞀悶懊懁,溫汗濡玄府,善暴死也。

白話文:

若因暑熱侵襲體內,之後又遇到夏日陰冷的水寒,再加上秋季肅殺的風寒,而產生先寒後熱的瘧疾,若不積極治療,或過早地抑制病情,可能導致氣血痹阻而產生疼痛麻痺;或導致水液停滯而形成黃疸;或導致水液溢出肌膚腸胃而造成腫脹。

若因陰氣先衰,陽氣獨盛,症狀表現為氣短煩躁,手足發熱且想嘔吐,而產生只熱不寒的瘧疾,若不積極治療,或過早地抑制病情,多會導致全身灼熱,眼睛失明,神志不清,到處亂跑;或導致熱邪循經所至而化為癰疽膿腫;或導致胃部和腸道潰爛腐敗,患者死時身體發紅,腋下溫熱,心窩處發熱。

還有一種情況,肺部本來就有熱邪,厥逆之氣上衝,中氣充實卻不能宣泄,因用力過度,肌膚腠理疏鬆,風寒之邪侵入皮膚肌肉之間而發病,症狀表現為肌肉消瘦,也只有發熱而沒有發冷,同樣名為瘧疾,若不積極治療,或過早地抑制病情,多會導致咳嗽喘息,咳血,毛髮焦枯脫落;或導致肺痿肺癰,咳吐涎沫和膿血。

若因暑熱侵襲體內,風邪同時入侵,單獨表氣虛弱,不能將陰氣從下往上提升,而產生只寒不熱的瘧疾,若不積極治療,或過早地抑制病情,多會導致陰陽離絕,血液瘀滯於上;或導致陰寒過盛而發狂,陽氣脫落而產生幻覺,患者死時身體發青,小腿先發冷,嘴唇先發黑;若春季患病者惡風,夏季患病者多汗,冬季患病者不甚寒冷,若不積極治療,或過早地抑制病情,其病情變化而產生新的症狀,這是因為應時序的變化,而顯現經絡臟腑的病理變化;或者已經兼顧到經絡臟腑的病理變化,這是因為經絡臟腑的界限分明,而轉變產生新的病症。

至於間日發作,或間隔數日發作的瘧疾,若不積極治療,或過早地抑制病情,其病情變化而產生新的症狀,由於病邪深入,橫向連及胸腹部,內侵六腑,容易影響臟腑,多會導致病情嚴重,難以治愈而死亡。所以,夏季暑熱之氣是致病的根本原因,人體營氣的所居部位是疾病的標誌。秋季肅殺的風寒,陰冷的水寒是促成疾病的因素。衛氣三陽是發病的關鍵。

經絡臟腑的界限分明,這是營氣所居部位的界限。因此,寒熱交替發作,以及兼顧到經絡臟腑的病理變化是常見的;邪氣入侵經絡臟腑,以及出現病勢加重的症狀則為病情變化。所以一年之中,老幼疾病有很多相似之處,這是因為暑熱是時序變化中必然存在的氣候因素。至於五運六氣的影響下所產生的瘧疾,則應該另行論述。由於五運六氣五歲六期才循環一次,所以會造成流行性疾病的傳染和加重。

如果當年火太過旺盛,炎熱流行,人們容易患瘧疾,其伴隨症狀有咳嗽喘息、氣短、咯血、便血、耳聾、口乾舌燥、胸腹中熱、肩背發熱;如果當年木氣不足,炎熱之氣又盛,人們容易患寒熱交替的瘧疾,其伴隨症狀有麻疹、癰疽、痤瘡;如果當年陽光強烈,炎熱之氣盛行,人們容易患瘧疾,其伴隨症狀有瘡瘍、出血、狂妄、眼紅;如果當年陽明司天,燥熱之氣下降,酷熱難耐,人們容易患寒熱交替的瘧疾,其伴隨症狀有心痛;如果當年少陰司天,熱氣下降,大暑流行,人們容易患寒熱交替的瘧疾,其伴隨症狀有喘息、嘔吐、噴嚏、流涕、吐血、鼻塞。

如果當年陽明當令,炎熱盛行,人們容易患寒熱交替的瘧疾,其伴隨症狀有咳嗽逆氣、咽喉阻塞、畏寒戰慄、小便不利;如果當年三之氣,燥熱交合,人們容易患寒熱交替的瘧疾,其伴隨症狀有咳嗽喘息、氣逆;如果當年四之氣,陰冷的雨水下降,人們容易患瘧疾,其伴隨症狀有骨痿、血便、突然跌倒、畏寒戰慄、神志不清、氣短、口乾想喝水、心痛、癰腫、瘡瘍;如果當年少陽當令,炎熱之氣流行,人們容易患寒熱交替的瘧疾,其伴隨症狀有耳聾、眼瞼下垂、面色改變。

如果當年太陰當令,四之氣,濕熱蒸騰,人們容易患瘧疾,其伴隨症狀有肌膚腠理發熱、出血、心腹脹滿、發熱,嚴重者則會出現肢體腫脹。如果當年少陰當令,三之氣,大火流行,人們容易患寒熱交替的瘧疾,其伴隨症狀有咳嗽喘息、眼紅、氣厥、心痛;四之氣,濕熱之氣盛行,人們容易患寒熱交替的瘧疾,其伴隨症狀有口乾、黃疸、流涕、鼻出血、飲水後病情加重。如果因火邪鬱積而發病,大暑來臨,人們容易患溫熱性的瘧疾,其伴隨症狀有癇症、骨痛、四肢拘急疼痛、瘡瘍、麻疹、嘔逆、腹部劇烈疼痛、出血、眼紅、心熱,嚴重者會神志昏迷、煩躁不安、溫熱汗出、面色發黑,容易暴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