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乘雅半偈》~ 第六帙 (13)
第六帙 (13)
1. 連翹
(本經下品)
【氣味】苦平,無毒。
【主治】主寒熱,鼠瘻瘰癧,癰腫惡瘡,癭瘤結熱,蠱毒。
【核】曰:出太山山谷,今汴京,及河中、江寧、潤、淄、澤、兗、鼎、岳、利諸州,皆有之,獨蜀中者為勝。有大翹、小翹兩種。大翹生下濕地,或山岡上,葉青翠如榆葉水蘇輩,莖高三、四尺而色稍赤,獨莖梢開花,黃色可愛,三秋著子,似蓮實之房,亦若椿實之未開者,翹出眾草,殼小堅外完,無跗萼,剖之中解,氣甚芳馥,實才干,振之即落,若不著莖,根如青蒿之白硬也。小翹,生岡原之上,莖葉花實,皆似大翹,但細小耳。
古者莖葉花實並用,今惟用實,未見莖葉也。南方一種,莖短葉小,惟實黃黑,子如粟粒,乃旱蓮。又一種如菡萏,殼柔軟,外有附萼,抱之且無解脈,亦不芳香,干之不落,久著莖上,功用殊別也。
【叅】曰:內經嘗以車蓋喻脈狀,曰藹藹如車蓋者,陽結也,亦陽盛也。本經乃以連翹名藥,左傳云:翹翹車乘,連連翹翹如車乘爾,此形相似,亦病相類也。其主熱結,儼若陽結陽盛乎。一名連軺,軺亦小車也;蓋車者,引重致遠,以濟不通。周禮云:車有天地之象,是合陰陽內外而言,誠開闔之樞鍵也。
故主熱結在中,為寒熱鼠瘻瘰癧,其本在臟,其末在頸腋間也。若蠱毒,此但沉於臟;癭瘤癰腫,此但浮於脈,咸屬寒熱為病因,熱結為形證者也。其功力與夏枯相等,但夏枯偏於從本,秉寒水化令,故上徹巔頂,下及趺踵;連翹偏於從末,秉容平氣味,故外彌膚腠,內偏五中,至於解從結心,理則一矣。先人云:連翹治鼠瘻癰腫瘡瘤,咸從結氣所生,取其象形易落,而能自散也。
綱目謂狀似人心,故入心,以痛癢瘡瘍,皆屬心火也。東垣謂十二經瘡藥中,不可無此,何必似人心狀乎?顧獨莖赤色,及結實在上,原具心象。又云:散血結氣聚,此以結治結,當用上聲之散,不當用去聲之散,散則自散而省力,散則分散而有為,此先人備言所治之證,頤但略言能治之因,合能所生成,則命名之義瞭然矣。
白話文:
【連翹】
【味道】味苦,性平和,沒有毒性。
【主要治療】主要治療寒熱病症,鼠瘻、瘰癧(淋巴結核),癰腫、惡瘡,癭瘤(甲狀腺腫大)、結熱,以及蠱毒。
【考證】連翹生長於太山山谷,現在的汴京、河中、江寧、潤州、淄州、澤州、兗州、鼎州、岳州、利州等地都有,其中以四川產的品質最好。連翹有大翹、小翹兩種。大翹生長在潮濕的低地或山坡上,葉子青翠如榆樹葉或水蘇的葉子,莖高約三、四尺,顏色稍紅,單莖頂端開花,黃色非常可愛,秋天結果,果實像蓮蓬,也像未開的椿樹果實。連翹從眾草中突出,果殼小而堅硬,外表完整,沒有花萼,剖開果實,中間會裂開,氣味非常芬芳。果實乾燥後,搖動就會掉落,好像沒有附著在莖上。根部像青蒿的根一樣,呈白色且堅硬。小翹生長在山丘或平原上,莖、葉、花、果實都像大翹,只是比較細小。
古代連翹的莖、葉、花、果實都一起使用,現在只用果實,很少見到使用莖葉的。南方還有一種連翹,莖短葉小,只有果實是黃黑色,種子像小米粒,這其實是旱蓮。還有一種連翹像含苞待放的荷花,外殼柔軟,外層有花萼包覆,沒有裂紋,也不香,乾燥後不會掉落,而是長時間附著在莖上,這種連翹的功效與其他連翹有所不同。
【闡述】《內經》曾經用車蓋來比喻脈象,說「脈象像車蓋一樣覆蓋著,是陽氣鬱結的表現,也是陽氣過盛的徵兆。」而《本草經》卻用連翹來命名藥材。《左傳》說:「高高聳立的車乘」,連翹也像高高聳立的車乘一樣,兩者形狀相似,所治療的病症也相類似。它主要治療熱結,這不就像陽氣鬱結、陽氣過盛的情況嗎?連翹又名連軺,「軺」也是小車的意思。車的作用是運載重物到遠方,疏通阻礙。「周禮」說:車有天地之象,是結合陰陽內外而言,確實是開合的樞紐關鍵。
所以連翹主要治療熱結在體內,導致的寒熱、鼠瘻、瘰癧等疾病,這些病症的根源在於臟腑,而表現在頸部和腋下。至於蠱毒,只是沉積在臟腑內;癭瘤、癰腫,只是浮於脈絡,都屬於寒熱引起的病症,熱結是病症的表現形式。連翹的功效和夏枯草相似,但夏枯草偏於從病根入手,秉承寒水之性,因此藥效能上達頭頂,下達腳跟;而連翹偏於從病症的末端入手,秉承平和之性,因此藥效向外能達到皮膚,向內能到達五臟中心。至於解除病結的道理,其實是一樣的。前人說:連翹治療鼠瘻、癰腫、瘡瘤,都是因為氣機鬱結所導致,取其形狀像果實容易脫落,具有自行消散的特性。
《本草綱目》認為連翹的形狀像人心臟,因此可以入心經,因為痛癢瘡瘍都屬於心火。李東垣說十二經瘡瘍藥中,不可缺少連翹,不一定是因為形狀像人心臟。只是連翹的單莖呈紅色,果實結在上方,原本就具有心臟的意象。還有人說:連翹可以散血、解氣結。這是用「結」來治療「結」,應當讀作上聲的「散」,不應讀作去聲的「散」。用上聲的「散」,則藥效會自然消散而省力;用去聲的「散」,則藥效會四處分散而有作用。前人詳細說明了連翹所治療的病症,而我只是簡略說明連翹治療病症的原因,結合連翹所能治療的病症和原因,那麼連翹的命名意義也就清楚明白了。
2. 白蘞
(本經下品)
【氣味】苦平,無毒。
【主治】主癰腫疽瘍,散結氣,止痛,除熱,目中赤,小兒驚癇溫瘧,女子陰中腫痛,帶下赤白。
【核】曰:生衡山山谷,及江淮、荊、襄、懷、孟、商、齊諸州。二月生苗,多在林中,作蔓赤節,葉小如桑。五月開花,七月結實。根如雞鴨卵而稍長,三五同窠,皮黑肉白。一種赤蘞,花實功用少別,表裡都赤也。代赭為之使,反烏頭。
【叅】曰:斂從欠,音酣,平聲;與斂從攴,音廉,上聲者迥別。有以斂訓聚斂之斂謬矣。蓋斂,欲也,遂也,金也,潔也,堅潔遂欲,以功用證名也。故與白及相叅,古方多並用之。但白及因風致動,而金至斯堅;白斂因熱致結,而金遂斯解,良繇金壞為形證,此更堅形堅臟,平定陰陽內外上下,以及血氣之傾移者也。
(四大地大曰金,與五行金行,少有異同。五行之金,在臟歸肺,在形歸皮毛;四大之金,凡屬堅固有形,統歸地大,合五行中土金而言也。)
白話文:
白蘞
味道: 味苦,性平,沒有毒性。
主要功效: 主要治療癰腫、瘡瘍等皮膚疾病,能消散體內結塊的氣滯,止痛,退熱,消除眼睛紅腫,也能治療小兒驚風、癲癇、瘧疾,以及婦女陰部腫痛、赤白帶下等症狀。
考證: 產於衡山山谷,以及江淮、荊襄、懷孟、商、齊等地區。二月長出幼苗,多生長在樹林中,藤蔓帶有紅色節點,葉子像桑葉般小。五月開花,七月結果。根部形狀像雞鴨蛋,稍微長一些,三到五個根聚集在一起,表皮黑色,肉質白色。還有一種赤蘞,花和果實的功效與白蘞稍微不同,其內外都是紅色的。白蘞可以與代赭石一起使用,但不能與烏頭同用。
解析: 「斂」字,從「欠」,讀音為「酣」,是平聲,與「斂」字,從「攴」,讀音為「廉」,是上聲,兩者截然不同。有人將「斂」字解釋為「聚斂」,是錯誤的。「斂」字的本意是慾望、成就、金屬、潔淨、堅固潔淨、成就慾望,這些涵義都與白蘞的功效相符,以功效來驗證名稱。因此,白蘞經常與白及一起使用,在古代的方劑中常能見到兩者並用。但是,白及容易因風而動盪,而金屬到了這裡就變得堅固;白蘞容易因熱而導致結塊,而金屬到了這裡就能解散。這正因為金屬壞掉會顯現出不同的形狀,白蘞能夠使身體更加堅固,穩固臟腑,平定陰陽,以及調節氣血的運行。
(四大之「金」,與五行之「金」稍微有些不同。五行之金,在臟腑歸於肺,在形體歸於皮膚毛髮;而四大之金,凡是堅固、有形的事物,都歸於「地大」,結合五行中的土和金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