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方外奇方》~ 卷一 (4)
卷一 (4)
1. 升降部
五色靈藥,食鹽(五錢),黑鉛(六錢),枯皂礬,枯白礬,水銀,火硝(各二兩),先將鹽、鉛二味熔化。入水銀結成砂子。再入二礬、火硝同炒乾研細。入鉛、汞再研。以不見星為度。入罐內鹽泥固濟封口。打三炷香。不可太過。又及一宿。取出視之。其白如雪。約有二兩。
為火候得中之靈藥。如要色紫者。加硫黃(五錢),要黃者。加明雄黃(五錢),要紅者。用黑鉛(九錢),水銀(一兩),枯白礬(二兩),火硝(三兩),辰砂(四錢),明雄黃(三錢),升煉火候。俱如前法。凡升打靈藥。硝要炒燥。礬要煆枯。一方用燒酒煮乾炒燥。
方研入罐。一法凡打出靈藥。倍加石膏和勻。復入新罐內。打一炷香。用之不痛。此五色靈藥。治癰疽諸瘡已潰。余腐不盡。新肉不生。撒之最妙。
升打靈藥固罐法,用陽城罐。將罐熇熱。搗大蒜於罐外遍擦之。再熇再擦。如是三四次。再以姜醋入罐內蕩之煮之。以干為度。次用黃土二分、煤炭二分。以馬毛與鹽水。合之固罐。一指厚陰乾。裂縫再固。必要完固聽用。
升打靈藥封口法,入藥畢。蓋鐵盞。用鐵絲⿱台水畢。用石膏、無名異等分。食鹽減半。俱煆過為極細末。醋調成膏。次加炭火二三塊於盞內。外熱以筆蘸藥。周圍搽之。隨干隨搽。以口平為率。一用石膏、生白礬、食鹽等分為末。水調搽之。如前。
金蟾化管丸,水銀(三錢),明雄黃(一兩),以二斤火酒漸煮添。酒盡為度。共乳細。用紙包好。取大蝦蟆將藥包入於肚內。去腸只留肝肺。以線縫好。再用銀硝(一兩),白礬(一兩),研勻。入陽城罐內。加水半茶鍾。放火上熬令枯乾。罐底取放地上。再納蝦蟆於內。
鐵盞蓋好。將鹽泥固濟。升文火二炷香。中火一炷香。武火一炷香。冷定開看盞上靈藥。刮下研細。用蟾酥乳化為丸。如芥子大。陰乾。凡一切諸漏有管者。雖彎曲之處。用一丸放膏藥上。對管口自入到底方回。嫩管自化。老管自退。七日見效。如未全退。再用一丸。無不除根。
白話文:
升降部
這個「五色靈藥」的配方是這樣:準備食鹽(五錢)、黑鉛(六錢)、枯皂礬、枯白礬、水銀、火硝(各二兩)。先將鹽和鉛熔化,加入水銀使其凝結成砂狀,再加入兩種礬和火硝一同炒乾並研磨成細粉。接著,再次加入鉛和汞研磨,直到看不到亮點為止。將這些混合物放入罐子中,用鹽泥密封罐口。點三炷香的時間,火候不要太過,再靜置一晚。隔天取出,會發現藥物呈現雪白色,大約有二兩重。
這就是火候掌握得當的靈藥。如果想要藥物呈現紫色,就加入硫黃(五錢);想要黃色,則加入明雄黃(五錢);想要紅色,就用黑鉛(九錢)、水銀(一兩)、枯白礬(二兩)、火硝(三兩)、辰砂(四錢)、明雄黃(三錢),依照之前的方法升煉。凡是煉製靈藥,火硝一定要炒乾,礬則要煅燒至枯。也有另一種方法,用燒酒煮乾後再炒乾。
將研磨好的藥粉放入罐中。還有一個方法,就是將煉好的靈藥加入一倍的石膏混合均勻,再放入新的罐子裡,點一炷香的時間。這樣使用,藥性會比較溫和不痛。這種五色靈藥,最適合用來治療癰疽等各種瘡瘍,當傷口潰爛後,殘留的腐肉無法完全清除,新肉又無法長出時,撒上此藥效果最佳。
升煉靈藥的固罐方法:
選用陽城出產的罐子。先將罐子加熱,然後將大蒜搗爛,均勻地塗抹在罐子的外側,再加熱、再塗抹,如此重複三四次。接著,將薑醋倒入罐內盪洗並煮沸,直到罐子乾燥。然後,用黃土二份、煤炭二份,加入馬毛和鹽水混合,用來固定罐子,厚度約一指,放在陰涼處風乾。如果出現裂縫,要再次加固,務必使罐子完全密合才能使用。
升煉靈藥的封口方法:
放入藥物後,蓋上鐵盞。用鐵絲將鐵盞邊緣固定。將石膏、無名異等量,食鹽減半,全部煅燒過後研磨成極細粉末。用醋調成膏狀,接著在鐵盞內放入兩三塊炭火,用筆蘸取藥膏,塗抹在鐵盞周圍,隨乾隨塗,使邊緣平整。另一種方法是用石膏、生白礬、食鹽等量磨成粉,用水調成膏狀,塗抹方法如前。
金蟾化管丸:
準備水銀(三錢)、明雄黃(一兩),用二斤火酒慢慢煮,直到酒煮乾為止,然後一起研磨成細粉,用紙包好。取一隻大蝦蟆,將藥包塞入腹中,去除腸子,只保留肝肺,用線縫好。再將銀硝(一兩)、白礬(一兩)研磨均勻,放入陽城罐中,加入半茶匙水,放在火上熬煮至乾燥。將罐底朝下放在地上,再把塞好藥的蝦蟆放入罐內。
蓋好鐵盞,用鹽泥密封。先用文火煮兩炷香時間,再用中火煮一炷香時間,最後用武火煮一炷香時間。冷卻後打開,取出鐵盞上的靈藥,刮下研磨成細粉,用蟾酥乳化製成如芥菜籽大小的藥丸,陰乾。凡是各種瘻管,即使彎曲的地方,用一丸放在膏藥上,對準管口,藥丸就會自行進入瘻管深處。新生的瘻管會自行化解,老舊的瘻管也會逐漸消退。七天後可見效果,如果沒有完全消除,再用一丸,就能徹底根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