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乘雅半偈》~ 第十一帙 (3)
第十一帙 (3)
1. 蜚虻
(本經中品)
【氣味】苦,微寒,有毒。
【主治】逐瘀血,破血積、堅痞、癥瘕寒熱,通利血脈及九竅。
白話文:
這味藥材性味苦、微寒,帶有一定的毒性。主要用於驅除體內的瘀血,消除血液積聚、硬塊、腹部腫瘤以及由這些問題引起的寒熱症狀,還能夠疏通血脈和九個孔竅。
【核】曰:生江夏川穀,牛馬所在,都有之。形類蜜蜂,腹四褊微黃綠色,嘴銳而利,若鋒鐩然。春半後,秋半前出,茂暑繁盛,腹有血者良。法取五月。修治,入丸散去翅足,熬熟用;湯法亦同。
白話文:
核是一種昆蟲,產於江夏山川的谷地之間,牛馬經常出沒的地方都有。它的形狀像蜜蜂,腹部有四個皺褶,顏色微黃偏綠。嘴很尖利,像鋒利的刀刃。
核通常在春季過後,秋季之前出現,夏日炎熱時期最為繁盛。腹部有血的核品質較好。
抓取核的時間是五月。處理方式:去掉翅膀和腳,做成丸散或熬熟服用;用於湯劑的方法也相同。
【叅】曰:蜚虻,一名虻蟲、陸虻也。飛咂牛馬血,嘴如芒刺然,性頗貪饕,腹滿猶咂不已。用逐瘀血,破血積堅痞,癥瘕而成寒熱者,遂其性,盡出其所留積而後快。盇血中有眚,乃積乃留,眚去血行,流不盈矣。通利血脈者,概手足二十四經隧而言,十二焉從頭而走足,十二焉自足而走頭,風馬牛不相及者,而概咂焉。則凡經隧逆走頭而逆走足者,乃積乃留,各遂其性,乃行乃流矣。
故血失所行,血失所留者,清陽不走上竅而留,濁陰不走下竅而積,而行焉,而流焉,何竅不通,何竅不利。
白話文:
【參考書】中記載:蜚虻,又稱虻蟲、陸虻。牠們會飛去叮咬牛馬吸取血液,牠們的嘴巴尖銳如針刺,性情非常貪婪,腹部飽滿了還會繼續吸食。用蜚虻來治療血瘀、血塊、堅硬的腫塊,以及因瘀血導致的寒熱症。因為蜚虻的習性就是吸食血液,所以用它來治療,可以徹底清除瘀血,從而緩解症狀。
如果血液中有瘀阻,那麼瘀血就會積聚和殘留。如果瘀阻消除,血液就會流動,瘀滯的現象就會消失。能夠疏通血脈的藥物,一般是指手足上的二十四條經絡。其中,十二條經絡從頭部走向足部,另外十二條經絡從足部走向頭部。這些經絡之間並無直接的聯繫,但蜚虻卻可以吸食這些經絡上的血液。因此,凡是經絡逆行,導致血液積聚和殘留的症狀,都可以使用蜚虻來治療。通過蜚虻的吸食,瘀血會被清除,血液會重新流動暢通。
2. 梓白皮
(本經下品)
【氣味】苦寒,無毒。
【主治】主熱氣,去三蟲。
白話文:
(本草綱目下卷)
【氣味】味道苦,性寒,無毒。
【主治】治療熱症,驅除三種寄生蟲。
【核】曰:梓,一名木王。生河內山谷,近道亦有,宮寺園亭,頗多植此。舊說椅即是梓,梓即是楸,楸即是檟。蓋楸之疏理而白色者為梓,梓實桐皮者為椅,其實兩木,大類同,而小別異也。齊民要術稱白皮有角者曰梓,或名角楸,又名子楸;黃色無子者曰柳楸,世呼荊黃楸云。
白話文:
【說明】:梓木,又名木王,生長在河內山谷,靠近道路的地方也有,在宮殿、寺廟和園亭中經常種植。過去有說法認為椅就是梓,梓就是楸,楸就是檟。實際上,楸木木質疏鬆、顏色發白的是梓木,梓木果實長著桐皮的是椅木。其實,這兩種樹木很相似,只有一些細微的區別。《齊民要術》中提到,外表有角,樹皮發白的稱為梓木,也有人稱角楸、子楸;樹皮黃色,果實沒有種子的稱為柳楸,俗稱荊黃楸。
然則是數者,又以有子為別耳,顧梓之子,莢細如箸,其長僅尺,冬後葉落,莢猶在樹,總總然,莢中之子,各曰豫章。崔豹古今注云:棘子曰棗,梓子曰豫章,桑子曰椹,柘子曰佳,魯季孫植六檟於蒲圃東門之外。子胥曰:植吾墓。任昉云:山中有楸戶,掌楸木者,可為什器也。
白話文:
但是這些果實中,最特別的是有子形的果實。梓樹的果實細長如筷子,長度僅有一尺左右。冬天葉子掉落後,果實仍留在樹上,密密麻麻。果實中的種子,個個都稱作「豫章」。
根據崔豹的《古今注》記載:棘樹的果實叫「棗」,梓樹的果實叫「豫章」,桑樹的果實叫「椹」,柘樹的果實叫「佳」。魯國季孫氏在蒲圃東門外種植了六棵檟樹。伍子胥說:「那是我的墳墓。」任昉說:「山中有一處名叫楸戶的地方,那裡有人管理楸樹和製造楸木器具。」
蓋梓有三:木理白者梓,赤者楸,梓之美文者椅,楸之小者檟。桐亦名椅,與此不同。入藥則宜白色有子者,用皮則生者良。
白話文:
梓木有三種:木材紋路白的稱為梓木,紅色的稱為楸木,梓木中質地細緻的稱為椅木,楸木中較小的稱為檟木。桐樹也叫椅木,但與梓木不同。入藥時應選用有種子的白色梓木,使用樹皮時用生的比較好。
【叅】曰:梓為百木長,室屋之間有此,余材不復震矣。亦有子道焉,昔者伯禽康叔見周公,三見而三笞,遂見商子,商子使觀於南山之陽,見喬木而仰;又使觀於北山之陰,見梓焉。晉然實而俯,商子曰,喬者,父道也;梓者,子道也。於是二子再見乎周公,入門而趨,登堂而跪,周公拂其首,勞而食之,則以能子道焉耳。
白話文:
【參考】說:梓樹是所有樹木中最長壽的,在屋舍中種植梓樹,其他木材就不會再彎曲變形了。這裡也包含了子女之道的道理。從前,伯禽和康叔拜見周公,周公三次見他們都打了他們三次,於是他們就去找商子。商子讓他們去觀察南山向陽的地方,伯禽和康叔看見高大的喬木並仰望著;商子又讓他們去觀察北山背陰的地方,伯禽和康叔看見了梓樹,梓樹碩果累累,並向著地面低垂。商子說:「喬木,象徵著父親的威嚴;梓樹,象徵著子女的尊敬。」於是,伯禽和康叔再次拜見周公,進門就快步走進去,走到堂前就跪拜下來。周公撫摸他們的頭,慰勞他們並讓他們吃飯,就是因為他們懂得了子女之道。
雜五行書云:舍西種梓,令子孫順者,蓋亦取此。詩云:維桑與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故古者見喬木,必下而趨,所以廣孝也。桑者,母之所事,以供蠶繅;梓者,父之所植,以伐琴瑟,故見之而恭敬之心,惕然生焉,不必待於口澤手澤之所漸也。神農氏云:梓皮苦寒,入藥最良,蓋苦性趨下,寒平熱毒,順之也,敬止也。
白話文:
《雜五行書》上說:在房子的西邊種植梓樹,可以讓子孫順從,這也是取自於這個道理。
《詩經》中有:"桑樹和梓樹,一定要恭敬地對待。不看著父親,不依靠母親,"所以古代人看到高大的喬木,一定會走過去敬拜,這就是擴展孝道的緣故。
桑樹是母親要照顧的,用來種桑養蠶;梓樹是父親種植的,用來製作琴瑟,所以看到它們就會有恭敬之心,自然而然地產生,不必等到父母的恩惠降臨才開始行孝。
神農氏說:梓樹皮味苦、性寒,用來入藥非常有效。因為它的苦味會往下行,它的寒性可以平息熱毒,順應自然,所以會讓子孫恭敬順從。
本經主去三蟲。別錄療小兒身頭熱煩,瘡瘍蟲蝕者,顧置室屋之間,余材且不復震。風蟲之屬,寧不降心而退舍焉。梓之益利於人道者大矣。
白話文:
《本草經》的主要功效是去除體內的三種蟲子。《別錄》中記載,它可以治療小兒發熱、煩躁、由蟲子引起的瘡瘍。只要在屋子裡放一些梓木頭,剩下的材料就不用再處理了。蟲子對風很敏感,聞到梓木的氣味,自然而然就會退避。梓木對人類的用處非常大。
3. 白頭翁
(本經下品)
【氣味】苦溫,無毒。
【主治】主溫瘧、狂𬌺寒熱,癥瘕、積聚、癭氣,逐血,止腹痛,療金瘡。
白話文:
(本草綱目下卷)
【氣味】味道苦,性溫,沒有毒性。
【主治】用於治療溫熱型瘧疾、瘋狂、寒熱交替,以及腫塊、腹部積聚、甲狀腺腫大等症狀,能袪除瘀血,止腹痛,治療刀傷。
【核】曰:白頭翁,一名白頭老人,一名王主者,端居北位,今生吳越矣。他處雖時見,總不及兩地者為貴。春生作叢主,株分挺出於眾葉,發莖端如杏,葉上有縞白茸毛,若頭髮疆短,之如翁也。近根亦有白茸,根似蔓荊,色深紫,其莖有風則靜,無風自搖,赤箭、獨活、鬼臼同性。
白話文:
【核】:記載道:白頭翁,又稱白頭老人、王主者,安居在北方,如今生長在吳越地區。其他地方雖然偶爾也能見到,但總不及這兩個地方出產的珍貴。春季生長時,像叢主一樣,株株挺立而出,葉片上長有黑白相間的細毛,像老年人的頭髮一樣短而硬。近根處也有白色絨毛,根部像蔓荊,顏色深紫色。它的莖有風時不動,無風時自己搖動,與赤箭、獨活、鬼臼的性質相同。
河南洛陽,界新安山中,多服此,云令人壽考。修治,得酒良,花、子、莖、葉,功無差等。
白話文:
河南洛陽,新安山附近的人很多服用這個,據說能讓人長壽。經過加工處理,可以得到美酒。花、果實、莖、葉都能用,功效沒有差別。
【叅】曰:命名白頭翁,形色之相肖。亦白秉金用,頭為陽首。翁者,歷年久,事盡知,故有風自靜,無風自搖。驗體之能立,用之能行,是以首出庶物,不為八風所奪也。宜哉蕩中藏之垢穢,胡頸之癭瘤,溫瘧之𬌺狂,積聚之傳會,寒熱之癥瘕,金瘡之屠毒,百體治平,腹心患滅。
白話文:
《本草綱目》記載:叫做白頭翁,是因為它的形狀顏色很像白頭髮的老人。它屬於金屬性,頭部為陽氣的總匯。老人歷經歲月,經驗豐富,所以有了風吹不動,無風自己搖動的特性。能證明它的身體強健,能發揮它的作用,因此將其列為眾藥之首,不容易被八種風氣所侵襲。用它可以治療藏有污垢的腹瀉、脖子上有瘤、發燒發冷、瘋癲發狂、積聚在體內的結塊、寒熱交替引起的疾病和金屬造成的傷口感染,能使身體康復,腹心部位的疾病消失。
4. 澤漆
(本經下品)
【氣味】苦,微寒,無毒。
【主治】主治皮膚熱,大腹水氣,四肢面目浮腫,丈夫陰氣不足。
白話文:
這藥材味道苦,性質微寒,沒有毒性。主要治療皮膚發熱、腹部水腫、四肢和面部浮腫,以及男性生殖系統功能不足。
【核】曰:澤漆,出太山川澤,今江湖平陸有之。春生苗,一科分枝,叢生柔莖,色碧綠,如馬齒莧、苜蓿葉輩,圓黃且綠,頗似貓睛,一名貓兒眼草。莖頭五葉,中抽小莖五枝,每枝作細花,色青綠,復有小葉承之,齊整如一,一名五鳳草,一名六葉綠花草。莖有白汁黏人,根亦白,中心勁硬如骨。本草為大戟、烏頭苗者,謬矣。
白話文:
【解釋】《神農本草經》中記載:澤漆,生長在太山的山川湖沼中,現在江湖地區和平原地區也有。春天發出嫩芽,一棵植株會多分枝,生長出叢生的柔軟莖,顏色碧綠,像馬齒莧或苜蓿的葉子,又圓又黃且綠,很像貓的眼睛,因此也叫貓兒眼草。莖上有五片葉子,中間抽出五根小莖,每根小莖上長出細小的花,顏色青綠,花下還有小葉子承託,大小形狀完全一致,因此又叫五鳳草或六葉綠花草。莖幹中有白色的汁液,粘在手上難以洗掉,根也是白色的,中間很堅硬,像骨頭一樣。過去有些人誤認為澤漆是大戟或烏頭的幼苗,這是錯誤的。
【叅】曰:瀉水上行之為澤,水瀉欲留之為漆,水大體用兩葉矣。故水亡體用者,皮膚熱;水惟具體者,大腹水氣、四肢面目浮腫。緣丈夫陰足而精藏,而起亟,用行體至,體至用行,兩無礙焉。仲景先生金匱要略論,咳逆上氣,時時吐濁,坐不欲眠,其脈沉者,澤漆湯主之。
白話文:
《叅》中說:瀉掉水液向上行,就會形成潮濕;想要留住瀉掉的水液,就會形成膠漆。水的大體作用在於滋養身體。如果水不滋養身體,皮膚就會發熱;如果水過多,就會造成腹水、四肢和麪部浮腫。男人的陰氣藏在足部,而陽氣旺盛,所以水氣能迅速運行到身體各處。身體各處都有水氣運行,不會相互阻礙。仲景先生在《金匱要略》中提到,咳嗽、逆氣上沖、時常吐出濁液、坐著不愛睡覺、脈搏沉細的人,可以用澤漆湯治療。
第形寒飲冷則傷肺,兩邪相擊,為咳為癰為痿矣。此體用兩冥,至腎氣獨沉宣水之用,即所以輔水之體,內外合邪,泮然冰釋矣。
白話文:
當身體因寒氣和寒飲而受損時,會傷及肺部。寒氣和寒飲相互作用,會導致咳嗽、腫脹和萎縮。這是因為身體和病邪之間的互動非常微妙。當腎氣獨自沉降,執行宣發水液的功用時,它同時也在輔助身體的「水之體」。當體內外的邪氣相遇,就會像冰塊在溫暖中融化一樣,自然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