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乘雅半偈》~ 第五帙 (6)
第五帙 (6)
1. 栝蔞根實
(本經中品)
【氣味】苦寒,無毒。
【主治】主消渴,身熱,煩滿,大熱,補虛,安中,續絕傷。
【核】曰:別名瑞雪,根即天花粉。出弘農、陝州者最勝,所在亦有之。三月生苗,引藤蔓葉,如甜瓜葉,而窄作叉,背面俱有白毛。六月開花,似壺蘆花而淺黃色。結實在花下,大如拳,生時青碧如瓜,九月黃熟如柿,形有正圓長銳,功用並同。內有扁子,殼色褐,仁色綠,多脂,作青氣。
根直下生,年久者長數尺。秋後採者,結實有粉,他時便多筋絡矣。修治其實,須分二種,圓黃皮厚蒂小者,宜陽人服;形長皮赤,蒂粗者,宜陰人服。並去殼皮、革膜,及脂。根亦取大二三圍者,去皮,搗爛,以水澄粉。
先人云:本經主治不分根實。別錄廣實主胸痹,悅澤人面,似有根實之分。故圖經另出根名天花粉,主煩滿及消渴。煩滿胸痹,皆胸部病。釋名云:消渴,腎氣不周於胸也。經云:煩滿胸痛引背,胸痹也。病名雖異,因證則同,但所施略分輕重耳。即能周腎氣於胸,亦屬補虛安中,續絕傷功力耳。
【叅】曰:形如包括之囊,實列重樓之象,舉實該根,猶枸杞也。氣味苦寒,逆治火熱,體質濡潤,逆治燥涸,或液燥涸,致熱結聚,或熱結聚,致液燥涸,遂成消渴煩滿者,悉宜用。安中者,熱卻則中安,亦即所以補液之虛耳。故筋脈燥涸則絕傷,濡潤則連續矣。根實功力,稍有異同,實主郁遏不能分解;根主散漫失於容平,靡不以熱為因,以燥為證,顧天花瑞雪之名,則思過半矣。
白話文:
【栝蔞根實】
**【氣味】**味道苦澀,性質寒涼,沒有毒性。
**【主要功效】**主要治療消渴症(糖尿病),身體發熱,胸腹煩悶脹滿,大熱,能補養虛弱的身體,調理脾胃,接續斷裂損傷。
【果實的敘述】 它的別名叫做瑞雪,它的根就是天花粉。產於弘農、陝州一帶的品質最好,其他地方也有生長。三月長出藤蔓,葉子像甜瓜的葉子,但比較窄且分叉,背面都有白色絨毛。六月開花,花朵像葫蘆花,但顏色淺黃。果實長在花朵下面,大如拳頭,生長時青綠色像瓜,九月成熟時變黃色像柿子,形狀有正圓形的,也有長而尖的,功效都相同。果實裡面有扁平的種子,殼是褐色的,仁是綠色的,含有豐富的油脂,散發著青色的氣味。
根是直直向下生長的,生長年份久的可以長到幾尺長。秋天以後採挖的根,裡面會含有粉末,其他時候則會有很多筋絡。處理果實時,需要區分兩種:圓形、黃皮、蒂小的,適合陽性體質的人服用;形狀長、皮紅色、蒂粗的,適合陰性體質的人服用。兩種都要去除外殼、革質膜和油脂。根也選用粗大,直徑兩三圍的,去除外皮,搗爛,用水淘洗出澱粉。
古人說:《本經》記載的功效沒有區分根和果實。而《別錄》則認為果實主要治療胸痹,使人面色紅潤有光澤,似乎有根和果實的區別。因此,《圖經》中另外列出根的名稱為天花粉,主要治療煩悶脹滿和消渴症。煩悶脹滿和胸痹,都是胸部疾病。解釋說,消渴症是因為腎氣不能到達胸部。經典中說:「煩悶胸痛牽引背部」,就是胸痹的表現。疾病名稱雖然不同,但病因和症狀卻相同,只是用藥的側重點略有不同而已。能使腎氣運行到胸部,也屬於補虛、調理脾胃、接續斷裂損傷的功效。
【分析】
果實的形狀像包著東西的袋子,排列重疊像樓房一樣,提到果實也包括根的作用,就像枸杞一樣。它的氣味苦寒,可以逆轉治療火熱的病症;它的質地滋潤,可以逆轉治療乾燥枯竭的病症。有時是因為體內津液枯竭,導致熱邪積聚;有時是因為熱邪積聚,導致津液枯竭,最終形成消渴症和煩悶脹滿的症狀,這些情況都適合用栝蔞。所謂調理脾胃,是熱邪去除後,脾胃功能自然就恢復正常,這也是補養津液虧虛的原因。因此,筋脈乾燥枯竭就會斷裂損傷,如果得到滋潤就能夠連續。根和果實的功效略有不同,果實主要作用於鬱結不能分解的病症;根主要作用於發散、失去平衡的病症,這兩種情況都是以熱為病因,以乾燥為病症的。考慮到它「天花」和「瑞雪」的名稱,就已經可以理解它功效的一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