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之頤

《本草乘雅半偈》~ 第二帙 (7)

回本書目錄

第二帙 (7)

1. 蒲黃

(本經上品)

【氣味】甘平,無毒。

【主治】主心腹膀胱寒熱,利小便,止血,消瘀血。久服益氣力,輕身延年神仙。

【核】曰:香蒲蒲黃苗也。處處有之,秦州者良。叢生水際,似莞而褊,有脊而柔,春生嫩葉,出水時,紅白茸茸然。取中心入地白蒻,生啖甘脆。瀹以作鮓,一宿可食。亦可炸可蒸及曬乾磨粉作餅。周禮謂之蒲俎。詩云:其蔌伊何?惟筍及蒲是矣。至夏後,則莖抽葉中,花抱莖端,如武士捧杵,謂之蒲槌,即蒲萼也。

白話文:

香蒲,就是蒲黃苗,各地都有,以秦州的品質最好。它生長在水邊,外型像莞草但較窄,有脊但觸感柔軟,春天長出嫩葉,出水的時候看起來紅白交錯、蓬鬆柔軟。取它的中心部位埋入土中生長的柔軟部分,生的時候就可以吃,口感清脆甘甜。用它來做醃菜,醃漬一晚就可以食用。也可以油炸、蒸煮,或是曬乾後磨成粉做成餅。周禮中稱它為「蒲俎」。詩經中說:「它們的蔬菜是什麼?」答案就是筍和蒲。到了夏天,莖會從葉中抽出,花苞會抱在莖的末端,像武士捧著杵,叫做「蒲槌」,也就是蒲萼。

黃即花上粉屑,一名蒲灰。開時便取,蜜搜作果,食之大美。七八月摘葉,柔滑而溫,可以為席,故禮男執蒲璧,言有安人之道也。凡使勿用松黃,及黃蒿,二件全似蒲黃,只是味跙及吐人。真蒲黃鬚隔三重紙,焙令黃色,蒸半日,卻再焙乾。

白話文:

黃者就是蒲公英花上的粉末,別名蒲灰。花開時就可以採集,用蜂蜜做成蜜餞,味道極美。七、八月採摘蒲公英葉,質地柔軟而溫暖,可以做成席子。因此《禮記》中提到男子執蒲璧,表示有安撫他人的方法。凡是使用蒲黃,切勿用松黃和黃蒿,這兩者與蒲黃很相似,但味道苦澀,會令人嘔吐。真正的蒲黃需要隔著三層紙焙乾,使其變成黃色,蒸煮半天,再焙乾。

【叅】曰:蒲,水草。黃其夏火之華英也。凡草木綻萼吐英,與夫榮實蒂落,莫不具春升夏出,秋降冬藏之象;至黃布花心,此又夏出吐英之榮極時也。第蒲黃四布花上,若黃金經久不變。是知蒲性精專在黃,而以巨陽為用,寒水為體,合入太陽,誠太陽氣分、血分藥也。故太陽是動,則病寒熱,小便不利。

白話文:

《本草求原》說:蒲草是一種水生植物。蒲黃是夏季火旺時開的花朵。所有草木綻放花萼、吐露花蕾,以及繁榮結果、果實蒂落,都經歷著春天生長、夏季綻放,秋天衰落、冬天收藏的規律;到蒲草的花心中開出黃色的花朵,這又是夏季開花吐蕊達到最盛的時候。不過,蒲黃散佈在花朵上方,就像金子一樣歷久不變。由此可知,蒲草的功效主要在於它的黃色,它以陽氣為用,以寒水為體,歸屬於太陽經,確實能調和太陽經的氣血。因此,太陽經有問題,就會出現寒熱病,小便不利。

其所生,則病衄血、血瘀,咸可療之。客曰:水草紅白,夏華抱莖,具心腎義。亦可入心之腎,入臂之心藥矣。頤曰:手足太陽少陰,為腑臟表裡上下中見。入手太陽,兼中臟之手少陰。入足太陽,兼中臟之足少陰。所謂標之上,氣之化;氣之下,中之見也。此蒲黃互腑臟表裡上下之中見,是以心腎咸關,與水火既濟,心腎交互者不同例耳。

白話文:

蒲黃這種藥材的功效,可以治療因出血過多而引起的鼻血和瘀血。

有人說:蒲黃的花草有紅色的和白色的,夏天開花,莖上抱著花朵,具有滋潤心腎的作用。因此,它既可以補心,又可以補腎,還能治療手臂上的心臟疾病。

我說:手三陽經(手少陽三焦經、手陽明大腸經、手太陽小腸經)和足三陽經(足少陽膽經、足陽明胃經、足太陽膀胱經)都是腑臟的表裡上下結合點。

蒲黃可以入手太陽經,並兼入臟腑表裡的手少陰心經。它也可以入足太陽經,並兼入臟腑表裡的中足少陰腎經。

所謂「標之上」是指氣的變化,「氣之下」是指中臟的反應。

蒲黃既能兼入腑臟表裡,又能兼入上下,所以它可以同時治療心和腎的疾病。這與「水火既濟」心腎相互作用不同。

客曰:既入心腎,亦可交互。頤曰:交互,便非開闔,合象中樞。蒲黃四布花上,唯標臣陽之開方顯在中之見。此以府經之氣,涉藏經之化,非府經之形,合藏經之神。叅五運之相襲,六氣之對待,以及標本病傳,比量推度,則得之矣。

白話文:

病人問:既然藥物可以進入心腎,那麼也可以互相轉化。

醫生答:互相轉化就不再是開合之象,而與中樞相符。蒲黃分佈在花朵上方,只有指向人體陽經的開竅方能展現實質。這是由臟腑經絡之氣滲透到藏象經絡的變化,而不是臟腑經絡的實體與藏象經絡的神氣相合。參照五運的相繼循環,六氣的對立轉化,以及標本病證的傳變,經過比對推論,就可以理解了。

(百花有黃,花謝黃滅,以非專精於黃也。蒲黃黃金不變,固屬專精。亦具夏火,長夏土,秋金三義。巨陽,太陽也。太陽之上,寒氣主之,中見少陰。太陽所謂標,寒氣所謂本,少陰所謂中也。本自水中草,標著在夏火吐英榮極時,故專走太陽,兼乎中見。)

白話文:

百花開後顏色會消失,這是因為它們並非專精於黃色。蒲黃從生長到枯萎都不會變色,所以它是專精的。它同時具有夏天的火、長夏的土和秋天的金這三種意義。巨陽指太陽,太陽之上主寒氣,中間夾雜少陰。太陽是指表層,寒氣是指根本,少陰是指中間。蒲黃本身來自水中的草,它在夏火炎熱、植物生長旺盛的時節開花,所以它專門作用於太陽,同時也兼顧中間部分。

2. 澤瀉

(本經上品)

【氣味】甘寒,無毒。

【主治】主風寒濕痹,乳難,消水,養五臟,益氣力,肥健。久服耳目聰明,不飢延年輕身,面生光,能行水上。

白話文:

功效: 主要治療寒濕痹症、乳腺不通、消除水腫、調養五臟、增強氣力、使人肥胖強健。長期服用可以明目聰耳,不飢餓,延緩衰老,面容光澤,甚至能在水上行走。

【核】曰:出汝南池澤。今汝南不復採,以涇州華山者為善,河陝江淮八閩亦有之。春生苗,叢生淺水中。葉狹長似牛舌,獨莖直上,五月採葉,秋時白花作叢,似穀精草,秋末採根,形大而圓,尾間必有兩岐者為好。九月採實,俱陰乾。修治,不計多少,銼極細,酒浸一宿,取出曝乾。畏海蛤、文蛤

白話文:

核桃

《本草綱目》記載:出產在汝南的湖泊沼澤。現在汝南不再採集,以涇州華山產的為最好,河陝、江淮、八閩也有分佈。春天發芽,幼苗叢生在淺水中。葉子狹長像牛舌頭,莖直立向上生長,五月採摘葉子,秋季開白花,成叢狀,像穀精草,秋季末採收根部,形狀大而圓,尾端有兩個分叉的品質較好。九月採收果實,全部陰乾保存。

炮製方法 :不論用量,將果仁切碎至極細,用酒浸泡一晚,取出後晾乾。忌食海蛤、文蛤。

先人題藥序云:壬寅春,受仁和劉矦旨集本草約言,一夕解衣欲寢,偶拈澤瀉讀之,以其利水道也,又能止寒精之自出;以其明目也,又能使人目盲;以其催產難也,又能種人子息。遂發疑立久,漏或再下,觸發行水二字貫其文,似覺釋然。越三歲,以此法解本草,示禹航沈生,彼若以為未盡然也。

白話文:

前人題寫藥材分類序言中說:壬寅年的春天,我應江西仁和劉矦醫生的請求,收集整理了本草約言。一天晚上,我脫去衣服準備睡覺,偶然拿起了澤瀉這味藥材的說明。當時我看到它既能利水,又能止精液自出;既能明目,又能使人失明;既能導致難產,又能幫助生育。於是我產生了疑惑,思考了很久,直到漏刻滴水兩次後,我突然意識到文中「行水」兩個字貫穿全篇,感覺豁然開朗。三年後,我用這種方法解讀本草,並向禹航的沈生展示,但他認為我的解釋不夠完善。

遂動疑再讀,得比類法,如甘草色味性情,有土之德,能生萬物,而為萬物所歸。辛亥冬,日中見茶氣上升,有細細點子,手挹攬生潤,始解澤瀉命名之義。迄今望壬寅,已十七年矣,尚未盡了其大義。可見余之遲鈍懶惰,寧不自生愧作哉。有人以新刻本草見遺,讀之不無憾然,遂溫習綱目,後題數言以自記。

白話文:

於是我產生了疑問,重新研讀《本草綱目》,得到了比類推斷的方法。比如甘草的顏色、味道和性質具備土的屬性,能孕育萬物,而萬物則歸於甘草。辛亥年的冬天,我在中午時分看到茶氣向上升騰,有細小的點滴,用手觸摸感到滋潤,才理解了澤瀉這個名字的含義。直到現在望辛寅年,已經過去了十七年,我仍然沒有完全領會《本草綱目》的深奧義理。可見我天資愚鈍、又好逸惡勞,怎能不自我慚愧呢?有人送給我新刻印的《本草綱目》,讀後不勝感慨,於是我溫習了《綱目》,在書後題上幾句話作為自勉。

義出偶中,若泣若歌,余小子敢云著述乎。後之哲人,莫踵予之流弊,內無真見,而外發狂言,破裂當世之規矩準繩也。倘有有志之人,旁聞不甘,遂深究本經,遍攻諸性,融化世間文句,提其精微而印正之。示一草一木,宛然若指諸掌,不是空言,實實見之行事,以濟疲癃夭扎,可開天下後世人眼目,此真吾師也。敢不甘拜下風,脫或未然,還須珍重,時巳未浴佛日,記於芷園懺室。

白話文:

感嘆自己身懷絕技,有如身懷寶玉,卻只能在偶然的機會下稍微顯露,不禁悲喜交加。我這個小人物,怎敢宣揚自己的著作呢?希望後來的有識之士,不要效仿我的流弊,沒有真才實學,卻大放厥詞,破壞當世的規範準則。如果有人志向遠大,不甘只聞其言,於是深入研究經典,遍覽藥性,融會貫通各種言論,提煉其精華並加以驗證。他們能指著一草一木,清楚地說明其作用,這不是空談,而是實實在在的應用,可以幫助那些病弱貧苦的人們,造福後世。這樣的人,纔是我的真正老師。我怎敢不甘拜下風呢?如果未能遇見這樣的人,還請務必珍重。時值未浴佛日,記於芷園懺室。

【叅】曰:世知火與元氣不兩立,不知水亦與元氣不兩立。何也?停則為水,散則為氣,如水上升為云,云下降為雨。而宣發上升者,火力使然。故知氣即體,水即相,火即用。用不離體,體不離相,離則不祥莫大焉。澤瀉功力,體用俱備,故益氣之力,能行水上,以面生光為外徵耳。

白話文:

【參考】的文章說:世人只知道火和元氣不相容,卻不知道水也和元氣不相容。為什麼這樣說呢?水停滯了就變成水,散發開來就變成氣,就像水蒸氣上升形成雲,雲下降變成雨一樣。而水這種發散上升的性質,是由火氣推動的。所以可以知道,氣就是實體(本體),水就是表現(現象),火就是作用。作用離不開實體,實體離不開表現,離了這些就是最大的不吉利。澤瀉的功效,實體和作用都具備,所以它能增強元氣的作用,可以讓水在身體上運行,臉上生光只是外在表現而已。

如是則五臟安和,聽視澄徹,痹通乳易,肥健水消,輕身延年矣。設無水相,徒行體用,便目盲水涸,為禍不淺。

白話文:

如果按照這個方法,那麼五臟就會安和,聽力和視力清晰,四肢通暢乳房疏通,身體健壯水腫消除,身輕體健延年益壽。如果沒有水液相輔,只注重體力活動,就會導致眼睛失明、體液枯竭,危害不小。

(古人言火與元氣不兩立,即舉一隅,轉水亦與元氣不兩立,即三隅反。)

3. 茵陳蒿

(本經上品)

【氣味】苦平,無毒。

【主治】主風濕寒熱邪氣,熱結黃疸。久服輕身,益氣耐老;面白悅,長年。白兔食之仙。

【核】曰:生太山,及丘陵坡岸上,所在亦有,不及太山者佳。春生苗,似蓬蒿而葉緊細。九月作花,結實與菴䕡花實相似。亦有無花無實者,秋後莖枯,經冬不死,至春舊苗復生。修治,用葉有八角者,陰乾,去根,細銼,勿令犯火。伏硇砂。先人云:諸邪成熱,入中為疸,必從腠理脈絡而內薄之。

白話文:

核:

  • 生長在泰山,以及山丘和斜坡上,其他地方也有,但不及泰山的品質好。
  • 春天發芽,葉片細密,像蓬蒿草。
  • 九月開出花朵,果實類似菴䕡的花果。
  • 有些沒有花朵和果實,秋天莖部枯萎,但越冬後不會死亡,到了春天舊的芽會重新長出。
  • 修治方法:使用葉子有八個角的,陰乾後去掉根部,切成細碎,避免接觸火源。研成極細的粉末。
  • 古人說:各種邪氣形成熱邪,進入體內會導致黃疸,必定會從皮膚脈絡中慢慢侵入。

陳絲如腠如理,如脈如絡,芬芳疏利,味苦健行,則入者出,結者散矣。又云:誠山廚之清供,脾土之生陽者也。

白話文:

白話文:

陳皮的纖維像細絲,像紋理,像脈絡,芬芳疏通,味道苦但健運脾胃,這樣一來,進去的東西能排出,結滯的氣也能散開了。另外還說:陳皮是山上野炊的清淡食品,能生發脾胃的陽氣。

【叅】曰:甲子季春,經山陰道中,遠矚籬落間,宛若綠氣蒸出,就之叢生似藻,纖柔青整,訊之土人,即茵陳蒿也。始釋「焄蒿悽愴,沐醯青陳之絲」之義。藏器謂其因舊苗而發,因名茵陳。內經云:春三月,此謂發陳,大相吻合。故因者,仍也,托也;陳者,故也,有也,木德之始也。

白話文:

《叅》中記載:甲子年初春,我經過山陰道中,遠眺籬笆間,雲霧瀰漫似綠氣蒸騰而上。走近一看,草叢茂盛如藻荇,纖細柔軟且青翠整齊。詢問當地人,得知這是茵陳蒿。這才明白「焄蒿悽愴,沐醯青陳之絲」這句話的含義。唐代醫家孫思邈認為,茵陳蒿是生長在舊苗的根基上,因此得名「茵陳」。《黃帝內經》中說:春天的三月,正是「發陳」的時候,這與孫思邈的說法十分吻合。所以,「茵」的含義是依附、寄託,「陳」的含義是舊的、存在的,也是木德開始生發的時候。

言仍託故有,以宣木德之始,雖與蘩蕭蔚莪,至秋老成,同為蒿屬,不若此芳香宣發之能因陳致新耳。寒熱邪氣,交結於中,不能宣發,則鬱黴成黃,此陳也。茵陳宣發發陳,外入之邪外出,陳去而新生矣。輕身面悅白者,久服則新新非故。益氣者,即益新新宣發之氣耳。

白話文:

話雖如此,依舊是託古有據,用來宣揚木氣萌發的開始。雖然茵陳和鵪菜、蔚草、莪草,到了深秋變老後,都屬同一個蒿類,但比不上茵陳這種能發散芳香、把陳舊轉化成新的。寒氣和熱氣的邪氣,在身體內交纏在一起,無法發散,就會鬱結化黃,這就是「陳」。茵陳能發散「陳」,讓外來的邪氣排出體外,把「陳」去掉後就能生長新的。久服茵陳,身體變輕、面色紅潤、白皙,是因不斷更新,不再有「陳」的緣故。益氣的意思就是益發散更新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