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之頤

《本草乘雅半偈》~ 第七帙 (21)

回本書目錄

第七帙 (21)

1.

神農氏主瘻瘡,瘻瘡本在臟,末在頸腋間,膏粱味,肥膻變也。亟返其本,逐其末,滌其肥膻,消其疣贅。顧諟其名義,克明其茗德,明行有見,從口自名,皆自明也。茗譜題辭僕少而習茗,亦止謂滌煩止渴,醒睡明目,非此君不能策勳耳。至天台所記,乃云服之可生羽翰,則又未敢輕信也。

今讀子繇核叅評語,而以六義之比體求之,則臺記所云,與陶弘景輕身換骨之說,大相符合。蓋人方在大夢中,令旁一人,沃以佳茗,果能清其神魂否。故知子繇之意,正欲先使人滌淨煩惱,蠲除心渴,掃卻黑暗,遠離顛倒。然後如法點瀹,領略甌犧,兩腋生風,豈非羽翰,實以形骸中既空一切,原是輕身換骨之人,茗碗策勳,理實可信。讀子繇茶譜者,當作如是觀。

丁亥夏五李玄暉漫筆

白話文:

[茗]

神農氏認為瘻瘡的根本原因在臟腑,表現在頸部和腋下,是因為飲食過於膏粱厚味,肥甘厚膩所致。治療要回到根本,治其末端,去除肥甘厚膩,消除腫物。仔細推敲茶的名稱和功效,就能明白茶的功德,明白其功效後,就能從飲茶的體驗中體會到其益處。我年輕時就開始學習飲茶,只知道它能消除煩惱、止渴、提神、明目,如果不是這樣,它也就不配有這麼高的評價了。至於天台山記載中說喝茶可以長出羽翼,這就太過誇張了,我不敢輕易相信。

現在我讀到子繇的《茶譜》及其評語,用六經的比喻來理解,那麼天台山記載的內容,就和陶弘景輕身換骨的說法很相符了。一個人正在做夢,如果旁邊的人給他喝上好茶,是否能清醒他的神魂呢?所以我知道子繇的意思,是想先讓人去除煩惱,消除心裡的渴求,掃除黑暗,遠離迷惑顛倒。然後按照正確的方法烹茶,細細品味,身心舒暢,精神煥發,這不就是像長出羽翼一樣嗎?其實是因為身體內部已經空明一切,本來就是輕身換骨之人,茶的功德,是可以相信的。讀《子繇茶譜》的人,應該這樣理解。

(丁亥年夏天五月,李玄暉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