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之頤

《本草乘雅半偈》~ 第十一帙 (14)

回本書目錄

第十一帙 (14)

1. 蒴藋細葉

(別錄下品)

【氣味】酸,溫,有毒。

【主治】風瘙,癮疹,身癢,濕痹,可作浴湯。

【核】曰:蒴藋,出熊耳川穀,及冤句,今田野丘墟間亦有之。春初生苗,每枝五葉,夏半花白,如盞大。結子青碧,類綠豆,十月紅熟,一名接骨。芹族也,芹品凡三:一水芹,水英也;二旱芹,陸英也;三蒴藋,木英也。蓋木謂之華,草謂之榮,不榮而實,謂之秀;榮而不實,謂之英。

陸英精專者榮,採其英;蒴藋專精者葉,摘其葉。仲景金匱要略論,王不留行散,療金瘡,用蒴藋葉,因名蒴藋。細葉者,初生嫩綠小葉也。修事:初春摘取細葉,陰乾,他時葉轉大,氣味劣薄矣。

【叅】曰:蒴藋諧聲,草諧蒴藋也。蓋月冥初蘇之為朔,雉伏翕羽之為翟,喻功力用相肖耳。故得開宣陽氣,熏膚充身,而瘡瘍闢。乃回陰氣,骨接肌連,而金瘡合,樞機之為用,鑄形良品也。

白話文:

[蒴藋細葉]

【氣味】 味酸,性溫,有毒。

【主治】 可以治療風疹引起的皮膚搔癢、蕁麻疹、全身發癢、濕痹等病症,可以煎煮成藥湯沐浴。

【考證】 蒴藋這種植物,產於熊耳山的山谷,以及冤句這個地方,現在在田野和丘陵間也看得到。春天剛開始時會長出幼苗,每根枝條長五片葉子,夏天中旬開白色像小酒杯般大小的花朵。結出的果實是青綠色的,像綠豆,到了十月會變成紅色成熟,又名接骨。它屬於芹菜類植物,芹菜共有三種:一種是水芹,又名水英;一種是旱芹,又名陸英;第三種是蒴藋,又名木英。一般來說,樹木開的花稱為「華」,草本植物開的花稱為「榮」,不開花直接結果的稱為「秀」,開花但不結果的稱為「英」。

陸英精華在於花,所以採摘花朵;蒴藋精華在於葉,所以摘取葉子。《傷寒雜病論》中的金匱要略篇提到,王不留行散這個藥方用來治療金瘡,需要用到蒴藋葉,因此就以蒴藋來命名。所謂的細葉,指的是剛長出來的嫩綠小葉。處理方式是:初春時摘取細葉,陰乾,等到葉子長大後,藥效和氣味就比較差了。

【補充說明】 蒴藋這個名稱,是根據其讀音而來,草類植物叫做蒴藋。大意是說,像初一月亮重新出現那樣的「朔」,也像野雞收攏羽毛那樣的「翟」,用來比喻它的功用和效果很相似。因此,它可以疏通陽氣,薰蒸皮膚,使身體充滿陽氣,從而治療瘡瘍;也可以使陰氣恢復,讓骨頭連接,肌肉連結,從而讓金瘡癒合。這種植物的功效,可以說是修復身體的好東西。

2. 蘆根

(別錄下品)

【氣味】甘寒,無毒。

【主治】消渴客熱,止小便利。

【核】曰:所在有之,生下濕陂澤中。其狀似竹,葉抱莖生,無附傍枝。花白作穗若茅。根類竹而節疏。根行水底者,其味甘;露根水上者,不堪用也。

【叅】曰:詩疏云:蘆初生曰葭,嘉美也。長成曰葦,偉大也。未秀曰蘆,蘆,黑也。蓋蘆曰黑,黑,水色也。臚,腹前也,假言驢力之在臚也。其氣寒,其味甘,對待熱蘊臚腹,大者膀胱氣,美失其中,致腎水失周胸臆而消渴,獨沉膀胱而便利,與之各得其平。故水者,准也,稱物平施,則水流而不盈,行險而不失其正。

白話文:

【蘆根】

【氣味】味甘,性寒,沒有毒性。

【主治】可以治療因體內虛熱引起的口渴,以及頻尿。

【考證】說:蘆根到處都有,生長在潮濕的沼澤地中。它的外形像竹子,葉子包著莖生長,沒有旁邊的分枝。花是白色的,開成穗狀,像茅草。根像竹子,但節與節之間比較稀疏。根長在水底的,味道甘甜;露在水面上的根,則不能使用。

【闡述】說:《詩經注疏》說:蘆剛長出來的時候叫葭,意思是美好。長成後叫葦,意思是偉大。還沒開花的時候叫蘆,蘆是黑色的意思。蘆之所以叫黑,是因為黑色是水的顏色。臚,指的是腹部前面,這裡借用驢子的力氣在腹部來比喻。蘆根的性質寒涼,味道甘甜,用來對治熱積聚在腹部,特別是大腸和膀胱的熱氣。如果熱邪損害了體內平衡,導致腎水不能正常上輸到胸腔,就會產生口渴;而腎水又單獨下沉到膀胱,就會導致頻尿。使用蘆根可以使體內恢復平衡。所以水代表的是準則,用來衡量事物使其平衡,水流動時就不會滿溢,即使流經險阻也不會失去它的正道。

3. 苧麻

(別錄下品)

【氣味】甘寒,無毒。

【主治】安胎,胎熱丹毒。

【核】曰:苧麻,閩、廣、江、浙多有。宿根不死,至春再發,一科數十莖,亦可分蒔。高七八尺,葉如楮,無叉,面青背白,有短茸毛。夏秋間細穗青花。剝其皮可以績布。荊楊間則三刈,取皮,以竹刮其表,厚處自脫。

【叅】曰:門屏之間曰寧,曲禮云:天子當寧而立也。大鼗謂之麻,天子賜伯子男樂,則以鼗將之。功主安胎,顧名思義,則得之矣。先人云:質直而縷,如經如絡,故易生則氣勝,理潤則血流。安胎捷於益母,世諦未之識也。

白話文:

【苧麻】

【氣味】味甘,性寒,沒有毒性。

【主要功效】可以安胎,治療胎熱引起的丹毒。

【考證】說:苧麻,在福建、廣東、江蘇、浙江等地很多。它的根部可以過冬不死,到了春天又會重新生長,一叢可以長出幾十根莖,也可以分株種植。可以長到七八尺高,葉子像構樹,沒有分叉,正面是青色,背面是白色,有短短的絨毛。夏天和秋天開出細小的穗狀青色花。剝下它的皮可以織布。在荊州和揚州一帶,一年可以收割三次,取它的皮,用竹片刮去表面的粗皮,厚的地方自然脫落。

【參詳】說:門屏之間叫做寧,「曲禮」說:天子應該在寧的地方站立。大的鼓叫做麻,天子賜給伯、子、男這些爵位的人音樂時,就用鼓來引導。苧麻的主要功效是安胎,從它的名字和意義來理解,就可以明白了。前人說:它的質地堅韌挺直,可以抽成絲縷,像經線緯線一樣,所以容易生長,代表氣血旺盛;它的紋理光滑潤澤,代表血液循環順暢。它安胎的效果比益母草還要快,但是世俗之人還沒有認識到這一點。

4. 白附子

(別錄下品)

【氣味】辛甘,大溫,有小毒。

【主治】心痛血痹,面上百病,行藥勢。

【核】曰:本出高麗,及東海、新羅國,今出涼州,及遼東。生砂磧下濕地,獨莖,類鼠尾草,細葉周匝,生於穗間。形似天雄,根如草烏頭小者,長寸許,干皺有節。

【叅】曰:白附子,形肖附子而色白,陽毒獨行之勇悍,亦相肖焉。氣味辛溫,功齊火熱,手少陰心臟之體用藥爾。經云:心者生之本,神之變也,其華在面,其充在血脈。為陽中之太陽,通於夏氣,故主行藥勢,治心痛血痹,面上百病耳。

白話文:

白附子

【氣味】味道辛辣帶甘甜,藥性大溫熱,有輕微毒性。

【主治】能治療心痛、血脈阻塞不通,以及臉上的各種疾病,並且能引導其他藥物發揮藥效。

【考證】據說白附子原本產於高麗、東海、新羅等地,現在涼州和遼東也有出產。它生長在沙地下的潮濕地方,莖單獨一根,形狀像鼠尾草,細小的葉子圍繞著莖生長,長在花穗之間。外形像天雄,根部像小的草烏頭,長約一寸左右,乾燥後皺縮有節。

【說明】白附子,外形像附子但顏色是白色,它那陽熱而猛烈的藥性也與附子相似。氣味辛溫,藥效如同火熱之性,是手少陰心經所使用的藥物。中醫經典說:「心是生命的根本,精神變化的所在,其表現在臉上,充養在血脈之中。」心是陽中之太陽,與夏季的氣息相通,所以能引導藥物發揮作用,治療心痛、血脈阻塞不通,以及臉上的各種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