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覺人編

《外科十三方考》~ 上編 (2)

回本書目錄

上編 (2)

1. 癰疽善惡歌

法則無他審症先,陰陽兩症必須參,五善七惡休咎定,明哲先當仔細觀。

夫病分內外,審症宜詳,病由臟腑經絡而發,癰疽亦自臟腑而成,內症必先察其表裡,外症亦當審其陰陽,審症既確,施治自易。癰疽陽症之形,發為紅腫,大燒大熱,頭尖色赤,病者時畏寒熱,口乾發渴,不思飲食,只喜茶水,此陽症也。陰症色青,不燒不熱,不紅不腫,患者飲食不多,精神猶暢。

此陰症也,又有陰症似陽者,患部先紅而猶赤,時燒時退,或有或無,疼痛不堪,口中焦渴,人多眩暈,此陽症兼陰也。如患者周身寒冷,泚汗淋漓,瘡頭豐滿,色多黑赤,頭尖體圓,此陰症兼陽也。欲治外症,無他妙法,當先辨其陰陽,次當詳其五善、七惡。五善者,一聲音洪亮,二精神舒展,三瘡形陽症紅紫,陰症赤白,四飲食無減,五靜睡不煩,此善症也,若得一、二善者,所患雖重,亦自無虞。

七惡者,一聲音沉滯,二坐臥難安,三頭多眩悶,四陽帶黑赤,陰帶紅紫,五瘀血時流,六周身寒冷,七人多恍惚,此七惡見其一、二者,皆不可救藥。業此者審察宜詳,不可疎忽大意。

白話文:

癰疽善惡歌

判斷癰疽的吉凶,首先要仔細審察病情,必須兼顧陰陽兩方面的症狀。五種好的徵兆和七種壞的徵兆決定了疾病的預後,聰明的人應該仔細觀察。

疾病分內外,診斷病情需詳盡。疾病源於臟腑經絡,癰疽也是由臟腑引起。內在症狀必須先觀察其表裡,外在症狀也應該審察其陰陽。診斷明確後,治療就容易了。

癰疽陽症的表現是紅腫、高燒、劇熱,瘡頭尖銳,顏色鮮紅;病人時而畏寒時而發熱,口乾舌燥,不想吃東西,只喜歡喝茶水,這就是陽症。陰症則顏色青紫,不發燒不發熱,不紅不腫,患者食慾一般,精神尚可,這就是陰症。

還有一種陰症類似陽症的情況,患處先發紅,但顏色仍偏赤,時而發燒時而退燒,時有時無,疼痛難忍,口乾舌燥,病人常感到頭暈目眩,這是陽症夾雜陰症。如果病人全身寒冷,出冷汗,瘡頭飽滿,顏色多為黑赤,瘡頭尖而體圓,這是陰症夾雜陽症。

要治療外在的癰疽,沒有其他妙法,首先要辨別其陰陽屬性,其次要仔細觀察五種好的徵兆和七種壞的徵兆。五種好的徵兆是:一、聲音洪亮;二、精神舒暢;三、瘡瘍的形狀,陽症為紅紫,陰症為赤白;四、飲食沒有減少;五、睡眠安穩。如果有以上一到兩種好的徵兆,即使病情嚴重,也無大礙。

七種壞的徵兆是:一、聲音低沉沙啞;二、坐臥不安;三、頭昏腦脹;四、陽症帶有黑赤色,陰症帶有紅紫色;五、瘀血時常流出;六、全身寒冷;七、病人精神恍惚。出現其中一到兩種壞的徵兆,都屬於不可救藥的徵兆。因此,診斷需仔細審察,不可輕忽大意。

2. 癰疽五善歌

心善精神爽,言清色潤鮮,不躁不煩渴,寤寐兩相安。肝善身輕便,不怒不驚煩,指甲紅潤色,起坐覺安然。脾善唇滋潤,知味喜加餐,膿黃不臭穢,大便不稀干。肺善聲音響,不喘無嗽痰,皮膚光潤澤,呼吸氣相安。腎善不午熱,口和齒不幹,小溲清且白,夜臥靜如山。

白話文:

心善則精神舒暢,說話清晰,面色紅潤光鮮,不急躁、不煩悶、不口渴,睡眠良好。

肝善則身體輕便,不發怒、不驚慌、不煩惱,指甲紅潤有光澤,起坐自如,感覺舒適。

脾善則嘴唇滋潤,味覺良好,喜歡吃飯,膿液顏色正常不臭,大便正常不稀不幹。

肺善則聲音洪亮,不咳嗽、不喘息、不痰多,皮膚光滑潤澤,呼吸通暢。

腎善則不午後發熱,口唇濕潤,牙齒不幹,小便清澈潔白,夜間睡眠安穩。

3. 癰疽七惡歌

一惡神昏憒,心煩舌燥干,瘡色多紫黑,言語見呢喃。二惡身筋強,目睛正視難,瘡頭流血水,驚悸是傷肝。三惡形消瘦,瘡形陷又堅,膿清多臭穢,脾敗食不甘。四惡皮膚槁,痰多韻不圓,喘生鼻頻扇,肺絕定歸泉。五惡時引飲,咽喉若燎煙,腎亡容慘黑,囊縮死之原。六惡身浮腫,腸鳴嘔呃繁,大腸多滑泄,臟腑敗之端。

七惡瘡倒陷,如剝蟮一般,時時流汙水,四肢厥逆寒。

白話文:

癰疽七惡歌

一、神志昏迷,心煩口渴,瘡瘍顏色紫黑,說話含糊不清。 二、全身肌肉僵硬,眼睛難以轉動,瘡瘍流出帶血的膿水,驚悸,是肝臟受損。 三、形體消瘦,瘡瘍凹陷堅硬,膿液清稀且惡臭,脾臟受損,飲食不香。 四、皮膚乾燥,痰多,說話聲音不清,呼吸困難,鼻翼煽動,肺臟衰竭,性命垂危。 五、經常想喝水,咽喉如同火燒,腎臟衰竭,面色慘白,陰囊縮小,預示死亡。 六、全身浮腫,腸鳴,嘔吐頻繁,大便稀溏,臟腑衰敗。 七、瘡瘍潰爛凹陷,如同剝落的蚯蚓一般,經常流出污穢的膿水,四肢厥冷。

4. 諸般壞症歌

初起如粟癢微生,未老頭白痛漸增,一日寒熱發戰起,三四發泡硬如疔,晝夜昏沉癢不止,四紅五紫六日青,人若犯此無膿症,十人之中九不生。

白話文:

初期症狀像小米粒般微癢,還沒到老年頭髮就變白,疼痛逐漸加重,一天之中反覆寒熱發冷發抖,三四天後起泡,堅硬如疔瘡,日夜昏沉,奇癢難忍,患處顏色先由紅轉紫,再轉青,如果得了這種沒有膿的怪病,十個人之中九個都會死。