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之頤

《本草乘雅半偈》~ 第十一帙 (6)

回本書目錄

第十一帙 (6)

1. 瓜子仁

(別錄中品)

【氣味】甘寒,無毒。

【主治】腹內結聚,破潰膿血,最為腸胃脾內壅要藥。

【核】曰:瓜子,甜瓜子也。生成備甜瓜蒂核。

白話文:

核:指瓜子,也就是甜瓜的籽。它是由甜瓜的蒂和核組成的。

【叅】曰:莖蔓樂延,稍壅輒潰,附本之瓜反小,近末之瓜轉大,吮吸地液,性頗貪狼,雖夏火主時,無妨水大含遍者也。即一粒子,具瓜全體。仲景先生用治腸癰膿未成者,吮吸殆盡。隱居別錄推廣腹內結聚,破之潰之,結解聚散。故曰:最為脾胃壅滯要藥也。

白話文:

【註解】:古書上說,西瓜莖蔓生長迅速,稍作壅塞就會潰爛,根部靠近瓜蒂的瓜反而長得小,接近尾端的瓜則轉大,西瓜通過根莖吸收地中的水液,性情頗為貪婪,即使是在夏季火熱當令的時候,也不妨礙它大量吸收水分。而且,即便是隻有一粒西瓜子,也具備了整個西瓜的特性。

古代名醫張仲景用西瓜來治療腸癰膿腫還未形成的,用西瓜吸收膿液,直到膿液幾乎全部吸盡。古代《隱居別錄》一書推廣了西瓜治療腹腔內結聚的運用,通過破積潰膿,使結塊消散。所以說,西瓜是治療脾胃壅滯的重要藥物。

2. 惡實

(別錄中品)

【氣味】辛平,無毒。

【主治】明目,補中,除風傷。

【核】曰:惡實,一名鼠黏,一名大力,一名牛蒡,一名蝙蝠刺。處處有之。三月生苗,高三四尺,葉如芋而長。四月開花作叢,淡紫色。實如楓梂而小,萼上細刺,百十攢簇,一梂作子數十粒,色黑褐,好著人衣也。

白話文:

【翻譯】

《本草綱目》記載,核是一種惡臭的植物,也叫鼠黏、大力、牛蒡、蝙蝠刺。它分佈廣泛,在三月長出,高三四尺。葉子像芋葉但更長。四月開花,花朵叢生,呈淡紫色。果實像楓樹的果實但更小,萼片上有細刺,百十個果實聚集在一起。一個果實可以產生數十粒黑色的種子,這些種子很容易黏在人的衣服上。

【叅】曰:惡音烏,非遏也。禮器云:晉人將有事於河,必先有事於惡池。說文云:惡池漚夷,幷州川也。實者充滿,緣彼充滿,獨遠實也。一名大力、牛蒡者以此。先人博議云:此秉風大動搖之用,故抽水土之力獨勝。味辛氣平,為風木乃製為用矣。則凡病從風生,或因風寒薄郁乃成痤者,取之捷如影響。

白話文:

【白話文】

古語中「惡」音同「烏」,不是指厭惡的意思。根據《禮記·禮器》記載:「晉國人凡是要祭祀黃河,一定先在惡池舉行祭祀。」《說文解字》中說:「惡池又名漚夷,是幷州境內的河流。」實指充滿,因為它水量充沛,所以獨自遠離人羣。因此,大力、牛蒡這兩種藥材的名字就是源於此。古代醫家曾廣泛探討,認為惡池水蘊含大風之力,所以能獨力抽取水土之力。惡池水辛味性平,可用於治療風木之病。因此,凡是因風而起的疾病,如因風寒鬱結導致的皮膚腫塊,使用惡池水可以迅速奏效。

設屬形層之外與上部者,功力尤勝。又云:此以承製之品,宣助肝木,便無太過之失,厥受和平之益矣。

3.

(別錄中品)

【氣味】苦甘辛,溫,有毒。

【主治】主行藥勢,殺百邪、惡鬼、毒氣。藏器云:通血脈,厚腸胃,潤皮膚,散濕氣,消憂發怒,宣言暢意。

【核】曰:世本云,帝女儀狄始作酒醪,變五味,少康作秫酒。素問上古天真論以酒為漿;湯液醪醴論,黃帝問曰:為五穀湯液及醪醴奈何?岐伯對曰:必以稻米,炊之稻薪,稻米者完,稻薪者堅。帝曰:何以然?岐作曰:此得天地之和,高下之宜,故能至完,伐取得時,故能至堅也。

白話文:

【賣】說:根據《世本》記載,帝堯的女兒儀狄最初釀造了酒醪,改變了五種味道。少康釀造了秫酒。《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把酒作為飲料。在《黃帝內經·湯液醪醴論》中,黃帝問道:什麼是五穀湯液和醪醴呢?岐伯回答道:必須用稻米,用稻草燃料來煮。因為稻米完整,稻草堅實。黃帝問道:為什麼會這樣?岐伯回答道:這樣做符合天地之氣的調和,符合高低宜人的原則,所以米飯才能煮得完整;砍伐稻草選取恰當的時間,所以稻草才能堅韌。

帝曰:上古聖人,之湯液醪醴,為而不用,何也?岐伯曰:自古聖人之作湯液醪醴者,以為備耳,為而弗服也。中古之世,道德將衰,邪氣時至,服之萬全,則酒自黃帝,業稱上古作始,非獨帝女儀狄造矣。酒經云:空桑穢飲,醞以稷藜,以成醇醪。此酒之始,烏梅女䴷,甜醹九投,澄酒百種,此酒之終。

白話文:

皇帝問道:「古代的聖人留下湯藥和美酒,卻自己不用,為什麼呢?」

岐伯回答:「自古以來,聖人製作湯藥和美酒,只是為了備用,自己並不會服用。到了中古時期,道德逐漸衰落,邪氣時常侵襲,於是開始服用這些東西,以求萬全。

酒從黃帝時代開始,一直被認為是古代的發明,並不是獨由帝女儀狄所創造。根據《酒經》記載,最初的酒是用空桑樹的果實釀製的,稱為「空桑穢飲」。後來發展出用稷麥發酵釀造的「醇醪」。而到了後代,出現了烏梅釀、甜酒等各種不同的酒類。

食貨志云:酒者,天之美祿,頤養天下,享祀祈福扶衰療疾,非酒不行,故月令仲冬,命大酋,秫稻必齊,麴櫱必時,湛⿰酉喜必潔,水泉必香,陶器必良,火齊必得,兼用六物,大酋監之,無有差弍。白孔六帖云:秫米一斗,得酒一斗,為上樽;稷米一斗,得酒一斗,為中樽;粟米一斗,得酒一斗,為下樽。

白話文:

《食貨志》記載:酒是上天賜予的美好糧食,可以滋養人們,祭祀祈福,治療疾病,沒有酒是不行的。因此,在《月令》中,仲冬時節,朝廷會命令大酋長,必須準時收割完秫稻,及時製作酒麴,蒸酒時的容器要乾淨,水源要香甜,陶器要上乘,火候要適宜。大酋長要同時管理這六件事,絲毫不差。

《白孔六帖》記載:一斗秫米可以釀出一斗好酒,稱為上等酒;一斗稷米可以釀出一斗中等的酒,稱為中等酒;一斗粟米可以釀出一斗劣等的酒,稱為下等酒。

本草云:葡萄瓜椹,杞菊苄芑,林檎橘𣷫,李桃杏梅,蔥豉姜椒,羊羔鹿胎,虎脛熊掌,凡生物果穀草木之易釀者,皆可造酒。入藥唯秫酒之清者,稱無上乘。若秬合郁,釀之成鬯,此以陽據陰,則酒色香而黃,在器流動,詩所謂黃流在中者,是矣。故周人尚臭,灌用鬯,陰達於九淵,陰徹於九天,條暢於上下,致氣於高遠,所以降神也。

白話文:

《本草經》說:葡萄、桑椹、枸杞、菊花、桃仁、林檎、橘子、梨、李子、桃子、杏子、梅花、蔥、豆豉、生薑、花椒、羊肉、鹿胎、老虎腿、熊掌,凡是容易發酵的動植物果實和草木,都可以用來釀酒。用於入藥的,只有糯米釀的清酒是最上等的。如果用黏性大、混濁的米釀酒,釀出來的酒叫作「鬯」。這是因為陽氣勝過陰氣,所以酒的顏色、香氣都是黃色的,倒入器皿後可以自由流動,就像詩經中說的「黃色的酒流在中間」,就是這樣的酒。所以周朝人重視酒的香氣,用鬯來祭祀。鬯的香氣可以深入九幽,升達九天,上下貫通,氣息高遠,因此可以引來神靈。

酒正職云:既有米曲之數,又有功沽之巧。功沽為善惡,是酒之善者為功,惡者為沽也。詩疏云:一宿酒曰沽,蓋酒以久為貴,故周禮有昔酒之名耳。天官酒政,掌酒政令,以式法授酒材,辨五齊之名。一曰泛齊,言酒熟而泛泛然也;二曰醴齊,酒成而上下一體,汁滓之相得也;三曰盎齊,成而色蔥白也;四曰緹齊,昔而色紅赤也;五曰治齊,渣滓沉下,充然悅口也。又辨三酒之物:一曰事酒;二曰昔酒;三曰清酒。

白話文:

宋朝《酒正》這本書說:釀酒既需要米曲的數量,又需要釀造的技術。釀造技術的優劣決定了酒的品質,品質好的叫「功」,品質差的叫「沽」。

《詩經疏注》說:一晚的酒叫「沽」,因為酒存放時間長了才珍貴,所以《周禮》中有「昔酒」之名。

《周禮·天官·酒正》記載:酒正官負責管理酒類政令,按照規矩分配酒材,辨別五齊(不同的酒品質級):

  1. **泛齊:**酒熟了,酒液表面浮泛。
  2. **醴齊:**酒釀成後,酒液上下融為一體,酒和酒糟混在一起。
  3. **盎齊:**酒釀成後,顏色像蔥白的醬菜。
  4. **緹齊:**陳年的酒,顏色像紅色的絲帶。
  5. **治齊:**酒糟沉澱在下面,酒液清澈爽口。

此外,書中還辨別了三種酒:

  1. **事酒:**現釀的酒。
  2. **昔酒:**陳釀的酒。
  3. **清酒:**沒有酒糟的清澈酒。

再辨四飲之物:一曰清;二曰醫;三曰漿;四曰酏,蓋成周酒政嚴矣。在周書則有酒誥之篇。在周禮則有酒政之官。夫祭祀必有酒,奉養必有酒,燕享必有酒,是不容一日廢也。然甘酒有戒,湎酒有徵,沉酒有誓,彝酒有誥,先王無不致儆於酒。今周人以酒設官,是故五齊之酒,三酒四飲之物,厚薄之異,清濁之異,新舊之異,此固酒政之所必辨也。祭酒之用,賓客之用,王后世子飲膳之用,耆老孤子庶子饗食之用,此正酒正所當共者也。

白話文:

再來區分四種飲料:第一種是清酒;第二種是醫酒;第三種是漿酒;第四種是酏酒。可見成周時代的酒令非常嚴格。在《周書》中,有《酒誥》一篇。在《周禮》中,有負責酒政的官員。祭祀一定要有酒,宴請賓客一定要有酒,燕會享樂也一定要有酒,可見一日不可缺少。但是,對於甜酒有警戒,對於沉迷於酒有懲戒,對於暴飲暴食有誓約,對於酒器有告誡,先王沒有不對酒嚴加戒備的。現在周人設立官員管理酒政,所以五齊之酒、三酒四飲之物都有不同的濃淡、清濁、新舊,這是酒政必須區分的。祭祀用的酒、宴請賓客用的酒、王后、世子享用的酒、老人、孤兒、庶子聚餐用的酒,這些都是酒正應該負責管理的。

再分別四種飲品:一種是清酒;一種是藥酒;一種是漿酒;一種是濃酒。可見成周時期的酒政很嚴格。在《周書》中,有《酒誥》一章。在《周禮》中,有負責酒政的官員。祭祀一定用酒,款待賓客一定用酒,宴會享樂一定用酒,可見一日不可或缺。但是,對於甜酒有警戒,對於沉迷於酒有懲戒,對於暴飲暴食有誓約,對於酒器有告誡,先王沒有不對酒嚴加戒備的。現在周人設立官員管理酒政,所以五齊之酒、三酒四飲之物都有不同的濃淡、清濁、新舊,這是酒政必須區分的。祭祀用的酒、宴請賓客用的酒、王后、世子享用的酒、老人、孤兒、庶子聚餐用的酒,這些都是酒正的職責。

凡酒用於祭,飲酒用於燕,禮酒用於饗,陳酒用於賓客,秩酒用於養老,合而言之,曰公酒。然而酒人以其酒,入酒府;漿人以其飲,入酒府也。是皆王之所得用,而酒正掌酒之政令,未嘗不致儆焉。其酒材也以式,授其實樽也以法,共頒酒則有法以行之,秩酒則有書契以授之。

白話文:

凡是祭祀用的酒,是祭酒;宴會用的酒,是燕酒;招待賓客用的酒,是饗酒;招待客戶的酒,是陳酒;慰勞年長者的酒,是秩酒。把它們統稱為公共用酒。但是,釀酒的人憑藉著釀酒的技術進入了酒政機關;負責提供飲品的官員憑藉著提供飲品的技術進入了酒政機關。這些都是國君可以得到的好處,而酒政官管理著酒政的政策法令,從未不謹慎地對待。釀酒所用的材料要按規定,分發酒器也要按法規,一起分發酒時有固定的方法,分發慰勞年長者的酒時有書契證明。

至於祭祀之酌有數,王者之燕飲亦有計也。他官會計,唯以歲終,而酒正之出,日入其成,日計之也。月入其要,月計之也。則周人之致謹於酒,可知矣先王於飲之器,且有法存焉。彝有舟,以示其過量,則有沉溺之禍。尊有罍,以示其不節,則有浸淫之患。六彝曰彝,所以示其祭酒之有嘗。

白話文:

至於祭祀時酒的用量是有規定的,王室宴會上飲酒的數量也有計算規則。其他官員的會計,只在歲末才計算;而酒官的出納,則每天計算當天的進出,每天都記帳;按月彙總計算,則是按月記帳。由此可見周人對飲酒用量是十分審慎的。

古代帝王對飲酒器具也有規定。用舟形的酒器,是用來提醒人們飲酒不要過度,否則就會沉湎其中;用罍形的酒器,是用來提醒人們飲酒不要放縱,否則就會醉生夢死。六種祭祀用的酒器合稱「彝」,是用來說明祭祀用酒的品級。

六尊曰尊,所以示其祭酒之有等,先王器皿之度,往往有戒,而況於酌用之際乎。飲箴曰:酒之道,豈止於充口腹樂悲歡而已哉,甚則化上為淫溺,化下為訩禍。是以聖人節之以酬酢,諭之以誥訓,然尚有上為淫溺所化,化為亡國,下為訩禍所化,化為殺身,且不見前世之飲禍耶。

白話文:

六個尊器有不同的尊卑等級,用來表示祭祀和飲酒的等級差異。古代君王的器皿都有規格限制,更何況是用來飲酒時的器皿。

《飲酒箴言》中說:喝酒不只是為了滿足口腹之慾,抒發悲喜而已。過度飲酒會導致上層者沉溺於酒色,下層者挑起紛爭禍端。因此,聖人用酬酢的方式節制飲酒,用告誡訓諭的方式勸導飲酒。然而,仍然有人沉溺於酒色,導致國家滅亡;有人因酒釀成禍端,導致身敗名裂。難道他們看不見過去飲酒帶來的禍害嗎?

路酆舒有五罪:其一嗜酒,為晉所殺;慶封易內而耽飲,則國朝遷,鄭伯室室而耽飲,終奔於駟氏之甲;欒高者酒而信內卒敗於陳鮑氏;衛猴飲於藉圃,卒為大夫所惡。

白話文:

魯國大臣路酆舒有五種過錯:第一個是沉迷於酒,最後被晉國所殺;慶封喜歡密室聚會並沉迷於飲酒,結果導致國家政權遷移;鄭伯在室內飲酒作樂,最後逃亡到駟氏的軍隊中;欒高沉迷於酒,最後在陳鮑氏的戰爭中導致內部軍隊叛變;衛國的猴在藉圃飲酒,最後被大夫們所憎惡。

嗚呼!吾不賢者性實嗜酒,尚懼為酆舒之戮過,此吾不為也,又焉能俾喧為靜乎,俾靜為喧乎,不為靜中淫溺乎,不為訩禍之波乎,既淫溺訩禍作於心,得不為慶封乎,鄭伯乎,欒高乎。為之箴曰,酒之所示,示其全真,寧能我醉,不醉於人。

白話文:

【叅】曰:方書稱清酒,即四飲之一曰清,漿人之為醴清也。扶衰養疾非酒不行,但不及亂可耳。如陰之五宮,生在五味,陰之五宮,傷在五味,過量乃及亂耳。說文云:酒,酉也,釀之美曲酉燡而味美也。又就也,就人性之善惡也。故酒不冰,曷命曰丹,集秋霜之粳谷,醞春生之麥酴,互交以金木,既濟以水火,乃得凍不冰而火可然,六陽之為用乎。隱居云:主行藥勢,若百川之潛渫,泱漭之澹濘,騰波之赴勢,動不可遏也。

【叅】說:醫書上說的清酒,就是四種酒類中的「清」,是漿水變成醴清。滋養衰弱、治療疾病不能沒有酒,只是要注意不要過量到會亂性。就像陰陽的五臟,養生在於五味,傷害也在於五味,過量就會傷身。說文解字中說:「酒」的酉字,是因為美酒釀造時要加酒酵,酒酵發酵後熟成味道美。又說「酒」的「就」字,是因為酒能讓人性情有所改變。所以酒即使結成冰也不失去藥性,為什麼?因為它取自秋收凍霜的粳米,釀造春天生長的麥芽酒,用金屬與木器互相交合,用水和火互相調和,就可以做到不結冰卻能燃燒,這是六陽之氣的作用。隱居子說:「酒能引導藥性發揮作用,就像百川奔流,浩瀚無垠,波浪翻滾,勢不可擋。」

蓋行身之剽悍者衛,勺飲入口,百體遍周,酒落焦府,不勞彈指,走血脈,通關津,達四街,徹九竅,布三百六十五節,開八萬四千毛孔,亦猶衛氣之剽悍,即芍力之駢馳,桂使之先聘,迅速捷機,亦無出其右者。不觀立使怯者強,衰者壯,憂者蠲,不怒者怒,不言者言,暢意力行矣。

白話文:

身體中強悍的能量叫做衛氣,它就像一勺水喝下去,能迅速流遍全身。酒進入食道後,不用彈指間,就能走遍血管,暢通體液,到達四肢,貫通九竅,遍佈三百六十五個關節,打開八萬四千個毛孔,就像衛氣一樣強悍,就像芍藥和桂枝藥材的功效,迅速而有效,沒有什麼能比它更厲害。你看,原本膽怯的人會變得勇敢,衰弱的人會變得強壯,憂愁的人會變得快樂,不愛生氣的人也會生氣,不愛說話的人也會說話,充滿活力地行動起來。

倘品行之不端,妍醜亦立見矣。就人性之善惡歟,誠莫之為而為,莫之致而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