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之頤

《本草乘雅半偈》~ 第八帙 (10)

回本書目錄

第八帙 (10)

1. 真珠

【叅】曰:真者,仙化通乎天;珠者,木一在中,胞胎之象,指生成功行為名耳。故中秋月滿,海蚌食其光而孕珠。蓋月各有望,唯中秋主維四氣之樞鍵,處三秋之正中,交兩弦之噓⿰口𡭴,烹金水之華藏時也。食其光而柔麗乎中者,此以坎填離,神丹金液耳。是故神室根身,因形而易,點餌塗塞,咸歸化成。所謂神用無方,不與覺時同也。

白話文:

真珠乃仙氣化育,通達於天;「珠」字,像徵著「木」在中心,「胞胎」的意象,指的是生成成功的過程。因此中秋月圓之夜,海蚌吸收月光而孕育珍珠。因為每月都有望月,但唯有中秋之月,主宰著四季氣候的樞紐,位居秋季的正中,連結著陰陽交替的時刻,也是天地精華凝聚的時機。海蚌吸收月光而內部柔潤美麗,如同以坎卦之水填補離卦之火,是煉製神丹金液的過程。所以,人體的神室(指心臟)及根基(指腎臟),藉由外在的影響而改變,無論是服藥、點穴、塗抹或塞藥,都能夠達到化生成功的目的。所謂神妙的運用沒有固定方法,與人們的意識覺知並不同時。

2.

(別錄上品)

【氣味】甘,微寒,無毒。

【主治】主補五臟,利大小腸,治口瘡。

【核】曰:酥出外國,虜名馬思哥者是也。隨地亦可為,其法用牛乳生汁一斗,入砂鍋內,煎五七沸,濾去滓,傾磁盆內,次早汁面有凝衣,遂撇取之,熬去水氣,酥成矣。宜臘月造,他時者色味易變。有用馬、羊乳造者,功用有別,不可不辨也。

先人云:乳分五味,從乳生酪,從酪生酥。鑽搖取者曰生酥,經火取者曰熟酥。酥中之精曰醍醐,乳一斤,可得酥一兩;酥十斤,可得醍醐一兩。得醍醐,則酪不可食;得酥,則酪不可食。謂精粹已出,余皆渣魄耳。

【叅】曰:牛,土畜也。土緩而和,故易坤為牛。牛,胃也,地雖凍,能胃而生也。詩云:爾牛來斯,其耳濕濕。濕濕,言潤澤也。蓋牛之為物,病則耳燥,安則溫潤而澤,故古之視牛者以耳。乳者,胃府之別汁,水食之精粹。乳而酪,酪而酥,酥又乳酪之純粹精也。故可待腑臟之決而躁,形氣之瘁而臞。經云:腑臟形氣,皆稟氣於胃。胃者,腑臟形氣之本也。

若客熱咳逆,以及諸疾,咸從燥生,其耳濕濕,力能溫潤而澤也。坤,陰物也。牛故蹄拆,病陰,則陽勝,故牛病則立,足太陰病有強立一條,宜為對證,順其性耳。牛,陰物也。故起先後足,臥先前足。又不獨治強立,並可治四肢拘攣,膝痛不可屈伸矣。顧草本之荄,尚假牛膝為名,功力較之牛酥,若合符節,比量推度,則得之矣。

(牛嘗臥,牛病則立;馬嘗立,馬病則臥。是以牛走喜風順,馬走喜風逆,則凡形骸氣血,經脈支絡,逆流而上,與不得順流而下者,當百倍其力。)

白話文:

主要功效:補養五臟,通利大小腸,治療口瘡。

來源說明:酥這種東西來自外國,外族稱它為「馬思哥」。其實各地都能製作,方法是用一斗新鮮的牛奶,放入砂鍋內,煮沸五到七次,過濾掉雜質,倒入磁盆中。隔天早上,汁液表面會凝結一層薄膜,把這層膜撈取出來,再熬煮去除水分,就成為酥了。最好在臘月製作,其他時間做的話,顏色和味道容易改變。也有用馬奶或羊奶製作的酥,功效會有所不同,需要仔細辨別。

古人說:牛奶有五種味道,從牛奶變成酪,從酪變成酥。用攪拌的方式取得的叫做生酥,經過加熱取得的叫做熟酥。酥的精華叫做醍醐。一斤牛奶,大約可以得到一兩酥;十斤酥,大約可以得到一兩醍醐。得到醍醐後,酪就不能食用;得到酥後,酪也不能食用。意思是精華已經取出,剩下的都是糟粕了。

進一步解釋:牛是屬於土的牲畜,土的性質緩和而調和,所以用「坤」卦來代表牛。牛也代表胃,即使在寒冷的天氣,也能靠胃來消化產生能量。詩經說:「你的牛來了,耳朵濕潤潤的。」濕潤潤的,就是說牛的耳朵很潤澤。牛這種動物,生病時耳朵會乾燥,健康時耳朵則溫潤而有光澤。所以古人觀察牛的健康狀況,會看牛的耳朵。牛奶是胃腑分泌的精華汁液,是水和食物的精粹。牛奶變成酪,酪變成酥,酥又是牛奶和酪中最純粹的精華。所以可以用來補充臟腑的虧損和虛弱,改善形體的衰弱和消瘦。《黃帝內經》說:臟腑和形體的氣血,都從胃而來。胃是臟腑和形體的根本。

如果因為體內燥熱而咳嗽、氣逆,以及其他各種疾病,都是因為燥熱引起的,而牛的耳朵濕潤潤的,可以起到溫潤滋養的作用。坤是陰性的物質,牛的蹄子是裂開的。生病屬於陰虛,則陽氣過盛,所以牛生病時會站立著。足太陰經脈有「強立」的病症,可以對應使用,順應牛的本性。牛是陰性的動物,所以站立時先抬後腳,躺下時先放前腳。牛酥不僅可以治療「強立」的病症,還可以治療四肢拘攣,以及膝蓋疼痛無法彎曲伸直的情況。像草藥裡的牛膝,也是借用牛的名字,與牛酥的功效相似。用這個來推測,就可以理解牛酥的作用了。

(牛總是躺著,生病才會站立;馬總是站著,生病才會躺下。所以牛喜歡順風走,馬喜歡逆風走。總之,形體氣血,經脈支流,逆流而上和不得順流而下的情況,都需要加倍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