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乘雅半偈》~ 第十二帙 (6)
第十二帙 (6)
1. 芷園素社痎瘧論疏
以上惟風氣專令,與牝瘧之但寒者不同類。牝則獨現牝瘧之形證。此則惟風氣勝於暑熱者也。若痎之內薄於陰者,治固同法;但暑舍深邃,與淺近者方有異同。先須度二氣之勝負,但偏於向營,即從主方隨證損益;次後治暑,如石膏、粳米、䈽竹葉之類,佐以海螵蛸驅逐營舍之固結,力轉營為衛矣。更以常山解夏熱之交互,定陰陽之且移。
常即恆久不變,山即艮止不遷之意也。若間二日、或數日發者可類推矣。設兼見足太陽形證者,即為舍屬足太陽,宜桂枝茈胡各半湯。太陽為開,但寒熱交互,似乎從樞。故即從樞轉開,甚則大青龍湯主之。又太陽從本從標,故可從本氣之風暑,標見之寒化陽象者也。兼見足陽明形證者,即為舍屬足陽明,宜桂枝一白虎二湯。
固陽明為闔,止須治開,開開則邪去,邪去則旋闔矣。倍白虎一分者,陽明不從標本,從乎中治之濕化故也。甚則鱉甲煎丸主之,陽明多血多氣故也。設胃家實大便難者,調胃承氣湯主之。兼見足少陽形證者,即為舍屬足少陽,宜小茈胡湯,少陽從本,少陽為樞故也。兼見足太陰形證者,即為舍屬足太陰,宜小建中湯,太陰為開,太陰從本故也。
設自利便膿血,時腹自痛者,桂枝倍芍藥加大黃湯主之,此脾家實,腐穢當去故也。兼見足少陰形證者,即為舍屬足少陰,宜茈胡加細辛湯,少陰為樞,少陰從本從標故也。兼見足厥陰形證者,即為舍屬足厥陰,宜四物加苦楝附子黃芩湯,厥陰為闔,不從標本,從乎中治之火化故也。設厥甚者宜下之,厥深熱亦深故也。
設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疼熱,飢不能食,食即吐蛔者,烏梅丸主之。兼見肺家形證者,即為舍屬肺募也,先宜桂枝黃耆白薇款冬花散,次宜秫米、甘草、常山之屬。兼見心家形證者,即為舍屬心募也,先宜桂枝黃芩湯,次宜甘草、蜀漆、常山、鱉甲、石膏、香豉、梔子、烏梅、淡竹葉之屬。
兼見脾家形證者,即為舍屬脾募也,先宜小建中湯,次宜粳米、常山、甘草、知母、鱉甲之屬。兼見肝家形證者,即為舍屬肝募也,先宜通脈四逆湯,次宜烏梅、蜀漆、鱉甲、女萎、知母、苦參、常山、石膏、甘草、細辛、白薇、香豉之屬。兼見腎家形證者,即為舍屬腎募也,先宜桂枝加當歸芍藥湯,次宜䈽竹葉、常山、烏梅、香豉、蔥白之屬。
兼見胃家形證者,即為舍屬胃募也,先宜桂枝二白虎一加芍藥黃芩牡桂湯,次宜藜蘆、常山、皂莢、牛膝、巴豆之屬。若先熱後寒之溫瘧,其一,宜桂枝二麻黃一湯;其二,宜款冬白薇茹藘圓。若先寒後熱之寒瘧,宜麻黃二桂枝一小青龍一湯。若但熱不寒之癉瘧,其一,宜女萎石膏湯,或葛根豬苓湯;其二,宜香豉梔子栝蔞湯。
白話文:
這篇文章論述的是一種不同於單純寒邪引起的瘧疾的疾病,它主要由風氣所致,並受到暑熱的影響。治療方法需要根據風氣和暑熱的輕重,以及病邪侵犯臟腑的深淺來調整。
如果病邪侵犯陰分,治療方法基本相同,但暑邪的深淺會影響用藥。首先要判斷風氣和暑熱的強弱,如果偏向營氣,則應以主方為基礎,根據病情加減。其次,治療暑邪,可以使用石膏、粳米、淡竹葉等藥物,並佐以海螵蛸來驅除營氣的瘀結,使營氣轉化為衛氣。再用常山來治療夏熱的反复發作,以調整陰陽的平衡(「常」指恆久不變,「山」指艮止不遷)。發病間隔二日或數日的病例,以此類推。
如果同時出現足太陽經的症狀,表示病邪侵犯足太陽經,宜用桂枝茈胡各半湯治療。足太陽經主開闔,寒熱交互發作,如同樞紐,因此治療需從樞紐入手,嚴重者可用大青龍湯。治療足太陽經的病症,要兼顧本氣(風暑)和標證(寒象)。如果同時出現足陽明經的症狀,表示病邪侵犯足陽明經,宜用桂枝一白虎二湯治療。足陽明經主閉合,只需治療開闔,邪氣去除後,閉合自然恢復。白虎湯加倍一分的目的是因為陽明經不從標本治療,而是針對濕邪。嚴重者可用鱉甲煎丸,因為陽明經氣血充盛。如果胃實便秘,則用調胃承氣湯。
如果同時出現足少陽經的症狀,表示病邪侵犯足少陽經,宜用小茈胡湯治療,因為少陽經主樞紐,治療需從本經入手。如果同時出現足太陰經的症狀,表示病邪侵犯足太陰經,宜用小建中湯治療,因為太陰經主開闔,治療需從本經入手。
如果患者腹瀉伴有膿血,且腹部自發疼痛,則用桂枝倍芍藥加大黃湯治療,因為這是脾胃實熱,腐敗之物需要清除。如果同時出現足少陰經的症狀,表示病邪侵犯足少陰經,宜用茈胡加細辛湯治療,因為少陰經主樞紐,治療需從本經和標證入手。如果同時出現足厥陰經的症狀,表示病邪侵犯足厥陰經,宜用四物加苦楝附子黃芩湯治療,因為厥陰經主閉合,不從標本治療,而是針對火邪。病情嚴重者需要瀉下,因為厥陰經深層的熱邪也深。
如果患者出現消渴、氣逆衝擊心胸、心胸疼痛、飢餓不能進食、進食則嘔吐蛔蟲等症狀,則用烏梅丸治療。如果同時出現肺經的症狀,表示病邪侵犯肺經,先用桂枝黃耆白薇款冬花散,然後再用秫米、甘草、常山等藥。如果同時出現心經的症狀,表示病邪侵犯心經,先用桂枝黃芩湯,然後再用甘草、蜀漆、常山、鱉甲、石膏、香豉、梔子、烏梅、淡竹葉等藥。
如果同時出現脾經的症狀,表示病邪侵犯脾經,先用小建中湯,然後再用粳米、常山、甘草、知母、鱉甲等藥。如果同時出現肝經的症狀,表示病邪侵犯肝經,先用通脈四逆湯,然後再用烏梅、蜀漆、鱉甲、女萎、知母、苦參、常山、石膏、甘草、細辛、白薇、香豉等藥。如果同時出現腎經的症狀,表示病邪侵犯腎經,先用桂枝加當歸芍藥湯,然後再用淡竹葉、常山、烏梅、香豉、蔥白等藥。
如果同時出現胃經的症狀,表示病邪侵犯胃經,先用桂枝二白虎一加芍藥黃芩牡桂湯,然後再用藜蘆、常山、皂莢、牛膝、巴豆等藥。
對於先熱後寒的溫瘧,可以使用桂枝二麻黃一湯或款冬白薇茹藘圓。對於先寒後熱的寒瘧,可以使用麻黃二桂枝一小青龍一湯。對於只有熱象而無寒象的瘧疾,可以使用女萎石膏湯或葛根豬苓湯,或者香豉梔子栝蔞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