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乘雅半偈》~ 第十二帙 (5)
第十二帙 (5)
1. 芷園素社痎瘧論疏
又風並衛氣,亦須治風。五種風藥,正治風之劑。又衛氣下陷營中,並致三陽亦陷,唯挈三陽,衛氣自持。如羌活之挈太陽;葛根之挈陽明;茈胡、升麻、防風之挈少陽是也。但偏重少陽者,樞機維持開闔故也。又暑藏營舍,亦須治暑,白虎全方,正治暑之劑。藏之營舍,亦須治營,桃仁、紅花之類是也。
若鯪鯉穴山而居,遇水而入,則是出陰入陽,穿其經絡於營舍。舍且傾倒,暑更何從棲息耶。又有兼沭浴之水氣,舍於皮膚者,即以豬苓徹之。更有兼淒滄之水寒,侵著肌腠者,豬苓固能利徹,更須佐以辛溫,乃可對待水寒之寒,羌活、茈胡之類是矣。故風暑合作,其始也,形證必稍偏於風。
此因未易釀熱先須重於從風,輕於從暑,不必盡用全方,解表利小水足矣。久則暑熱熾盛,風亦釀熱,方稱二氣平均,現證始無偏勝,乃從全方合治法也。此但指風暑初中時,一氣無偏負者言。
設有暑勝於風,現證必稍偏於暑者,治宜從暑而帶風;亦有風勝於暑,現證稍偏於風者,治宜從風而帶暑;甚至有暑熱獨熾,惟現暑象,絕無風證者,治惟從暑,不必兼風,此種世人目為中暑者謬矣。蓋暑則常顯而不休,瘧則時間而時甚;縱或無間,亦必刻期加重;或七日、九日、十四日,暑雖縱橫殆甚,久則勢必稍遜,以汗以熱,亦即所以泄暑也。未現之風至此始露,方寒來而熱往,熱往而寒來,始從兩治法也。
以上獨暑氣偏勝,與癉瘧之但熱者不同類。癉則獨見癉瘧之形證,此則惟暑氣勝於風寒者也。又甚至有風氣獨盛,惟顯風證、絕無暑象者,治惟從風,不必兼暑,此種世人目為傷寒,或為中風,或久之風暑俱現、轉語云風寒轉而成瘧者亦謬矣。蓋寒與風,惟冬中傷,即時為病,各顯標本之化;其不即病者,至春始變為溫,至夏始變為暑。
暑病者,熱極重於溫也,始現證時,便不惡寒、一惟惡熱,且煩且渴而無汗;若風之至夏,亦變暑病者,更加自汗出,鼻息鼾,語難出,脈浮而身重也。故此溫此暑,惟春惟夏、隨時變遷,亦即隨時現證,是以隨時命名。至夏則人身出機已盡,無復伏藏,故不得不隨夏出之機,發露殆盡。
未聞猶可伏匿至秋,反見冬時即病之寒化,而無標證之陽象者。經云:夏惟傷暑,秋成痎瘧。亦如寒風至春變溫,至夏變暑,同一機衡。繇此觀之,夏月寒風,從何而至,更可云寒風轉而成瘧乎。此不知夏雖傷暑,不若秋風之獨厲,是以惟見寒風,絕無暑象。亦如暑熱獨熾,時間時甚,或刻期增劇,或七日、九日、十四日,風雖摧拉,至此勢亦稍遜,作熱作汗,亦即所以泄風也。其伏匿之暑,與風始無偏勝,方得均平,互為顯現,亦始從兩治法也。
白話文:
芷園素社痎瘧論疏
若風邪侵犯衛氣,也需治療風邪。五種治風的藥物,是治療風邪的正治之法。衛氣下陷於營氣之中,導致三陽經氣也陷下,只有提振三陽經氣,衛氣才能自行恢復。例如羌活可以提振太陽經氣;葛根可以提振陽明經氣;茈胡、升麻、防風可以提振少陽經氣。但偏重於少陽經氣的治療,是因為少陽經氣是樞紐,維持著開闔的運作。此外,暑邪蘊藏於營氣之中,也需治療暑邪,白虎湯是治療暑邪的正治之法。暑邪藏於營氣,也需要治療營氣,桃仁、紅花等藥物可以達到這個目的。
如同鯪鯉穴居於山,遇水則入水,這是從陰入陽,穿行經絡進入營氣。營氣已經傾倒,暑邪又從何安身呢?如果還有兼夾沐浴的水濕之氣滯留在皮膚,就用豬苓來通利它。如果還有兼夾淒涼的水寒之氣侵襲肌膚,豬苓固然可以利水通利,還需要佐以辛溫藥物來溫煦寒邪,羌活、茈胡之類就是。所以風暑夾雜,初期症狀必較偏向風邪。
這是因為在暑邪還未產生之前,治療上必須先重視風邪,輕視暑邪,不必完全使用白虎湯,解表利小便就足夠了。時間久了,暑熱熾盛,風邪也化為熱邪,到這時風暑二邪力量才相當,症狀不再偏向一方,才可以採用白虎湯的治療方法。這只是針對風暑病初期,風暑二邪力量沒有偏盛的情況而言。
如果暑邪勝於風邪,症狀必然偏向暑邪,治療應以治暑為主,兼顧風邪;如果風邪勝於暑邪,症狀偏向風邪,治療應以治風為主,兼顧暑邪;甚至有暑熱獨盛,只有暑邪症狀,完全沒有風邪症狀,治療就只治暑邪,不必兼顧風邪,世人將此誤認為中暑,這是錯誤的。因為暑邪總是持續不斷地顯現,瘧疾則是有時間規律地發作;即使沒有間隔,也一定會在特定的時間加重;可能是七天、九天、十四天,暑邪縱然盛極一時,時間久了,勢必會減弱,出汗發熱也是泄去暑邪的過程。此時潛伏的風邪才會顯露,寒來暑往,寒來暑往,才能採用兩種治療方法。
上述情況是暑邪獨盛,與單純的瘧疾發熱不同。瘧疾只見到瘧疾的症狀,而上述情況是暑邪勝於風寒。甚至還有風邪獨盛,只顯現風邪的症狀,完全沒有暑邪的症狀,治療就只治風邪,不必兼顧暑邪,世人將此誤認為傷寒、中風,或時間久了風暑夾雜,說成是風寒轉化為瘧疾,這些都是錯誤的。因為寒邪和風邪,只有在冬天受寒,立刻發病,各自顯現標本的變化;沒有立刻發病的,到春天變為溫邪,到夏天變為暑邪。
暑邪的病症,熱邪遠重於溫邪,發病時,不惡寒,只惡熱,而且煩躁口渴無汗;如果風邪到了夏天,也轉變成暑邪,則還會自汗,鼻息粗重,說話困難,脈浮而身重。所以溫邪和暑邪,春天和夏天各有不同,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也隨著時間而出現不同的症狀,所以也隨著時間而命名。到了夏天,人體的生理機制已經到達極點,沒有什麼潛藏的因素了,所以不得不隨著夏天,把一切都顯露出來。
從未聽說可以潛伏到秋天,反而在冬天發病,是寒邪化成的病,而沒有陽邪的症狀。經書說:夏天只傷暑邪,秋天則變成瘧疾。這也如同寒風到春天變為溫邪,到夏天變為暑邪,都是同一個道理。從這方面來看,夏天的寒風從哪裡來呢?還能說寒風轉化為瘧疾嗎?這是因為不知道雖然夏天傷暑邪,但不如秋天的風邪厲害,所以只見到寒風,完全沒有暑邪的症狀。也如同暑熱獨盛,時間規律地發作,或者在特定時間加重,可能是七天、九天、十四天,風邪縱然厲害,到這時勢必也會減弱,發熱出汗,也是泄去風邪的過程。潛伏的暑邪和風邪到這時力量才相當,互相顯現,才能採用兩種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