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乘雅半偈》~ 第十帙 (5)
第十帙 (5)
1. 白花蛇
(宋開寶)
沸湧流動,宛如風行水上之渙象。覺明空昧相待成搖,故有風輪執持世界。
【氣味】甘鹹溫,有毒。
白話文:
(宋開寶)
水沸騰流動,就像風在水面流動時的散開現象。覺悟到光明與空茫相互依存而成其動搖,因此有風輪支撐著世界。
【氣味】味道甘鹹,性溫,有毒。
【主治】主中風、濕痹不仁,筋脈拘急,口面喎斜,半身不遂,骨節疼痛,腳弱不能久立,暴風瘙癢,大風疥癬。
白話文:
【治療疾病】主要治療中風、濕氣造成的肢體麻木無知覺、筋脈僵硬抽搐、口齒歪斜、半身不遂、骨節疼痛、腳軟站立不穩、皮膚暴風發癢、大風濕疹和癬。
【核】曰:原出南地,及蜀郡諸山中,今唯蘄蛇擅名,即蘄地亦不易得。市肆與官司所取,多以江南興國州者偽充之。蘄產者,龍頭虎口;黑質白花;脅有二十四方勝;腹有十點念珠子;口有四長牙;尾上有一佛指甲;腸形如連珠;脊中有兩腎。宗奭云:諸蛇鼻向下,此獨鼻向上。
白話文:
【註解】:
作者說:蘄蛇原本產於南方,以及四川的羣山中。現在只有蘄蛇享有盛名,即使是在蘄地,也要費些功夫才能找到。市面上和官府中販賣的,多數用產自江西興國州的蛇來冒充。
真正的蘄蛇具有以下特徵:頭形如龍,嘴巴如虎;身體呈黑色,上面有白色斑紋;身側有二十四塊花紋;腹部有十個凸起的圓形斑點,形似念珠;嘴巴有四顆長牙;尾巴尖端有一個佛指甲一樣的凸起;腸子形如連續的珠子;脊椎骨中有兩個腎臟。
李宗奭說:其他蛇的鼻孔朝下,而蘄蛇的鼻孔獨特地朝上。
埤雅云:蛇以眼聽,捕蛇者言,稍大者則易禁,以其耳目開疾,習於禁架也;小者瞢然,則往往難禁矣。種類至多,唯烏蛇性善不噬物,白花者噬人有大毒。元稹長慶集云:白花蛇毒人,毛髮豎立,飲於溪水,則泥沙盡沸。唯蘄州白花蛇性少善,故入藥取蘄產者為貴。時珍云:喜嗜石楠花葉,嘗從藤上獲之,先撒沙土一把,則蟠曲不動,遂以報伏雞藤,系首懸掛,劙刀破腹,去其腸肚,下置水一盂,則反尾自滌其腹。蓋護創耳。
白話文:
《埤雅》中記載:蛇是用眼睛來聽的。捕蛇的人說,蛇稍大一些的就容易被捕捉,因為它們的耳朵和眼睛都很靈敏,已經習慣了被捕捉。而小蛇的視力不好,所以往往很難捕捉。蛇的種類非常多,只有烏蛇性情溫和不咬人。白花蛇有劇毒,會攻擊人。《元稹長慶集》中記載:白花蛇咬傷人後,人的毛髮會豎立起來。白花蛇喝溪水時,泥沙會沸騰起來。只有蘄州的白花蛇性情比較溫和,因此入藥時以蘄州產的為佳。李時珍說:白花蛇喜歡吃石楠花葉。曾經有人在藤上抓到一條白花蛇,先撒了一把沙土,蛇就盤曲不動了。然後用報伏雞藤捆住蛇的頭,把它掛起來,用刀剖開蛇腹,取出內臟。在下面放一個水盆,蛇會把尾巴翻過來自己清洗腹部。這大概是為了保護傷口吧。
乃以竹枝隨其蟠曲,簽定盤系,炕上焙乾。爾雅翼云:蛇死目皆閉,唯蘄州者,目開如生,舒蘄兩界者,則一開一閉,此理之不可曉者。土人云:欲識真偽,懸蛇於酒甕,或缸上,注酒數斗,酒即沸湧流動,若磁石之㶸鐵,琥珀之拾芥然。否則形色雖備,亦無力也。土人僅飲此酒,亦獲大益,得此品用供藥物,功力真無限量矣。
白話文:
使用竹枝按照蛇身彎曲的形狀,標記蛇盤繞的樣子,然後放在炕上烘乾。
《爾雅翼》記載:蛇死後眼睛都閉著,只有蘄州蛇的眼睛仍然睜得像活著一樣。蘄州與鄰近地區的蛇,則是一隻眼睛睜著,一隻眼睛閉著。這是無法理解的道理。
當地人說:想要知道蛇是真的還是假的,可以把蛇掛在酒甕或缸子上,倒入幾斗酒,酒就會沸騰流動,就像磁石吸引鐵,琥珀吸附草芥一樣。如果沒有這個現象,即使蛇的形狀和顏色都像真的,也是沒有效果的。當地人只喝這種酒,也能獲得很大的好處。如果把這種蛇用於藥物,那它的功效是無窮的。
雷公云:蛇性竄,能引藥至於有風疾處。故能治風。時珍云:風善行數變,蛇亦善行數變,白花蛇,又喜食石楠,所以能透骨搜風,截驚定搐,為風痹要藥。取其內定臟腑,外徹皮膚,無處不到也。修事,去頭尾,春秋酒浸三宿,夏一宿,冬五宿,炭火焙燥,如此三次。用砂罐盛貯,埋地中一宿,取出去皮骨,取肉用即用此修事法,密封收貯,可經久不壞;若連皮骨,或著濕黴,則易蛀朽敗矣。
白話文:
雷公說:蛇的特性是鑽動,能將藥物引到有風疾的地方。所以能治療風疾。李時珍說:風善於變化,蛇也善於變化,白花蛇尤其喜歡吃石楠,所以能深入骨髓,驅除風濕,截斷驚厥,是治療風濕痹痛的重要藥物。因為它能內通臟腑,外達皮膚,無處不到。
製作方法:去掉蛇頭和蛇尾,春秋兩季用酒浸泡三天,夏季浸泡一天,冬季浸泡五天,用炭火烘乾,如此重複三次。用砂罐盛裝並埋入地下過夜,取出後去掉皮骨,取肉使用。按此方法製作,密封保存,可以長時間不變質;如果連著皮骨,或者受潮發黴,則容易蛀爛變質。
【叅】曰:蛇字,古但作它耳。從蟲而長,象冤曲垂尾形古草居患蛇,故相問無它乎。今之字旁加蟲,而變其音,考工記以為紆行之屬,故退食委蛇,亦用蛇字。蛇性竄疾,獨居處隱僻,稟隨風重巽之體用,風大動靜之本性,故身形端直而象甲,尾甲紆行而象乙。雖標甲膽乙肝之木行,復具時四,干十,枚十二,節二十四之全數者也。
白話文:
後世所稱「蛇」字,古時只寫作「它」字。字形從「蟲」部,而且很長,像是一條蜿蜒著、尾巴垂下來的蛇形。因為古人居住在草地中,常受蛇的威脅,因此互相問候時會說:「沒有遇到蛇吧?」
現在的「蛇」字旁邊加了「蟲」部,讀音也改變了。根據《考工記》中的說法,「蛇」字屬於「紆行之屬」,也就是彎曲爬行的動物,所以後來的成語「退食委蛇」也使用「蛇」字。
蛇的習性是行動快速、喜歡獨居在隱蔽的地方。牠們稟承著風的輕盈和巽(順),以及風的動靜本性,所以身體挺直像「甲」字,尾巴彎曲,像「乙」字。牠們雖然代表著甲膽、乙肝這兩種木行,但又具備了時四、幹十、枚十二、節二十四這四組數字的全部數目。
埤雅言:蛇以眼聽。爾雅翼言蛇死目皆閉,蘄產者目開如生,舒蘄兩界者一開一閉,此理之不可曉者。然肝開竅於目。莊周云:蛇憐風,風憐目,故蛇聽以眼。精專於目,蘄東南也,具巽位之生成,故至死不變耳。埤雅言蛇盤向壬,壬北方也。又言十二子辰為龍,巳為蛇,巳六陽具,不為龍而為蛇者,龍至此而亢,宜為蛇而已。
白話文:
《埤雅》說:蛇是用眼睛聽覺的。
《爾雅翼》說:蛇一死眼睛都閉上,只有蘄蛇的眼睛仍睜著像活著一樣。蘄蛇分為東南和西南兩派,其中一派眼睛一開一閉。這個道理是非常難以理解的。
然而,中醫認為肝臟通過眼睛來表現出來。莊周說:蛇喜歡風,風喜歡眼睛,所以蛇用眼睛來聽覺。
蘄蛇的精氣專注於眼睛,它們屬於東南方向,具備巽卦的成長屬性,所以即使死了眼睛也不會發生變化。
《埤雅》說:蛇盤繞的時候會朝向壬方,壬方是北方。
又說:十二生肖中的子、辰屬龍,巳屬蛇。巳陽氣齊全,不成為龍的原因是龍到了這個階段就亢盛,只能成為蛇了。
然壬固位北,而蛇不歸坎,此以丁向壬,丁壬合而化干之風木;亥向巳,巳亥對而待枝之風木;豈能至此而亢,宜為蛇而巳。故蛇有兩腎,左曰水臟,亥枝之陰水;右曰火臟,壬干之陽水。有壬巳,則有丁亥;有流行,則有對待;有干木,則有枝木矣。又不獨精專膽竅,且精專膽腑。
白話文:
雖然北方的壬位堅固,但蛇卻不會歸於北方的坎位。這是由於丁朝向壬,丁壬結合化為幹位的風木;亥朝向巳,巳亥相對應,等待著枝位的風木。難道蛇能亢盛到這種程度嗎?應該只是蛇而已。所以蛇有兩個腎臟:左邊的腎臟稱為水臟,是亥枝的陰水;右邊的腎臟稱為火臟,是壬乾的陽水。有壬巳,就有丁亥;有流動,就有對應;有幹木,就有枝木。而且蛇不僅專門對應膽囊和膽竅,還專門對應膽臟和腑臟。
觀蚺蛇膽隨日轉,上旬在頭,中旬在心,下旬在尾。更有應膽,擊首則應首,擊尾則應尾,擊左右則應左右,取而還生者應膽也,精專肝膽,斯足徵矣。更觀螣蛇雄鳴上風,雌鳴下風而化成形,遊於霧露,乘於風雨,行非千里不止。稟隨風重巽之體用,風大動靜之本性,亦足徵矣。
白話文:
觀察蚺蛇的膽會隨著時間變化而移動。上旬在頭部,中旬在心臟,下旬在尾部。此外,還有相應的膽,打擊頭部則會回應頭部,打擊尾部則會回應尾部,打擊左右則會回應左右。如果取下後還能再生的,就是相應的膽。這證明瞭膽汁與肝臟的密切關係。
再觀察螣蛇,雄性向上鳴叫,雌性向下鳴叫,然後化為形狀,在霧露中遊走,乘著風雨,飛行萬裏不止。這說明螣蛇承襲了風的輕盈和順,以及風的動態本質,這一點也不容置疑。
先人云:蛇稟風性,白花者更秉金制,則凡風力有所不逮動搖失矣。用益風大之力,仍相待成搖,互持四大中者,莫良於此。是以力主中風,微則痹閉不仁,或瘙癢,或疥癬,甚則暴風,大風,或筋脈拘急,骨節疼痛,或口面喎斜,半身不遂,或腳弱不能久立。此皆風氣通於肝,肝臟筋膜之氣也。
白話文:
古人說過:蛇具有風的性質,白花蛇更秉承金的特性,因此如果風力有不周全的地方,導致身體搖晃失衡。以風力增強身體的力量,然後相互配合形成搖擺,保持身體的平衡,在四肢的中間,沒有比這個更好的了。所以風對中風來說非常重要,如果風力不足,就會導致肢體麻痹不仁,或者出現瘙癢、疥癬等症狀;如果風力過強,就會導致暴風、大風,或者出現筋脈拘急、骨節疼痛,或者口面歪斜、半身不遂,或者腳步虛弱不能長時間站立。這些都是風氣流通到肝臟導致的,肝臟掌管著筋脈膜氣。
大筋聚於節,筋骨相親著也。所謂微則侮己所勝之土,埃土飄揚,丘陵崩潰,甚則病已所賦之形,草木搖落,摧拉傾僕者是也。
白話文:
主要經絡匯聚於關節,所以筋骨緊密相連。所謂輕微的,就是輕視自己原本所控制的部位,灰塵土揚飄揚,丘陵崩塌;嚴重的話,就是身體已出現各種病變,草木凋零,摧毀拉扯傾覆。
2. 檉柳
(宋開寶)
莊周以松柏獨受命於地,冬夏青青比舜之受命於天,檉之從聖,亦以此歟。
【氣味】鹹溫,無毒。
【主治】主剝驢馬血入肉毒,取木片火炙熨之,並煮汁浸之。
白話文:
莊周認為松柏獨自承受大地的生命力,無論冬夏都保持青綠,就像舜接受天命一樣。檉樹能夠跟隨聖人,大概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吧。
【氣味】味道鹹且性溫,沒有毒性。
【主治】主要用來治療驢馬的血液滲入肉中的毒素,可以取木片用火烤熱後敷在患處,同時也可以煮木片的汁液來浸泡患處。
【核】曰:出河西,所在亦有。喜生沙地水旁,插之便生。干小枝弱,皮赤如絳,葉整如絲。一日三眠起,一歲三秀實,穗長三五寸,如蓼花,水紅色,婀娜可愛。爾雅翼云:檉,河柳也。郭璞以為河旁赤莖小楊也,天之將雨,檉先起氣以應之,故一名雨師,字從檉。字說云:知雨而應,與於天道,木性雖仁聖矣,猶未離夫木也。
白話文:
【按語】說:產於河西一帶,其他地方也有。喜歡生長在沙地和水邊,插枝即可成活。樹幹細小、枝條纖弱,樹皮呈紅色,葉子細長如絲。每天三次從睡眠中醒來,一年三次開花結果,花穗長三到五寸,像蓼花一樣,呈水紅色,姿態優美,令人喜愛。《爾雅翼》中記載:檉是一種生長在河邊的柳樹。郭璞認為是長在河邊、莖呈紅色的楊樹。當天氣即將下雨時,檉樹會率先感知並散發出氣體予以呼應,因此又叫雨師,字從檉。字說中稱:檉樹能感知雨水並予以呼應,與天道有所關聯。雖然檉樹的本性仁慈聖潔,但仍未脫離木的特性。
小木既聖矣。仁不足以明之,當音赬,為赤之貞。神降而為赤,曰檉也。非獨知雨,亦負霜雪,有異余柳。段成式云:赤白檉,出涼州。大者為炭,入灰汁中,可以煮銅。則檉又有白色者矣。農書云:山柳白而明,河柳赤而脆。南都賦注云:檉似柏而香,檉中有脂,稱檉乳云。
白話文:
小木槿花非常聖潔。用「仁」字來形容它的美德還不夠,它的本音應該是「檉」,表示它具有赤色的貞節。神靈降臨後,變成了赤紅色,這就是「檉」花的由來。它不僅能感知雨水,還能承受霜雪,與其他柳樹有很大的不同。段成式說:赤白檉花產自涼州。較大的可以作為炭火使用,把它放入灰汁中可以煮銅。由此可知還存在白色的檉花。農書中記載:山柳花呈白色而潔淨,河柳花呈紅色而脆弱。南都賦注中記載:檉花似柏樹而有香味,檉花中含有油脂,稱為「檉乳」。
先人云:檉柳不與生長收藏相流通,超五行,純二氣,無殺罰,唯生予。顧陰陽氣和而雨,先知之應,可類推矣。當匹陰陽和平之人,啟陰陽自和之汗。
白話文:
古人說:柳樹不與草木一起生長和休眠,它超越五行,只有陰陽二氣,沒有生殺興衰,只會生長。因為陰陽之氣調和就會下雨,柳樹能提前感受到,因此可以類推。當遇到陰陽平衡的人,就能誘發陰陽平衡的汗液排出。
【叅】曰:詩疏稱檉柳曰雨師。謂其具通而先識也。故天將雨,必先起氣以應之。經云:地氣上為云,天氣下為雨,雨出地氣,云出天氣。亦可稱檉柳曰云母矣。爾雅一名西河。河者水之源,水之伯也。一歲三花,一日三眠三起,即其氣三,三而三之,合為九野;九野為九藏,九藏者,神藏五,形藏四也。然則檉柳功力,不獨僅通假氣為痞,剝驢馬血入肉毒而已。
白話文:
【備註】說:
《詩經疏》裡提到,檉柳被稱為「雨師」。這是因為它具有通靈的能力,能提前感知天氣變化。所以當天空要下雨時,它必然會先感知到氣候變化而做出反應。
《黃帝內經》說:「地氣上升形成雲,天氣下降形成雨,雨由地氣產生,雲由天氣產生。」因此也可以稱檉柳為「雲母」。
《爾雅》中還有一個名字叫「西河」。「河」是水的源頭,是水的統領。檉柳一年開三次花,一天睡覺起牀三次,這表示它有三個「氣」,三個氣再乘以三,合起來就是九野。九野就是九藏,九藏中包括五個精神藏和四個形體藏。
所以說,檉柳的功效不僅僅是疏通氣滯、消除癥瘕,還能解驢馬血入肉的毒。
繆仲淳先生本草經疏,廣之以治沙疹,此不獨取其能通,又取其象形。疹亦三顯三隱,三而三之,合為九烹,以應九藏。人能於此從指事會意,假借轉註,觀色身無病不可治,世界無物不是藥矣。
(詩云:啟之闢之,其檉其椐,然則檉亦良木矣。)
白話文:
繆仲淳的《本草經疏》廣泛使用沙疹來治療疾病,不僅因為它的通便利尿作用,還因為它的形狀與疹子相似。疹子也是三起三落,三乘三得九,與人體九臟相呼應。如果能從沙疹的形狀和作用上領悟它的藥性,並借用其他事物來比喻說明,那麼觀察人體疾病和天地萬物時,沒有什麼不能治癒的疾病,也沒有什麼不是藥材的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