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乘雅半偈》~ 第一帙 (4)
第一帙 (4)
1. 甘草
(本經上品)
合腑臟為中,內筋骨,外肌肉為四。
【氣味】甘、平,無毒。
【主治】主五臟六腑寒熱邪氣,堅筋骨,長肌肉,倍氣力,金瘡尰,解毒。久服輕身延年。
【核】曰:甘草,一名蕗草、靈通、國老、美草。
出陝西河東州郡,及汶山諸夷處。春生苗,高五六尺,葉如槐,七月開花,紫赤如奈冬,結實作角如畢豆,根長三四尺,粗細不定,皮亦赤,上有橫梁,梁下皆細根也。以堅實斷理者佳,輕虛縱理,細韌者不堪用。凡使去頭尾,及赤皮,切作三寸長,劈為六七片,入瓷器中,好酒浸蒸,從巳至午,取出曝乾,銼細入藥。苦參、乾漆為之使。
惡遠志。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忌豬肉。
先人云:甘具生成,路通能所,草從柔化,和協眾情。又云:和具四義,一合,二純,三分明,四接續,甘草四德備焉。又云:青苗紫花,白毛槐葉,咸出於黃中通理之荄,土具四行,不言而喻矣。又云:土貫四旁,通身該治,是以土生萬物,而為萬物所歸。
【叅】曰:尚書云:土爰稼穡,稼穡作甘,言土以能生為性,而所生草木,唯稼穡最得土氣之和,即拈以徵土性,及土味耳。有云:土位乎中。又云:土貫四旁。難者曰:設標竿於中,東觀則西,南觀成北,中亦難定,予謂中當豎論,四當橫論。內經云:地何憑乎,大氣舉之也。
固知上下唯氣,而土獨居其中,四即在中之土,橫貫四旁,離四無中。統言之也,甘草色味性情,含章土德,為五味之長,故治居中之腑臟。為邪所薄,而寒熱外見,與在內之筋骨,在外之肌肉,悉以橫貫之力,堅固長養,氣聚於形,形全則力倍,形敗則氣亡,金瘡成尰,如掘土剝地,以致腠理斷絕,此屬九土之精,行土之用,接續地脈,仍相連合,毒性殺厲即以幽靜平和之土緩解之,毒自降心而退舍焉。形全則身輕,形固則延年。
中央內外,左右四旁,皆土貫之。若因土致病,因病及土者宜用,設四行借用,另須體會。
(土爰稼穡,金曰從革等語,直指五行真性,若能生之能所生之所,又指五行體用。)
白話文:
甘草,是藥中的上品。
它能協調五臟六腑,使其保持平衡,對內能強健筋骨,對外能強壯肌肉,這四方面都能照顧到。
甘草味道甘甜,性平,沒有毒性。
主要治療五臟六腑的寒熱病邪,能使筋骨強健,肌肉生長,增加氣力,還能治療金瘡腫痛,並能解毒。長期服用可以使身體輕盈,延年益壽。
甘草又名蕗草、靈通、國老、美草。
主要產於陝西河東一帶和四川汶山等少數民族地區。春天長出苗,大約有五六尺高,葉子像槐樹葉。七月開花,花呈紫紅色,像奈冬的花,結出的果實像畢豆一樣呈角狀。根長約三四尺,粗細不一,外皮呈紅色,上面有橫紋,橫紋下有很多細小的根。以堅實、斷面紋理清晰的為佳,輕虛、縱向紋理、細軟的則不堪使用。使用時,要去掉頭尾和紅皮,切成三寸長,再劈成六七片,放入瓷器中,用好酒浸泡後蒸,從上午九點到中午,取出曬乾,再研磨成細末入藥。苦參和乾漆可以作為甘草的輔助藥物。
甘草不宜與遠志同用。忌與大戟、芫花、甘遂、海藻同用。忌食豬肉。
古人說:甘草具有天生的生成能力,它能貫通所需要的路徑。草本植物的特性是柔和,能協調各種情況。又說:和諧包含四個方面:一是融合,二是純粹,三是分明,四是接續。甘草具備這四種美德。還說:青色的苗、紫色的花、白色絨毛的槐葉,都來自於黃色的、內部條理清晰的根莖。土具備四行的特性,不言而喻。還說:土能貫通四面八方,全身各處都能治療,因此土能生長萬物,萬物最終也都歸於土。
《尚書》說:「土能耕種收穫,而收穫的穀物是甘美的」,這說明土的本性是能生長,而所生的草木中,只有穀物最能得到土氣的平和,這也是用來比喻土的本性和味道。還有人說:「土的位置居中」。也有人說:「土能貫通四面八方」。有人反駁說:如果在中心豎立標竿,從東邊看是西邊,從南邊看是北邊,中心也很難確定。我認為中心應當從縱向來說,而四方應當從橫向來說。《內經》說:「地依靠什麼而存在呢?依靠大氣承托它」。
因此,我們知道上下只有氣,而土獨自居於其中。四方指的就是居於中央的土,它能橫向貫通四面八方,離開四方也就沒有了中心。總的來說,甘草的顏色、味道、性質,都蘊含著土的德行,是五味中最好的,因此能治療居中的五臟六腑。當受到邪氣侵襲而出現寒熱外在表現時,以及內部的筋骨和外部的肌肉,甘草都能以橫向貫通的力量,使它們堅固生長,氣聚集在形體中,形體完整,力量就會加倍,形體敗壞,氣就會消亡。金瘡腫痛,就像挖掘泥土、剝開土地,導致肌肉紋理斷裂,這屬於九土的精華,是土的功用,能夠接續地脈,使其重新連合。毒性猛烈,可以用寧靜平和的土性來緩解,毒性自然就會降伏而消失。形體完整,身體就會輕盈,形體強健,就能延年益壽。
中央、內外、左右四方,都是土在貫通著。如果因為土而生病,或者因為疾病影響到土,都適合使用甘草。如果四行的特性是借用的,則需要另外體會。
(「土能耕種收穫」、「金能變革」等說法,直接指出了五行的真實本性,即能生長的,以及能被生長的,也指出了五行的本質和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