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乘雅半偈》~ 第五帙 (2)
第五帙 (2)
1. 石葦
(本經中品)
【氣味】苦平,無毒。
【主治】主勞熱邪氣,五癃閉不通,利小便水道。
【核】曰:出華陰山谷,今晉、絳、滁、海、福州,江寧亦有之。叢生石旁,及陰崖險罅,不聞水聲人聲處。凌冬不凋,葉長近尺,闊寸許,背有黃毛,柔韌斑點如皮。一種葉背有金星者,曰金星草;葉如杏葉者,曰杏葉韋,同生石上,功用亦相同也。修事,去黃毛極淨,否則射人肺,令咳逆難療也。滑石、杏仁、射干為之使,得菖蒲良。制丹砂、礬石。
【叅】曰:石者山骨,韋為之皮,秉坎剛之水用,離麗之火體,從堅凝閉密中,暢達敷布,故主勞熱邪氣,致五癃閉,假石性之剽悍,宣通水道,捷於影響。有金星者,曰金星草,嘉祐用治發背癰瘡,蓋良為背,背發癰瘡,止非止矣;金星功能上下敵應,時行則行,時止則止也。
解丹石陽毒者,以艮止之寧謐,對待治之,大生毛髮者,腎主骨主髓,發者腎之榮,肺主皮、主膚,毛者肺之華耳。
白話文:
【石葦】
【性味】味苦,性平,沒有毒性。
【功效】主要治療因過度勞累引起的發熱、邪氣,以及五種小便不通暢的病症,可以疏通小便的通道。
【考證】產於華陰山谷,現在的山西、絳州、滁州、海州、福州和江寧一帶也有。它叢生在石頭旁邊,或是陰暗潮濕的懸崖裂縫中,在沒有水聲和人聲的地方生長。冬天也不會凋零,葉子長度接近一尺,寬度約一寸,背面有黃色絨毛,柔軟有韌性,表面有像皮膚一樣的斑點。其中一種葉子背面有金星狀斑點的,叫做金星草;葉子像杏葉的,叫做杏葉韋。它們都生長在石頭上,功效也相同。處理時,必須把黃毛去除乾淨,否則會刺激肺部,引起咳嗽,難以治癒。滑石、杏仁、射干可以增強它的藥效,與菖蒲一起使用效果更好。可以用來調製丹砂和礬石。
【分析】石頭是山體的骨骼,石葦是石頭的皮,它秉承了坎卦剛強的水的特性,以及離卦火的形體。它能從堅硬、凝固、封閉的狀態中,疏通並散佈開來,所以能治療因勞累引起的發熱、邪氣,以及小便不通暢的病症。借助石頭的剛猛之性,可以疏通水道,效果迅速。有金星斑點的,稱為金星草,宋代醫家嘉祐用它來治療背部的癰瘡。背部生瘡,治療就必須讓其消散。金星的功能是能上下呼應,該運行時運行,該停止時停止。
用寧靜的艮卦之理來對待和治療丹石的陽毒,可以使之平復。石葦能使毛髮生長,是因為腎主骨骼、主骨髓,毛髮是腎臟的榮華,而肺主皮毛、主皮膚,毛髮是肺的精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