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之頤

《本草乘雅半偈》~ 第十帙 (13)

回本書目錄

第十帙 (13)

1. 馬兜鈴

(宋開寶)

【氣味】苦寒,無毒。

【主治】主肺熱咳嗽,痰結喘促,血痔瘻瘡。

【核】曰:出關中及河東、河北、江、淮、夔、浙,諸平澤叢林間。春時蔓生,附木而上;葉似羅摩葉,圓厚且澀。入夏作花,色青白。結實似桃李而長,霜降葉脫,垂垂似鈴,枯則四裂,中仁似榆筴。根色黃赤似防己,稍小而扁,作葛根及木香氣。修事,採實去葉蔓,置絹囊中,懸東屋角畔,俟干,劈開,去革膜,只取淨子,焙乾用。

【叅】曰:形似馬兜之鈴,高懸四裂,肺金之象也。氣味苦寒,對待肺熱葉焦,為咳為喘為痰結或移熱於腑;為痔為漏為腸癰;或發於廣顙,為瘻為瘡為瘰癧;或失於遊溢,為癃,為淋,為水腫;或橫乘火位,為噦為啘為心痛,莫不以熱為本,以肺為標,宜虛其實,毋虛其虛。

(肘後名都淋藤。大明名雲南枝。蜀本名獨行根。事物異名名玉皇瓜。唐本名土青木香。各隨根莖花實以肖形也。綱目名三百兩銀藥。此理數之不可曉者。)

白話文:

【氣味】味道苦,屬性寒涼,沒有毒性。

【主治】主要治療肺熱引起的咳嗽、痰液凝結導致的氣喘急促,以及血痔、瘻管瘡瘍等疾病。

【說明】這種植物產於關中、河東、河北、江淮、夔州、浙江等地的平坦沼澤和叢林之間。春天時藤蔓生長,依附樹木向上攀爬;葉子像羅摩樹的葉子,圓而厚實且帶有澀味。夏天開花,花色青白。結出的果實像桃李但較為細長,霜降時葉子脫落,果實垂掛似鈴鐺,枯萎後會裂成四瓣,裡面的種子像榆莢。根部顏色黃赤色,像防己,但稍小而扁平,帶有葛根和木香的氣味。處理時,採摘果實,去除葉子和藤蔓,放入絲綢袋中,懸掛在房屋東邊的角落,等乾燥後,將果實剖開,去除外層革質薄膜,只取淨種子,烘乾後使用。

【分析】它的外形像馬脖子上掛的鈴鐺,高懸且四裂,這是肺金之象。味道苦寒,正好可以用來對付肺熱導致的葉子焦枯,進而引起的咳嗽、氣喘、痰液凝結,或熱邪傳入其他臟腑;也能治療痔瘡、瘻管、腸癰;或在額頭部位出現的瘻瘡、瘡瘍、瘰癧;或因熱邪遊走溢散,導致小便不暢、淋漓、水腫;或熱邪橫逆上犯,引起呃逆、嘔吐、心痛,這些病症都以熱為根本,以肺為表象,治療上應當針對實熱進行疏導,而不要錯誤地去補虛。

(《肘後方》稱之為都淋藤。《大明本草》稱之為雲南枝。《蜀本草》稱之為獨行根。《事物異名錄》稱之為玉皇瓜。《唐本草》稱之為土青木香。這些名稱都是根據其根、莖、花、果實的形狀而命名的。《本草綱目》稱之為三百兩銀藥,這個名稱的道理就不得而知了。)

2. 荊三稜

(宋開寶)

【氣味】苦平,無毒。

【主治】主老癖癥瘕,積聚結塊,產後惡血、血結,通月水,破胎,止痛、利氣。

【核】曰:舊不注所產土地,今荊襄、江淮、河陝皆有之。多在淺水旁,或荒廢陂池濕地間。春時叢生,夏秋抽莖,莖端復出數葉,開花六七枝,色黃紫。作穗細碎,列子如粟。莖葉花實,俱有三稜,並與莎草一樣,但極長大。其本光滑,中有白瓤,剖之織物,柔韌如藤。本下有魁初生成塊,如子附子;亦有扁形者。

從旁橫貫一根,復連數魁,或作苗葉,但都長扁,須皮黃褐,削去須皮,宛如鯽狀,體重者,荊三稜。圓小如梅者,黑三稜。鉤曲如爪者,雞爪三稜。因狀賦名,各適其用,本非兩物也。

【叅】曰:固以形地舉,亦以功用言。李廣傳云:威稜憺乎鄰國,故主老癖積惡,匪此破敵,不滅不格矣。

白話文:

【荊三稜】

【氣味】味道苦,性平,沒有毒性。

【主要功效】主要治療頑固的腫塊、腹中積聚的硬塊,以及產後惡露不盡、血瘀結塊等症狀,能疏通月經,墮胎,止痛,並能行氣。

【考證】過去的藥書沒有記載它的產地,現在荊襄、江淮、河陝等地都有出產。大多生長在淺水邊,或是荒廢的池塘、潮濕的土地上。春天時成叢生長,夏秋時抽出莖桿,莖桿頂端又長出數片葉子,開出六七枝花,顏色呈黃紫色。花穗細碎,排列的種子像小米一樣。莖、葉、花、果實都有三稜,和莎草很像,但更為高大。它的根部光滑,中間有白色的髓,剖開後纖維柔韌如藤。根的下方最初生成塊狀物,像附子的子塊;也有扁平的。

從旁邊橫向連著一根莖,又連結著數個塊狀物,或長出像苗一樣的葉子,但都是長扁的,表皮呈黃褐色,削去外皮,樣子像鯽魚,體重的是荊三稜。圓小如梅子的,稱為黑三稜。鉤曲像爪子的,稱為雞爪三稜。因為形狀不同而命名,各自有不同的用途,但本質上它們都是同一種植物。

【參考】 確實是根據外形和產地來區分,也根據其功效來命名。李廣的傳記中說:「威稜震懾鄰國」,所以用它來治療頑固的腫塊和積聚的惡疾,不利用它來破除這些頑固的病症,就不能徹底消除它們。

3. 穀精草

(宋開寶)

【氣味】辛溫,無毒。

【主治】主喉痹,齒風痛,諸瘡疥。

【核】曰:江湖南北都有,春時叢生荒谷田中。莖葉都似谷秧,高五七寸,柔嫩青綠。八九月,莖端開花白色,點點如亂星。餒馬令肥,並主蟲顙毛焦之疾。一種莖長有節,根微赤者,出秦隴,亦入藥用。

先人云:谷,金屬也,交草谷之精而化生。輕浮潔白,秋成得辛,清肅之象也。喉齒頭目之疾本乎風木,標見陽明之上者,從治其標,逆治其本。並治小兒諸疳雀目,佐以禽畜之專藏,用開竅穴,特易易耳。

【叅】曰谷之言續,精之言神觀而鑿鑿者,陽之睛也。一名戴星、文星、流星。說文云:星之言精也,陽之榮也。故白花點點猶星星也。天文志云:金之散氣為星,其本曰人。孟康云:星,石也。金石相生,人與星氣相應而成睛也。是故力平肝木之風,以通喉痹,布散翳膜之障,以開盲瞽。

謂其不穀,仍續神觀鑿鑿之以陽為睛也。若瘡疥淫瘡,為火刑金地,致金不穀,仍可續之;若鼻衄不止,為木用太過,而血菀於上,亦屬金之不穀,無以乘氣於木下也。穀精草,布散以金氣,火自安其位,木亦退其舍矣。

(金位之下,火氣乘之;火位之下,陰精乘之。亢則害,乘乃制,制則化生矣。星者,散也,位布散也。宿者,宿也,星各止宿其處也。)

白話文:

【氣味】味道辛辣溫和,沒有毒性。

【主治】主要治療喉嚨腫痛、牙齦疼痛、各種瘡和疥癬。

【考證】這種草在長江以南和以北都有,春天時在荒谷和田埂上叢生。莖和葉子都像稻秧,高約五七寸,柔嫩且呈青綠色。八九月時,莖的頂端會開出白色的小花,像散亂的星星。餵食虛弱的馬可以使之肥壯,也能治療家畜身上毛焦乾枯的疾病。另外有一種莖節較長、根部略呈紅色的,產於秦隴一帶,也可以入藥使用。

前人說:穀,屬於金,這種草是吸取了金的精華而化生出來的。它輕盈潔白,秋天成熟時帶有辛味,屬於清肅之象。喉嚨、牙齒和頭部的疾病,根源於風木,表現於陽明經之上,治療時,可以從症狀入手,也可以從病根入手。這種草也能治療小孩的各種疳疾和夜盲症,配合使用家禽家畜的特定臟器,利用開竅穴位,效果特別容易顯現。

【闡述】穀的意思是延續,精的意思是神氣外顯清晰可見,就是陽的眼睛。這種草又名戴星、文星、流星。《說文解字》說:星的意思是精華,是陽的榮耀。所以它白色的花點點,就像星星一樣。天文志說:金的散發之氣化為星,它的本質是人。孟康說:星是石頭。金與石頭相生,人與星的氣息相互感應而形成眼睛。因此,它能夠平息肝木之風,來疏通喉嚨的腫痛,消散眼膜的遮蔽,來治療失明。

之所以說它不穀,是因為它能夠延續神氣外顯清晰可見的陽,使之成為眼睛。如果瘡疥和膿瘡,是因為火過於刑克金,導致金氣虛弱,此時可以利用它來延續金氣;如果鼻出血不止,是因為木氣過於旺盛,而使血瘀積在上方,也是因為金氣不足,無法將氣往下輸送。穀精草可以散佈金氣,使火氣安於其位,木氣也退回其所。

(金的下方,火氣會侵犯它;火的下方,陰氣會侵犯它。過於旺盛就會產生危害,侵犯後就會相互制約,制約後就會產生變化。星,是散佈的意思,是將氣分佈開來。宿,是停留的意思,星星各自停留在自己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