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之頤

《本草乘雅半偈》~ 第六帙 (18)

回本書目錄

第六帙 (18)

1. 蚤休

(本經下品)

【氣味】苦微寒,有毒。

【主治】主驚癇,搖頭弄舌,熱氣在腹中。

【核】曰:出山陽川穀,及冤句。今河中、河陽、華、鳳、文州,及江淮間亦有之。生深山陰濕地,即紫河車、重樓金線、七葉一枝花也。一莖獨上,莖當葉心。似王孫、鬼臼、芍藥、蓖麻輩葉。凡一莖三層,獨王屋山產者,至五七層,每層七葉,葉色碧綠。夏月莖頭作花,一花七瓣,上有金絲下垂,蕊長三四寸,秋結紅子,根如鬼臼,及紫參、蒼朮、菖蒲等狀,外紫中白,理細質脆,有粳糯兩種。修治,洗切焙用。

丹家採製三黃、砂、汞。

【叅】曰:蚤休,陽草也。以生成功用詮名。禮記云:發揚蹈厲之已蚤,使之休止休息爾。一莖獨上,莖當葉心,葉必七,花瓣亦七,重臺或一或三,或五或七,正陽數之生,火數之成也。味苦氣寒,生深山陰濕處,是陽以陰為用矣。對待陰以陽用,致熱在中,若風自火出,而弄舌搖頭,及陽蹈陰中而癇,陰越陽中而驚,此皆陰陽舛錯,越動靜之嘗故爾。所謂發揚蹈厲之已蚤,使之休止休息也。

(頭為諸陽之首,舌乃心火之苗,蓋動搖名風,若風之自火出也。)

白話文:

[蚤休]

**【味道】**味苦,性微寒,有毒。

**【功效】**主要治療驚風、癲癇,以及搖頭吐舌、腹部有熱氣等症狀。

**【考證】**這種藥材產於山陽地區的溪谷,以及冤句這個地方。現在的河中、河陽、華州、鳳州、文州,還有長江淮河流域一帶也有。它生長在深山陰暗潮濕的地方,就是俗稱的紫河車、重樓金線、七葉一枝花。它一根莖直立向上,莖長在葉子的中心。葉子類似王孫、鬼臼、芍藥、蓖麻這些植物。一般的蚤休是一根莖有三層葉子,只有王屋山產的,會有五到七層,每層有七片葉子,葉子顏色是碧綠色的。夏天的時候,莖頂會開花,一朵花有七個花瓣,花瓣上有金絲向下垂著,花蕊長三四寸。秋天會結紅色的果實,根的形狀像鬼臼、紫參、蒼朮、菖蒲等,外皮是紫色的,裡面是白色的,紋理細緻,質地很脆,有粳米和糯米兩種。處理方法是洗乾淨,切開後烘乾使用。

煉丹的人用來煉製三黃、砂、汞等丹藥。

**【解說】**蚤休,屬於陽性的藥草。它用生長和功效來命名。「禮記」說:「發揚蹈厲之已蚤」,意思是讓過度活動的停止休息。它一莖向上直立,莖在葉子中心,葉子必定是七片,花瓣也是七片,重疊的花托可能有一層、三層、五層或七層,都是陽數的生長,也是火數的成就。味道苦,性質寒涼,生長在深山陰暗潮濕的地方,是陽性植物以陰性環境為用。如同陰性植物以陽性環境為用。如果體內有熱,像是風從火裡冒出來,就會有搖頭吐舌的現象,或是陽氣侵入陰氣,造成癲癇,陰氣侵入陽氣,造成驚厥,這些都是陰陽失調,動靜不平衡所導致的。也就是所謂的「發揚蹈厲之已蚤,使之休止休息」。

(頭部是所有陽氣的匯集處,舌頭是心火的徵兆,動搖代表風,就像風從火中產生一樣。)

2. 鬼臼

(本經下品)

【氣味】辛溫,有毒。

【主治】主殺蠱毒,鬼疰精物,辟惡氣不祥,逐邪,解百毒。

【核】曰:出九真山谷,及冤句、荊州、峽州、襄州,近以錢唐、餘杭徑山者為上。生深山岩石之陰,即獨腳蓮、唐婆鏡、馬目毒公、羞天花、八角盤也。二三月挺生一莖,中空獨上,莖當葉心,葉居莖上,如初生荷葉,邊出八角,面青背紫,叢生細毛,揉之作瓜李香。旦則東向,暮則西傾,猶葵之衛足也。

花開葉下,連綴莖間,未嘗見日,故曰羞天。風來不動,風去自搖,能不為風力所轉矣。其葉,或二三層疊,總一莖當心直上,或旁生岐出,必另貫葉心,不與本莖相連絡也。年生一莖,莖枯根作一臼,新臼次年另生,則舊臼中腐,此陳新相易,九年乃作九臼,九臼者有神,根形如蒼朮,及黃精之岐曲,以連生臼竅為別也。辟穀,伏汞,畏垣衣。

【叅】曰:獨莖八角,獨根九臼,陽以陰為體,陰以陽為用也。莖生葉心,花蔽葉下,陰陽互為根蒂也。花如鈴鐸,風來不動,風去自搖,見陰陽之體能立用能行也。旦則東向,暮則西傾,與陰陽浮沉於升降也。伏汞成丹,辟穀不飢,操陰陽造化之權衡也。此盡陰陽造化之變,鬼物唯陰,寧不斂掬。

許氏云:望之斂掬曰臼,臼音匊,與掬同。兩手曰掬,與下畫相連之去聲者不同。

白話文:

鬼臼

【氣味】味道辛辣,性質溫熱,有毒。

【主要功效】主要能殺滅蠱毒,去除鬼魅引起的病症,辟除惡氣和不祥之物,驅逐邪氣,解除各種毒素。

【考證】產於九真山谷,以及冤句、荊州、峽州、襄州等地,近來以錢塘、餘杭徑山出產的為上品。生長在深山岩石陰暗處,也就是獨腳蓮、唐婆鏡、馬目毒公、羞天花、八角盤。二三月時,會長出一根直立的莖,莖是中空的,頂端長著葉子,葉子長在莖的頂部,像剛長出的荷葉,邊緣呈八角形,葉面青色,葉背紫色,長有細密的絨毛,揉搓後會散發出瓜李的香味。早晨向東,傍晚向西傾斜,如同葵花追逐太陽一樣。

花朵開在葉子下面,連接在莖之間,從未見過陽光,所以叫做羞天花。有風吹來不會動,風停了反而自己搖動,可見它不受風力所影響。它的葉子,有的重疊兩三層,都從同一根莖頂端直立向上生長,有的則從旁分叉長出,但一定會另外長出葉心,不與原來的莖相連。一年長出一根莖,莖枯萎後根部會形成一個像臼的形狀,新的臼在第二年重新長出,舊的臼則會腐爛,這樣新舊交替,九年會形成九個臼,有九個臼的則具有神效,根部形狀像蒼朮,又像黃精的彎曲狀,以連生臼的孔洞來區分。能辟穀,能制伏水銀,害怕垣衣。

【解說】獨自一根莖,葉子呈八角形,獨自一根根,有九個臼,陽氣以陰氣為本體,陰氣以陽氣為作用。莖長在葉子的中心,花朵藏在葉子下面,陰陽互為根基。花朵像鈴鐺,有風吹來不動,風停了反而自己搖動,可見其陰陽之體能確立作用,能自行運轉。早晨向東,傍晚向西傾斜,這是與陰陽的浮沉升降相應。能通過服用水銀煉成丹藥,能辟穀而不感到饑餓,掌握了陰陽造化變化的樞紐。這完全展現了陰陽造化的變化,鬼物屬於陰,怎麼能不因此而退避呢?

許氏說:看到它就退避稱之為臼,臼的發音同「匊」,與「掬」相同。兩手合捧稱之為「掬」,與讀去聲,下面帶橫線的「臼」字不同。

3. 巴豆

(本經下品)

毒藥攻病,不得不下毒手,亦不得輕下毒手。

【氣味】辛溫,有毒。

【主治】主傷寒,溫瘧寒熱,破癥瘕結聚堅積,留飲痰癖,大腹,蕩練五臟六腑,開通閉塞,利水穀道,去惡肉,除鬼毒蠱疰邪物,殺蟲魚。

【核】曰:出巴郡川穀。今嘉州、眉州、戎州皆有之。木高一二丈。葉如櫻桃而厚大,初生青色,久漸黃赤,季冬漸凋,仲春漸發,仲夏舊葉落盡,新葉齊生,即開花成穗,其色微黃。五六月結實作房,七八月成熟,漸漸自落。一房二瓣,一瓣一子,或三子。子仍有殼,獨戎州出者,殼上有縱文,隱起如線,或一道,或兩道三道。

土人呼為金線巴豆,最為上品,他處鮮有。修治,去殼敲碎,每兩用麻油,並酒各七合,煮乾,研膏用。芫花為之使。畏大黃、黃連、蘆筍、菰筍、藜蘆、醬、豉、冷水,得火良,惡蘘草,與牽牛相反。中其毒者,冷水、黃連、大豆汁解之。

【叅】曰:巴,蛇名。許氏云:巴蛇吞象,捷取巧嗜,糜潰有形,性之至毒者也。謂巴豆之蕩練臟腑,開通閉塞,毒烈之性相類爾。故可對待陰凝至堅,結聚留癖。先人博議云:蕩則齠齔不存,練則瑕疵盡淨,苟非陽氣消沮,形如死灰者,未免流毒不辜,慎之。

白話文:

巴豆

巴豆是一種毒性藥物,用來治療疾病時,不得不採取這種「以毒攻毒」的方式,但也絕對不能輕易使用。

它的味道辛辣溫熱,而且帶有毒性。

主要用於治療傷寒、溫瘧等發冷發熱的疾病,能破除體內癥瘕積聚、堅硬的腫塊,也能排除體內停留的痰飲,治療腹部腫脹。它可以強力地清理五臟六腑,疏通閉塞不通的地方,促進水液和腸道蠕動,去除壞死的肌肉組織,也能夠驅除鬼毒、蠱毒等邪氣,並殺死體內的寄生蟲。

巴豆產於巴郡的川谷地區,現在的嘉州、眉州、戎州等地也有。樹木高約一兩丈,葉子像櫻桃樹葉,但更厚更大,剛長出來是青色,之後逐漸變成黃紅色。冬天葉子會逐漸凋零,春天則重新萌發。仲夏時,舊葉全部脫落,新葉同時長出,接著開出像穗狀的花,顏色是微黃色。五六月時結成果實,形狀像房屋,七八月成熟後就會自然掉落。果實分為兩瓣,每一瓣裡面有一顆或三顆種子,種子有殼包覆著。只有戎州出產的巴豆,殼上有縱向的紋路,像線一樣凸起,有一條、兩條或三條。

當地人稱這種帶有紋路的巴豆為「金線巴豆」,是品質最好的,其他地方很少見。炮製的方法是,將巴豆的殼去除後敲碎,每一兩的巴豆用麻油和酒各七合一起煮乾,然後研磨成膏狀使用。芫花可以作為輔助藥物,並要注意巴豆忌與大黃、黃連、蘆筍、菰筍、藜蘆、醬、豉、冷水同用。與火一起使用效果較好,但忌與蘘草同用,與牽牛花的作用相反。如果中毒了,可以用冷水、黃連或大豆汁來解毒。

關於巴豆,巴是一種蛇的名字,許慎說過,巴蛇能吞食大象,迅速且巧妙地獲取食物,並將其消化成糜狀,可見其毒性之強。這就是說巴豆清理臟腑、疏通閉塞的功效,跟巴蛇的毒性很相似。所以可以用来對付陰邪凝結、堅硬的腫塊和積聚的痰癖。前人廣泛討論認為:巴豆的「蕩」就像把小孩的乳牙清除乾淨,「練」就像把所有瑕疵都去除乾淨。如果不是陽氣虛弱、身體虛弱如死灰的人,使用巴豆恐怕會造成傷害,不可不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