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乘雅半偈》~ 第五帙 (11)
第五帙 (11)
1. 羖羊角
所賴至仁無殘,量力取勸焉。羊畏露,牧之者,宜晚出而早歸也。羊惡濕喜燥,食鉤吻而肥,食仙茅而肪,食仙靈脾而淫,食羊躑躅而死。羊宜黍,黍火谷。羊火畜,故羊宜黍也。其目無神,其腸九縈,其力在尾,其角下蹄,角之不齊者曰䍯(音軌)。角有三觠(音卷)者曰羷(音斂)。
絕有健力者曰奮。種類甚多,入藥只以青色羖羊為勝,次則烏羊,其䍲羺羊,及虜中無角羊,止可啖食乳髓,則肥好也。羖羊,亦有褐色、黑色、白色者,毛長尺余,亦謂之羖䍽羊。北人驅引大羊,則以此羊為首,名曰羊頭。河東亦有羖䍽羊,性尤狠健,毛長而厚,入藥亦佳。
如羖䍽驅至南方,則筋力自勞損,安能補益於人。今南方諸羊,多食野草、毒草,故味薄而易發疾,惟淮南州郡,或有佳者。可亞北羊,北羊至南日久,尚不中食,水土使然耳。生江南者為吳羊,頭身相等,毛短肉瘦,供饌猶易發疾,入藥更無效矣。羖羊之角,可以占灼,契丹謂之羊卜,其皮極薄,南番以書字,吳人以畫彩為燈,毛可制筆,角作琉璃,蹄骨須涎,咸成藥用,獨美在角。專精者,牝羖之角也。
蓋兌為羊,兌,少女也,以柔包剛,物各從類,功力始備耳。兔絲為之使。焚角走虎狼,角灰能縮賀。賀,錫也。
【叅】曰:羊性好抵,羊力在尾,此交任於閭,會督於巔,是以抵突用角,精專之美在角也。離為火,為羊,為目,在天為熱,在藏為心,心臟血脈之氣也,故羊為火畜,功主青盲。諸脈屬目,目得血而能視也。寒泄為對待,驚悸為體虛,痛癢瘡瘍,咸歸心火耳。辟惡鬼,為生陽死死陰。走虎狼,為火行爍金獸。久服者體用俱備,絕有力奮矣。
白話文:
羖羊角
依靠著至仁的道理,不殘害生靈,量力而行,取之有度。羊怕露水,牧羊的人,應該傍晚放牧,清晨歸圈。羊厭惡潮濕,喜歡乾燥,吃了鉤吻就肥壯,吃了仙茅就長膘,吃了仙靈脾就發情,吃了羊躑躅就會死。羊適合吃黍,黍是火穀。羊屬火畜,所以羊適合吃黍。羊的眼睛沒有神采,腸子九曲迴腸,力量集中在尾巴,它的角生在蹄下。角不齊整的叫䍯。角有三觠的叫羷。
非常健壯的羊叫做奮。羊的種類很多,入藥只以青色的羖羊為最好,其次是黑色的羊,至於那些䍲羺羊,以及北方少數民族的無角羊,只能食用牠們的肉和髓,這樣才肥美好吃。羖羊,也有褐色、黑色、白色,毛長一尺多,也叫羖䍽羊。北方人驅趕大羊群時,總是以這種羊為首,稱為“羊頭”。河東地區也有羖䍽羊,性情特別兇猛健壯,毛長而厚實,入藥也很好。
如果將羖䍽羊趕到南方,牠們的筋骨力量就會因勞損而減弱,怎麼還能補益於人呢?現在南方各地的羊,大多吃野草、毒草,所以味道淡薄,容易生病,只有淮南地區,可能有一些好的。可以與北方的羊相比,北方的羊到了南方時間久了,也吃不習慣,這是水土不服造成的。生長在江南的羊叫吳羊,頭和身體差不多長,毛短肉瘦,即使做菜吃也容易生病,入藥更是沒有效果。羖羊的角,可以用來占卜,契丹人稱之為“羊卜”,它的皮非常薄,南方的少數民族用它寫字,吳地人用它畫彩繪做燈籠,毛可以製成毛筆,角可以做成琉璃器物,蹄骨和唾液,都可以入藥,但最珍貴的還是角。其中最精華的,是母羖羊的角。
因為兌卦代表羊,兌卦也代表少女,以柔順包容剛強,事物各從其類,功效才能齊全。兔絲是羖羊角的使藥。焚燒羖羊角可以驅趕虎狼,角灰可以收斂錫。
【參考】說:羊性情喜歡衝撞,羊的力量在尾巴,這與任脈在脊椎,督脈在頭頂相應,所以羊用角衝撞,角的精華之處就在此。離卦代表火,代表羊,代表眼睛,在天為炎熱,在人體內臟為心臟,是心臟血液和脈氣的象徵,所以羊屬火畜,功效主治青光眼。所有脈絡都與眼睛相關,眼睛得到血液才能視物。寒邪泄瀉是對應的病症,驚悸是身體虛弱的表現,疼痛、瘙癢、瘡瘍,都屬於心火過旺。可以辟邪,生為陽死為陰。驅趕虎狼,是火行克金獸。長期服用,可以使身體和作用都完備,會有極其強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