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乘雅半偈》~ 第七帙 (14)
第七帙 (14)
1. 茗
山厚者泉厚,山奇者泉奇;山清者泉清,山幽者泉幽,皆佳品也。不厚則薄,不奇則蠢;不清則濁,不幽則喧,必無用矣。(小品)
泉不甘,則損茶味。前代之論水品者以此。(茶譜蔡襄,字君謨著)
吾鄉四陲皆山,泉水在在有之。然皆淡而不甘,獨所謂它泉者。其源出自四明潺湲洞,歷大蘭小皎諸名岫,迥溪百折,幽澗千支,沿洄漫衍,不捨晝夜。唐鄞令王公元偉,築埭它山,以分注江河,自洞抵埭,不下三數里。水色蔚藍,素砂白石,粼粼見底。清寒甘滑,甲於郡中。
余愧不能為浮家泛宅,送老於斯。每一臨泛,浹旬忘返,攜茗就烹,珍鮮特甚。洵源泉之最勝,甌犧之上味矣。以僻在海陬,圖經是漏,故又新之記罔聞。季疵之杓莫及,遂不得與谷簾諸泉齒,譬猶飛遁吉人,滅影貞士,直將逃名世外,亦且永托知稀矣。(茶箋)山泉稍遠,接竹引之,承之以奇石,貯之以淨缸,其聲琮琮可愛,移水取石子,雖養其味,亦可澄水。(小品)
甘泉旋汲,用之斯良。丙舍在城,夫豈易得。故宜多汲,貯以大甕,但忌新器,為其火氣未退易於敗水,亦易生蟲,久用則善。最嫌他用,水性忌木,松杉為甚,木桶貯水,其害滋甚,挈瓶為佳耳。(茶疏)
烹茶須甘泉,次梅水。梅雨如膏,萬物賴以滋養,其味獨甘,梅後便不堪飲。大甕滿貯,投伏龍肝一塊,即灶中心赤土也,乘熱收之。(茶解)
烹茶水之功居六,無泉則用天水,秋雨為上,梅雨次之。秋雨冽而白,梅雨醇而白;雪水五穀之精也,但色不能白;養水須置石子於甕,不唯益水,而白石清泉,會心亦不在遠。壬寅臘八,過南屏,僧碧婆煮茶,不拘老嫩,皆可人口。又不在茶具,雖飯鑊中,亦稱其旨,時與之遊,遂成茶癖。
每令長鬚遠汲虎跑泉,葛仙翁井,或索友人攜來惠山泉水,以茶之妙在水發也。每值梅雨,托布承接,或荷葉,或磁盤,或以錫作板,溜積甕中,試烹都有霧氣,遠不及泉水之清且潔也。
一日偶取所蓄梅雨,見孑孓烏蟲數十百,跳躍碗內,遂棄之,擬傾未果,月餘後,好水吃盡,奴子誤取前水就烹,色味俱全,氣香特盛,乃知天水都好,但未可就用,須置器日久,俟其色變蟲去,色香味始妙,不似山泉但可留數日,久即味變也。此後不煩遠役奴子,亦不顓取梅雨,唯待久雨時,向急溜中,大缸承貯。
月餘後,另移甕內,百日始佳,半年更妙。四時皆用此法。春雨味更鮮厚,雪色尤為潔白,居滷斥之地,闤闠之東,日日天泉作供,不但自受用,亦不但供賓客,並及其妻孥,真無量快活也。(芷園日記)
天氣上為云,地氣下為雨;雨出天氣,云出地氣,色變蟲生,正所以攘地濁,以現天清也。諸泉日久作變,變則化,化則去泥純水,本色本味,和盤托出,毋自傾棄,以失性真。(月樞筆記)
白話文:
[茗]
好水如同好山,山勢雄厚,泉水就豐沛;山景奇特,泉水就奇特;山巒清秀,泉水就清澈;山林幽靜,泉水就幽靜,這些都是上好的水。反之,山勢低矮則泉水貧乏,山景平庸則泉水普通,水質不清則混濁,環境喧囂則水質不佳,這些水就沒有什麼用了。 (摘自小品)
水質不好會影響茶的風味,前人論述水質好壞就是以此為標準。(摘自蔡襄《茶譜》)
我家鄉四面環山,到處都有泉水。但這些泉水都淡而無味,只有所謂的“它泉”例外。它的源頭來自四明山的潺湲洞,流經大蘭山、小皎山等名山,蜿蜒曲折,溪流遍佈,日夜奔流不息。唐朝鄞縣令王公元偉曾在它山築壩,分流入江河,從洞口到水壩不下三五里。水色蔚藍,河底白沙石礫清晰可見。水質清冽甘甜滑潤,是全郡最好的水。
我很慚愧不能在此地安家,終老一生。每次來這裡遊玩,常常十天半月也不願回去,帶著茶具來此烹茶,其樂融融,真是格外珍貴。這真是泉水中最好的,也是茶湯中最好的味道了。因為地點偏僻,在方志中沒有記載,所以在此重新記錄下來。那些尋常的泉水無法與之相比,就好比隱士高人,不求名利,遠離塵世,永保清靜。 (摘自茶箋)
山泉水如果距離較遠,可以用竹管引水,用奇石承接,貯存在乾淨的大缸裡,水流聲清脆悅耳,令人喜愛。即使是取石子來養水,也能使水質澄清。(摘自小品)
甘甜的泉水要現取現用最好。我家在城裡,要取得好水不容易,所以應該多汲水,貯存在大缸裡。但是要注意不要用新器皿,因為新器皿火氣未消,容易敗壞水質,也容易生蟲。久用則佳。最忌諱用木桶盛水,尤其松杉木桶,危害更大,用陶瓶最好。(摘自茶疏)
烹茶用水,最好用甘甜的泉水,其次是梅雨水。梅雨像膏脂一樣滋潤萬物,味道特別甘甜,過了梅雨季節的水就不太好喝了。將大缸裝滿水,放進一塊伏龍肝(灶中心赤紅的土),趁熱收取。(摘自茶解)
烹茶用水的重要性居於六位,沒有泉水就用天水,秋雨最好,梅雨次之。秋雨水清冽而潔白,梅雨水醇厚而潔白;雪水是五穀的精華,但是顏色不夠白;養水要在缸裡放些石子,不僅能改善水質,而且白石清泉,心曠神怡,也不必遠求了。壬寅年臘八節,我去南屏寺,僧人碧婆煮茶,不管茶葉老嫩,都很好喝。這也不在於茶具,即使用飯鍋煮,味道也很好。我經常和他一起遊玩,因此養成了嗜茶的習慣。
我常常讓僕人去很遠的地方汲取虎跑泉、葛仙翁井的水,或者向朋友索取惠山泉水,因為茶的妙處在於用水來發揮茶葉的品質。每逢梅雨季節,我就用布、荷葉、磁盤或錫板來收集雨水,積存在缸裡,試著烹茶,雖然也有水汽,但遠不及泉水清澈潔淨。
有一天,我取用貯存的梅雨水,發現裡面有幾十上百個孑孓和蟲子在跳動,便將它倒掉。但還沒倒完,一個多月後,好水用完了,僕人錯把之前的梅雨水拿來烹茶,結果色香味俱全,香氣特別濃郁。才知道天水都很好,只是不能立即使用,需要放在器皿裡一段時間,等到顏色變了,蟲子消失了,色香味才會達到最佳,不像山泉水只能保存幾天,時間久了味道就會變。從此以後,我不再讓僕人遠去取水,也不再隨便取用梅雨水,只在久雨時,用大缸承接急流中的雨水。
一個月後,再換到另一個缸裡,一百天後就很好喝了,半年後更好喝。四季都用這種方法。春天雨水味道更鮮美濃郁,雪水顏色尤為潔白。我家住在城郊的東邊,天天都有天水可用,不僅自己享用,也供應給賓客,以及家人,真是無上的快樂啊!(摘自《芷園日記》)
天上的水氣化為雲,地下的水氣化為雨;雨來自天上的水氣,雲來自地下的水氣,雨水顏色變化,蟲子滋生,正是排除地上的濁氣,顯現天上清氣的過程。各種泉水時間久了都會發生變化,變化就是轉化,轉化就是去除雜質,留下純淨的水,呈現本來的顏色和味道,不要自己倒掉,以免失去本性。(摘自《月樞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