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乘雅半偈》~ 第八帙 (11)
第八帙 (11)
1. 莎草
(別錄中品)
螻蟈俗名地狗,即以狗姜呼之。部署形層宮城位次,靡不周到諸陽之氣起於胸中,𨴗闔則遏逆而不舒。
【氣味】甘微寒,無毒。
【主治】主胸中熱,充皮毛,久服令人益氣,長鬚眉。
【核】曰:別錄莎草,不別根苗。後世僅用其根,名香附子,並不知莎草名矣。生田野下濕地,所在都有,唯隴西、涪都、兩浙最饒。苗似草蘭而柔,又似細萱而勁。葉心有脊似劍,又似菖蒲吉祥草輩。光澤亦同,嫩綠蕭疏,小別異耳。五六月中抽一莖,三稜中空,莖端復出數葉。
開青色花,成穗似黍,中有細子,似葶藶、車前子狀。根多白鬚,須下另結子一二枚,轉相延生,外裹細黑茸毛,大者似羊棗,兩頭尖。耐水旱,雖分劈亦不知死。先人云:多屬螻蟈化生。土人每從沙地荒圃,或麥門冬地上,鋤得香附,半存螻蟈形者,兩足為根,頭作苗葉,身成香附子,緣緣而生,延蔓可厭。土人患之,其地即改種絡麻。
麻盛不得雨露,方才悶絕,呼為狗姜,或麥冬餘氣,幻結所成;或螻蟈嗜啖麥冬,化生所致。故香附子,氣臭頗似麥冬,其非麥冬地者,則不可知,然的是螻蟈化生為始。楞嚴經云:化以離應,即此類也。修事陰乾,石臼搗之,忌鐵器。
先人云:胸為肺金之部分,氣為肺金之所司,皮毛為肺金之所主。香附子功能解表利水,所以泄金之郁。經云:金鬱則泄之,解表利小水也。
【叅】曰:莎品凡三,臺、薠、薃也。爾雅載薃。埤雅載臺。子虛賦載薠。爾雅翼載臺、薃而兼言薠。本草混臺、薠、薃為一物。繇辨之當早辨也。薠即青薠,一名大莎。說文以為青薠似薃,但大小有異,生江湖,為雁所食。臺即夫須,一名莎草,子虛賦所為辥,漢書、音義所謂藾,可以為衣,疏而無溫,編之若甲狀,毿毿而垂,使雨順流而下,匹夫所須也。
薃即鎬侯,一名侯莎,爾雅翼所謂莎,廣成頌所謂綠莎,顏師古所謂青莎,晏元獻公有庭莎記,言此草耐水旱,樂延蔓,雖技心隕葉,亦弗之絕,莖葉都似三稜。圖經所謂水香稜,又名水莎、水巴戟。廣雅所謂地毛。記事珠所謂抱靈居士。此皆指薃苗莖葉為名也。根若附子,相附連續,周匝有毛,大者如羊棗,乃子也。
另有細根如白髮,根上結子二三枚,或有或無,有則轉相延蔓者為牝。別錄所謂香附子;圖經所謂草附子,又名莎結、續草根;金光明經所謂日萃哆;唐本所謂雀頭香;魏文帝於吳求雀頭香,即薃根香附子也。用合眾香,能發眾香臭,是以性專捭闔,開發上焦,宣五穀味,熏膚充身澤毛,若霧露之溉。中焦亦得藉之以宣化,下焦亦得藉之以宣瀆。
又不獨僅宣五穀味,並宣諸藥味,而為諸藥之先聘通使。如上焦𨴗闔,則諸陽之氣逆於胸中,致胸中熱,嘗日憂愁不樂,心忪少氣者,捭闔從開,既順乃宣矣。則胸熱自除,憂愁自釋,心忪自平,少氣自益,充皮毛,長鬚眉,誠若霧若露灌溉之休徵也。若食飲積,痞滿堅,或霍亂嘔逆,或月事不以時下者,此正中焦失於宣化。
白話文:
[莎草]
螻蟈,俗稱地狗,又叫狗姜。它的生長位置就像宮殿一樣有層次,非常周到。人體的陽氣從胸腔升起,如果胸腔的開合功能受阻,就會導致氣逆而不順暢。
【氣味】 味甘,性微寒,無毒。
【主治】 主要治療胸中發熱,使皮膚毛髮充盈。長期服用可以增強氣力,使鬚眉生長旺盛。
【考證】 《別錄》中記載的莎草,沒有區分根和苗。後世只使用它的根部,稱為香附子,反而不知道莎草這個名稱了。莎草生長在田野低濕的地方,各地都有,但以隴西、涪都、兩浙地區最多。它的苗像蘭草一樣柔弱,又像細萱草一樣挺拔。葉子中心有像劍一樣的脊,又像菖蒲、吉祥草等植物,光澤也相似,只是稍微有些不同。五六月會抽出一根莖,莖是三稜中空的,頂端會長出幾片葉子。
開青色的花,像黍穗一樣成串,裡面有像葶藶、車前子一樣的細小種子。根部有很多白色的鬚根,鬚根下會長出一兩個像羊棗一樣、兩頭尖的子,子外包裹著細黑色的絨毛。它很耐旱也耐水,即使分開也能存活。古人說,很多莎草是由螻蟈變成的。農民經常在沙地、荒園或麥門冬地裡,挖到半個形狀像螻蟈的香附子,兩隻腳變成根,頭變成苗葉,身體變成香附子,連在一起生長,蔓延生長,令人厭惡。農民很討厭它,就在那塊地上改種絡麻。
絡麻長得茂盛,沒有雨露滋潤,就會枯萎,被稱為狗姜,或者認為是麥門冬殘餘的氣息變化形成的;或者認為是螻蟈喜歡吃麥門冬,而轉化生成的。所以香附子的氣味很像麥門冬。如果不是在麥門冬生長的地方,就無法得知它的來歷,但它確實是由螻蟈變化而來的。《楞嚴經》說:「變化因離開而產生」,就是這個道理。採收後陰乾,用石臼搗碎,忌用鐵器。
古人說:胸部是肺金所管轄的部位,氣也是由肺金所管轄的,皮膚毛髮也是由肺金所主的。香附子能疏通表皮、利尿,所以能疏泄肺金的鬱積。經文說:「金鬱則泄之」,就是用來疏通表皮和利小便。
【辨析】 莎草共有三種:臺、薠、薃。《爾雅》記載了薃,《埤雅》記載了臺,《子虛賦》記載了薠。《爾雅翼》記載了臺、薃,也提到了薠。本草書將臺、薠、薃混為一談。應該早點將它們區分清楚。薠就是青薠,又名大莎。《說文解字》認為青薠和薃相似,只是大小不同,生長在江湖邊,被雁食用。臺就是夫須,又名莎草,《子虛賦》中說的辥,《漢書·音義》中說的藾,可以做衣服,很疏鬆不保暖,編織起來像甲冑一樣,可以讓雨水順流而下,是平民百姓需要的東西。
薃就是鎬侯,又名侯莎,《爾雅翼》中說的莎,《廣成頌》中說的綠莎,顏師古說的青莎。晏元獻公寫過一篇《庭莎記》,說這種草耐旱也耐水,喜歡蔓延生長,即使枝葉枯萎也不會絕跡,莖葉都像三稜形。《圖經》中說的水香稜,又名水莎、水巴戟。《廣雅》中說的地毛。《記事珠》中說的抱靈居士。這些都是指薃的苗、莖、葉的名稱。它的根像附子,一個連著一個,周圍有毛,大的像羊棗,那是它的果實。
另外還有細根像白髮,根上會長出二三個子,有的有,有的沒有,有就會蔓延生長,這種稱為雌性。這就是《別錄》中說的香附子;《圖經》中說的草附子,又名莎結、續草根;《金光明經》中說的日萃哆;唐本中說的雀頭香;魏文帝在吳地尋求的雀頭香,就是薃的根部香附子。它可以和各種香料混合,能散發出各種香料的氣味,因此它的特性是開闔,能打開上焦,宣散五穀的味道,滋潤皮膚,使身體充滿活力,滋養毛髮,像霧露一樣滋養萬物。中焦也可以藉助它來宣化,下焦也可以藉助它來疏通。
它不僅能宣散五穀的味道,也能宣散各種藥的味道,是各種藥的先導。如果上焦的開合功能受阻,陽氣就會逆於胸中,導致胸中發熱,常常憂愁不樂,心慌氣短。如果打開上焦的開合功能,使其順暢,就能宣散氣機。這樣胸中的熱就會消除,憂愁就會解脫,心慌就會平靜,氣短就會緩解,皮膚毛髮就會充盈,鬚眉就會生長旺盛,這就像霧露滋養萬物一樣。如果飲食積滯,導致腹部脹滿堅硬,或者發生霍亂嘔吐,或者月經不調,這是中焦的宣化功能失常。
如果膀胱氣阻,或者發生崩漏、帶下、下血、尿血等症狀,這是下焦的疏通功能失常。
如果肌肉消瘦,或者發生皮疹、瘙癢,或者皮膚皺縮、毛髮斷裂等症狀,這是上焦的宣發功能失常,不能滋潤皮膚,不能使身體充滿活力,不能滋養毛髮,不像霧露一樣滋養萬物。觀察《天寶方》中用莎草煮水熏洗,使汗出五六次,可以消除皮疹,止癢,就知道莎草像霧露一樣,能滋養皮膚和身體。
瀕湖說:加入鹽可以入血;加入青鹽可以入腎;加入酒可以運行經絡;加入醋可以消除積滯;加入姜可以化解痰飲;加入人參、白朮可以補氣;加入當歸、川芎可以補血;加入木香可以疏通氣滯;加入檀香可以喚醒脾胃;加入沉香可以升降氣機;加入川芎、白朮可以解除六鬱;加入茯苓可以交通心腎;加入茴香、補骨脂可以引氣歸元;加入厚朴、半夏可以消除癰腫、腹脹;加入蔥、蘇可以發散六淫;加入三稜、莪朮可以消除痞塊;加入艾葉可以調暖子宮。以及作為各種藥物的使者,它的開闔疏通功能非常廣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