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之頤

《本草乘雅半偈》~ 第七帙 (9)

回本書目錄

第七帙 (9)

1. 夜明砂

(本經下品)

【氣味】鹹平,無毒。

【主治】主目瞑癢痛,明目,夜視有精光。久服令人喜樂媚好無憂。

【核】曰:夜明砂,伏翼糞也。伏翼形似鼠,灰黑色,脅間肉翅,連合四足及尾,伏則倒懸,食則蚊蚋,多處深山崖穴中,及僻暗處。乃鼉蝨與鼠所化。而復轉化魁蛤。冬蟄夏出,日伏夜翼,避庚申日,一種食鍾乳者壽千歲,純白如雪,首有冠,大如鳩鵲,此品所遺之糞,功力殊勝。

修事,先以大眼篩篩過數次,次用水澄去沙土,入苧布囊內,溪水中提濯,約減十之七,易細苧囊再濯,每鬥可兩許,光芒煥耀,質圓成粒者乃佳。扁薄者蚊蚋膚也。若得食鍾乳者,亦如前法,取光明如寶珠者最佳。用緩火隔紙焙燥,研極細入藥。莧實、雲實為之使。

【叅】曰:玄暉不夜,因名夜明;以蚊蚋為食,蚊蚋伏翼;夏出冬蟄,順時序為浮沉;夜翼晝伏,互晝夜為吸呼;伏則倒懸,具陰陽顛倒之象耳。食石鐘乳者,朱冠雪體,即肉芝類,故功用與鍾乳六芝等。芝以夏現,乳以夏溢,化相感,性相近也。

(唯能順時序為浮沉者,乃得互呼吸之出入入出,與會陰陽之陽陰陰陽,方成顛倒倒顛。)

白話文:

夜明砂

**氣味:**味道鹹,性平,沒有毒性。

**功效:**主要治療眼睛昏暗、發癢、疼痛,能使眼睛明亮,夜晚視物有精光。長期服用能使人心情愉悅、容貌美麗,沒有憂愁。

**說明:**夜明砂是蝙蝠的糞便。蝙蝠外形像老鼠,身體灰黑色,肋骨間有肉翅,連接四肢和尾巴。休息時會倒掛,食物是蚊子之類的小蟲。蝙蝠大多生活在深山懸崖的洞穴和偏僻陰暗的地方。有人說蝙蝠是由鼉蝨和老鼠變成的,然後又變成魁蛤。牠們冬天冬眠夏天出來,白天躲藏晚上活動,會避開庚申日。有一種吃鐘乳石的蝙蝠可以活到一千歲,全身純白像雪,頭上有像鳥類一樣的冠,這種蝙蝠的糞便藥效特別強。

炮製方法:

先用大孔篩子篩幾次,再用水沉澱去除沙土,放入苧麻布袋中,在溪水中漂洗,大概會減少十分之七的份量。換更細的苧麻布袋再次清洗,每斗約能得到兩左右的量,色澤光亮如寶石,形狀圓潤成顆粒的才是好的。形狀扁薄的是蚊子皮膚。如果得到的是吃鐘乳石的蝙蝠的糞便,也用同樣的方法處理,取出像寶珠一樣明亮發光的最好。用小火隔著紙烘乾,磨成極細的粉末入藥。莧實、雲實可以作為藥引。

解析:

因為能在夜晚發光,所以稱為夜明砂。蝙蝠以蚊蟲為食,所以說蚊蟲是蝙蝠的食物。牠們夏天出來,冬天冬眠,順應時節浮沉。晚上活動,白天躲藏,日夜交替呼吸。休息時倒掛,具備陰陽顛倒的現象。吃鐘乳石的蝙蝠,頭頂有紅色的冠,身體像雪一樣白,屬於肉芝一類,所以它的功效與鐘乳石和六芝相似。芝類在夏天出現,乳類在夏天溢出,物性相感,性質相近。

(只有能順應時節浮沉的生物,才能夠進行呼吸的進出,與陰陽相互顛倒,才能形成陰陽的轉化。)

2. 豬懸蹄甲

(本經下品)

【氣味】鹹平,無毒。

【主治】主五痔,伏熱在腹中,腸癰內蝕。

【核】曰:前後四足,各有懸蹄。懸蹄之甲,尖而小;踐蹄之甲,大而圓。修事,酒浸半日,柳木火炙鬆脆用。

【叅】曰:觀豕蹄之黑白,見豕性之躁甚,黑固躁,白尤躁之甚者,則知豕力在蹄,精專在甲矣。懸蹄甲者,豕蹄似鹿而爪四,二踐地,二上懸,上懸之甲,懸蹄甲也。有以左蹄後蹄為懸蹄甲者謬矣。蓋豕行不舉足而曳踵,象水性之趨下為水畜也。四足皆垂,未見左後懸者。

玉藻云:圈豚行不舉足,齊如流,端行頤溜如矢,弁行剡剡起屨,執圭玉,舉前曳踵,蹜蹜如也。埤雅云:畜養之閒曰圈,豕子曰豚,端讀端弁之端,弁讀弁冕之弁,則行不舉足,齊如流,冕行之容也。頤溜如矢,端行之容也。剡剡起屨,弁行之容也。禮之以物以服,記其行容者,互相挾也。

是故水畜性偏趨下,對待伏熱之在腹中,為腸癰,為內蝕,為五痔。

經云:熱氣所聚,則為癰膿,必擇精專之所在,乃得內外敵應爾。

白話文:

【豬懸蹄甲】

【性味】味道鹹,性平,沒有毒性。

【功效】主要治療五痔(多種痔瘡),以及體內潛伏的熱邪,導致腹部不適,還有腸癰(腸道膿腫)這種內部侵蝕的疾病。

【說明】豬的前後四肢,每一隻腳都有懸蹄。懸蹄的指甲,尖而且小;踩在地上的蹄甲,大而且圓。處理方式是,用酒浸泡半天,再用柳木火烤至鬆脆即可使用。

【探討】觀察豬蹄的黑色或白色,可以了解豬的性情躁動程度,黑色的固然躁動,白色的尤其躁動,由此可見豬的力量在蹄,精華則在蹄甲。所謂的懸蹄甲,是指豬蹄像鹿蹄一樣有四個爪,其中兩個踩在地上,另外兩個向上懸空,向上懸空的指甲,就是懸蹄甲。有人認為左後蹄是懸蹄甲,這是錯誤的。豬走路不會抬腳,而是拖著腳後跟,就像水往下流的特性一樣,屬於水性的動物。四隻腳都下垂,沒有看到左後腳是懸空的。

《玉藻》記載說:圈養的豬走路不會抬腳,就像流水一樣平順,端正行走時,下巴的肉垂像是箭矢一樣筆直,快速行走時,腳底板會摩擦地面發出聲音。拿著玉圭行走,前腳抬起,後腳拖著,步伐短促的樣子。《埤雅》說:圈養動物的地方叫做圈,小豬叫做豚,「端」讀作端正的端,「弁」讀作弁冕的弁,所以豬走路不抬腳,像流水一樣平順,這是戴著帽子行走的樣子。下巴肉垂像箭矢,是端正行走的樣子。腳底摩擦地面發出聲音,是快速行走的樣子。禮儀中,用物品和服裝來記錄行走的姿態,彼此之間互相呼應。

因此水性動物的特性是偏向向下,對於體內潛伏的熱邪,引起的腹部不適、腸癰、內部侵蝕、五痔等病症,有治療作用。

醫書說:熱氣聚集的地方,就會形成癰膿,一定要選擇精華聚集的地方,才能從內外產生對抗的效果。

3. 豚卵

(本經中品)

【氣味】甘溫,無毒。

【主治】主驚癇癲矣,鬼疰蠱毒,除寒熱,賁豚,五癃,邪氣,攣縮。

【核】曰:豚卵,牡豬之卵子也。小豬多犗去卵,故曰豚卵。陰乾藏之,勿令敗。

【叅】曰:豚,豕子。豕,總名。易系坎為豕,性趨下,故俯首喜卑穢,天將雨,則進涉水波為水畜也。詩云:有豕白蹄,烝涉波矣。月離於畢,俾滂沱矣。爾雅翼云:白蹢者豥。豥,豕之躁者。豕進而涉水波,白蹢尤其躁進者,故先進焉。然則純黑者,豕之少馴者矣。說文云:十二子亥為豕,故亥象豕形,以一陰生於午,至亥而六陰備,謂其嫌於無陽也。

是以豥之在物以從豕,在氣以從亥,其應水也為能充其類焉。牝曰豝,曰彘。詩云:一發五豝,牡曰䝋,曰豭。詩云一發五䝋,禮云釁之以豭豚,然則豚卵,即豭豚卵囊之卵,豭豚去卵,斯外肉內好,否則顛亂耽群。一名豚顛者以此,世棄勿用,指豕子之豚兒,膀胱之脬胞,兩腎之腰子,外腎之陰莖,為豚卵者謬矣。卵者陰器,厥陰經脈之所聚,抵小腹,系舌本,正腎水之宮位耳。

設腎躁,則從流而上,協厥陰厥逆而衝心,病名曰賁豚。賁豚者,腎之積,肝之逆也。甚則重陰者癲,番陰者癇,陰陽厥者寒熱,或腎不司陰竅,肝不泄前陰者五癃,或失主潤宗筋而攣,失主利關機而縮,咸屬腎肝先為是動而後所生,猶未離其類者以輔之,其唯豚卵乎。

白話文:

[豚卵]

[性質] 味甘,性溫和,無毒。

[功效] 主要治療驚癇、癲狂等疾病,以及鬼邪作祟引起的疰病和蠱毒,能消除寒熱症狀,治療奔豚病(一種腹部氣體上衝的疾病),改善小便不通的五種癃閉狀況,驅除邪氣,緩解筋脈攣縮。

[考證] 所謂的豚卵,是指公豬的睪丸。小豬通常會被閹割去除睪丸,因此稱為豚卵。將其陰乾後儲藏,要避免腐敗。

[註解] 豚是指小豬,豕則是豬的總稱。《易經》將坎卦比作豕,因為豬的性情趨向下方,所以喜歡低頭拱地和髒亂的地方。在要下雨時,豬會涉水,因此屬於水性動物。《詩經》說:「有白蹄的豬,渡水過河。」又說「月亮靠近畢宿,就會下大雨。」《爾雅翼》記載:「白蹄的豬稱為豥。」豥是指性情躁動的豬。豬涉水,尤其是白蹄的豬更是躁動,會搶先一步。因此,純黑色的豬通常比較溫馴。 《說文解字》說:「十二地支中的亥字代表豬,所以亥字的形狀像豬。」亥字代表陰氣從午時開始滋生,到亥時達到極盛,因此被認為是陰氣過盛而缺少陽氣。

所以說,豬的類別用「豕」來表示,在氣的方面則用「亥」來表示,這體現了它能順應水的特性。母豬叫做豝或彘。《詩經》說「一胎生五隻母豬」,公豬叫做䝋或豭。《詩經》說「一胎生五隻公豬」。禮儀中會用公豬祭祀,因此豚卵就是公豬睪丸內的卵。公豬被閹割去除睪丸後,體內的肉會更好吃,否則豬就會行為失常,性情淫亂,所以又稱為「豚顛」。世人將此物丟棄不用,卻誤認為豬的幼崽、膀胱、腎臟、陰莖等是豚卵,這是錯誤的。卵屬於陰器,是厥陰經脈匯聚的地方,連接小腹,繫於舌根,正是腎水所居之處。

如果腎臟躁動不安,就會逆流而上,與厥陰經氣逆行,上衝心臟,病症稱為奔豚。奔豚是腎氣積聚,肝氣逆行的表現。嚴重時,陰氣過盛會導致癲病,陽氣過盛會導致癇病,陰陽氣逆會引起寒熱交替,或者腎臟無法管理陰竅,肝臟無法疏洩前陰,導致五種癃閉的情況。又或者失去對宗筋的濡養而攣縮,失去對關節的控制而僵硬,這些都是因為腎臟和肝臟的問題引起的,它們在發病後又會產生類似的症狀,因此必須用豚卵來輔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