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緒

《外科全生集》~ 王序

回本書目錄

王序

1. 王序

余自幼聞癰疽有不可治之症,名曰陰發。五六歲時,舅氏子京先生以骨槽風亡,問之長老,云:久則成癆瘵也。甲午歲,子仁丈患骨槽風,始甚劇,後按《外科症治全生》法,治輒愈。余取其書觀之,乃知陽為癰,陰為疽,骨槽風亦陰疽類,非由瘵發。由發後服涼藥,延久成瘵耳。

白話文:

我從小就聽說有一種無法治癒的瘡疽,叫做陰發。在我五六歲的時候,舅舅的兒子京先生因骨槽風過世,我問長輩,他們說:久了就會變成癆瘵。甲午年,仁丈叔父患了骨槽風,一開始非常嚴重,後來按照《外科症治全生》裡的方法治療,每次都能治癒。我拿來那本書仔細讀過,才明白陽性的是癰,陰性的纔是疽,骨槽風也是陰疽的一種,不是由癆瘵引起的。是得了骨槽風後服用涼藥,時間久了才變成癆瘵的。

世人知陰發之名,而不達陰發之治,良可概也。適秦君立甫元其家藏別本,余因據以參校,互有得失。其字之顯訛者改正之,間有改而義仍未明,及疑者有疑而未改者。如大癰潰後,治法兩本並云體虛年老者,投參、耆、草皆炙也。夫托毒忌炙,上已詳之,而此忽云炙,蓋承上痛息毒散腫退色轉紅活而言,即體虛年老者,亦必至是而後可用炙,斷斷不可早用。今改云體虛年老者,始投參、耆、草更用炙,勿仍誤謂虛者初起即當用灸也。

白話文:

瘰癧的治療方法第四條說:所謂「手之腳骨」,根據其他版本的解釋,是指「手部突出之骨」,而「腳骨」是指「足跗骨外側突出的骨頭」。所謂「突出之骨」,是指「手掌後面的尖銳骨頭」。由於瘰癧發病部位在喉嚨,而手部較喉嚨更近,因此採用其他版本的解釋。另外,足陽明經絡也經過喉嚨,向下經過脖子外側的邊緣,再向下經過足跗骨。拔疔散和六和散兩個方劑中,都含有瓜蠍,而其他方劑則有的使用瓜蠍,有的使用血蠍。根據古代的方書記載,有的將瓜蠍寫為「瓜兒血蠍」,由此可知,「蠍」是寫錯了,應為「血蠍」。

瘰癧治法第四條云:即在手下之腳骨。別本云:即在手下突出之骨,腳骨足跗外高骨也。突出之骨,掌後之銳骨也。患系喉間,手為近,故從別本。然足陽明脈,亦循喉嚨,下循䯒外廉,下足跗。拔疔散、六和散兩方,並有瓜蠍,而他方或作瓜蠍,或作血蠍。考古方書,有作瓜兒血蠍者,知此蠍為蠍誤。

第如雄黃之名腰黃,後集申之,瓜竭則無文,本補亦無瓜竭之名,今並改血竭。輕粉無毒,而於黃連則云解輕粉毒,文歧出,考《本草》亦云無毒,而注云有毒、黃連解,今改無為有,庶免眩惑。牛膝治莖痛。莖,別本或改作脛。按:莖中痛,水道中痛也。第曰莖,似非莖中矣。

白話文:

第一種藥如雄黃別名為名腰黃,後來引用申公的話作註解,瓜竭沒有斑紋,本草一書中也沒有瓜竭的名字,現在統一改名為血竭。輕粉無毒,但在黃連條目中卻說黃連可以解輕粉的毒性,文章內容錯亂,查閱《本草》,也說輕粉無毒,而註解裡卻寫有毒,並說可以被黃連解毒,現在將無毒改為有毒,人們纔不會感到迷惑。牛膝可以治療莖痛,別本書或將「莖痛」改作「脛痛」。按:莖中痛是水道中的疼痛,說莖,似乎不是莖中的了。

而《本草》主治列莖中痛,此其脫中字乎?癰疽方訣,歸芩花粉節煎,或麻黃青蒿甘草,皆有用節者,此其甘草節乎?鎖喉方藥訣甘草各一錢,別本作二錢。《本草》當歸,全者活血,而是書云定血,此俱未敢臆斷。表弟時清甫於吳門買是書,即立甫所藏本。清甫又於書肆舊書中見是書,與吳門所買本異,欲買之以示余,則即子仁先生藏本也。

白話文:

《本草》中記載的「主治列莖中痛」這一條,是不是漏了「中」字?「癰疽方訣」中,歸芩花粉煎服,或者麻黃、青蒿、甘草,都用了節這個字,這裡的「節」是指甘草的節嗎?「鎖喉方藥訣」中,甘草各一錢,還有其他版本寫的是二錢。《本草》中記載當歸,完整的當歸活血,但這本書中說當歸定血,這兩說我都不敢妄加判斷。表弟時清甫在吳門買到這本書,那是立甫收藏的版本。清甫又在書肆的舊書中看到這本書,與吳門買到版本不同,想買下來給我看看,那原來是王仁先生收藏的版本。

重刻者不外此二本,輾轉淆訛,益不足據矣。原本刻於乾隆五年,子仁先生藏本則重刻於嘉慶五年,立甫藏本不知其刻於何年。是書流傳已百餘年,而瘍醫都若未見,何哉?胡氏孤女所患久治不效,案是書法治乃效。既效,欲刻余所校本,以廣其傳。爰更取二本,嚴勘付梓。

而序其始末,並識其疑,以質世之精於醫者。

道光二十有一年辛丑七月朔日王浩荊門氏撰

白話文:

經過多次重印的只有這兩個版本,在輾轉傳抄中發生錯誤,更加不可靠。原版刻印於乾隆五年,子仁先生所收藏的版本重印於嘉慶五年,立甫所收藏的版本不知道是什麼時候刻印的。這本書已經流傳了一百多年,但外科醫生卻似乎都沒有見過,為什麼呢?胡氏的孤女患病很久都沒治好,按照這本書的方法治療後才見效。治好後,他想要刊印我校勘過的版本,以便廣為流傳。於是又取了兩個版本,嚴格校勘後付梓刊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